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老师虽然上过教师速成进修学校,教书也很认真,但教学水平很有限。有句俗话叫“四川人生得尖,认字认半边”,他有时也不懂装懂,认“半边字”,把字读错,而且错得离谱。比如“耶稣”两个字,他就读成“耳禾”,说“耳禾是西方人心中的上帝,耳禾搞的是资本主义,我们搞的是共产主义,不能信耳禾那一套”。
杨老师还有一件事也留下了笑柄。
那时上级要求小学生要学习汉语拼音,用普通话教学。仁和小学过去没有开设过汉语拼音课,推广汉语拼音算是一件新鲜事。杨老师到区上进行了短暂的汉语拼音培训,回来就开始教我们,并坚持用普通话给我们上课。
汉语拼音本身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不进行系统的学习怎么能掌握得了?杨老师过去从来没有接触过,只经过短暂培训怎么教得好学生?他又从小住在大山沟里,一直生活在讲四川方言的语言环境中,让他立马改四川方言为普通话教学,岂不是赶鸭子上架?记得最清楚的是,杨老师教我们学“喝”字,汉语拼音是he,平声,而他却教成霍(huo),去声,硬把he憋成huo。教“脚”字也一样,普通话读jiao,他偏要往四川话上憋,读成“jo”,在汉语拼音中都查不出这个拼音来。同学们记不住那个汉语拼音,可记得“鸡咬脚”,一读就读成“鸡咬脚”,倒也好记好背。他读汉语拼音憋得难受,我们也跟着憋得难受。但再难受杨老师还得憋着劲教,我们也就憋着劲学。
杨老师除了教语文特别用心外,对学生的管理也很人性化,对我们这些带着弟弟妹妹上学的,表现出一种宽厚的慈父之心。
那时,计划生育还没有被提高到“国策”的地位,也没听说有什么节育措施,山里人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敞开肚皮努力生,他们的观念就是“一个猪儿是养,一槽子猪儿也是养”。养孩子的成本也不高,如果妈有一包奶水,那是孩子天生有福;如果妈缺奶水,一碗米糊糊也能喂大。一般家庭都不是生一个,而是生一群。儿多父母苦,爹娘既要到生产队干活挣工分,抓紧时间种自留地,还要忙一日三餐,根本照顾不过来,带弟弟妹妹的任务自然就落到了哥哥姐姐身上,哥哥姐姐上学得把弟弟妹妹背到学校。我们那个班的同学中,至少有一半到学校时背上都背着孩子。有的还要背上背一个,手里牵一个。大姐上学时背我,二姐上学时背二弟,我上二年级时就开始背着三弟黄清平上学。我十岁,三弟两岁。
这样一来,教室里分外热闹,一幕幕活报剧、轻喜剧就不停地上演了。
“饿。饿。哇!哇!哇!”有的弟弟妹妹饿了,就在教室里扯开嗓子使劲干嚎。
“快抱到教室外去哄。哄得不哭了再抱进来。别影响其他同学听课。”正在上课的杨老师见孩子哭闹不停,皱着眉头吩咐。
吼“饿”的孩子被抱到教室外,哭得更响亮。
“老师。我妹妹要屙尿。”那边同学刚把吼饿的弟弟妹妹抱出教室,这边又喊开了。
“快抱到外面去。快点!快点!尿别把地弄湿了。”杨老师指着教室门说。
“老师。糟了!糟了!我弟弟屙了??!”那个说妹妹要屙尿的同学才抱着妹妹冲出教室,另一个同学又在另一头呼喊起来。
大人屙??要提前做准备,找手纸,找厕所,一两岁的孩子根本不知道做准备,想什么时候屙就什么时候屙,想在哪里屙就在哪里屙,连招呼都不打一个,就已经在教室里摆下了“地雷阵”。
屙??比撒尿麻烦,把??屙到裤裆里麻烦,把??屙到教室里更麻烦。一泡??就能熏臭一间教室。
“你怎么不搞快点???屙到教室里多臭。别动了,别动了,等我来。”听说孩子屙了??,正在黑板上写字的杨老师马上丢掉粉笔,先从讲台下的抽屉里扯出一张草纸,又到教室后面的墙角边拿上铁铲。他先帮着把屁股擦了,再将地上的一堆??铲上,丢到校门外的垃圾堆上。为了随时清除,教室门后面一直放着一把铁铲子。好在那时教室地面是黄土,拿铲子稍稍用点力,连??带土就铲干净了。为了方便给小家伙擦屁股,杨老师总是在讲台抽屉里放一叠草纸。
如果一堂课遇上几个撒尿、几个屙??的,学生进进出出,老师跑上跑下,课也就没法上了。有的学生见弟弟或妹妹没打招呼撒了尿屙了??,就用“高压政策”进行控制,挥起巴掌对着小屁股蛋“啪啪”就是两下子,可“高压政策”压不住屙屎撒尿,越打嚎哭的声音越响亮,弄得教室里哭的哭,喊的喊,热闹非凡。
有一天,我们正在上课,天上突然传来轰隆隆的飞机声。过去,仁和场上空经常会有飞机飞过,可都飞得很高很高,只能看到天空中的一个白点,有时连白点都看不清,只剩下一条笔直的白线。这次不同,飞机飞得很低,肚皮似乎都擦着屋顶了,震得窗户纸嗡嗡响。我们从来没有听到过这么巨大的飞机轰鸣声,没有人发话,全班同学都不约而同地起身冲向屋外,哗哗哗响成一片,凳子倒了好几条。尽管有两扇门,可大家都从前门往外挤。当我们跑到教室外面时,飞机已经飞过仁和寨。很可惜,我们只看到了飞机一条大尾巴。
“估计明天这架飞机还可能往回飞,明天我们早点出来看,我们提前做好准备。为了大家明天都能看到大飞机,大家必须遵守秩序。从这排开始,后面几排的同学走后门,前面几排的同学走前门。只要大家不拥挤,我保证大家都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大飞机。现在我们演练两次。”见我们带着深深的遗憾回到教室,杨老师这样说道。
听杨老师这样说,大家都露出了笑脸。按照杨老师的安排,认认真真地演练起来。有组织地从教室跑到操场,第一次用了将近半分钟,第二次就更快了。
杨老师把我们的胃口调得很高很高,我们都盼着第二天看大飞机,晚上做的梦都和它有关。
第二天,那架飞机真的从原路飞了回来!一听远处传来隐隐约约的轰鸣声,在很短的时间内,全班同學井然有序地跑出教室,站到操场上。那架飞机正从仁和寨方向飞来,飞得很低,好像是贴着山顶在飞。飞机的脑壳、翅膀、肚皮,我们看得真真切切。飞机看起来好大好大,足足有我们那间教室大,那样大的飞机我们还是第一次看到。当它飞过仁和场上空,消失在石峰台山那边时,我们还伸着脖子,瞪着眼睛,仰望着湛蓝的天空……直到再也听不到一点儿飞机的动静,才不情愿地回到教室。
“同学们,今天我们看的飞机,大家都觉得很大,其实飞机的实际体积比你们看到的还要大得多,我们这个操场都装不下。机舱里宽敞得很啦,有沙发,有厕所,有厨房,困了可以躺着睡觉,饿了可以吃饭,想方便了可以上厕所,相当舒服。但坐飞机是有条件的,一般人不能坐,得是专家、科学家或县级以上大干部。希望同学们好好读书,将来当专家当科学家当大干部,就能坐上飞机了。”回到教室,杨老师发表了即兴演说。
不知杨老师是从哪里获取的关于飞机的知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并没有坐过飞机——就凭当年坐飞机需要达到的那些苛刻的政治条件,一个戴“伪保长”帽子的代课老师连坐飞机的资格也不具备。而且还可以肯定,从我们头顶飞过的那架飞机,并不是什么喷气式大客机,很可能是地质部门勘测用的小飞机。
杨老师介绍那些飞机知识时,多少带有炫耀的成分,我们一个个全都尖起耳朵,听得津津有味。或许可以说,他带我们看大飞机,他的那番即兴演说,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摘自《第二父母》,新星出版社,有删节,査小峰 图
杨老师还有一件事也留下了笑柄。
那时上级要求小学生要学习汉语拼音,用普通话教学。仁和小学过去没有开设过汉语拼音课,推广汉语拼音算是一件新鲜事。杨老师到区上进行了短暂的汉语拼音培训,回来就开始教我们,并坚持用普通话给我们上课。
汉语拼音本身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不进行系统的学习怎么能掌握得了?杨老师过去从来没有接触过,只经过短暂培训怎么教得好学生?他又从小住在大山沟里,一直生活在讲四川方言的语言环境中,让他立马改四川方言为普通话教学,岂不是赶鸭子上架?记得最清楚的是,杨老师教我们学“喝”字,汉语拼音是he,平声,而他却教成霍(huo),去声,硬把he憋成huo。教“脚”字也一样,普通话读jiao,他偏要往四川话上憋,读成“jo”,在汉语拼音中都查不出这个拼音来。同学们记不住那个汉语拼音,可记得“鸡咬脚”,一读就读成“鸡咬脚”,倒也好记好背。他读汉语拼音憋得难受,我们也跟着憋得难受。但再难受杨老师还得憋着劲教,我们也就憋着劲学。
杨老师除了教语文特别用心外,对学生的管理也很人性化,对我们这些带着弟弟妹妹上学的,表现出一种宽厚的慈父之心。
那时,计划生育还没有被提高到“国策”的地位,也没听说有什么节育措施,山里人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敞开肚皮努力生,他们的观念就是“一个猪儿是养,一槽子猪儿也是养”。养孩子的成本也不高,如果妈有一包奶水,那是孩子天生有福;如果妈缺奶水,一碗米糊糊也能喂大。一般家庭都不是生一个,而是生一群。儿多父母苦,爹娘既要到生产队干活挣工分,抓紧时间种自留地,还要忙一日三餐,根本照顾不过来,带弟弟妹妹的任务自然就落到了哥哥姐姐身上,哥哥姐姐上学得把弟弟妹妹背到学校。我们那个班的同学中,至少有一半到学校时背上都背着孩子。有的还要背上背一个,手里牵一个。大姐上学时背我,二姐上学时背二弟,我上二年级时就开始背着三弟黄清平上学。我十岁,三弟两岁。
这样一来,教室里分外热闹,一幕幕活报剧、轻喜剧就不停地上演了。
“饿。饿。哇!哇!哇!”有的弟弟妹妹饿了,就在教室里扯开嗓子使劲干嚎。
“快抱到教室外去哄。哄得不哭了再抱进来。别影响其他同学听课。”正在上课的杨老师见孩子哭闹不停,皱着眉头吩咐。
吼“饿”的孩子被抱到教室外,哭得更响亮。
“老师。我妹妹要屙尿。”那边同学刚把吼饿的弟弟妹妹抱出教室,这边又喊开了。
“快抱到外面去。快点!快点!尿别把地弄湿了。”杨老师指着教室门说。
“老师。糟了!糟了!我弟弟屙了??!”那个说妹妹要屙尿的同学才抱着妹妹冲出教室,另一个同学又在另一头呼喊起来。
大人屙??要提前做准备,找手纸,找厕所,一两岁的孩子根本不知道做准备,想什么时候屙就什么时候屙,想在哪里屙就在哪里屙,连招呼都不打一个,就已经在教室里摆下了“地雷阵”。
屙??比撒尿麻烦,把??屙到裤裆里麻烦,把??屙到教室里更麻烦。一泡??就能熏臭一间教室。
“你怎么不搞快点???屙到教室里多臭。别动了,别动了,等我来。”听说孩子屙了??,正在黑板上写字的杨老师马上丢掉粉笔,先从讲台下的抽屉里扯出一张草纸,又到教室后面的墙角边拿上铁铲。他先帮着把屁股擦了,再将地上的一堆??铲上,丢到校门外的垃圾堆上。为了随时清除,教室门后面一直放着一把铁铲子。好在那时教室地面是黄土,拿铲子稍稍用点力,连??带土就铲干净了。为了方便给小家伙擦屁股,杨老师总是在讲台抽屉里放一叠草纸。
如果一堂课遇上几个撒尿、几个屙??的,学生进进出出,老师跑上跑下,课也就没法上了。有的学生见弟弟或妹妹没打招呼撒了尿屙了??,就用“高压政策”进行控制,挥起巴掌对着小屁股蛋“啪啪”就是两下子,可“高压政策”压不住屙屎撒尿,越打嚎哭的声音越响亮,弄得教室里哭的哭,喊的喊,热闹非凡。
有一天,我们正在上课,天上突然传来轰隆隆的飞机声。过去,仁和场上空经常会有飞机飞过,可都飞得很高很高,只能看到天空中的一个白点,有时连白点都看不清,只剩下一条笔直的白线。这次不同,飞机飞得很低,肚皮似乎都擦着屋顶了,震得窗户纸嗡嗡响。我们从来没有听到过这么巨大的飞机轰鸣声,没有人发话,全班同学都不约而同地起身冲向屋外,哗哗哗响成一片,凳子倒了好几条。尽管有两扇门,可大家都从前门往外挤。当我们跑到教室外面时,飞机已经飞过仁和寨。很可惜,我们只看到了飞机一条大尾巴。
“估计明天这架飞机还可能往回飞,明天我们早点出来看,我们提前做好准备。为了大家明天都能看到大飞机,大家必须遵守秩序。从这排开始,后面几排的同学走后门,前面几排的同学走前门。只要大家不拥挤,我保证大家都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大飞机。现在我们演练两次。”见我们带着深深的遗憾回到教室,杨老师这样说道。
听杨老师这样说,大家都露出了笑脸。按照杨老师的安排,认认真真地演练起来。有组织地从教室跑到操场,第一次用了将近半分钟,第二次就更快了。
杨老师把我们的胃口调得很高很高,我们都盼着第二天看大飞机,晚上做的梦都和它有关。
第二天,那架飞机真的从原路飞了回来!一听远处传来隐隐约约的轰鸣声,在很短的时间内,全班同學井然有序地跑出教室,站到操场上。那架飞机正从仁和寨方向飞来,飞得很低,好像是贴着山顶在飞。飞机的脑壳、翅膀、肚皮,我们看得真真切切。飞机看起来好大好大,足足有我们那间教室大,那样大的飞机我们还是第一次看到。当它飞过仁和场上空,消失在石峰台山那边时,我们还伸着脖子,瞪着眼睛,仰望着湛蓝的天空……直到再也听不到一点儿飞机的动静,才不情愿地回到教室。
“同学们,今天我们看的飞机,大家都觉得很大,其实飞机的实际体积比你们看到的还要大得多,我们这个操场都装不下。机舱里宽敞得很啦,有沙发,有厕所,有厨房,困了可以躺着睡觉,饿了可以吃饭,想方便了可以上厕所,相当舒服。但坐飞机是有条件的,一般人不能坐,得是专家、科学家或县级以上大干部。希望同学们好好读书,将来当专家当科学家当大干部,就能坐上飞机了。”回到教室,杨老师发表了即兴演说。
不知杨老师是从哪里获取的关于飞机的知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并没有坐过飞机——就凭当年坐飞机需要达到的那些苛刻的政治条件,一个戴“伪保长”帽子的代课老师连坐飞机的资格也不具备。而且还可以肯定,从我们头顶飞过的那架飞机,并不是什么喷气式大客机,很可能是地质部门勘测用的小飞机。
杨老师介绍那些飞机知识时,多少带有炫耀的成分,我们一个个全都尖起耳朵,听得津津有味。或许可以说,他带我们看大飞机,他的那番即兴演说,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摘自《第二父母》,新星出版社,有删节,査小峰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