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_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课程资源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重视。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高中语文素材性课程资源充满了无穷的人文魅力,大量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化作品,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思考。高中语文素材性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而且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程推行要求语文建设者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要在更广泛的空间里将语文建设成为一门开放而有活力的学科。
  一、高中语文素材性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原则
  1.实用性原则。实用性是语文素材资源开发利用要遵守的首要原则。一是要考虑到开发利用的成本;二是要优先选择对于学生终身发展有决定意义的课程资源,并且还要考虑到语文的学科性质。
  2.互补性原则。语文辅助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除了教材之外的辅助性课程资源。在开发利用中课外素材资源只是教材的补充内容,并不能取代教材的主导地位。
  3.开放性原则。这里的开放性主要是指课程资源类型的开放性和空间的开放性。素材课程资源可以是网络辅助性课程资源,可以是来自自然的课程资源,也可以是日常生活或社会生活中的资源等。这样的课程资源,不仅拓宽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而且也丰富了课程资源的内容。
  二、高中语文素材性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策略
  1.开发并利用好语文教材,发挥教材功能。首先要挖掘教材,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奇妙的构思、优美的语句、深刻的思想等课程资源。教师要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选择应用其中的有效资源,才能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其次是补充教材。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想象、反思等方式,把作者于有意无意间忽略的部分补充出来,补充课内资源的不足以扩大学生知识面。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师要将教材与学生个人的成长经历、社会生活和情感意识等建立联系,去丰富和拓展语文课程的外延。
  2.创设课程资源,扩大学生知识面。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新课程改革要求建立“动态生成”的教学理念。只有对这些生成性的资源进行智慧的捕捉、整合,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
  创设课程资源首先是利用实践活动。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的外延几乎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有多精彩,语文就有多绚烂。生活本身就是很好的可供研究、实践的资源,语文的教育就是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让语文学习走进生活。我们在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热点问题、文物古迹、经典电影、地域文化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内容。所有的语文课程资源必须根据自己对语文学科课程资源的理解来发掘,使这些资源成为有用的课程资源。
  其次是利用地域性文化。地域性文化给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如北京胡同文化、中原文化、汉中文化等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是语文课程资源開发利用过程中取之不尽的宝藏。这些带有地域特色的个性化课程资源,不但能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而且也能从实际出发创造出适合自己的有个性的课堂。
  3.充分运用网络媒体资源,拓宽学生知识面。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以及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例如:在讲解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的课文时可以在网上下载著名朗诵家的音频资料,通过浑厚感染力的声音使学生能够对文中感情有比较透彻准确的把握。
  网络资源的出现使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自己想要知道的语文知识,在网络这个开放性的平台上,师生共同探讨语文教学问题。比如徐志摩《再别康桥》的教学设想,首先播放歌曲《再别康桥》并附上剑桥的图片。音乐本身就极具音乐美。播一首由《再别康桥》改成的歌曲,可以让学生由听觉到视觉都对《再别康桥》有一定的感知。其次是播放黄磊朗读的《再别康桥》,老师注意诗歌的节奏及朗读感情的指导,进而让学会深入体会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培养学生感悟美的能力,这些来自于网络资源的图片、音乐、朗诵音频在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美中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高中语文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积极为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环境,进而让素材性课程资源成为高中语文学习的活水之源。
  王竹香,北京市育英学校教师。
其他文献
<正> 长期以来,人们渴望全新的、相对更科学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问世,以替代那些至少成书于20多年以前的旧文学史。许多人提出了各种大胆的设想、新颖的构架以及实验成果,然而每当有人击节赞赏时,却总有更多的人在摇头、怀疑——人们期待的是最趋于理想与完美的文学史——但愿人们的期待不会落空。不过我对文学史的重构却有一种缭乱的迷茫,对于我来说,实在不能想象那种理想而完美的文学史究竟是什么样子,如果说我同样也在期待、
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要引导他们体会语言之美,确实难度很大。如果没有好招、妙招、奇招,让学生“沉潜”到语言之美的体会与领略之中,那么,我们说“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一点也不为过。问题是,用什么样的好招、妙招,乃至奇招,会让学生“沉潜”到语言之美的领略中去呢?用一句话概括便是:“增减、替换细揣摩,字斟、句酌寻特色”。  “增减、替换细揣摩”即有意识地以增减、替换词语的方式揣摩词语表现力,选择恰当沉
它是盘古手中开天辟地的巨斧,雷霆一击,澄清了一个混沌的世界;它是女娲腕上柔美灵动的藤条,轻曼飘逸,挥舞出一片多姿的色彩;它是精卫口中誓填东海的灵石,簌簌而落,投身于一顷汹涌的碧波。那食野之苹的呦呦鹿鸣,是萦绕在旷古原野上的清脆余音;那踏破贺兰山阙的铮铮战鼓,是激荡着历史星空的铿锵回响。它静静地流淌在炎黄子孙绵延的血脉之中,清澈而又甘冽,芳香而又馥郁。它就是语文,一条流淌着诗意的河流。  就是这条河
期刊
<正>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国内外第一部阐述毛泽东思想的大型工具书——《毛泽东思想辞典》。这部辞书包括总论、毛泽东思想的独创理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主要著作及其代表人物、附录等6个部分,共1233个词条、词条释文80余万字。辞书以历史为线索,阐明了毛泽东思想产生与形成、坚持与发展的过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语文教材中课文的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文本的灵魂,一般都具有鲜明的针对性、视觉的醒目性和高度的概括性。语文老师如果能在教学中对课文标题进行仔细揣摩,充分挖掘标题在教学中的多层面作用,小“题”来大做,就能触发很多良性循环,使语文教学形成简约而高效的效果。  一、扣“题”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一篇课文能否将学生牢牢地吸引,我们的教学导入至关重要。一篇课文的导入方法有很多类型,但扣“题”导入是
<正> 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是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初步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逐步明确的认识过程。本文仅就党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建党初期的革命实际斗争中,如何探索和认识中国革命的基本理论问题作一探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成为世界革命风暴的新源泉。但是,如
相对于之前的70后和80后,90后的知识型员工的家庭条件普遍不错,成长环境的优越性,因此,普遍有较高的薪酬期望值,也正在推高大学毕业生的起薪。当然,薪酬是员工个人价值最重要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利率市场化对储蓄国债市场的影响日益显现。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储蓄国债管理中存在管理落后、缺乏定价机制、储蓄国
故事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大部分小学生均较为喜爱。鼓励学生讲故事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和提升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要将故事讲得生动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而要讲好故事必须要求学生将故事的内容、情节、形象等进行详细了解与掌握,并持有饱满的感情、与故事相符的语调进行故事的讲述,才能吸引听故事人的兴趣,达到引人入胜和自我感悟的作用。对此,教师可以利用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语言智慧。  一、梳理故事讲述脉络  小学生的认
<正> 朱应、康泰的出使扶南,是中外交通史上的一件大事。从其作用来说,可以和张骞通西域先后媲美。这段史实,过去讨论的人不多。现在试图根据目前能够找到的材料,提出个人的初步看法。朱应、康泰的出使,在吴将吕岱平定交州士氏叛乱之后,具体时间当在孙权黄武五年(公元226年)。《三国志吕岱传》云“又遣从事南宣国化,暨徼外扶南、林邑、堂明诸王各遣使奉贡,权嘉其功,进拜镇南将军。”记录模胡不清,史实有重大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