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2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2-000-02
摘 要 为进一步提高飞人苏炳添的短跑技术水平,以其与世界纪录保持者博尔特为研究对象,运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方法,对苏炳添与博尔特百米技术参数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苏炳添虽属典型的步频型运动员,但其步频能力仍不足,应在加大步长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步频能力训练。苏炳添与博尔特途中跑技术的支腾比均较为合理,但反应时均不理想。途中跑前摆腿积极后刨、重心平稳,增强步频意识是苏炳添改进技术的重点。
关键词 百米 苏炳添 博尔特 技术
速度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田径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运动员体能水平的主要指标。长期以来我国男子短跑运动技术水平较低。在北京国际田联挑战赛苏炳添以10秒06的成绩获得铜牌(最佳成绩)。本研究以苏炳添与世界纪录保持者博尔特为研究对象,以图找出苏炳添与博尔特技术上的差异,为进一步提高苏炳添的短跑技术水平献计献策。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中国运动员苏炳添和世界纪录保持者博尔特。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田径》《运动生物力学》等教材;通过互联网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查阅有关短跑步频、步长等方面的文章11篇;并搜集运动员身高数据,作为理论依据。
2.信息技术法
(1)资料获取
通过优酷客户端下载研究对象的比赛视频。
(2)资料处理
将MP4格式的视频转换成MPG格式,用Dartfish循环慢放,计算运动员的步数;找到二者途中跑支撑阶段着地、垂直缓冲和后蹬离地的瞬间,测出各阶段的角度;测出各步的支撑与腾空时间,计算支腾比。
3.数据处理
平均步长=100m/步数;
平均步频=步数/运动员成绩;
步长指数=步长/身高;
步频指数=步频×身高。
二、结果与分析
(一)加强步频能力是苏炳添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途径
影响短跑运动员跑速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步长和步频。当然,身材高大的运动员通常步长较大,身材矮小的运动员步频较快。由于苏炳添与博尔特身高相差24cm,为了客观的反应步长、步频与速度的内在联系,我们采用了兼顾身高因素的步长指数(步长/身高)和步频指数(步频×身高)两项指标[ ]。可见,苏炳添的平均步长2.095m,博尔特2.439m,两人平均步长绝对差值0.344m,表明平均步长方面苏炳添明显小于博尔特。但排除身高因素后两人的步长指数仅相差0.026(苏炳添1.218,博尔特1.244),表明苏炳添的步长指数稍劣于博尔特。苏炳添的平均步频为4.684步/s,博尔特的平均步频为4.258步/s,从绝对值上看苏炳添较博尔特高出0.426步/s,但排除身高差异的步频指数显示(苏炳添8.056、博尔特8.345,相差0.287),苏炳添步频指数比博尔特还差。苏炳添步长指数与博尔特相比差距甚小;步频指数苏炳添与博尔特相比差距较大。说明苏炳添的步长、步频能力与世界顶尖水平运动员相比均有较大的差距。虽然苏炳添属典型的步频型运动员,但步频指数显示其步频能力仍然不足。今后训练中应在加大苏炳添步长能力的同时,重点加强其步频能力。
(二)苏炳添和博尔特途中跑技术的支腾比均较合理
苏炳添的支腾比为1:1.21,博尔特为1:1.42,两人差值为-0.21。理论上看苏炳添的支腾比更接近《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1:1.2的观点。苏炳添属典型的步频型运动员,而博尔特属典型的步长型。两人身高差异较大,认为不同类型的运动员统一用1:1.2的支腾比有失偏颇。我们认为支腾比分析应排除身高因素进行比较则更合乎情理。因而我们提出了支腾比指数概念,即:支腾比指数=支腾比/身高。两人计算结果为:苏炳添1.21/1.72=0.70;博尔特1.42/1.96=0.72。可见,刨除身高因素的支腾比指数,博尔特较苏炳添略高0.02,表明苏炳添与博尔特途中跑技术的支腾比均较为合理。
(三)苏炳添与博尔特反应时均不理想
起跑反应时对百米的成绩和排名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起胞反应迅速的运动员在枪响瞬间就占据了优势,为比赛取得优异成绩莫定基础[ ]。苏炳添和博尔特的反应时分别为0.162s和0.165s,苏炳添的反应时较博尔特快0.003s。反应时占成绩的比例1.59%还是低于博尔特的1.71%。但目前世界高水平运动员起跑反应时介于0.117-0.140s。可见,两位运动员的反应时均不理想。要进一步加强运动员起跑能力的训练。
(四)途中跑积极后刨、重心平稳,增强步频意识应成为苏炳添改进技术的重点
着地瞬间博尔特(70.1)着地角大于苏炳添(67.3),说明博尔特着地前的“后刨”动作更加积极。后刨积极,地面给予人的反作用力更大,“拉引”人体向前。
着地瞬间博尔特支撑腿膝角(167.8)明显大于苏炳添(156.9),在前支撑阶段过程中,博尔特均保持较大的膝角,直至垂直支撑时膝角还明显大于苏炳添,表明博尔特在支撑阶段这个人体重心最低的位置时保持了较高的重心,体现出博尔特途中跑重心运行平稳的良好技术特征。后蹬离地瞬间博尔特的支撑腿膝角(154.2°)明显小于苏炳添(165.1°),体现出博尔特非常典型的“屈蹬”技术特征。后蹬离地瞬间苏炳添的后蹬角为63.8°,而博尔特为65.7°,博尔特较苏炳添略大,说明博尔特两腿积极交换、加快步频意识较苏炳添强。综上,途中跑前摆腿积极后刨、重心平稳,增强步频意识应成为苏炳添改进技术的重点。
三、结论
(一)苏炳添虽属典型的步频型运动员,但其步频能力仍然不足,应在加大步长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步频能力的训练,这是缩小与世界顶级运动员差距、提高自身成绩的主要途径。
(二)苏炳添与博尔特途中跑技术的支腾比均较为合理。
(三)苏炳添与博尔特的反应时均不理想,需进一步加起跑能力的训练。
(四)途中跑前摆腿积极后刨、重心平稳,增强步频意识应成为苏炳添改进技术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王川,杜兆才.田径[M].北京:中国体育报业总社.2005.
[2] 骆建.决定人体在100m跑运动中的步长与步频变化及同步提高的因素[J].体育科学.2009(03):77-81.
[3] 谭明义,尹军,李立群.中、外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步频、步幅的比较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0(12):12-13.
摘 要 为进一步提高飞人苏炳添的短跑技术水平,以其与世界纪录保持者博尔特为研究对象,运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方法,对苏炳添与博尔特百米技术参数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苏炳添虽属典型的步频型运动员,但其步频能力仍不足,应在加大步长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步频能力训练。苏炳添与博尔特途中跑技术的支腾比均较为合理,但反应时均不理想。途中跑前摆腿积极后刨、重心平稳,增强步频意识是苏炳添改进技术的重点。
关键词 百米 苏炳添 博尔特 技术
速度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田径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运动员体能水平的主要指标。长期以来我国男子短跑运动技术水平较低。在北京国际田联挑战赛苏炳添以10秒06的成绩获得铜牌(最佳成绩)。本研究以苏炳添与世界纪录保持者博尔特为研究对象,以图找出苏炳添与博尔特技术上的差异,为进一步提高苏炳添的短跑技术水平献计献策。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中国运动员苏炳添和世界纪录保持者博尔特。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田径》《运动生物力学》等教材;通过互联网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查阅有关短跑步频、步长等方面的文章11篇;并搜集运动员身高数据,作为理论依据。
2.信息技术法
(1)资料获取
通过优酷客户端下载研究对象的比赛视频。
(2)资料处理
将MP4格式的视频转换成MPG格式,用Dartfish循环慢放,计算运动员的步数;找到二者途中跑支撑阶段着地、垂直缓冲和后蹬离地的瞬间,测出各阶段的角度;测出各步的支撑与腾空时间,计算支腾比。
3.数据处理
平均步长=100m/步数;
平均步频=步数/运动员成绩;
步长指数=步长/身高;
步频指数=步频×身高。
二、结果与分析
(一)加强步频能力是苏炳添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途径
影响短跑运动员跑速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步长和步频。当然,身材高大的运动员通常步长较大,身材矮小的运动员步频较快。由于苏炳添与博尔特身高相差24cm,为了客观的反应步长、步频与速度的内在联系,我们采用了兼顾身高因素的步长指数(步长/身高)和步频指数(步频×身高)两项指标[ ]。可见,苏炳添的平均步长2.095m,博尔特2.439m,两人平均步长绝对差值0.344m,表明平均步长方面苏炳添明显小于博尔特。但排除身高因素后两人的步长指数仅相差0.026(苏炳添1.218,博尔特1.244),表明苏炳添的步长指数稍劣于博尔特。苏炳添的平均步频为4.684步/s,博尔特的平均步频为4.258步/s,从绝对值上看苏炳添较博尔特高出0.426步/s,但排除身高差异的步频指数显示(苏炳添8.056、博尔特8.345,相差0.287),苏炳添步频指数比博尔特还差。苏炳添步长指数与博尔特相比差距甚小;步频指数苏炳添与博尔特相比差距较大。说明苏炳添的步长、步频能力与世界顶尖水平运动员相比均有较大的差距。虽然苏炳添属典型的步频型运动员,但步频指数显示其步频能力仍然不足。今后训练中应在加大苏炳添步长能力的同时,重点加强其步频能力。
(二)苏炳添和博尔特途中跑技术的支腾比均较合理
苏炳添的支腾比为1:1.21,博尔特为1:1.42,两人差值为-0.21。理论上看苏炳添的支腾比更接近《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1:1.2的观点。苏炳添属典型的步频型运动员,而博尔特属典型的步长型。两人身高差异较大,认为不同类型的运动员统一用1:1.2的支腾比有失偏颇。我们认为支腾比分析应排除身高因素进行比较则更合乎情理。因而我们提出了支腾比指数概念,即:支腾比指数=支腾比/身高。两人计算结果为:苏炳添1.21/1.72=0.70;博尔特1.42/1.96=0.72。可见,刨除身高因素的支腾比指数,博尔特较苏炳添略高0.02,表明苏炳添与博尔特途中跑技术的支腾比均较为合理。
(三)苏炳添与博尔特反应时均不理想
起跑反应时对百米的成绩和排名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起胞反应迅速的运动员在枪响瞬间就占据了优势,为比赛取得优异成绩莫定基础[ ]。苏炳添和博尔特的反应时分别为0.162s和0.165s,苏炳添的反应时较博尔特快0.003s。反应时占成绩的比例1.59%还是低于博尔特的1.71%。但目前世界高水平运动员起跑反应时介于0.117-0.140s。可见,两位运动员的反应时均不理想。要进一步加强运动员起跑能力的训练。
(四)途中跑积极后刨、重心平稳,增强步频意识应成为苏炳添改进技术的重点
着地瞬间博尔特(70.1)着地角大于苏炳添(67.3),说明博尔特着地前的“后刨”动作更加积极。后刨积极,地面给予人的反作用力更大,“拉引”人体向前。
着地瞬间博尔特支撑腿膝角(167.8)明显大于苏炳添(156.9),在前支撑阶段过程中,博尔特均保持较大的膝角,直至垂直支撑时膝角还明显大于苏炳添,表明博尔特在支撑阶段这个人体重心最低的位置时保持了较高的重心,体现出博尔特途中跑重心运行平稳的良好技术特征。后蹬离地瞬间博尔特的支撑腿膝角(154.2°)明显小于苏炳添(165.1°),体现出博尔特非常典型的“屈蹬”技术特征。后蹬离地瞬间苏炳添的后蹬角为63.8°,而博尔特为65.7°,博尔特较苏炳添略大,说明博尔特两腿积极交换、加快步频意识较苏炳添强。综上,途中跑前摆腿积极后刨、重心平稳,增强步频意识应成为苏炳添改进技术的重点。
三、结论
(一)苏炳添虽属典型的步频型运动员,但其步频能力仍然不足,应在加大步长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步频能力的训练,这是缩小与世界顶级运动员差距、提高自身成绩的主要途径。
(二)苏炳添与博尔特途中跑技术的支腾比均较为合理。
(三)苏炳添与博尔特的反应时均不理想,需进一步加起跑能力的训练。
(四)途中跑前摆腿积极后刨、重心平稳,增强步频意识应成为苏炳添改进技术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王川,杜兆才.田径[M].北京:中国体育报业总社.2005.
[2] 骆建.决定人体在100m跑运动中的步长与步频变化及同步提高的因素[J].体育科学.2009(03):77-81.
[3] 谭明义,尹军,李立群.中、外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步频、步幅的比较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0(1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