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育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和所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传统“一刀切”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因此初中数學教学中,需要老师切实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正是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确保不同能力的学生多能够在因材施教的教学中有所收获,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全面发展。本文从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一、分层教学法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初中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不仅知识点庞杂而且抽象性强,而学生由于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知识储备等方面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因此数学老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来开展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分层教学法强调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进行针对性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使教学资源得到了合理充分的利用,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同时也更有助于老师按照学生所处层次进行个性化指导和能力培养,从而使能力强的学生“吃饱”,能力差的学生也能够“吃得到”,实现了全面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1.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是开展分层教学的前提,要想将学生分层科学合理首先需要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如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认知水平、基础知识等方面情况,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不同的层次。A层次为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认知水平都强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也扎实,这层次学生通常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快速理解并掌握老师讲解的知识内容;B层次为思维能力、认知水平、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等方面都较好的学生,通常能够在老师的讲解下理解并内化知识;C层次以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认知水平都差的学生为主,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知识漏洞多,在课堂教学中常常难以理解老师讲解的内容,需要老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为了避免由于分层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老师可以采用隐性分层,并结合学生的能力发展随时调整学生所处层次,确保学生所处层次的准确性,为老师开展分层教学做好铺垫。
2.对进行教学目标分层
在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中老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层次划分将教学目标进行分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使学生都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能力所及范围内有所收获,同时也有利于老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侧重的能力培养。老师可以将教学目标分为基础目标、中级目标、高级目标,基础目标以C层次学生为主,以基础知识的掌握为主,并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方法;中级目标以B层次学生为主,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灵活的进行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高级目标而以A层次学生为主,要求学生完成中级目标的同时挖掘思维潜能,发展创新意识。以“平行线的性质”这课为例,基础目标可以设定为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利用性质进行简单计算,中级目标为理解推理过程,熟练掌平行线性质并能够灵活的进行运用,高级目标为能够亲历平行线性质的推理过程,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出平行线的性质,着重培养逆向思维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不通过层次的教学目标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发挥出课堂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全体学生顺利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3.对教学过程进行分层
在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中,课堂教学策略的分层是对学生实施因材施教的关键,需要老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比如A层学生能力强,老师可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理解并掌握知识内容,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B层学生需要老师在引导的基础上针对重难点内容进行讲解,确保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而C层学生由于能力和基础较差,老师的引导并不能够完全听懂,需要老师进行细致的讲解,老师可以围绕基础知识内容为C层学生由浅人深的进行讲解,确保学生能够听懂学会,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以“等腰三角形”这课为例,针对C层学生老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等方式来进行理解,并针对“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的区别进行细致讲解,而B层学生老师则直接引导运用之前学过的全等方法来证明“等校对等边”,使学生通过亲自验证来理解并掌握,A层学生则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多角度的思考“等角对等边”的几何推理方法,自己尝试推理并运用有关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策略上进行分层能够更够促使学生充分发挥出思维潜能,使学生在完成学习目标的同时能力上也能够得到相应的培养和提高。
三、总结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分层教学模式,不仅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同时也能够使全体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使学生在因材施教的教学中体会到知识探究的乐趣和满足感,从而不仅夯实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秀红.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法[J].科学咨询,2019(12).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一、分层教学法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初中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不仅知识点庞杂而且抽象性强,而学生由于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知识储备等方面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因此数学老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来开展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分层教学法强调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进行针对性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使教学资源得到了合理充分的利用,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同时也更有助于老师按照学生所处层次进行个性化指导和能力培养,从而使能力强的学生“吃饱”,能力差的学生也能够“吃得到”,实现了全面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1.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是开展分层教学的前提,要想将学生分层科学合理首先需要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如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认知水平、基础知识等方面情况,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不同的层次。A层次为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认知水平都强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也扎实,这层次学生通常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快速理解并掌握老师讲解的知识内容;B层次为思维能力、认知水平、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等方面都较好的学生,通常能够在老师的讲解下理解并内化知识;C层次以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认知水平都差的学生为主,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知识漏洞多,在课堂教学中常常难以理解老师讲解的内容,需要老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为了避免由于分层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老师可以采用隐性分层,并结合学生的能力发展随时调整学生所处层次,确保学生所处层次的准确性,为老师开展分层教学做好铺垫。
2.对进行教学目标分层
在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中老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层次划分将教学目标进行分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使学生都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能力所及范围内有所收获,同时也有利于老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侧重的能力培养。老师可以将教学目标分为基础目标、中级目标、高级目标,基础目标以C层次学生为主,以基础知识的掌握为主,并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方法;中级目标以B层次学生为主,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灵活的进行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高级目标而以A层次学生为主,要求学生完成中级目标的同时挖掘思维潜能,发展创新意识。以“平行线的性质”这课为例,基础目标可以设定为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利用性质进行简单计算,中级目标为理解推理过程,熟练掌平行线性质并能够灵活的进行运用,高级目标为能够亲历平行线性质的推理过程,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出平行线的性质,着重培养逆向思维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不通过层次的教学目标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发挥出课堂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全体学生顺利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3.对教学过程进行分层
在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中,课堂教学策略的分层是对学生实施因材施教的关键,需要老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比如A层学生能力强,老师可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理解并掌握知识内容,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B层学生需要老师在引导的基础上针对重难点内容进行讲解,确保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而C层学生由于能力和基础较差,老师的引导并不能够完全听懂,需要老师进行细致的讲解,老师可以围绕基础知识内容为C层学生由浅人深的进行讲解,确保学生能够听懂学会,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以“等腰三角形”这课为例,针对C层学生老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等方式来进行理解,并针对“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的区别进行细致讲解,而B层学生老师则直接引导运用之前学过的全等方法来证明“等校对等边”,使学生通过亲自验证来理解并掌握,A层学生则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多角度的思考“等角对等边”的几何推理方法,自己尝试推理并运用有关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策略上进行分层能够更够促使学生充分发挥出思维潜能,使学生在完成学习目标的同时能力上也能够得到相应的培养和提高。
三、总结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分层教学模式,不仅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同时也能够使全体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使学生在因材施教的教学中体会到知识探究的乐趣和满足感,从而不仅夯实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秀红.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法[J].科学咨询,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