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英配施化肥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和紫云英氮在水稻-土壤体系分配、残留的影响

来源 :应用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jie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确紫云英配施化肥条件下水稻对氮素吸收利用和紫云英氮在水稻-土壤体系的吸收利用、分配及残留规律,能够为豫南稻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原状土柱模拟和15N示踪技术,研究等氮条件下不施肥(CK)、化肥+22500 kg·hm-2紫云英(FM1)、化肥+30000 kg·hm-2紫云英(FM2)、化肥+37500 kg·hm-2紫云英(FM3)、化肥+22500 kg·hm-2紫云英+石灰(FM1+CaO)、化肥+30000 kg·hm-2紫云英+石灰(FM2+CaO)、化肥+37500 kg·hm-2紫云英+石灰(FM3+CaO)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水稻-土壤体系氮素养分平衡和紫云英矿化分解的氮在水稻各部位吸收利用、分配及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肥显著提高了稻谷氮吸收量、稻秆氮吸收量和氮素表观损失量、氮素盈余量.稻谷氮吸收量、稻秆氮吸收量和水稻氮利用率随紫云英翻压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氮素表观损失量和氮素盈余量随紫云英翻压量增加呈先降低后上升趋势,均以翻压30000 kg·hm-2紫云英配施化肥处理效果较好.增施石灰可提高水稻稻谷氮吸收量、稻秆氮吸收量和水稻氮利用率,降低氮素表观损失量和氮素盈余量,以FM2+CaO处理效果最好.各施肥处理水稻吸收的氮来源于紫云英的比例为6.3%~13.2%,来源于土壤和肥料的比例为86.8%~93.7%;水稻对紫云英氮的当季利用率为23.8%~33.6%,水稻各部位对紫云英氮的利用率表现为籽粒>茎叶>根;紫云英氮在土壤中的残留率为37.6%~62.4%,损失率为7.8%~38.6%.综合考虑水稻氮素吸收利用、水稻-土壤体系氮素养分平衡和紫云英氮在水稻中的分配状况,该研究区以FM2+CaO处理为最优.
其他文献
以天津市为研究区,在构建2000、2010和2020年天津市生态网络的基础上,运用复杂网络的评价指标和景观格局指数并综合稳定性、均匀性和连通性指数,从源地-廊道-节点-整体多维度
为了解林下红松幼苗生长和养分存储季节动态,以长白山原始阔叶红松林(原始林)和次生杨桦林(次生林)林下2年生红松幼苗为对象,研究林下光合有效辐射(PAR)、幼苗生物量、非结构
人类社会对解决区域及全球重大资源环境问题的迫切需求,快速地推进了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了宏观生态系统科学(MES)的兴起及科学理论创新,以及大陆和全
生态系统服务级联效应(ESC)将生态系统服务各组成部分与社会价值联系起来,构建了 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的桥梁,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将生态系统服务概念融入到决策制
根据2019年冬春季(2-5月)中国灯光罩网渔船在西北印度洋生产调查期间采集的1009尾鸢乌贼样本,分析了其角质颚外部形态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角质颚外形特征参数在不同性别
植被恢复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深入研究植被的时空分异特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4期Landsat TM/OLI为遥感数据源,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植被覆盖度,
滨海盐土是重要的农业土地后备资源.微生物是土壤中物质循环的关键动力,然而盐度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影响的研究还很缺乏.本研究采集滨海地区的土壤样品,研究非盐、轻盐和高
本文对印度南部麻粒岩地体Namakkal陆块Tammampatti地区方柱石石榴子石钙硅酸盐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变质相平衡模拟研究,以研究其岩石成因和地质意义.岩
合理施用微生物菌剂可显著改善蔬菜土壤环境,增加产量,提升品质.本试验以不结球白菜为供试材料,在设施条件下设置不施微生物菌、施用液态和固态微生物菌剂处理,研究不同形态
为了明确低铁胁迫下磷素用量对大豆光合和磷/铁性状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为磷、铁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前期筛选的6个磷高效基因型和6个磷低效基因型大豆为供试材料,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