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爱祖国
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全面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爱劳动勤俭自强尊重理解善良
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应该是走向素质教育。这是经济发展,强国富民的需要,是精神文明建设、繁荣昌盛的需要;是以德治国,认真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需要;也是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需要;更是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中华民族永远立于先进民族之林的需要。因此,我做为一位普通的教师应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把教书、育人紧紧地结合起来。把道德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劳动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如何渗透呢?就《孔乙己》来说吧: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发表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它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作者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悲惨的遭遇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封建末世科举制度的殉葬品的典型形象。通过对课文《孔乙己》的学习,让我们21世纪的青少年看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进而从一个侧面对学生在道德、思想、劳动三个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其内容具体如下:
第一腐朽的科举制度诱使大批读书人为追求功名利禄而苦读"四书"、"五经"。
文中的丁举人只不过是拿经书作为敲门砖,一旦爬上去就不讲仁义、道德、欺压百姓,把幸福,欢乐建筑在剥削、压榨劳动人民的痛苦上。反映了封建社会读书人凶恶、残酷的道德觀和价值观。
以丁举人为例,引导学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读书不是为了升官发财、金榜题名、光宗耀祖、飞黄腾达。更不是像丁举人那样骑在劳动人民的头上作威作福。而是为中华民族不在受外族的欺凌和践踏而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学。引导学生树立"人只有对世界有所奉献,一生奋斗不息,才能感到自我存在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向焦裕禄、孔繁森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彻底与封建科举制度决裂,与丁举人的世界观决裂。
第二,孔乙己备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愚弄和毒害。
他把青春浪费在一年又一年的考场搏斗上,直到胡子花白,还是"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反而染上了"好喝懒做",四体不勤,轻视劳动的恶习。从而失去了谋生的本领,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
孔乙己没有考进学,不足为奇,但他为什么不通过自己双手劳动养活自己呢?为什么愈过愈穷,弄到讨饭的地步?从而启发学生理解劳动是人生生存的第一需要。教育学生学习劳动,热爱劳动,从事劳动,认识劳动的伟大意义,懂得劳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和人类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历史。
第三,"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
他家的东西偷的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半夜,再打折了腿。"打折了腿怎样呢?……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地算他的账。
文中借喝酒人之口,三言两语,就道出了丁举人豪强霸道,凶恶残忍的面目。"许是死了"--口气之淡漠,见人心之冷漠,形象刻画了封建科举制度造就了两种读书人:残酷的统治着和悲惨的牺牲品。"掌柜再也不问,仍然慢慢地算他的帐。"刻画出了封建社会人心势利,人与人之间冷漠无情、毫无同情心。
通过上面的分析学习,引导学生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培养他们学会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心地善良,发扬社会主义人道精神,为班集体,为残疾儿童多做好事。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形成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良好的道德风尚。
总之,我们要把教书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教材为载体,以课堂为平台,对学生广泛地进行素质教育。使其成为21世纪的"四有"新人。
参考文献
[1] 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
[2]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全面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爱劳动勤俭自强尊重理解善良
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应该是走向素质教育。这是经济发展,强国富民的需要,是精神文明建设、繁荣昌盛的需要;是以德治国,认真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需要;也是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需要;更是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中华民族永远立于先进民族之林的需要。因此,我做为一位普通的教师应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把教书、育人紧紧地结合起来。把道德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劳动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如何渗透呢?就《孔乙己》来说吧: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发表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它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作者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悲惨的遭遇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封建末世科举制度的殉葬品的典型形象。通过对课文《孔乙己》的学习,让我们21世纪的青少年看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进而从一个侧面对学生在道德、思想、劳动三个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其内容具体如下:
第一腐朽的科举制度诱使大批读书人为追求功名利禄而苦读"四书"、"五经"。
文中的丁举人只不过是拿经书作为敲门砖,一旦爬上去就不讲仁义、道德、欺压百姓,把幸福,欢乐建筑在剥削、压榨劳动人民的痛苦上。反映了封建社会读书人凶恶、残酷的道德觀和价值观。
以丁举人为例,引导学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读书不是为了升官发财、金榜题名、光宗耀祖、飞黄腾达。更不是像丁举人那样骑在劳动人民的头上作威作福。而是为中华民族不在受外族的欺凌和践踏而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学。引导学生树立"人只有对世界有所奉献,一生奋斗不息,才能感到自我存在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向焦裕禄、孔繁森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彻底与封建科举制度决裂,与丁举人的世界观决裂。
第二,孔乙己备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愚弄和毒害。
他把青春浪费在一年又一年的考场搏斗上,直到胡子花白,还是"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反而染上了"好喝懒做",四体不勤,轻视劳动的恶习。从而失去了谋生的本领,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
孔乙己没有考进学,不足为奇,但他为什么不通过自己双手劳动养活自己呢?为什么愈过愈穷,弄到讨饭的地步?从而启发学生理解劳动是人生生存的第一需要。教育学生学习劳动,热爱劳动,从事劳动,认识劳动的伟大意义,懂得劳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和人类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历史。
第三,"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
他家的东西偷的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半夜,再打折了腿。"打折了腿怎样呢?……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地算他的账。
文中借喝酒人之口,三言两语,就道出了丁举人豪强霸道,凶恶残忍的面目。"许是死了"--口气之淡漠,见人心之冷漠,形象刻画了封建科举制度造就了两种读书人:残酷的统治着和悲惨的牺牲品。"掌柜再也不问,仍然慢慢地算他的帐。"刻画出了封建社会人心势利,人与人之间冷漠无情、毫无同情心。
通过上面的分析学习,引导学生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培养他们学会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心地善良,发扬社会主义人道精神,为班集体,为残疾儿童多做好事。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形成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良好的道德风尚。
总之,我们要把教书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教材为载体,以课堂为平台,对学生广泛地进行素质教育。使其成为21世纪的"四有"新人。
参考文献
[1] 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
[2]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