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坎古镇

来源 :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en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我们要去赤坎古镇,公路交通非常便捷。从广州出发,通过高速公路,走325国道,只需要二个小时,高速的现代交通工具大大缩短了人们行程的空间距离感。如果退回到百年前,潭江则是通往赤坎的主要通道,大大小小的帆船悠悠然逆江而上,船夫整齐划浆的吆呵声,划过江面,穿越两岸茂密的竹林,不时引来村童调皮的应答和姑娘们的嘻笑。时常有几只野鸭从河边的芦苇丛中飞出,掠过清澈的江面,明亮的叫声希望引起乘客们对它们更多的关注。水牛漫步田野,村落炊烟缭缭,一幅幅乡村的自然风光如画卷徐徐展开。
  登岸以后的陆路交通工具在清朝是依靠轿子,这是从明朝以来就在赤坎古镇一带流行的代步工具。赤坎一带的轿子有四种,一是官轿,一是民用的肩舆,一是八挂轿(两人抬的小轿),一是过山轿(座位斜平,可以仰卧)。据赤坎镇的老人回忆,轿夫非常的辛苦,一个人每天最多只能行三十里。
  古镇因优越的地理位置而获交通之便,南来北往的水陆运输使它由渡口码头成长为一个工商市镇。同时,也形成了关族和司徒氏分据上下埠的有趣格局,赤坎古镇的演变与这两大家族关系的互动相生相伴。
  
  两大家族
  赤坎古镇是开平关族的大本营,2002年5月18日,关族图书馆馆长关文根先生告诉我,开平全市的关姓大约有三万多人,其中二万多人在赤坎,镇区有八千多。百合镇马降龙的关族就是由此分支衍派出去的,其入粤先祖关景器来自于福建西北部的邵武府建宁县。自第六世祖关兴义(荣公)于北宋后期迁入以来,关族在赤坎已经有九百三十多年的历史了,繁衍出100多条村。
  司徒氏以官职取姓,河北邯郸为其早期的聚居地。这个家族在入粤始祖司徒宣翁的带领下,进入广东是在北宋末年。他们没有在南雄停留,而是迅速南下,迁入珠江三角洲,定居广州城内。不久,其子司徒权兄弟三人迁到新会县水东石坑村。第七世祖司徒新唐则于元朝后期迁到了赤坎,道光《司徒氏族谱》记载:“新唐,字尧佐,孟叔公子。由水东石坑村迁居滘堤开基,故滘堤支派尊公为始祖。” “滘堤”又叫“滘洲”,泛指赤坎镇东面潭江两岸,中心地是指赤坎东面的潭江中央洲滩,这一带至今还保留了很多含“滘”字的地名。司徒家族定居赤坎至今有六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了。
  新唐公来到赤坎滘堤后,将古代的三教(儒、释、道)、四教(文、行、忠、信)和九伦(高、曾、祖、考、己、身、子、孙、曾、玄)概括为“教伦”,以“教以人伦”为家训,崇尚教化为宗旨,追求君义、臣忠、父慈、母爱、子孝、兄友、弟恭的伦常美德,发展家族,所以后来司徒氏的堂号取名“教伦堂”,族刊取名《教伦月报》,他的恩泽一直关怀着今天的司徒氏后人。据司徒图书馆近年的统计,广东的司徒氏有四万多人,开平以外有八千多,赤坎镇区和一百零六条自然村就有二万七千余人。可见赤坎堪称广东司徒氏的中心。
  两大家族自宋、元以来在古镇周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了清朝初年不约而同地向古镇地方靠拢,催促古镇的出现。
  最先进入的,是司徒家族。他们大致于清朝顺治年间开始在今天赤坎镇东端潭江边建立了一些临时的摊位互通有无。关氏家族进入古镇西端,大约在康熙初年。如果从司徒氏家族设摊铺算起,赤坎古镇距今已经有三百五十年的历史了。
  两大家族前后进入东西两端经营,就形成了各自发展、相互竞争的最初格局。到康熙十二年(1673)这里已经成墟,有了固定的交易日期。康熙《开平县志》记载:“赤墈墟,趁三、八日。”赤坎最初叫“赤墈”,因当地多红土而得名。同年,清政府在此设置驿所,加强对交通的管理,提高了服务层次。
  
  焕然一新
  到民国初期,古镇临街店铺的增建和改建出现了高潮,随着河堤的修筑,一条与中华路平行的街道“长堤路”逐渐建成。关族和司徒氏家族有经济实力的家庭纷纷在镇里买楼建商铺。这些家庭主要是侨眷,他们的资金来自海外的亲人。所以在民国时期赤坎古镇的扩建,各业的兴旺,得力于侨资和侨眷的介入。民国二十年代末,赤坎古镇属于归侨侨眷或以侨汇为主要资金的商店已占全镇商店总数的百分之六十多。
  加拿大华侨关国暖就主持了堤西路商铺的建设,他不仅在自己出生地赤坎虾村建成了“春如楼”别墅,又在镇上建洋楼(堤西路廿七号),开设商号。同时,还代同宗兄弟关国琼、关国鋆、关国均、关绍桢在堤西路买地建楼。
  而下埠堤东路河堤和商铺的修建,家族组织发挥了重要的组织作用。民国十七年(1928)第一届“司徒氏民族大会”召开,改造旧墟,建设新街铺,修筑河堤成为代表们的热点话题,形成议决案。会后立即成立“赤墈东埠市政筹备处”,拟定了《组织章程》,其宗旨就是“筹划关于赤墈东埠市政一切建设及改良计划,并监督其进行”。
  经过改造,古镇脱胎换骨,焕然一新,新建的长堤路更是成为古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民国二十年(1931)一月出版的关族族刊《光裕月报》欢呼:“本埠市政之发展,有如日之升,光芒四射,灿然可观”。
  中华路、长堤路和得业路、墟街、牛墟街等主要街道两边原来低矮的店铺,全部换成了有二、三层高的骑楼建筑,这是欧洲人在东南亚结合当地的亚热带多雨潮湿气候特点引入欧洲建筑风格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建筑形式。楼上是居室,楼下前面是店铺,后面为仓库。临街一面的二楼一般都建有一个外挑的阳台,给骑楼增添了几分秀气。建筑立面的造型、细部装饰、饰件小品各有趣味。仅窗户的造型就各不相同,有伊斯兰风格的,也有中世纪欧洲宫廷建筑的式样,彩色的格窗宣示着主人倾向于西方建筑的审美情趣。圆立柱多采用古罗马的科林斯式和混合式,方柱以葡式建筑风格更浓。
  山花有浓厚的巴罗克建筑艺术的韵味,很多的骑楼山花顶部是一个扇贝饰件,这种样式在意大利非常普遍,地中海盛产的贝类启发了意大利人的创作灵感。赤坎古镇的楼主和建设者在欣赏它的秀美的同时,也寄寓了一种现实的考量。贝在古代中国曾经作为货币流通,是财富的象征,因此它也渲染了赤坎古镇居民商业求富的愿望。
  
  家族图书馆
  焕然一新的赤坎古镇,没有摆脱家族竞争的影响,反而通过建筑将族界的心理、观念和行为形象地永久固定下来。分踞在古镇东西两端的家族图书馆,就是这种深藏人心的竞争意识的指标。   司徒氏家族向以“教以人伦”为族训,近代本族华侨在海外谋生的艰难屈辱,更加体会到发展文教,开启民智的重要。为此,司徒氏的海外乡亲在民国初年倡议创办家族图书馆,为青年人提供学习场地,传播文化资讯,得到海内外同宗的响应。
  民国十一年(1922)筹得银圆四万多元,这些钱主要来自海外。第二年图书馆在下埠东头的潭江边奠基。司徒懿森受海外捐款者之托,专程从美国回来监督捐款的使用和工程的进度,承担商是广州市永和建筑公司。历时两年,当施工的蓬架拆除后,一座楼高三层、典雅端庄、西式造型的图书馆便矗显在谭江畔,展示在四乡村民面前。民国著名书法家谭延闓题写的“司徒氏通俗图书馆”匾额,悬挂在三楼正面,墨宝添书香。民国十五年(1926),旅居加拿大的宗亲再次捐资,在三楼顶增建了一座西式造型的大钟楼,大钟产自美国波士顿。从此以后,司徒氏图书馆每小时向全镇和附近村落提供报时服务,嘹亮的钟声定时敲响,久久回荡在古镇的上空,成为古镇居民作息的依据,也使古镇的生活平添了不少生气。民国二十三年(1934),旅居美国的宗亲再次捐资建设图书馆大楼的前院庭和中式牌楼,牌楼两侧各增建了一个套间,红墙绿瓦,四檐滴水,蔚然壮观,使图书馆更臻完美。这样,就完成了图书馆整体的建筑,共占地810多平方米。
  图书馆的功能是综合的,家族事务也在这里决策,实施管理,它是凝聚族众人心的旗帜,家族团结的象征,更是家族的精神家园。新加坡的司徒氏宗亲将图书馆誉为“宗族中枢”。
  民国十五年(1926)八月中旬,发起人之一的关国暖受加拿大关族华侨的委托,经香港回到了阔别十多年的赤坎,支持和监理图书馆的建设。第二年初,关族图书馆在堤西路西端潭江边奠基开工。承建商是旅港族人关穆的远利建筑公司,建筑工人多数是从广州建筑工地回来的本族泥水工。民国十八年(1929),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关族图书馆落成。图书馆楼高三层,加上庭院,占地面积为700多平方米。它的造型和建筑风格与司徒氏通俗图书馆有所不同,庭院没有牌楼,而是开设了一个西式的院门,铁门的立柱造型是完全标准的西洋风格,门柱柱头以及柱顶的饰件十分雅致,整座楼的建造非常精致。正门匾额的馆名是近代广东著名书法家吴道熔的墨宝。图书馆不能少了钟楼,关族的大钟来自德国。从此,关族在古镇的上空也有了自己的钟声。
  两座家族图书馆先后在赤坎古镇东西两端拔地而起,像两个巨人势不两立,相互对视,在它们的周围聚集着成千上万的族众,每天日起日落都吸引着家族男女老少的目光,它们凝集着本族的民心,各自肩负着本族沉重的责任,代言着本族的形象。定时而鸣的钟声不单是在向四邻报时,更是宣示着家族的存在和兴旺,因而成为本族民众生活环境的一部分。高高的旗杆意味着赤坎古镇存在两个中心的现实,也寄予了两大家族在古镇的发展蒸蒸日上,延绵万年的愿望。
  传统的血缘家族文化浸淫进每一个家族成员的血液,支配着他们的想法和行动,以家族为耀的意识至今仍有很大的影响,虽然不易察觉。
  
  市井繁喧
  走在赤坎街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接连一个的商铺,琳琅满目的商品,躲避不开的商业广告,它没有别的商镇那喧嚣的叫卖声,一切都在比较宁静的气氛中进行。今天的赤坎已经褪去了昔日作为开平乃至周边几个县的商业中心的光环,但是骑楼立柱和楼面那些模糊斑驳的招牌广告、铺匾、堂号还是很容易将人们拉回到过去繁华的年代。
  一般商镇所具有的日用杂货业,自然在赤坎古镇关族、司徒氏的上下埠也很兴旺,尤其是外来的洋货更是通过这里销往周边县。但是,作为辐射范围广泛的中心商镇,它具有更多的优势行业。
  米店多是古镇的一大特色。光绪年间关族首先开张了“泰昌”(关永燊)、“天和”(关祖尧)米店,民国时期增加到五十一家,它们既经营从外县运入的粮食,也销售从安南(越南)、暹罗(泰国)进口的洋米和英国、美国面粉。与镇内外普通民众联系紧密的米店业务基本上掌握在两大家族手中,他们在上、下二埠共建立了四十二间米店,既零售又兼营批发。抗日战争时期,泰昌、天和、益记三家批发商还一度操纵了开平、恩平两县的粮油市场。
  耕牛、生猪、鱼苗交易市场吸引了粤西的商贩,金铺钱庄进出的侨汇牵动着开平、恩平甚至阳江侨眷的心,建材市场为开平乡村提供了进口水泥“红毛泥”、意大利彩色石米、钢材、坤甸木、彩色玻璃、洋钉以及浮山的陶瓷,数家建筑公司还提供绘制建筑图的个性化业务。商业与资讯紧密相连,便捷的邮政通讯服务赢得了邻县和四乡村民的信任。医生多,医所多,中西医各科门类全,是赤坎古镇的又一大特色,而且这也是古镇外姓从业人员最多的一个行当。赤坎古镇百业有的成行成市,上埠中华西路的壳窑路和下埠堤东路东端,就是有名的“医生街”。
  百业替换,市道起落,如春去秋来,赤坎古镇形成的商业文化却在代代流传,很多家庭都有自己的生意经。正是在关、司徒两族中有这样传统的商业世家存在,营造了浓厚的经商的氛围,才推动了赤坎古镇商业的持续发展。
  TIPS
  赤坎古镇位于江门市辖下的开平市中部,距开平中心城区12公里,有350多年历史,是一座具有浓郁岭南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古镇。潭江横贯全镇,赤坎沿潭江而建,南岸是乡村,北岸是市镇,清一色的骑楼,庞大的洋楼群。赤坎的玩法便是闲游浪荡,在老街上体验似乎尚停留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生活。古镇上也有碉楼,而远近闻名的关族和司徒氏图书馆、作为两大家族数百年竞争的见证,司徒氏图书馆和关族图书馆现在依然作为地标建筑矗立在赤坎镇。
  开平属亚热带低纬度地区,受海洋性季风影响,气候特征是温暖多雨,终年无雪,年平均气温在22℃左右。每年4~9月是汛期,7~9月是台风活动的频发期,其他时间都适合旅游。因而,至开平旅游以春秋两季为宜。赤坎古镇不收门票,从广州至开平有公共交通直接到古镇,住宿业非常便利,推荐赤坎青年旅店,独特的古骑楼建筑住宿环境,干净卫生,只接待游人与学生,全店无线免费上网,店主是导游与摄影师,方便游人交游,正对面是欧陆风情街,公共汽车站下车步行2分钟就到。
  当然最佳还是自驾游,这样一路上可以欣赏到许多风景。当地特色的美食,著名的黄蟮饭和龟苓膏是古镇的特色。
其他文献
在中国功夫图谱中,太极堪称最具道法自然的集大成之作,这次问道武当的一个重要日程就是追寻关于这一古老拳种的点点滴滴。  太极拳由武当山高道张三丰所悟而成,因而武当山太极拳一直被冠以三丰太极拳,共分一百零八式。无论是白鹤亮翅还是野马分鬃,无论是倒撵猴还是揽雀尾,这一古老武术门类的自然神韵和道教智慧无不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透过太极拳太化流行、生生不息的特质,让人不禁想起了五龙宫的水,这不正是“利万物而
北京迎来了最通透绚美的秋天。蓝天澄澈,阳光泼洒,宽阔恢弘的长安街车水马龙。国庆前夕的天安门广场酿蓄着欢乐喜庆的节日氛围。天安门城楼璀璨壮美,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绿荫下轻叩门扉    驰过璀璨壮美的天安门,车子向北转驶入南长街,顿时恍若进入一个宁静蕴藉、清幽淡远的所在。高茂的老槐树浓荫华盖笼罩了整个街道,两侧青砖灰瓦、石阶红扉的小院在浓碧的槐荫下静静依展开去,漾动出无尽的老北京韵致。这时,一方
阿里,藏语意为“领地、属地”的意思。它东边是唐古拉山脉以西的杂美山,与那曲地区相邻;西面和西南面是连绵的喜马拉雅山脉,与克什米尔、印度、尼泊尔接壤;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东端和冈底斯山脉,与日喀则地区伸巴县相连;北部是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与新疆相邻。总面积34.5万平方公里,生活着6万多人。也就是说,每5平方公里才生活着1个人。  如此空旷的土地上,自然成了野生动物们的自由家园。  在藏民的心中,他们
题记:大清朝的皇子王孙们,能封王袭爵的本就是少数,数来数去,北京城也就出现过百十座王府,朝代更替,历史变迁,如今还存留可观的就更是屈指可数。可就有这么一个特例,一个王爵之下,竟前后有过三座王府,不仅堪称今日王府建筑的活化石,还个个充满了传奇的往事,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这怡亲王家的三座王府。  孚郡王府  说起这三座怡亲王府,还得从第二座说起。因为这朝阳门内的怡亲王府,是尚存世间的一座堪称活化石的规制最
秀水街商城创造了一个神话:海内外旅游团中流传着“登长城、游故宫、吃烤鸭、逛秀水”的说法。它与长城、故宫、烤鸭并提这事儿有点邪性,但说它是北京一种独特文化的象征肯定没有问题。它是知名度甚高、牵动着很多国际商客、游者购物神经的“民间贸易中心”噢!有經济学家称其为“用改革开放的剪刀裁剪出来的21世纪的清明上河图。”  1980年,初起的秀水街市场,只是几家商铺,散落在一片使馆和外交公寓中间。它与中国的改
广安门内站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内大街与白广路交汇处西侧,呈东西走向。广安门是旧时北京外城唯一向西开的门,当时由于辽南京城、金中都城的城址都在广安门地区,所以自古广安门大街便是外省进出的门户。地铁站内的墙壁上雕刻着众多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场景,展现着广安门一带的多元民族文化。    报国寺  报国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前街1号,始建于辽代,但规模很小,“有寺无额”,世称小报国寺。明初塌毁,明成化二
1 土耳其是个古迹非常多的国家,图为艾菲索斯遗址的门柱。  教堂与清真寺的对望  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唯一地跨两个大洲的繁华都市。在这个城市中有众多的遗迹,其中最有名的是索菲亚大教堂和与之对望的蓝色清真寺。  索菲亚大教堂被列为世界中古的七大奇迹之一。之所以如此,我想有两点原因。首先因为它有着太多的经历和见证。最早它是罗马正教会主巴西利亚的传教处,其宏大的规模标示着当时正教的影
从画门入空门感受禅意  来到北京宋庄东区艺术中心的东侧,悠扬的佛教音乐会把你引到 “慈云禅堂”的门前。步入禅堂之内,放眼四周一片祥和的艺术氛围,大到两三米高端然稳坐的佛像,小到每一件屋中的陈设摆件,都让人觉得精神十分放松。雅致的禅堂里游人不多,或是在欣赏艺术,或是对中华文化进行探究,每个人都感受着内心的安宁,禅堂仿佛是这纷繁大都市中心灵宁静的港湾。但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都会看见一位身着僧袍面容慈祥的
相对于京都、奈良的人文古意,相较于东京、大阪的时尚摩登,仅有200来年开发历史的北海道,更接近于远离尘嚣、简古宁静的大自然本身。如人们熟悉的《远山的呼唤》、《追捕》里所呈现的,北海道,仿佛宽银幕大片般,在晚秋的广角里铺展开来。  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  原生态而不被破坏的自然山水,在今天是尤堪珍视的奢侈品。  森林覆盖率70%的火山岛,地广人稀。航班抵临其最大的城市札幌上空时,视野下是海洋般浓郁
碧水中的岛屿  在巴瑶语和马来语中,“仙本那”字面意思为“完美的”。城镇被海水包围着,仙本那和它的附属海岛就像是一个现实世界中的梦境之岛。  仙本那曾经是一个小渔村,由于临近诗巴丹这个全球顶级潜水胜地,加上近几年附近几个豪华水屋的兴起,使得仙本那越来越出名,来自世界各国的游人也越来越多。  从吉隆坡到斗湖机场用时不多,到达后度假村工作人员已经早早来到机场来接我们了,手里举的是中文拼音。机场到仙本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