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精神在炼狱中凤凰涅槃

来源 :前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sh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是鼓舞一个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一致、战胜强敌与困难的力量之源。近代以后,中国人民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政治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和民族内部软弱涣散,缺乏一个将全民族力量凝聚在一起的核心。纵观抗日战争的艰难历程,正是中国共产党站在全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改变了旧中国积贫积弱、一盘散沙的被动局面,把全民族的力量凝聚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为抗日战争胜利发挥了决定作用。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以崭新面貌屹立于世界的重要关节点。
  吹响民族抵抗最嘹亮的号角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用武力占领中国东北。接着又进攻上海、热河等地,制造华北事变,步步进逼,气焰十分嚣张。在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和对日“不抵抗”政策下,国民党军队步步退却,大片国土沦陷,大量权益被出卖。与此相反,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率先举起抗日救国的大旗,不断推动抗日救亡运动走向高潮,始终战斗在抗日斗争的最前列,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1931年9月19日,中共满洲省委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号召“工农民众立即武装起来,驱逐日本侵略者”。9月20日至30日,中共中央连续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第二次宣言》,强烈要求“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立刻撤退占领东三省的陆海空军!自动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号召工农红军和全国民众开展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唤醒了全体中华儿女团结起来、共赴国难的爱国激情。
  中国共产党积极组织领导东北抗战,并推动全国其他抗日军事斗争的发展,是局部抗战的中坚力量。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组织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赵一曼等一批共产党员,创建抗日游击队,参加义勇军,在东北开展抗日军事斗争。193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迅速发展到10个军、1个独立师共3万余人。他们纵横驰骋于白山黑水之间,严重威胁日军在东北的统治,迟滞了日本帝国主义扩大侵华战争的步伐。1932年秋始,共产党员萧明、张慕陶、宣侠父、许权中等到张家口,帮助冯玉祥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1933年6月至7月,抗日同盟军连克康保、宝昌、沽源等县,夺取察北重镇多伦,并乘胜收复了察哈尔省全部失地,振奋了全国人心。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扩大对华侵略,积极策划“华北事变”。华北沦亡迫在眉睫!在中共北平地下组织的领导下,北平学生于12月9日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并迅速席卷全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促进了全民族抗日救亡新高潮的到来。毛泽东同志指出:“一二·九运动是动员全民族抗战的运动,它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
  凝聚民族合力最核心的力量
  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以青年学生为先锋,各阶层群众迅速团结起来,成为民族抗战的重要力量。同时,中国共产党以极大的诚意争取国民党团结抗战。1933年1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提出在“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的条件下,工農红军准备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的协定。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发表著名的《八一宣言》,号召建立包括上层在内的抗日统一战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而奋斗。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克服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决定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根据抗日形势的发展,将“抗日反蒋”方针转变为“逼蒋抗日”,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又调整为“联蒋抗日”,奠定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民族危难之际,中共中央于事变次日发表《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指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号召“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呼吁“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针对国民党对全面抗战路线的摇摆和制造的摩擦,中国共产党从民族抗战的大局出发,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按照“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以斗争求团结,对来犯之顽固派予以坚决打击,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全民族抗战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击日军侵略动员了最广泛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推动下,全国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各界爱国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团结一心,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场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伟大斗争中,推动全民族将团结抗战进行到底,直至最后胜利!
  砥砺民族崛起最坚韧的意志
  习近平同志指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伟大的抗战精神的主要创造者和积极践行者。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铁骨铮铮、视死如归,不怕牺牲、浴血奋战,奏响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谱写了一首首感天动地的壮丽诗篇。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等一批抗日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中国人民不怕牺牲、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北京密云县一位名叫邓玉芬的母亲,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前线,他们全部战死沙场,体现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决心和气概。
  抗日战争胜利迄今已有七十年的时间。七十年来,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中华儿女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无数英雄人物和模范事迹,没有被时光淡化,而是被反复纪念、永远缅怀;他们创造的抗战精神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成为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征程中,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动力。
  (作者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梁齐勇
其他文献
2015年5月,第七届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高层论坛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办,湖南大学承办。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文化软实力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协同创新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不断丰富和完善文化软实力研究的内容  我们党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对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作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进行了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
期刊
西方没有2000年民主传统  本刊记者沈聪(以下简称记者):钱教授,您好。西方民主的产生与发展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也有其特定的含义,请您先谈谈什么是民主?  北京大学历史系钱乘旦教授(以下简称钱乘旦):按照一般的理解,民主是所谓“多数人的统治”,这是古代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亚里士多德说人类政治制度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一个人的统治”,也就是君主制;第二种是“少数人的统治”,也就是贵族制
期刊
6月16日,首都文化产业协会成立。首都文化产业协会是在北京市文资办指导下,由首都文化企业自愿发起成立的非盈利性社会团体组织,首批会员达到315家,包括保利文化、北广传媒、光线传媒、完美世界、畅游时代、嘉德拍賣、四达时代、开心麻花、歌华文化等入围全国“文化企业30强”、“首都文化企业30强、30佳”以及北京文投集团、中国集邮总公司、小米科技、当当网等知名文化企业。  未来,首都文化产业协会将进一步整
期刊
李景田: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领袖核心地位,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我们党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我们党成立之初的一段时间,由于没有形成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党的事业屡遭挫败。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核心地位,我们党在政治上逐步成熟,从而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继而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使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国人民的
期刊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富强”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第一要求,并非偶然,而是经过慎重考量的,有着深刻的内涵和目标追求,同时也规定了实现富强的基本路径。  把富强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首先,富强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要求。中文中的“富”含有“多财”、“多畜
期刊
2014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这是我党对抗日战争胜利经验的深刻总结。  中国抗战之所以取得最后胜利,是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主要对手,已经不是 甲午战争时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和臭名昭著签署卖国“二十一”条的北洋政府,也不是九一八事变后坐视东北殖民化和华北、华中部分主权丧失的蒋介石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中华民族之所以几千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历经磨难,一次次凤凰涅槃,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觀,最根本的就是深深植根于民族基因的伟大精神支撑和崇高价值追求。  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
期刊
执法统一:“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  【原文节选】  故法者,天下之至道也,圣君之实用也。——《管子·任法》  【原文释义】  所以,法是天下的最高准则,是圣明君主的法宝。  【原文节选】  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管子·任法》  【原文释义】  创制法度的是君主,执行法度的是大臣官吏,遵照法度行事的是人民。君臣、上下、贵贱都遵从法律,这就
期刊
交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区域经济能否健康稳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区域交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一方面,高效通达的区域交通系统,能够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区域资源的快速流通,进而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有效推动区域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交通运输进入了跨越式发展阶段,引发了大气污染、噪音污染、交通拥堵、交通事故以及土地、能源紧张等一系列问题,给环境、能源、市政等带来
期刊
【原文节选】  黄帝之治天下也,其民不引而来,不推而往,不使而成,不禁而止。故黄帝之治也,置法而不变,使民安其法者也。所谓仁义礼乐者,皆出于法。此先圣之所以一民者也。《周书》曰:“国法,法不一,则有国者不祥;民不道法,则不祥;国更立法以典民,则祥。群臣不用礼义教训,则不祥;百官服事者离法而治,则不祥。”故曰:法者不可恒也,存亡之乱之所从出,圣君所以为天下大仪也。君臣上下贵贱皆发焉,故曰法古之法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