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腹腔热灌注化疗对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g1989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讨根治术联合食管胃交界部腺癌预防性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对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将204例进展期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患者随机分成HIPEC组和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在术前和术后9 d检测CD4CD25T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1(PD-1)及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AG-3)在T细胞上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术后9 d,在HIPEC组中CD4CD25、CD4PD-1、CD8PD-1、CD4LAG-3和CD8LAG-3 T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进展期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患者术后给予预防性HIPEC有助于解除细胞免疫抑制状态,改善细胞免疫功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加速康复外科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05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5例行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腹腔镜组),70例行开腹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开腹组)。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胃
目的探讨淋巴管造影对诊断和治疗颈部乳糜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5年8月应用淋巴管造影诊断和治疗的7例颈部乳糜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中男1例,女6例,年龄22~59岁。7例颈部乳糜瘘患者行淋巴管造影均获得清晰动态成像,精确地显示了乳糜瘘位置和胸导管解剖关系,2例患者可见胸导管经代偿支入血或主干入血,行保守治疗而痊愈,其他5例有明确造影剂漏出位置但未见明确造影剂入血,引流
期刊
回顾性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2例行腔镜下组织结构分离(endoscopic component separation technique,ECST)的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按ECST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2组:皮下入路(皮下与腹外斜肌间隙入路)7例、腹外斜肌下入路(腹外斜肌与腹内斜肌间隙入路)5例。平均随访时间(28.32±10.20)个月,两组均无复发
期刊
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理念已获得国内大部分外科医生认可,但围绕其实施和应用仍然存在诸多争议和质疑,本文结合1例食管癌术后行保留管状胃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例探讨ERAS理念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期刊
目的探讨影响十二指肠乳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预后的临床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98例十二指肠乳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患者获得随访,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9%、72.4%、66.6%。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T分期、N分期、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与术后生存显著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
随着对肠道微生物群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其在传染性、非传染性肝病及胆道系统疾病中的相关性研究也日益增多。肠道微生物群通过门脉系统及胆道系统将各种代谢性或免疫性物质、细菌成分或产物排入机体并对其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对肠道微生物群在肝胆系统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研究展开综述。
期刊
回顾性分析了10例急性破裂性Stanford B型夹层行腔内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患者的CTA均有外膜破裂处局部锥形凸起,腔内治疗均获技术成功,治愈7例,死亡3例。认为外膜破裂处局部锥形凸起是诊断急性主动脉夹层破裂的重要CTA特征,腔内治疗急性破裂性Stanford B型夹层是安全、有效的。
期刊
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开展41例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效果满意,认为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治疗胰腺体尾部良性及低度恶性占位性病变安全可行。
期刊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切除方式和淋巴结清扫范围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应用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7年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对比不同手术方式和淋巴结清扫范围术中及术后情况等。结果手术方式上联合尾状叶切除手术方式与未联合尾状叶切除在R0切除率[72.2%(13/18)比43.9%(18/41)]、手术时间[(433±136)min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