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阐述了体育产业园区的内涵和功能;园区建设和运营存在政府过度参与、跟风建设和盲目建设、产业集群化程度不高、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定位不清等问题;提出加强人才队伍培育、强化园区运营制度建设、提升园区服务水平和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园区建设等建议。
关键词:体育产业园 产业集聚 产业集群
一、体育产业园区
体育产业园区是指政府为了促进区域体育产业发展,通过行政或市场化等多种手段促进体育产业的地理集中,实现体育产业集聚与集群,从而获得更高的生产率和竞争优势。体育产业园区建设可以极大地提高区域体育资源的整合程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形成“区位品牌”效应,对改善区域体育产业结构有着重要意义。
二、我国体育产业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园区建设政府过度参与
一般来说,成功产业集群都是在市场力量驱动下自发形成的,当地政府只是在产业集群的雏形出现以后才加以引导。而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园建设却大多是在地方政府参与甚至是主导下建设而成的,几乎每个层级的行政部门都参与了当地的体育产业园建设。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由于财力有限,如果建设过程不能吸纳社会投融资,或民间资金积累不足,必然会让地方政府背上沉重的负担。
(二)园区建设的“跟风”现象
体育产业园区的发展势头迅猛,出现盲目建设和不合理规划的现象。目前,西部各个省(区、市)纷纷将体育产业园区建设纳入政府“十二五”规划。各类体育产业园的扎堆建设、一窝蜂上马也给体育产业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园区数量虽多,但功能定位不准,专业分工不明,必然会造成“同构冲撞”和“无序竞争”现象。这种现象若不及时纠正,不仅会造成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极大浪费,还会给地方政府带来巨大的负担和损失。
(三)园区建设中的盲目行为
在地方政府利益和错误的政绩观驱使下,体育产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出现规划不到位,规划不科学,规划执行不力,急于求成等问题。目前,地方官员政绩考核常以地方GDP、投资规模等经济指标为主要依据。为了自身利益,各地方政府往往急功近利,不顾自身的经济基础和长远利益。不少地方领导为了升迁,大搞政绩工程,不调查、不咨询就匆忙上项目,导致资金和资源的严重浪费,教训惨重。由于缺乏对市场信息的准确把握,有些体育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好之日便是园区萧条之时,或是成为“空壳园”。
三、体育产业园区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集群化程度不高
我国体育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化程度普遍较低,缺乏集聚经济效益。政府通过产业扶持以及各种优惠政策等形成的体育产业园区,大多只是单纯的体育产品企业在空间位置上的集聚,而没有与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以及竞争对手之间建立联系。企业之间,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之间的关系较为松散。
(二)产业关联度不高
当前部分体育产业园区仅仅是各种企业的集中,没有形成产业链条,体育产业园区内企业几乎是各自为政,园区内企业孤立发展,杂揉在一起,没形成专业化分工,产业之间技术经济联系不明显,产业关联效应也很差。
(三)发展定位模糊
园区发展定位模糊,专业化特色园区较少。在体育产业园区建设中,大多数地方政府以引资数量为主要目标,能进什么项目,就引进什么项目,尚未上升到从培育地方产业集群的角度引资建园。很多区(县)体育产业园区千篇一律,未形成特色鲜明、集中布局的产业集群;有些园区定位不太明确,加上招引项目上的“饥不择食”,导致园区产业形成“大杂烩”,企业扎堆成团,难以形成集聚效应。
(四)发展机制不健全
体育产业园区存在发展机制不健全的现象。现阶段体育市场化的程度较低,还处于政府培育阶段,然而政府的过多干预又抑制了体育市场的有机发展,形成了两难局面。一是过多的管理环节、审批手续和非合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对体育产业园区的建设与运营形成了顽固的行政管理性障碍。二是政府的管办不分,一手包办一直制约着体育的产业化、市场化道路,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产业优势。三是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出台了体育产业园区建设与运营的核心制度,但是,其他配套制度没有跟上,或配套制度不相适应。
四、体育产业园区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培育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就是要着力培养以下三种类型的体育产业人才:一是专业型人才,即在其体育产业领域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专业型人才,如科技型人才;二是复合型人才,即拥有两个以上领域教育背景或实践经验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有利于实现创意领域的互通,产生聚合效应;三是经营型人才,包括体育产业的经营管理人才、营销经纪人才等。
(二)完善制度,加强园区运营制度建设
体育产业园区的良好发展,需要培育良好的创业环境,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保证。一方面,地方政府应建立健全与体育产业园区健康发展相适应的财税、土地、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制度,尽快形成符合体育产业园区运营特点的管理体制。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体育管理部门需要加强体育产业园区建设和开发的制度和政策建设,通过优惠的税收政策、完善的园区服务政策和制度等吸引企业投资产业园区建设,促进地方体育产业的发展。
(三)加强协调,提高园区服务水平
组织协调是体育产业园区开发建设体制保障。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为此,管理部门需要加强组织协调,明确部门职能,形成园区建设的合力,帮助园区解决实际问题。换句话说,就是要建立一套强有力的制度保证、政策支持和高效的协调机制。针对当前体育产业园管理存在的管理部门多样化、多头管理、重复管理、缺位管理和项目审批速度迟缓等现象,可以通过成立园区管委会、投资公司和企业服务中心等机构加以解决,通过严格管理、科学管理,优化园区内的经营环境。
(四)多元投入,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园区建设
推进园区建设向“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方向转变,不断创新体育产业园区建设的投融资体制,形成多元化、社会化、市场化的投入机制。在必要的财政投资支持的基础上,应更多地依靠市场,最大限度地吸纳社会资金、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体育产业园区的建设。一是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体育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二是要正确引导社会力量投资体育产业,放宽市场准入政策,鼓励民营资本和外资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投资体育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开发。三是着力培育和发展招商引资中介机构,切实发挥各级招商引资部门、贸促会、商会等专业机构的作用。
(五)优化管理,营造园区发展软环境
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逐步完善园区各项服务。一方面不断完善和提升园区公共事务基础设施,较好地满足园内企业的需求,确保园区更好更快的发展。另一方面,各有关部门都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积极为全省产业园区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方便,凡涉及产业园区的审批审核事项,应简化手续、减少环节。
(六)凸显特色,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我国体育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开发需要充分挖掘各地的资源、文化和人才优势,壮大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扩大规模效应。只有充分挖掘地域的独特优势,才能准确定位区域产业发展的重点和园区运营战略,以便于加快主导产业的集聚和培育。要努力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以专业化协作企业为基础的产业集群,使产业园区成为品牌企业、规模企业、配套企业密集,产业竞争力强的优势板块。
参考文献:
①阎兆万,王爱华,展宝卫等.经济园区发展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1):1
②钱平凡. 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特点与问题[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12):26—31
③李靖,魏后凯.基于产业链的中国工业园区集群化战略[J].经济经纬,2007(2):68—71
〔本文系江苏省2011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立项项目“区域体育产业发展——西部的路径与抉择”(CXLX11_0835)阶段性研究成果〕
(陈林会,1982年生,四川宁南人,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管理。郑宇,1976年生,吉林人,成都体育学院经管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管理)
关键词:体育产业园 产业集聚 产业集群
一、体育产业园区
体育产业园区是指政府为了促进区域体育产业发展,通过行政或市场化等多种手段促进体育产业的地理集中,实现体育产业集聚与集群,从而获得更高的生产率和竞争优势。体育产业园区建设可以极大地提高区域体育资源的整合程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形成“区位品牌”效应,对改善区域体育产业结构有着重要意义。
二、我国体育产业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园区建设政府过度参与
一般来说,成功产业集群都是在市场力量驱动下自发形成的,当地政府只是在产业集群的雏形出现以后才加以引导。而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园建设却大多是在地方政府参与甚至是主导下建设而成的,几乎每个层级的行政部门都参与了当地的体育产业园建设。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由于财力有限,如果建设过程不能吸纳社会投融资,或民间资金积累不足,必然会让地方政府背上沉重的负担。
(二)园区建设的“跟风”现象
体育产业园区的发展势头迅猛,出现盲目建设和不合理规划的现象。目前,西部各个省(区、市)纷纷将体育产业园区建设纳入政府“十二五”规划。各类体育产业园的扎堆建设、一窝蜂上马也给体育产业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园区数量虽多,但功能定位不准,专业分工不明,必然会造成“同构冲撞”和“无序竞争”现象。这种现象若不及时纠正,不仅会造成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极大浪费,还会给地方政府带来巨大的负担和损失。
(三)园区建设中的盲目行为
在地方政府利益和错误的政绩观驱使下,体育产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出现规划不到位,规划不科学,规划执行不力,急于求成等问题。目前,地方官员政绩考核常以地方GDP、投资规模等经济指标为主要依据。为了自身利益,各地方政府往往急功近利,不顾自身的经济基础和长远利益。不少地方领导为了升迁,大搞政绩工程,不调查、不咨询就匆忙上项目,导致资金和资源的严重浪费,教训惨重。由于缺乏对市场信息的准确把握,有些体育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好之日便是园区萧条之时,或是成为“空壳园”。
三、体育产业园区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集群化程度不高
我国体育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化程度普遍较低,缺乏集聚经济效益。政府通过产业扶持以及各种优惠政策等形成的体育产业园区,大多只是单纯的体育产品企业在空间位置上的集聚,而没有与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以及竞争对手之间建立联系。企业之间,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之间的关系较为松散。
(二)产业关联度不高
当前部分体育产业园区仅仅是各种企业的集中,没有形成产业链条,体育产业园区内企业几乎是各自为政,园区内企业孤立发展,杂揉在一起,没形成专业化分工,产业之间技术经济联系不明显,产业关联效应也很差。
(三)发展定位模糊
园区发展定位模糊,专业化特色园区较少。在体育产业园区建设中,大多数地方政府以引资数量为主要目标,能进什么项目,就引进什么项目,尚未上升到从培育地方产业集群的角度引资建园。很多区(县)体育产业园区千篇一律,未形成特色鲜明、集中布局的产业集群;有些园区定位不太明确,加上招引项目上的“饥不择食”,导致园区产业形成“大杂烩”,企业扎堆成团,难以形成集聚效应。
(四)发展机制不健全
体育产业园区存在发展机制不健全的现象。现阶段体育市场化的程度较低,还处于政府培育阶段,然而政府的过多干预又抑制了体育市场的有机发展,形成了两难局面。一是过多的管理环节、审批手续和非合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对体育产业园区的建设与运营形成了顽固的行政管理性障碍。二是政府的管办不分,一手包办一直制约着体育的产业化、市场化道路,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产业优势。三是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出台了体育产业园区建设与运营的核心制度,但是,其他配套制度没有跟上,或配套制度不相适应。
四、体育产业园区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培育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就是要着力培养以下三种类型的体育产业人才:一是专业型人才,即在其体育产业领域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专业型人才,如科技型人才;二是复合型人才,即拥有两个以上领域教育背景或实践经验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有利于实现创意领域的互通,产生聚合效应;三是经营型人才,包括体育产业的经营管理人才、营销经纪人才等。
(二)完善制度,加强园区运营制度建设
体育产业园区的良好发展,需要培育良好的创业环境,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保证。一方面,地方政府应建立健全与体育产业园区健康发展相适应的财税、土地、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制度,尽快形成符合体育产业园区运营特点的管理体制。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体育管理部门需要加强体育产业园区建设和开发的制度和政策建设,通过优惠的税收政策、完善的园区服务政策和制度等吸引企业投资产业园区建设,促进地方体育产业的发展。
(三)加强协调,提高园区服务水平
组织协调是体育产业园区开发建设体制保障。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为此,管理部门需要加强组织协调,明确部门职能,形成园区建设的合力,帮助园区解决实际问题。换句话说,就是要建立一套强有力的制度保证、政策支持和高效的协调机制。针对当前体育产业园管理存在的管理部门多样化、多头管理、重复管理、缺位管理和项目审批速度迟缓等现象,可以通过成立园区管委会、投资公司和企业服务中心等机构加以解决,通过严格管理、科学管理,优化园区内的经营环境。
(四)多元投入,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园区建设
推进园区建设向“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方向转变,不断创新体育产业园区建设的投融资体制,形成多元化、社会化、市场化的投入机制。在必要的财政投资支持的基础上,应更多地依靠市场,最大限度地吸纳社会资金、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体育产业园区的建设。一是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体育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二是要正确引导社会力量投资体育产业,放宽市场准入政策,鼓励民营资本和外资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投资体育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开发。三是着力培育和发展招商引资中介机构,切实发挥各级招商引资部门、贸促会、商会等专业机构的作用。
(五)优化管理,营造园区发展软环境
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逐步完善园区各项服务。一方面不断完善和提升园区公共事务基础设施,较好地满足园内企业的需求,确保园区更好更快的发展。另一方面,各有关部门都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积极为全省产业园区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方便,凡涉及产业园区的审批审核事项,应简化手续、减少环节。
(六)凸显特色,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我国体育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开发需要充分挖掘各地的资源、文化和人才优势,壮大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扩大规模效应。只有充分挖掘地域的独特优势,才能准确定位区域产业发展的重点和园区运营战略,以便于加快主导产业的集聚和培育。要努力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以专业化协作企业为基础的产业集群,使产业园区成为品牌企业、规模企业、配套企业密集,产业竞争力强的优势板块。
参考文献:
①阎兆万,王爱华,展宝卫等.经济园区发展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1):1
②钱平凡. 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特点与问题[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12):26—31
③李靖,魏后凯.基于产业链的中国工业园区集群化战略[J].经济经纬,2007(2):68—71
〔本文系江苏省2011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立项项目“区域体育产业发展——西部的路径与抉择”(CXLX11_0835)阶段性研究成果〕
(陈林会,1982年生,四川宁南人,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管理。郑宇,1976年生,吉林人,成都体育学院经管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