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开展高效大课间活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2k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课间”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和任务的重要途径。
  一、合理配备器材,提供硬件场地
  大部分的学校场地和器材都是不够用的,要在短时间内改变这种格局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场地的合理分配显得十分重要。根据各年级的年龄特点及活动内容进行合理的分配。例如:低年级大课间期间主要是以练习队列队形为主,加上低年级的学生集队及行进的速度较慢,因此适合就近安排原则。把学生安排在课室外的走廊或课室下面的架空层较为适合。器材方面,学生适合自带的一些橡皮筋、跳绳等细小的器材;中年级的学生,可以安排到相对开放的场地,如篮球场,校道等地方。器材方面:适合方便携带的羽毛球拍、大绳等隔网多人的活动的器材;而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安排到相对教学楼远一些的田径场、足球场等场地,器材可以是篮球足球等学校常备的器材。场地和器材的合理分配,对提高大课间的效率有很大的作用。
  二、配足专业师资,提供人员保障
  大课间活动的高效开展,缺少不了学校专业体育教师的辛勤付出。随着中央对学生体质健康的越来越重视,体育课程逐步增多,学校体育师资的配备也必须跟上政策的步伐。除了保证体育师资的数量,更要保证体育老师的质量。定期给体育老师培训的机会,让体育老师走出去,与时俱进,不断的提高专业素养。优秀的体育专业人才,是创造高效大课间的前提条件。
  三、合理安排时间,提高锻炼效果
  我校大课间的高效开展,学生的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归功于每天锻炼的时间得到保证。从上表对比可知,2011年至2014年的时间分配,首先是锻炼的总时间增加了,由原来的23分钟增加到28分钟;其次是进出场的时间减少了,有原来10分钟减到7分钟;最后真正运动的时间由13分钟增加到19分钟。每天大课间的时间是短促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较少做无用功的时间,延长学生真正动起来的时间,才能起到锻炼的效果。
  四、合理安排项目,力求持续发展
  从上表可以看出,2012年第一次大课间改革,每年级的分组活动花样繁杂,确实可以带给学生一些新鲜感。但是在这个天天喊着给学生减负的形势下,如果每年大课间只是为了应付比赛去搞各样的花样,老师和学生都会感到莫大的压力。因此大课间内容的循序渐进及可持续性显得十分重要。在2014年的大课间活动中,以学生心理特点及学生掌握的技术技能为依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年级与年级之间自然衔接,增强了内容的可持续性。
  五、提炼学校特色,提高学生兴趣
  通过对问卷统计可得:从喜爱大课间程度而言,37.2%学生很喜欢,47.1%的学生喜欢,还有15.7%的学生不喜欢,相对而言大部分学生还是喜欢大课间活动的;从大课间活动的内容而言,学生最喜欢的项目是篮球,第二的是跳绳,第三的是羽毛球,接着是足球。学校可以根据器材的配备情况以及学生喜爱程度开展分组活动,把学校的特色及学生特长发展出来;调查中学生还反映最枯燥无味的活动是跑操,但是跑操活动对提高耐力素质有很大的作用,因此跑操活动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跑操活动可以通过改变路线,增加学生的新鲜感。4年的大课间摸索,我校的大课间路线从“五环”图形到“回”字形,从“对流”图形到最后的“方块”图形,一直在变,不变的是跑操活动的精髓。除了改变路线的方法改变跑操活动单调无味,也可以通过评比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 邱 丽
其他文献
英语教学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教材的内容或活动进行合理调整,也就是教材重组,教材整合,以达到读写有效训练的目的。  一、研究步骤  1. 解读教材,选取切入点  针对学生现状和实际教学需要
民勤县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输水洞进水闸闸顶以下部分土建施工涉及围堰填筑、石方开挖、施工期排水、混凝土施工等工作内容。重点分析了因构筑物结构复杂而制作的组合模板
介绍了评价飞机敏捷性的衡量标准,提出瞬时敏捷性的一种估算方法,建立了这种估算方法的数学模型,最后通过估算方法对两种飞机进行了敏捷性计算和分析,得出满意的结果.
首先,针对BTT导弹的非线性模型,给出了其适合用backstepping没计方法的控制模型.充分利用系统的结构特点,结合backstepping没计方法、鲁棒控制和自适应控制方法,提出了一种鲁
简要论述了绿色综合保障的基本概念及内涵.分析和讨论了实现绿色综合保障的几个关键过程: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材料选取及绿色维修.
对于古典诗歌的教学,历来有许多论述。笔者收集整理阅读了其中的相当部分,感觉对于古典诗歌的教学思路逐渐明晰,方法逐渐明确,效果逐渐凸显。其中余映潮老师教授的课例《律师二首》给我很大的启发。余映潮老师通过朗读、译读、背读、说读四个环节把两首律诗教得很有“诗味”,余映潮老师也把这四读法归纳为文言诗词的一种学法。笔者尝试把“四读法”稍加调整,运用到《关雎》这首诗的教学当中,同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朗
新课程理念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  一、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入课程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在品德教学中,我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广州市黄埔区东荟花园小学位于黄埔区开泰大道210号,是一所由开发商向政府移交产权的小区配套公办小学。在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下,在区教育局及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推动下,东荟
近日,廣东省加紧中小学教师网络素养在线培训课程调试优化,着力推动地方课程建设和网络素养教育进教材、入课堂。根据中央网信办和全国少工委“从小争做中国好网民”的指示精神,广州市教师远程培训中心和教材课题团队联合制作了面向中小学教师的在线教育课程,率先在广东进行中小学教师的网络素养培训。该在线课程结合教学实践,全面介绍中小学教师应当掌握的网络素养教学理念和方法,课程包括总体概括、教师分享、课程实录、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