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121”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3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什么是“模式”?字典意义: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一段时间以来,“杜朗口中学”教学模式成为大家热议和学习的话题,但是对于每个教师和学生来说,好的并不一定是最合适的,如何根据自己所处的实际环境找出适合的模式,又或者是根本不需要模式,就成了我们每一个一线教师思索的问题,就这一问题,笔者做了一些尝试,记录下来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和指导。
  [关键词]模式 学生 自主学习
  什么是“模式”?[1]字典意义: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大家也许会问:标准模式、标准样式,这些对于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还需要吗?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是会起到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呢?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审视他人的教学,我感到其实每个教师都在自覺不自觉的建构着自己的教学模式,学生也在不经意间与老师共同磨合着这一教学模式。如此看来教学模式是客观存在的。既然承认它的存在,不断摸索怎样优化教学模式,使之服务于课堂教学,就成为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原有的教学模式不再符合学生特点,召唤着我们必须改变
  [2]在《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所以一直以来,我都尝试着采用“课前预习-新授释疑-课堂练习-反馈小结-训练检测”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其中课前预习阶段是让学生能够从己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经历探索的过程,新授释疑则是针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有目的的指导和提炼,后面的过程则是针对学生学习过程和考试要求不可缺少的。一段时间以来,这种教学模式是比较适合我和我的学生的,学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过近几年来因为各民办初中的冲击,学生生员结构变化较大,这样的教学模式慢慢的显示出了它的缺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预习。学生在预习这一环节上问题很严重,由于生员结构的变化,导致学生中学习习惯好的越来越少,肯于钻研的越来越少,预习变的越来越困难,很多学生所谓的预习只是翻翻书,做一下预习作业,当然这个作业的质量就很值得商榷了,更有甚者,连书都不看,直接去做预习作业,根本没有思考的过程,一切为了完成任务。所以让我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学生的变化。
  2.课堂时间。课堂时间的安排上,我发现自己走进了一个恶性循环,学生预习的质量越差,上课时要讲的就越多,讲的多就导致学生自己练习的时间过少,只会跟着老师走,而这样做的结果更加加重了学生的不预习,课堂上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个人能力得不到提高,这样下去的结果只会让课堂变成老师一个人的舞台,因此不得不加以调整。
  3.课后作业。因为课堂上学生练习的少,对知识的掌握不够熟练,所以在做作业时用的时间较长,并且质量不见得好,很多人会采取和别人对答案的方法来增加自己的正确率,这个人认为作业问题实际上是课堂问题的后遗症,因此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势在必行。
  二、教学模式的改变不是改个名字,要有一定的方向性
  法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3]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新课堂教学中提得最亮的口号。怎样做才能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学生的兴趣广泛,并有一定的自主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和实际出发,改变教学观念,精讲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自学后完全能理解的知识,坚决不讲;只有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才讲;对于需举例分析的知识,让学生尝试完成。把课堂上的时间节省下来,留给学生去思考、探索。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又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自主表现的空间。教师要学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找、自己去学,给学生表现的良机,通过表现来实现他的愿望,有的学生在练习时想出了新花样,就要加以肯定,有的学生自学时得到了不同的方法,就要让他有机会展示。总之,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需要考虑,放开手脚,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其实这也就是给教师本身一个学习的机会,现在的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很多,思考问题的角度多而新颖,这是任何一个发散思维能力再强的人都无法相比的。课堂上多给学生一次提问的机会,也就是多给自己一次成长机会。
  三、新的教学模式探索过程漫长又艰难
  从学生的能力发展方面来看,自学能力一定要有,自主练习的时间一定要有。可是对于我来说,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时间,如何分配、如何安排,才能让学生既有自主学习时间又有练习时间呢?看来改变还得从自己本身开始。于是我强迫自己重新审视我的学生,发现其实学生之所以不预习,学习习惯不好是一个主要原因,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成了首要任务,而针对学生的现状,对于回家学习或者父母监督指导基本上是一句空话,那就只能把这一环节放在课堂上来完成了;对于练习时间,记得以前的市教研员说课堂上至少要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学生自己练习用的,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只能从上课的时间里面挤出来,对于我来说,从来不认为学生的成绩学生的能力是可以讲出来的,那么就不要总是对学生不放心了吧,给他们足够的时间练习,有问题可以个别交流不是也挺好的吗?于是思想里有了新的教学模式的轮廓:有预习时间,有解惑答疑的时间,有练习时间的一节课。因此我把整节课(40分钟)分成三部分:10分钟时间用于学生预习,20分钟时间用于新授解惑,10分钟时间用于学生自主练习。简称为“121”教学模式。   1.在开始的十分钟时间内,让学生针对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老师在巡视过程中对有问题的学生加以指导。这一部分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或者也可以说是教学生怎样预习,一开始就讲清楚预习六字决“读、查、思、比、记、练”,也就是读书,查阅相关章节内容(针对前面出现却不太记得的内容可以翻到前面去回顾一下),思考一下本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头脑中形成大致轮廓,如果有的话比较一下和本节课相类似或是相关的内容以得到知识的关联,对于认为重要的东西要记一下笔记,根本新课内容去完成课后相关的基础练习。当然对于不同的内容要有不同的方法,数学课程内容每一节都不一样,有的容易有的难,有的多有的少,对于那些内容较少又比较容易的课,通常让学生预习时就去完成相关练习,不懂就问。而对于那些内容较多又比较难理解的内容,通常要做个预习学案,让学生通过读书解决学案上相关内容,另外的就要通过后面的教学来解决了。初中学生特别是我的学生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强,如果一开始就让他们独自面对所有困难,只会把一大部分人吓倒,针对这种情况,这十分钟的时间实际上是以学生自学为主,辅以教师的个别指导。
  2.接下来的二十分钟时间是教师的答疑解惑时间,对于新授的内容,老师要在解答学生提问后系统的总结提炼出课堂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针对不同內容的课,老师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比较简单的内容,让学生尝试着互相解决疑难问题,并提炼总结课程内容,老师适当加以补充就可以了。对于数学思想方法运用比较突出的课,老师一定要帮助学生总结思想方法,以便学生在学习过一节课之后能有一个理论上的升华。对于比较难的课,特别是备课时感觉需要学案的课,可能学生在预习时碰到的问题会比较多,这二十分钟的时间也就会显的过于紧张,既要让学生有机会反思,又要能够恰到好处的点拨学生的思维,还要突破课的难点,对于老师的挑战是比较大的,所以有些时候如果真的很难不妨把一节课分成两节课来上会有更好的效果。
  1.最后的十分钟要留给学生完成书上的练习,并总结本节内容,反思形成结构。所以后面的十分钟时间应该是完全留给学生的,老师的作用只是在学生有问题时予以解答,如果有必要的话对个别学困生加以指导就可以了,但是这十分钟时间是否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如果后面的十分钟时间学生能够真正的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了,那么说明一节课成功了,或者说学生在学习了,否则如果学生没事可做、或者是有题不能做不会做,那说明这节课还需要很大程度的改善,所以最后的十分钟既是对学生的检测,也是对老师一节课成败的考验。
  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说既保证了学生的预习效果,又让学生有了独立自主练习的时间,对于整节课来说,至少有一半的时间是完全留给学生的,但一切又是在老师的监督指导下完成的,可以说基本上达到了前面所设定的目标。
  四、 新的教学模式还需要更多的磨合与考验
  一年多以来,新的教学模式在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付诸实施。
  新授课:十分钟预习,二十分钟新授释疑,十分钟练习
  复习课:十分钟总结,二十分钟整理归纳练习,十分钟答疑检测
  试卷讲评课:十分钟订正试卷,二十分钟讲评试卷,十分钟追踪练习
  ……
  总之,课堂上至少一半的时间是完全留给学生的,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己思考,自主练习,从而找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过既然要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磨合,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也会一点点暴露出来,比如说简单和困难的界定,有些课在备课的时候感觉很简单,但学生真的学起来却遇到了很大困难,有些课却刚好相反,比如在时间的把握上,“121”的时间有时候并不能完全确定,学生在十分钟的时候说“老师我们还有一个问题没弄懂,你再给我们点时间”,这时候就会多给他们一些时间,还有的时候二十分钟的时候刚好在讲一个问题,也就没办法直接让他们做练习……
  不过总的说来,我觉得总体思路是确定的,那就是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利用课堂上的时间去解决问题,尽可能主动积极的去思考,尽可能把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用起来,把数学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至于那些不足之处,需要时间慢慢思考,相信一定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
  [参考文献]
  [1]新华字典
  [2]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3]如何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陈婧,连云港日报,2008-6-13.
  (作者单位:杭州市下沙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强调能力本位的高职教育其教学与普通高等教育有明显的不同,本文就基于能力本位的市场营销策划教学作了有益的思考和探索,其一,以工作任务为主线,优化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的零距离;其二,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强化学生技能,实现职业能力与技能训练的零对接;旨在培养高职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为经济建设造就有用之才。  [关键词]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 技能训练  高等职业教育有别于高等教育,作为大众
期刊
[摘要]学生经验和体验是优质的课程资源,对这个特别的“资源库”,只要我们有明确的认识,并善于挖掘、建设和利用,就能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灵活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  [关键词]课程资源 学生资源 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对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高度重视,但却往往忽略了身边重要的资源——学生资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是教育最重要的力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也是
期刊
[摘要]母语思维对二语习得的影响由来已久,而且范围广泛。本文从正、负两个角度阐述了母语思维对二语习的良性和不良影响,以及如何让不良影响转化为良性影响。  [关键词]母语思维 二语习得 正迁移 负迁移  众所周知,母语思维是影响二语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母语思维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不但是客观存在的,同时还会对二语习得会产生所谓的正迁移和负迁移现象,即正面的和负面的影响。因此,恰当运用母语
期刊
[摘要]面对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和高校教学、科研的不断进步,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呈现新的特点,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高校图书馆必须摒弃传统的服务观念、服务模式,将服务方式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由“传统载体”的传递向“知识信息”传递转变,不断汲取新知识,更新服务观念,创建信息服务的新模式,为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开辟新途径。高校图书馆要想在新的环境下生存和发展,就要创新信息服务。本文提出了几点创新信
期刊
[摘要]在新的课程下,语法教学要不要?怎么教?一直让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迷惑,本文试着从语法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在教学语法的方法上作了一些综述。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语法教学 趣味性 情景 语篇 任务 归纳法 演绎法  外语教学中对于语法的作用说法不一,因此在语法的教学当中也持不同的观点,传统的语法教学多数是只注重句子层面的分析,只把语法看作是造句的一系列规则。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把教师视为课堂的
期刊
[摘要]小学新课标提出:“重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原则是有利于对数学本质的认识。”这一观点的提出是要求我们数学老师要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科教学中——就如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  [关键词]尝试 愉悦 满足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当看到小学新课标提出:“重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原则是有利
期刊
[摘要]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的能力。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就是现代公民生活的缺陷,吃亏的不是个人,而会影响民族的素质。  [关键词]利用教材魅力 先进的教学手段 教师的语言魅力 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  被人称为“百科之母”的语文课,在中学生的心目中常遭到“冷遇”。他们认为:语文课可听可不听,脱几节无所谓。他们偏重于专业基础理论课、技能课,因而影响
期刊
在“升学率”的重压之下,语文教师陷入了重教不重学的怪圈。为应付考试,不得不把学生变成“教参的翻版”,变成“长脚的书橱”。然而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应较少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看来教师的作用已不仅仅只是“传递、授业、解惑”而更应加强学法的指导。下面是本人仅就阅读方面列举几种较为可行的阅读方法。  一、框架阅读法  这是一种着眼于文章整体的阅读方法
期刊
阅读伴随着人的终身,阅读能美化人的心灵,能提高人的素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以及自己对阅读教学不断反思的情况下,我尝试着从
期刊
孔子说:“好之者不如善知者,善知者不如乐知者”。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事实上,确实如此,我们一旦对某个事情产生兴趣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动力,有了这个动力,那些曾看似不可能的事也会轻而易举的被我们解决,相反如果我们缺乏这个动力,我们就会混混沌沌的过日子。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潜力的关键。目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主要原因有:一是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对未来没有规划,不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