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报 柳暗花明又一村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cpx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国报纸中,行业报是个不小的报纸群,全国行业报总数达630多家,仅国家级的行业报就有150多家,行业报大多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20多年来,行业报在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各行各业改革发忣的同时,本身也经历着改革的洗礼,在探索中发展。这个报纸群的现状、改革与未来,是值得重视与研究的。
  新闻出版总署在《全国报约绝顶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行动计划》中制定了行业报计划目标——引导行台,通过开发各层次各形态的内容产品和增值服务业务,面向所在行业提供新闻、资讯和增值服务,向真正意义上的行业媒体转型。
  本期开始,《传媒》与中国报协行业报委员会联合开办行业报专栏,探讨行业报生存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欢迎业界老总们赐稿!
  ——编者
  
  行业报现状
  
  从报社管理机制和经济状况分析,行业报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已经实行市场化管理。劳动、人事、分配、社会保障以及财务制度都已按照市场化管理,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在市场中有生存与发展的活力。这类报社是少数,主要是新兴行业的报纸,如IT行业。
  正在进行管理机制改革。劳动、人事、分配、社会保障以及财务制度正在改革中,经济上基本可以自立,但或多或少还需要主管单位在行政和经济上的扶持。这类报社占大多数,主要是基础性产业和制定政策、有行政执法权行业的担负公益性任务的报纸,如化工、冶金、交通、建设、工商、税务等行业。
  仍是机关报性质。劳动、人事、分配、社会保障以及财务制度仍旧是行政管理办法,靠财政拨款,经济不能自立,如果进入市场,难以生存。这类报社是少数,主要是社会公益性较强或比较小的行业的报纸,如林业、气象等行业。
  
  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行业报大多创刊于我国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转换期,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是从计划经济沿袭下来的,对市场经济存在许多不适应的问题,需要改革创新。
  纵观行业报的现实情况和报业发展趋势,当前,行业报在改革中需要处理好十大关系问题:
  第一,体制改革与机制改革的关系;
  第二,政治方向与其论导向的关系;
  第三,“做强”与“做大”的关系;
  第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关系;
  第五,特色竞争与规模竞争的关系;
  第六,采编与经营的关系;
  第七,报道深度与出版密度的关系;
  第八,行业新闻与经济信息的关系;
  第九,报纸与杂志的关系;
  第十,专业性与社会性的关系;
  新闻出版业体制改革关系全局 党的十六大把新闻出版业划到文化产业系列,第一次明确了新闻出版业既有意识形态属性,也有经济属性。过去我国搞计划经济时,对报业偏重强调意识形态属性,忽视经济属性;现在搞市场经济,在肯定报业经济属性的同时,绝不可以忽视意识形态属性,而且,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2005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和目标任务,对文化事业体制改革提出要“根据现有文化事业单位的性质和功能,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明确不同的改革要求”。
  行业报的情况比较复杂,在单位分类上需要严格按照中央文件精神,从行业性质和功能上进行科学的界定,不能“一刀切”。譬如:有些行业本身就是社会公益性的;有些行业有制定政策和行政执法权;还有一些是基础性行业,关系国家的经济命脉。总之,这些行业的报纸是用于指导工作的,不是供读者休闲娱乐的,在分类改革时,必须注意做到“两个确保”:确保意识形态属性放在首位,导向正确;确保党管媒体、党管干部的原则落到实处。
  改革行政化管理机制是当务之急 深化报社管理机制改革是现阶段行业报的一项十分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对每个报社来说,今后无论实行事业体制还是转为文化企业,管理机制总是要改的,只有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报社才能生存发展。
  当前,大多数行业报社的管理机制沿用行政化管理办法,“能上不能下、能多不能少,能进不能出”的人事、分配制度束缚报业生产力。从行业报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报社的改革经验看,行业报机制改革的重点应是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财务制度。
  人事制度应由行政任命制改为全员聘任制。目前,行业报的人事制度虽然比过去有所改变,实行竞争上岗,但改革还不到位,主要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在报社职工“进出”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的情况下,竞聘效果不佳;二是竞聘制度不完善,有的报社存在“人选内定”问题,使竞争上岗流于形式。改革的目标和办法是:实行全员聘任制、合同制;竞争上岗严格执行“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做到“能者上,庸者下,优者奖”,使报社人力资源得以最大限度的开发。
  分配制度应由行政级别制改为绩效考核制。现在,大多数行业报分配制度以行政级别为基础,存在与个人工作业绩相脱节的问题。绩效考核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分配制度,可以借鉴,结合报社情况,建立适合报业的薪酬体系,最大限度地激发报社职工的积极性,解放报业生产力。最近,人事部公布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对推动和规范报社分配制度改革会产生积极作用。
  财务制度应由收支平衡制改为成本核算制。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以收支平衡为主导思想的,基本上不计成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报社也要实行成本管理。报社的成本主要由生产成本、管理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三大部分组成。报社从上到下都要确立“投入产出”理念。特别是财务部门,要由记帐型转为算帐型,建立完善的预算、决算和与其相匹配的成本核算制度。目前,行业报的财务人员大多还停留在“计划型”会计的水平上,不太懂或不完全具备成本管理的基础知识,存在严重的不适应问题,急需强化培训和充实提高。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报社。党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意义是深远的。何谓和谐?是人与人之间配合适当且匀称。和谐产生力量,和谐成就大业。行政化管理有等级,这种等级在现今社会也不能没有,但不能把这种等级管理刚性化,搞成“官大一级压死人”,只能“我说你听”。一个报社不能没有组织纪律,不能没有制度,但在一定意义上说,纪律与制度是给不遵守纪律、不遵守制度的少数人制定的。要管理好报社,只靠纪律和制度是不够的,还需要以人为本,实施“情感管理”。人际关系也是生产力。人际关系和谐,就能产生合力,推动发展;反之,就会搞“窝里斗”,自我抵消力量。管理是一门大学问,“刚柔并济”历来是成功者的经验之谈。
  调整报纸定位,转变机关化的办报模式行业报创刊之初大都定位于部委的机关报。现在,这个定位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读者的要求,必须尽快调整。调整的重点应该是三个方面:
  报纸定位瞄准细分市场。许多行业报读者定位于“本 行业的广大干部职工”,过于笼统、宽泛。一张报纸不可能“包打天下”,不能期望一份报纸既有管理者看的,又要有广大职工看的。过多地考虑广度,很容易忽视深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报纸的定位“宜窄不宜宽”。行业报要找准自己的细分市场,读者的定位要提升,要相对集中,定位于本行业及相关行业的管理层和专业人员比较适宜,其中包括行业各级主管部门和企业的管理者以及生产、科研、营销人员等,提供给他们所需要的行业发展趋势、有关法规政策、国内外市场状况以及科研开发、产品供求等各类行业新闻和实用信息。
  报纸内容要突出专业性。行业报既是行业新闻的发布者,也是行业信息交流平台。行业报的可读性最重要的是实用性。就行业新闻与经济信息而言,传递实用的专业信息应占主要部分;就“行业新闻”而言,也应该是解读性新闻。目前,要特别注意改变长篇刊登领导讲话的做法。
  报纸出版周期不宜过密。行业报不是搞社会新闻的,不能盲目地追求时效性、追求出版密度,应该追求实用性、追求报道深度。一般来说,行业报适合办周报,不适合办日报。为什么一些出版密度比较大的行业报会经常感到缺少一版头条?原因就在于行业新闻资源不足。现在有了互联网,新闻时效性的问题可以解决。一些时效性比较强的行业新闻可以先在网站上发布,“报纸做深,网站做快”,既有专业深度,又能保证新闻的时效性。《中国汽车报》从2003年起由周五刊“退回”周一刊,版数未变,采编“粗粮细做”,增强了报道深度,其结果,报纸发行与广告同步增长。近年来,行业报已从实践中认识到这个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有些报纸已经把过密的出版周期减了下来。
  
  未来发展:走专业特色之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专业化分工会越来越细,信息消费也会呈现分化态势,传播内容专业化、对象化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这将导致许多报纸由综合化向专业化发展。事实上,在我国这种态势已经初露端倪,综合性报纸市场已经趋向饱和。相比之下,行业报还有各自发展的空间。
  特色是报纸的生命力 行业报有得天独厚的行业资源,受众和报纸内容有较强的不可替代性。行业报应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专业特色”上下功夫,提升自己在市场中的不可替代性。这需要从四个方面做长远筹划:
  从行业实际出发,确定报社规模定位从我国报业的改革方向看,今后中国报业的格局将是以党报为龙头,各门类报纸共同发展;报社规模将是大、中、小并举,不仅会出现一批综合传媒集团,还会出现一批专业传媒集团,同时,必将会出现一大批小型的、很有特色的新闻出版单位。这是市场经济发展对新闻出版业的必然要求,许多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事实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在规模定位上,行业报需要处理好“强”与“大”的关系。强是核心,大是基础,首先要考虑如何“做强”,不应盲目追求“做大”。从发挥专业特长上考虑,有的行业报可以向组建专业传媒集团规划,如《计算机世界》和《中国计算机报》、《中国电子报》所在的“赛迪集团”等。而许多行业报更适合向“专、精、特、新”的专业新闻出版单位发展。究竟怎么确定,这要看本行业的资源和报社发展情况,不能一刀切,不能盲目攀比。
  行业报的舆论导向=政治+产业+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报如何体现党性和人民性?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具体内涵是什么?这是必须搞清楚的问题。
  舆论导向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政治导向在舆论导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首位的。但是,政治导向并不是舆论导向的唯一内容或全部内容,不同类型的报纸其舆论导向的内容也不是完全相同的,有共性,也有个性。共性是都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个性则取决于报纸的自身定位。
  行业报的定位不同于党报,行业报作为某种行业或专业的传媒,应该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前提下,同时做到产业导向、政策导向和市场导向正确。不然的话,就有可能误导企业,误导消费者,久而久之报纸也就站不住脚了。在坚持正确政治导向上,应该说,我们有了几十年的积累,是有些经验的。相比之下,要做到产业导向、市场导向正确,还缺少经验,需要认真实践,认真总结。
  要做到坚持正确的产业导向、政策导向和市场导向,不仅需要正确领会中央发展各行各业的方针政策,还需要做大量的市场调查和正确的分析判断,这就需要报纸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这也是行业报区别于党报和其他综合性报纸的标志之一。因此,行业报有必要培养和拥有一批专家型的记者和编辑,报社领导者至少应该是内行。
  充分发挥行业资源优势行业资源是行业报安身立命之本。什么是行业资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行业信息资源;二是行业受众资源;三是本行业及相关行业的企业资源。有优势不等于有胜势,关键在于能不能把自己的优势转化为胜势。行业报如何发挥好这三个方面的资源优势?重要的是做好三项工作:
  打通产业链,连接上下游行业报在创刊之初,受历史条件的影响,大多以报道生产、科研为主,位居产业链的上游,有局限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型行业的报纸,应注意从上游的科研、生产,中游的加工、营销,一直到下游的消费,找准自己的细分市场,增强报纸对市场的贴近性。《中国汽车报》这几年之所以有长足发展,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注意在产业链上发挥行业资源优势,由过去只报道汽车生产改变为沿着“造、卖、买、驾、修”的产业链,由上游的汽车生产延伸到下游的汽车消费,拓宽了报道面,提高了在市场中生存与发展的活力。《中国黄金报》从过去只报道黄金矿生产,延伸到黄金首饰,创办了《中国黄金珠宝》杂志,进入了珠宝消费市场。《人民铁道报》重视发挥行业受众资源优势,把报纸读者定位由过去几十年只服务铁路管理者延伸到铁路旅客,新辟了“旅客专版”,并实行“送报进站,送报上车”的办法,拓展了报纸的服务范围。
  管理型行业的报纸则应注意在行业管理的宣传上发挥权威优势,对行规行约的颁布实施、解释说明、执行情况、督查结果和典型事例,在宣传报道上,做到及时、准确,确立报纸的权威性。
  提高行业信息的附加值行业报集某种行业、专业信息于一家,有独特的信息资源优势。现在的问题是这些信息只是简单的发布了,对其中相关联的信息没有进行专业整合分析和深度加工,存在“信息孤岛”问题。如果能够把报纸收集到的相关联的行业市场信息,通过专业整合,梳理分析,进行深加工,就能提高信息的附加值,使其成为“更有价值的信息”,为国内外企业提供咨询服务。这是综合性报纸不可替代的。国外许多专业报刊通过给企业提供这种咨询,每年都能获取可观的收入。
  企业搭好信息交流平台行业报与本行业及相关行业的企业有着天然的联系。这些企业不仅是行业报的读者,其中有些还是报纸的广告主或潜在的广告主。行业报要了解他们的需求变化,在信息提供和宣传报道上为他们服务好。许多企业存在着上下游关系,上游企业的产品是下游企业的原料。行业报只要为他们搭建好信息互动平台,就不愁报纸发行量和广告源。
  进行跨行业、跨地区,跨媒体发展 新闻出版界有“跨行业、跨地区、跨媒体”发展的提法。行业报该如何选项?需要从实际出发。行业报门户不大,就“三跨”而言,选择风险比较小的跨媒体发展更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即:以行业新闻和实用经济信息为传播内容,报、刊、网、手机多媒体联合运作,既有专业特色,又能体现出时效性,使信息资源的效能得以充分发挥。
  现在,网络媒体蓬勃而起。面对新闻信息传播日新月异地发展,报界包括行业报必须用战略的眼光,处理好报纸与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关系,科学地规划未来。
  行业报有两个资源优势:一个是纵向的行业资源,一个是横向的信息传播资源,如果能够做到两个资源优势相辅相成,行业报在市场中生存与发展的活力,无疑是强劲的。
  作者系中国报业协会行业报委员会会长
  责任编辑 庞春燕
其他文献
自去年以米,新闻纸阶格连续上涨给报纸出版单位带来巨大压力,如何应对成本上涨的压力成为各报社最为关注的话题。本期《报业观察》特邀请《新民晚报》总编辑陈保平、人民大学喻
编辑同志:你好!我是一家公司的经理。今年元月,我公司因财务紧张未及时支付另一家公司供货款被该公司诉至法院。一审法院冻结了我公司的账户,也查封了大批货物。上述财产总额已
新媒体正在一步步地改变并影响着中国的宏观经济结构。中国经济发展目前最大的吸引力在于规模效应,利用规模效应有效地降低成本、提升利润、扩展市场资源,是现阶段越来越多企业,尤其是外资和进入中国的企业所看重的。而互联网经济本身就具有边际成本递减的优势。因此,通过数字化网络的“边际成本递减”这一低成本扩张特性,与中国经济本身发展中的规模效应相结合,财经网络媒体取得类似“大规模”的成本优势成为可能。反过来,宏
安岳县委组织部坚持把创先争优作为深化拓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的重要内容,教育和引导组工干部牢固树立“三最”意识,在提高“三力”上创先争优。着力建设模范组织
"当官谋事,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不妨问问自己,这一年来,你为老百姓干了啥?事实证明,要围着百姓转,围着百姓想.只有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
期刊
今年6月13日,蓬安县磨子西街社区居民陈勇敢和往常一样,推着烤锅魁的灶具早早地来到了街口."没想到,我一个瘸子还可以养活一家人."他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期刊
去冬今春,我省有4.78余万个村和5300多个社区进行村(社区)党支部和村(居)委会换届选举,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深受群众拥护、有开拓精神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走上了村(社区)“两委”班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吹响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进军号角.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既是执政党,又是领导党,这就决定了党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既居于领导核心地位,又肩负着特殊使命.…
期刊
走进宣汉县三河乡,看到的是一幅山村新画卷,感受到的是干部用真心真情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热情.……
期刊
慧聪国际资讯刚刚出炉的统计资料表明,2006年中国报刊业经营总额为760亿元,其中,报纸总额为691.5元,比上一年增长39亿,同比增长5.9%。报业增幅的放缓和报业总量的增长,都是不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