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营销这个概念正式进入大众视野,好像不过是这十几年来的事。然而从《英雄》在人民大会堂包场首映的豪举时代,到众口交赞的口碑营销抑或水军大潮,再到微博大V号召站队、千千万万踊跃的自媒体,游戏路数早已一天三变。
眼看着“五星水军”、“影瓶枪手”们就快失去立足之地,“史上最强”、“诚意之作”再骗不了人,鱼龙混杂的电影圈里,突然又冒出来一棵走运的墙头草。
《富春山居图》6月9日刚上映时,导演、派格太合环球传媒总裁(电影出品方之一)孙健君的宣传思路还是传统的“诚意”路线——在微博中,他写道:“我生性好客,小时候穷,来了客人,会把一个月才有的一斤鸡蛋烧来待客,这次也不例外,作为《富春山居图》的中国厨子,我把鱼翅当作粉丝,总想对得起昂贵的票价,大龄新生代导演缺点难免,用心是好的,请观众海涵。”
第一轮铺天盖地的正面宣传攻势过后,不少观众发现他们上了当——号称史无前例的首部“中国特工大片”,据说综合了动作、冒险、高科技、美女、炫目3D,其实是一部“年度超级混搭大片”:“科幻、特工、动作、夺宝、农村题材、国产警匪剧、古装、抗日神剧,还有点恐怖片戏份,并有SM、恋母元素,辅以魔术、杂技及艺术体操”。
导演果然把他自认为的“好东西”通通端了上来,也果然如他自己所言拍出了“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多样化电影”,只不过一不小心,在一部电影里搞出了多样化。
当然了,看到刘德华林志玲出现在主演名单里,导演又是拍惯了献礼纪录片首执大电影的,有点常识的观众都该做好了心理准备吧。只是,再怎样强健的心理建设,面对《富春》,总还是力有不逮。
观众的愤怒,直接表现在了他们创作电影评论的热情和创意中——“连杨丽娟都看不下去”、“给一颗星的原因是没有负分”、“第一次见到那么多观众骂完导演傻逼之后再骂自己傻逼的”、“如果有朋友约你去看这部电影,你一定要好好珍惜他,因为他一定只是为了找个借口和你单独呆两个小时”……连孙健君都承认,“有些谩骂很有文采”。
就是这样一部几乎“零好评”的电影,因了网友们泄愤的“文采”,无心插柳,反而引起無数吐槽话题和好奇心来。一发现这趋势,孙健君就仿佛望见了这坨烂片汪洋上的彼岸,立即见风使舵地奋力划去——6月11日再发微博时,他的宣传口径已抛开鸡蛋、鱼翅、诚意,或者“大龄新导演”请多海涵,直奔骂声而去——“我的这部电影本来不怎么接地气,一不小心成为很多网友吐槽的对象也算是另类的接地气。欢迎网友开心吐槽,能为大家餐前饭后添些谈资也算是电影为节日的一点贡献。把电影从殿堂的神龛上拉下来,成为全民的小菜是中国电影的进步”。
从“诚意天鉴”、“成败难说”、“问心无愧”,到“诚意的批评是营养,有些谩骂也很有文采”,孙健君只花2天就完成了心理转变。我不知道他是怎么能从“看这部电影侮辱了自己,侮辱了世界,侮辱了整个电影工业”这样的措辞中看出“诚意”,或许对他而言,揣着明白装糊涂要是能换来几亿票房的话,倒也不妨一试——顺便,还能“把电影从殿堂的神龛上拉下来”,被人骂死,也有整个第七艺术替他垫背呢。
如此审丑营销,或说反向营销,一时半刻确实起到了作用。《富春》上映一周,票房超2亿,排片比例超30%。观众像当年看《无极》一样去凑《富春》的热闹,越有人骂,越要一探究竟,哪怕是多了解些槽点回来作为谈资。电影的娱乐功能,在这里全部转移到了银幕之外。
只是,经此一役,孙健君已成电影界的芙蓉姐姐,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姿态,或许新鲜一时,哗众一时,最终结局,则正如寒山与拾得的对话:“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又如何处之?”“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再看他。”
眼看着“五星水军”、“影瓶枪手”们就快失去立足之地,“史上最强”、“诚意之作”再骗不了人,鱼龙混杂的电影圈里,突然又冒出来一棵走运的墙头草。
《富春山居图》6月9日刚上映时,导演、派格太合环球传媒总裁(电影出品方之一)孙健君的宣传思路还是传统的“诚意”路线——在微博中,他写道:“我生性好客,小时候穷,来了客人,会把一个月才有的一斤鸡蛋烧来待客,这次也不例外,作为《富春山居图》的中国厨子,我把鱼翅当作粉丝,总想对得起昂贵的票价,大龄新生代导演缺点难免,用心是好的,请观众海涵。”
第一轮铺天盖地的正面宣传攻势过后,不少观众发现他们上了当——号称史无前例的首部“中国特工大片”,据说综合了动作、冒险、高科技、美女、炫目3D,其实是一部“年度超级混搭大片”:“科幻、特工、动作、夺宝、农村题材、国产警匪剧、古装、抗日神剧,还有点恐怖片戏份,并有SM、恋母元素,辅以魔术、杂技及艺术体操”。
导演果然把他自认为的“好东西”通通端了上来,也果然如他自己所言拍出了“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多样化电影”,只不过一不小心,在一部电影里搞出了多样化。
当然了,看到刘德华林志玲出现在主演名单里,导演又是拍惯了献礼纪录片首执大电影的,有点常识的观众都该做好了心理准备吧。只是,再怎样强健的心理建设,面对《富春》,总还是力有不逮。
观众的愤怒,直接表现在了他们创作电影评论的热情和创意中——“连杨丽娟都看不下去”、“给一颗星的原因是没有负分”、“第一次见到那么多观众骂完导演傻逼之后再骂自己傻逼的”、“如果有朋友约你去看这部电影,你一定要好好珍惜他,因为他一定只是为了找个借口和你单独呆两个小时”……连孙健君都承认,“有些谩骂很有文采”。
就是这样一部几乎“零好评”的电影,因了网友们泄愤的“文采”,无心插柳,反而引起無数吐槽话题和好奇心来。一发现这趋势,孙健君就仿佛望见了这坨烂片汪洋上的彼岸,立即见风使舵地奋力划去——6月11日再发微博时,他的宣传口径已抛开鸡蛋、鱼翅、诚意,或者“大龄新导演”请多海涵,直奔骂声而去——“我的这部电影本来不怎么接地气,一不小心成为很多网友吐槽的对象也算是另类的接地气。欢迎网友开心吐槽,能为大家餐前饭后添些谈资也算是电影为节日的一点贡献。把电影从殿堂的神龛上拉下来,成为全民的小菜是中国电影的进步”。
从“诚意天鉴”、“成败难说”、“问心无愧”,到“诚意的批评是营养,有些谩骂也很有文采”,孙健君只花2天就完成了心理转变。我不知道他是怎么能从“看这部电影侮辱了自己,侮辱了世界,侮辱了整个电影工业”这样的措辞中看出“诚意”,或许对他而言,揣着明白装糊涂要是能换来几亿票房的话,倒也不妨一试——顺便,还能“把电影从殿堂的神龛上拉下来”,被人骂死,也有整个第七艺术替他垫背呢。
如此审丑营销,或说反向营销,一时半刻确实起到了作用。《富春》上映一周,票房超2亿,排片比例超30%。观众像当年看《无极》一样去凑《富春》的热闹,越有人骂,越要一探究竟,哪怕是多了解些槽点回来作为谈资。电影的娱乐功能,在这里全部转移到了银幕之外。
只是,经此一役,孙健君已成电影界的芙蓉姐姐,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姿态,或许新鲜一时,哗众一时,最终结局,则正如寒山与拾得的对话:“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又如何处之?”“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再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