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景与图景·电视剧《最美的青春》精神内核与影像风格

来源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视剧《最美的青春》以历史为原型,改编讲述了冯程、覃雪梅等大学生在塞罕坝地区植树造林的故事。本片以戏剧性的情节演绎生动形象地歌颂了他们建设祖国的理想主义精神;也用唯美的影像风格书写了他们奉献青春的浪漫主义诗篇。《最美的青春》从片名中就能看出这是一部青春题材的主旋律电视剧。该剧独具匠心的扎实剧作、唯美质朴的影像风格展现了那一代人建设祖国奉献青春的家国情怀。该剧收视率达到了2.8%、豆瓣评分8.4获得了收视与口碑的双丰收。同时还荣获了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24届华鼎奖、美国亚洲影视联盟颁发的最佳电视剧“金橡树奖”等五项大奖。
  【关键词】《最美的青春》;塞罕坝精神;色彩叙事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348(2020)013-131-03
  1. 塞罕坝精神内核下的青春与奋斗
  电视剧《最美的青春》融合了主旋律、青春剧和生态主题,多维度讲述和解读了理想观、发展观和爱情观,是一次紧密贴合时代发展背景的电视艺术创作。其精神内核表现在奋斗青春最美丽的理想信念、独具匠心的工匠精神和团结拼搏的集体主义英雄观。
  1.1 奋斗青春最美丽的理想信念
  《最美的青春》中青春之所以最美,美在青春的激情与奋斗的热情擦出的火花。青春本应是人的一生中最充满希望、创造热情丰盛的阶段。然而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也消解了传承千年的价值伦理。物质的评判成为了唯一的准则,一些文艺作品解构个人努力的价值,使得当下的青年人处于一种迷茫、无望的深井之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会上讲道:“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的是一代代青年人前赴后继的奉献青春、建设祖国。而《最美的青春》就为当代年轻人树立了“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的正确理想信念。剧中人物既有以冯程为代表的大学生群体;也有以赵天山为代表的革命军人;还有以于正来为代表的国家干部,他们虽然身份各不相同,但都无一例外的以艰苦奋斗来书写青春的篇章。他们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在塞罕坝地区建设林场,扎根坝上。将自己的青春深埋进坝上的黄土中,任肆虐的狂沙吹动岁月的车轮,数十年如一日的育苗栽种,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1.2 独具匠心的工匠精神
  剧中通过塞罕坝人艰苦卓绝的植树造林也向世人传递了独具匠心的工匠精神。在新时代语境下,工匠精神指的是一种体现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品质等的职业精神。在中华民族决胜全面小康社会、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在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的转型期。精益求精、独具匠心的工匠精神正是全社会、全民族发展的推进剂和强心针。《最美的青春》通过植树造林这一代代相传的绿化运动,向世人活灵活现的解读了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剧中老一辈种树人陈工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植树事业,临终之前仍念念不忘的告诉冯程育苗才是根本之道,苗一定要在坝上育。正是有了陈工的指导和积淀,才为后来冯程和大学生们的工作指明了道路。主人公冯程更是独居典型的工匠精神代言人。从开篇为了生活回到家乡賭气上坝种树。到后来如同塞罕坝版漂流的鲁滨逊造型的“植树狂人”。冯程不仅将生命的长度埋进塞罕坝的沙土中,更是在塞罕坝肆虐的狂风中闻风起舞,了解土地、爱上土地,与土地为伴。正是这种不断钻研、精益求精的务实精神,才使得他们能够冲破大自然的禁锢、突破苏联专家的预言,实现这一奇迹般的壮举。剧中人物对工匠精神的多维度描绘共同汇聚成勤劳勇敢中国人的壮美群像,唯有弘扬扎根荒漠、艰苦创业的塞罕坝精神才能完成伟大复兴的历史壮举。
  1.3 团结拼搏的集体主义英雄观
  无处不在的集体主义英雄观勾画出奋斗的路径。英雄叙事源自于神话这一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叙事形态,是英雄情结和英雄崇拜心理的延伸,寄托了人类自我超越的渴望。传统影视作品中的主人公往往具有典型的英雄形象,他们身貌伟岸、意志坚定、能力卓群、力挽狂澜拯救事件于危难。在影视密闭的造梦空间中满足了人们对超级英雄的渴望与幻想。但在《最美的青春》没有这样单一超级英雄的出现。而是由“集体”承担了英雄的责任。剧中男女主人公始终是集体的一员,他们带领集体但未超脱集体,集体中的每一员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最终的绿树成荫是塞罕坝林场全体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
  《最美的青春》开篇冯程为了爱人孤身回乡,又赌气上塞罕坝种树。如同鲁滨逊般悲情的命运和对家乡痴狂的热爱仿佛为观众塑造了坝上孤胆英雄的形象。但剧情陡转孤胆英雄因缺乏科学的技巧失败了初次的尝试,悲情的浪漫主义基调被拉回了现实,一群知识青年大学生的到来为全剧的集体主义英雄观奠定了画风。剧中对集体主义英雄观的表述除了有情节表意的部分,也有诸多直接叙述的部分。
  例如:在第十一集中,大雪封坝、对外失联,过冬物资难以为继时,武连生动了下坝过冬的心思。大学生们坐在一起开会讨论是否下坝时,大家的意见产生了分歧。覃雪梅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如果此时剧情通过演讲感染大家进而一呼百应的留下来,就回到了个人英雄主义叙事的路径上来。但剧中最终让大家通过投票这一集体、民主的方式留在了坝上。充分体现了本片对于集体主义英雄观的表达,这也是剧情中大学生群体从各怀心思向拧成一股绳转变的转折点。
  如果说此处的表述略显隐晦,那么第15集中,冯程的言语则表达的更加明确。冯程喝醉酒后被剪了头发,从漂流的鲁滨逊这样一个与集体格格不入的形象变回了常人的样貌。大队长让其搬回营地与大家一起住时,冯程说:“咱们是一个集体,我也不能再搞特殊了。”季秀荣紧接着说道:“冯程同志的集体意识立马就提高了。”这一情节中通过两人的对话不断地在强调融入集体和集体意识,冯程的意识从个人英雄主义向集体英雄主义的转变隐述了要完成植树造林这一伟大壮举必须通过集体主义群体努力这一路径来实现。   除此之外,第19集中,塞罕坝机械农场成立大会上,冯程的发言也从反面论证了这一观点。他说道:“我战胜了自私、自负、个人主义等很多缺点,是先遣队这个集体让我精神上振作了起来……今天我们有了一个更大的集体,我们一定能够战胜更大的困难。”冯程的发言中否定了之前自己的个人英雄行为,肯定了先遣队和即将成立的农场两个集体,正是对于集体主义英雄观的表述。
  2. 浪漫主义影像风格下的色彩叙事
  本剧广受好评除了引人深思的精神内核外也离不开引入入胜的唯美影像。本剧虽然取材于现实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影视剧,但却通过极具浪漫主义的色彩风格表达了对剧中人物高尚情操的赞誉。色彩首先起到的是还原世界的作用。在本剧中独特的色彩风格设计为影片的视觉审美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同时影片的色彩风格除了承担视觉审美外还深入参与到了影片叙事当中,丰富了影片的叙事维度。本片中色彩承担了塑造环境气氛、映射现实情势的叙事功能。“色彩有强烈的情绪性,诉诸的不是意识和知性,而是表现性和气氛。”
  2.1 暖调唯美的浪漫影像
  宏观地审视本剧,橙黄的暖调是影片的主基调。这一基调很显然并非是对现实色彩的真实还原,而是有意为之的人为表达。温暖唯美的影像色彩从开篇就为故事奠定了千回百轉终竟成的大团圆结局,也是对片中人物克服众多自然困境艰苦奋斗的赞美。暖调的影像风格可以从两方面来解读。首先是环境设计。本片在环境设置中便注重色彩风格的搭配。例如在营地的环境设计上,在营地周围布置了一些杂草。杂草的枯黄在午后侧光的照耀下散发出金黄的光芒包裹着营地。其次是光线设计。本片的光线设计上尽量通过暖调的光线营造温馨、唯美的影像环境。例如在坝上种树时大量的室外戏都选择模拟下午的侧光来拍摄。这样类似于夕阳西下的柔美、温馨的光线环境极大的承载了观众对于剧中人物苦难命运的关怀。再如在营地的室内戏中,通过对木房营地木头间的缝隙透过的光线进行加强,形成类似丁达尔光效的画面,进一步增加影像的唯美和温馨。
  2.2 冷调环境的情节映射
  在暖调的总体环境下,冷色调的运用就显得尤为亮眼。影片中多处用冷色调来表达情节发展中的挫折。例如在影片开场的几集中,冯程与农业局的职工形成了对立局面。此时,农业局作为权力、压制、保守的代表在农业局的办公室内整体环境陈设和光线设置都突出了冷色调,以表达冯程身处环境的艰难。再如第四集中覃雪梅在动员大会上见到自己的亲生父亲覃部长后去覃部长家时,覃部长家中冷峻的色彩也暗示了覃雪梅与覃部长相认的渺茫。还如第17集中,大雪封坝粮食耗尽的危机时刻。冯程为绝望的团队用一把画的木琴演奏命运交响曲时,镜头从屋中飞出逐渐拉远。在这远景画面中营地孤零零的扎在皑皑白雪中,旗杆上的求救白布随风飘摆,整个画面阴森冷峻,强化了众人面临的危机情境。
  2.3 高饱和度的色块运用
  除了整体的色彩风格外,独特色块的运用也是本片色彩运用的一大亮点。本片中最独特的色块就是对红色的运用。本片虽然在光线设计上突出了暖色调但是在整体的环境设计上还是以真实还原为主。结合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状况影片中的服装道具大部分都以黄、蓝、灰为主并降低了饱和度。在这样整体的服装氛围中,高饱和度的红色就显得尤为亮眼。结合红色对爱情的象征和热情、奔放的寓意,剧中红色道具的出现都被赋予了表意的功能。
  首先是红色对爱情的象征。剧中唐琦被风刮走的围巾、季秀荣的新娘服以及张曼玲送赵天山的围脖都是红色的,这些高饱和度红色块的出现都表示着爱情的开始、或发展、或终结,成为影片第二条叙事线索——情感线的叙事符号。其次红色的热情和奔放也可理解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希望或情节转变。这一点在剧中多次有所体现。例如在塞罕坝机械农场成立后,红色的拖拉机耕种在荒原上。强烈的色彩冲击强化了机械耕作和先遣队之前艰难种植的对比,也暗示了积极的转变。再如每当遇到困难时几乎都会有身着红衣服的英雄人物出现。影片的男女主人公交替扮演了这样的角色。时而是冯程挺身而起机敏勇敢、时而是雪梅奋勇向前聪明睿智。
  2.4 冷暖对比的色彩强调
  在色彩学中,同一画面中的对比色既能在视觉上提供审美作用也能在叙事上能够起到强调的作用。这种冷暖对比的色彩强调也是本剧在色彩叙事方面的一大特点。既有服装设计的冷暖对比也有光线设计的冷暖对比。剧中根据不同场景情节的发展选择了不同的色彩设计,通过让色彩参与到叙事当中,丰富叙事手段。
  服装设计的冷暖对比在本剧中主要体现在人物服装设计上的色彩搭配。例如在第20集中,面对农业部验收不合格的情况,农场召开会议讨论。在这一场景中所有人都着低饱和度色彩的衣服,唯有冯程穿了高饱和度大红色的上衣,在人群中格外显眼。结合剧情发展可以知道,最终会议肯定了冯程之前的育苗思路。那么色彩在整场戏中起到了预叙的作用,在开场的全景镜头中就让观众隐隐感知到了情节发展的走向,将限知视角局部的变为全知视角。
  光线设计的冷暖对比在本剧的室内戏中,特别是室内夜戏中大量运用。在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景模拟剧中年代的钨丝灯泡或烛光形成暖调光区。在灯光未能照亮的景深区域模拟室外的光线。此时室外本应该是黑暗的黑色或是月光的黄色,但本剧却偏转了现实的色彩选择了冷调的蓝色。暖调黄光与冷调蓝光形成的对比色既为观众提供了视觉审美也起到分割叙事区域的作用。
  3. 总结
  电视剧《最美的青春》以戏剧性的情节演绎、浪漫化的影像风格生动且又深情的为观众讲述了以艰苦创业为核心,以科学求实和开拓创新为支撑,以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为价值取向的塞罕坝精神;书写了几代塞罕坝人创造的属于中国的绿色奇迹。在全面决胜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为当代电视观众树立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
  参考文献:
  [1]许美芳.让劳动创造助力梦想腾飞[J].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2017(05):47.
  [2]艾志杰.劳动美·诗意美·生态美——以《最美的青春》谈主旋律青春剧的美学建构[J].艺苑,2019(01):69.
  [3]侯婧.丝绸之路题材电影的英雄叙事及英雄形象探析[J].当代电影,2018(11):155.
  [4][美]路易斯·贾内梯.焦雄屏译.认识电影[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23.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市场上游戏类真人秀、竞技类综艺真人秀节目(如《我是歌手》、《奔跑吧》等)趋于饱和且呈现同质竞争的状态,致使此类节目热潮逐渐退去。而与此同时,倡导回归自然、回归生活的观察类真人秀应运而生,并引发一波浪潮。因此,本文以湖南卫视《我家那小子》《我家那闺女》节目为例,通过对观察类真人秀节目进行概念界定,从情感共鸣、情感矛盾及情感窥探三个方面阐述该类型真人秀节目的情感表达,继而对其未来能够在市场
期刊
【摘要】在这篇文章中,我想以《四个春天》和《天梯》两部优秀的纪录片为对象,谈谈其中另类的美学特征,探索他们客观记录之外的主观情绪表达,发现他们在纪录片美学特征上不被约束的声画不同步处理,以及冲突矛盾的结构处理。正是这些不被传统美学特征约束的部分,才使得这两部纪录片如春风般温柔,如散文般深情,如夏花般灿烂,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观众。  【关键词】纪录片;另类;美学;审美价值  中图分类号:TN94
期刊
【摘要】近两年,我国的网络直播和网络综艺节目便是两种现象级的网络文化形态。二者都经历了一次“井喷式”的发展历程,在生产、传播和消费上也都具备网络文化的典型特征。然而,不规范的发展和相关法律政策的滞后却使得网络文化呈现出过度娱乐化和泥沙俱下的局面,互联网绝不是法外之地,只有保证主流价值观念的主导地位,坚定文化自觉自信,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才能够做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才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5G在广播电视直播中的应用,以目前5G网络的组网模式对信号传输的影响做分析,同时与4G网络做比较,探讨其对信号传输的优点,但受限于当前网络模式的局限,5G网络所处发展阶段,在无外界因素影响下5G网络提现出优异性能,5G网络必将成为今后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一大助力。  【关键词】电视直播;5G;CPE;信号传输;SA;NSA;核心网;低时延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
期刊
【摘要】随着慢综艺节目火爆荧屏,民俗客栈类慢综艺作为一种新兴的节目形式,受到广泛关注,也在市场上引起人们的热议。本文以《亲爱的客栈》为例,详细解述此类节目在节目制作、受众心理、价值导向三个方面的矛盾性观点,试图为此类节目的发展前景提供方向和方法,有利于优化国内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结构,发展多样性、大众喜闻乐见的综艺节目,有利于电视媒介的发展、产业化的转型以及培养大众更高的审美需求和文化需求。  【关键
期刊
【摘要】2018年11月,新华社联合搜狗公司发布了全球首个“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合成主播”,2019年3月,全球首个AI女主播上线。本文将以AI合成主播为研究对象,对2020年疫情期间新华社AI合成主播在新闻报道特色包括内容、技术及形式上分析,以期探寻在媒体融合背景下AI合成主播发展前景。  【关键词】AI合成主播;新闻报道;新华社客户端  【作者简介】郁江兰:江西萍乡人,重庆工商大学新闻学2
期刊
【摘要】MC-01P发射机监控终端负责发射机之间、发射机与计算机的通讯,采集发射机的相关工作参数,同时可以接收远程控制指令对发射机进行遥控操作。对没有数字接口的发射机,MC-01P发射机监控终端可在发射机的对外接口板上直接采集,支持11路模拟量,16路状态量采集,同时具有12路开关量输出功能。  【关键词】MC-01P发射机监控终端;功能;日常设置;故障案例  中图分类号:TN94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电视明星真人秀节目数量急剧攀升,题材愈发细化,但同质化、原创力不足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引进韩国节目版权进行“本土化”生产的现象受到广泛热议。2019年韩国综艺《再次出发3》以高收视率、好口碑的成绩走入中国观众的视野。本文将探究该节目创新路径,并结合当前媒介环境及发展趋势,为国内电视音乐真人秀节目实现创新发展,国际化传播提出建议。  【关键词】音乐明星真人秀;《再次出发3》;“使用与
期刊
【摘要】反乌托邦、反极权的赛博朋克剧本质上都反映着对数字化、信息化的高度发达技术社会的质疑。高度科技化和智能化的时代,人的创造物大量出现,人将如何去定义?人与人将如何共存?我们陷入到真实与虚幻的幻影之中,也陷入到对未来的生存焦虑中。影片中设定的社会里充斥着绝望,这种绝望不仅仅是平民阶层毫无希望的生活,更多的是人类已经在无意识中被数字技术异化得理所当然。由此,正视技术,保持反思与理性便彰显出了其极大
期刊
【摘要】电视剧文化可以直接反应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审美、精神内涵。在资本全球化的进程中,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影视剧作品,开始进入了我国人民的视野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民思维形式的转变。我国大量的文艺作品在创作结构、类型题材上。受其影响,逐渐发生了变迁。本文试通过分析中美部分电视剧案例作品存在的差异性如:叙事策略、审美角度、社会背景、文化内涵等角度,解读影响电视剧艺术水平的因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