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共同决策,人文与科技应携手

来源 :健康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C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的普及,医患信息的不对称状况将有所改变。面对未来医疗的发展,患者如何做出“最好的抉择”?医患双方如何进行共同决策?近日,围绕美国知名心脏病学家埃里克·托普的新书《未来医疗》,以及哈佛医学院教授杰尔姆·格罗普曼、帕米拉·哈茨班德所著的《最好的抉择》一书,来自业内外的相关专家齐聚一堂,从科技、人文、生死观等方面,共话未来医疗,并就医患共同决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从“家长式”到“伙伴式”的医患关系


  郑 杰:以前,医患之间是家长式的关系,如同美国医学会(AMA)的logo是一个权杖,非常权威、神圣,患者应该完全听医生的,“我说什么,你做什么”。而现在,患者去医院前,都会做一些初步的信息搜集。我有一位朋友,他得了肿瘤之后,自己去搜索最新的SCI文章,了解这个疾病治疗技术的进展,想尽一切办法知道身体出了什么状况。在现在这个信息时代,人们获得服务和知识越来越方便。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和患者之间更多是一种对等关系,医患更像合作伙伴。
  余可谊: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患者的整体人权意识也随之有所增强。医患关系的“一次性”关系也在逐渐改变。几年前,我做主治大夫时,大部分患者来看病都没有随诊,看完就走了,这种医患关系就是“一次性”的关系。现在,患者在找医生看病之前,往往先通过网站、微博,对这位医生有所了解。患者慕名而来,医生也不好意思“板着脸”,医患关系在诊疗过程中就成为了朋友。之后长期的随访工作,让这种医患关系更为融洽和稳固。
  王一方:由于伤医事件的频发,现在医生也学会了保护自己。面对疾病的多种可能性,有的医生会问患者“你想怎么办?”当然,大部分医生的态度是“虽然我不是你,但我能理解你。如果你是我的亲人,我会如何选择。”医患共同决策的方案,达到“风险最小、获益最大”,这应当是未来医疗共同决策的最佳路径。

不是与疾病为敌,而是和疾病为伴


  顾卫红:疾病是对人的考验,尤其是得了没有办法治愈的疾病,对人更是巨大的考验。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人性会得到放大:有些人自强不息,在疾病面前会更坚强;有些人本身比较脆弱,在疾病面前就可能会更显得无助。所以面对疾病,医患交流不仅仅是医生和患者的交流,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有很多人性的因素夹杂在里面。我常常和我的病友聊天,告诉他们:“你需要跟疾病共存,而不是总想着去战胜它。”尤其是很多遗传性疾病,现在的医疗技术无法治愈,所以,患者需要学会与疾病长期共存。
  王一方:现在,国人对死亡的接纳程度还是偏低,甚至对苦难也不能很好地接纳。如果不接纳痛苦,很容易陷入一个观念的怪圈。未来医疗中,如果生死观、苦难观、医疗观没有改变,仅仅依靠科技支撑,很令人担忧。
  胡大一:未来医疗要体现患者对健康和疾病的话语权,其次还要使患者对自我的疾病管理具有信心。我们习惯性与病为敌,不与病为伴。事实上,很多情况下,我们要带病生存。西医容易对生物技术产生崇拜。曾经有人说:“手里拿锤子的人,看什么都像钉子。”但在未来医疗发展中,医生应当带领患者学会和疾病为伴,而不是与疾病为敌。
  外科医生都知道如何开始手术,但一个成熟的医生更应知道什么时候叫停。医疗一定要懂得适度,而现在的情况是,一个专科为主导的医疗体系总在追求技术上的完美,却不知道用适度的技术来帮助患者正确面对疾病。
  安 杨:作为医生,或是媒体,我们需要告诉公众的是:“治疗”并非一个简单、笼统的概念。治疗目标是分层的,有的可以达到治愈,有的治疗是可以缓解症状、减轻痛苦,“使你舒服一点”。这些基础的医疗知识,需要成为我们通识教育的一部分。

未来医疗中,首先是医生要有民主态度


  王一方:我们常说要“解放病人”,但这里有两个哲学悖论:其一,医学越来越专业化、高端化,医疗环境以医生为中心,医生当之无愧是医疗这门专业劳动的驾驭者,而患者在这个过程中愈来愈被动。第二,是生命的偶然性,但医学科学追求的是确定性。早在100年前奥斯勒就说过:“医学是不确定的科学,是可能性的艺术”,至今仍是这样。
  顾卫红:在和患者交流的过程中,我有个非常深刻的体会——我国绝大多数的患者对医生过度依赖。比如,我遇到有些患者,吃了多年的药,在门诊看病时,他却说不出药的名字,只会简单地说“我吃的是白色药片”。作为医生,我们需要了解患者吃药的反应,对患者进行全程管理。很多时候,医生并不愿意去“做家长”,但是患者过度依赖的状态,使得我们目前的行医模式难以改变。谈到未来医疗,我们经常会说到一个词——“颠覆”。我想很多医生会心里有所抵触——医生没想“当家长”,为什么要颠覆?未来医疗中,我们不是质疑医生的价值,而是要解放医生。
  胡大一:现在,从医疗服务模式到信息发布,都是以医生为主导,患者几乎没有话语权。他既没有权利参与决策,更重要的是,他也没有能力参与决策。而未来,我们需要把决策权给予患者。医生需要跟患者交流、互动,尊重患者的感受,和患者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多和患者沟通,这才是治疗的真正方式。如果一个医生忽略了患者的焦虑,不顾患者的心理感受,是看不好病的。未来医疗中谈到“民主”,我认为,首先是医生要有民主态度,从现在起,我们就需要培养医生的这种民主态度。
  郑 杰:未来,随着医疗行业所涉及面的扩大,医生要发挥更多的作用,不仅需要帮助、治疗患者,同时要给予人文关怀,而且还要从伙伴的角度参与患者的一些医疗抉择。这要求医生既要去追求医学技术,也要去思考人文哲学。
  余可谊:马云说“30年以后医生要失业”。透过这给人以危机感的话,我们更应该反思医学的本质,去思考医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我们的不可取代性在哪儿?过去,医疗讲的是“以患者为中心”,如今我们强调“以人为中心”,就是说,医疗是全人的,医疗服务的对象不只是患者,还应该把健康人也纳入其中。
  整理、来源:健康报
其他文献
不久前,山东省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临沂发布”消息称,罗庄徐玉玉电信诈骗案成功告破,主要犯罪嫌疑人郑某某、黄某某等2人被抓获归案,其他犯罪嫌疑人正在追捕中。此外,临沭县宋振宁被骗案侦破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已锁定2名犯罪嫌疑人,抓捕及相关工作正在进行中。上述消息,算是对被骗离世学生的一点告慰吧。  该事件要回溯到8月21日,山东临沂18岁女孩,刚接到大学录取通知的徐玉玉,因被显示为171
期刊
因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长期慢性病变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衰竭的病症。主要表现为呼吸极度困难,口唇发绀,不能平卧,痰液黏稠,心音弱,腹部膨隆,下肢肿胀,重者出现昏迷,死亡率较高。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和紫绀;  2、精神和神经症状:精神错乱、狂躁、昏迷、抽搐等;  3、血液和循环系统症状:心率快、心搏出量增加,血压高、心律失常、循环衰竭;  4、呕血、便血、少尿、无尿;  5、其
期刊
呼吸衰竭是指当呼吸功能损伤到气体交换不能维持正常的动脉血气水平,PaO2和/或PaCO2增高并超过正常范围。血气的诊断标准是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及呼吸空气的情况下,PaO2﹤60 mmHg伴或不伴有PaCO2﹥50 mmHg。既往无慢性呼吸道疾病,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发生的呼吸衰竭,称急性呼吸衰竭。分为Ⅰ型和Ⅱ型呼吸衰竭。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和紫绀;  2、精神和神经症状:精神错乱、狂躁、昏迷、抽
期刊
心、肺、脑复苏是研究呼吸心跳骤停后,由于缺血缺氧造成的机体组织细胞和器官衰竭的发生机制,及阻断并逆转其发展过程的方法。目的是保护心、肺、脑等重要脏器不至达到不可逆的程度,并尽快恢复其功能。临床表现  1、意识突然丧失,或处昏迷状态;  2、大动脉搏动消失;  3、呼吸停止或抽搐样呼吸;  4、心电图表现为心室纤颤、室速心脏停搏或电-机械分离;  5、瞳孔固定及发绀(非关键体征)。急救预案  按C、
期刊
因肺结核、肿瘤、外伤及炎症等原因致喉以下的呼吸道或肺组织出血,经口腔咯出,称咯血。咯血量500 ml/24 h或一次咯血量≥100 ml为大咯血。结合病史、体征、辅助检查可作出咯血的病因诊断。 病情危急,绝大多数患者死于咯血后窒息。急救预案  1、紧急抢救措施:  (1)严格卧床休息、头低脚高45°、拍背、迅速排出积血,头部下垂,尽快清理口、咽、鼻内积血,取出假牙。患侧卧位,胸部放置冰袋;  (2
期刊
近年来,随着科技通讯产业的飞速发展,手机和电脑成为了我们的生活必需品,颈椎病便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扮演着越来越重的角色。颈椎病患者在以每年百万计的速度增长着,也是康复工作者应该予以重视的。颈椎病的定义: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
期刊
在怀孕10个月,相信各位准妈妈们内心都是充满酸甜苦辣的。怀孕之后各种身体不适带来的各种折磨,内心有说不尽的苦啊。而丈夫变得更体贴,家人变得更关心自己,同时想到肚子里正在孕育着一个小生命,内心又有着说不尽的甜。怀孕1个月的你  刚知道自己怀孕的消息,当然是十分开心与兴奋的,努力造人终于有了成功了。这时候的你,因为体内的激素分泌不平衡,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等早孕反应。特别是在早上,当你闻到浓烈的气
期刊
医生劳动不是举手之劳  不久前,北大人民医院某专家一篇文章引起关注。题目直抒看法——抱歉!从即日起下班时间及休息日不再接受疾病咨询。  作者诉苦,每到晚上下班后,或者周末节假日,总有不少朋友发来微信,咨询自己的、亲戚的、朋友的、亲戚的亲戚的、朋友的朋友的、邻居的亲戚的、亲戚的朋友的亲戚的病情。  文章说,我相信这些病人病情可能是煎熬你的大事儿,可是与我何干啊?全都煎熬到我这儿,一遍一遍地向我催促答
期刊
声称有“癌症预防研究所”公布抗癌防癌蔬菜排行榜,“国务院防癌办”建议网友转发,事实上国务院根本没有这个机构;因为网上谣传“柿子有毒”,导致不少地方刚成熟的柿子鲜有人问津,只能低价销售……近日,《生命时报》梳理今年以来有关健康的网络谣言,指出健康知识传播、普及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信息爆炸时代,获取信息变得异常简单。丰富认知的同时,也对我们甄别信息真伪的能力提出了挑战。统计显示
期刊
保险业已经被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中统筹谋划,加快发展保险业从行业意愿上升到国家意志。在此背景下,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泰康将目光锁定医疗养老这一关乎国计民生大课题,举办了“首届中国医养保险高峰论坛”,希望可以借助全行业的力量,为保险业服务国家战略提供政策储备。  在日前召开的“首届中国医养保险高峰论坛”上,原人社部副部长、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胡晓义同与会者分享了这样一则消息:日本政府准备在今年启动政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