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广东的榨糖业生产

来源 :岭南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521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自汉以后是种植甘蔗和榨蔗制糖的地区,在赵佗治南越国时就有“尝使贡石蜜五斛” [1]的文字记载.石蜜即后来的蔗糖.汉代杨孚在《异物志》说得更清楚:rn甘蔗,远近皆有,交趾能产甘蔗,特醇好,本末无薄厚,其味至均,围数寸,长大余,颇似竹,斩而食之,既甘;榨取汁如饴饧,名之曰糖,益复珍也.又煎而曝之,既凝如冰,破如砖,其食之入口消释,时人谓之石蜜也.rn到宋代,广东已是全国有名的产糖区.南宋人王灼《糖霜谱》列出全国有五个糖产地:福糖(今福建福清)、四明(今浙江鄞县)、番禺(今广东广州)、广汉(今四川广汉北)、遂宁(今四川遂宁).元代时《元一统志》记载更具体了:“蔗,番禺、南海、东莞有,乡村人煎汁为沙糖.”到明至清前期,榨糖手工业生产达到空前的发展.本文拟就此时期广东榨糖手工业生产发展作一阐述.
其他文献
一、从西关走出的雕塑名家rn万兆泉是著名的岭南民俗风情雕塑家.他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是一名教师,外公曾在西关开一家颇有名气的书馆,母亲婚前做过一段时间教师,婚后即在家
期刊
1978年10月,我考进中山大学中文系,1982年6月本科毕业,学士学位论文《澄海话形容词的两种特殊形态》,[1]指导老师是李新魁老师;同时考上高华年教授的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
期刊
沚斋先生书联即将付梓,能先睹校样,甚为荣幸.先生是诗人、书家,联语或自作,或选录,皆具性情和眼光.读之如品佳茗、阅山水、临窗寄傲,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快乐和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