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自汉以后是种植甘蔗和榨蔗制糖的地区,在赵佗治南越国时就有“尝使贡石蜜五斛” [1]的文字记载.石蜜即后来的蔗糖.汉代杨孚在《异物志》说得更清楚:rn甘蔗,远近皆有,交趾能产甘蔗,特醇好,本末无薄厚,其味至均,围数寸,长大余,颇似竹,斩而食之,既甘;榨取汁如饴饧,名之曰糖,益复珍也.又煎而曝之,既凝如冰,破如砖,其食之入口消释,时人谓之石蜜也.rn到宋代,广东已是全国有名的产糖区.南宋人王灼《糖霜谱》列出全国有五个糖产地:福糖(今福建福清)、四明(今浙江鄞县)、番禺(今广东广州)、广汉(今四川广汉北)、遂宁(今四川遂宁).元代时《元一统志》记载更具体了:“蔗,番禺、南海、东莞有,乡村人煎汁为沙糖.”到明至清前期,榨糖手工业生产达到空前的发展.本文拟就此时期广东榨糖手工业生产发展作一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