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变,带寿司回家

来源 :莫愁·时代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men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寿司”,很多人会认为那是日本的传统食物,其实,寿司是地道的中国食品——早在公元200年前后,寿司的雏形就已经出现在中国人的餐桌上。直到唐代,中国沿海一带的商人把寿司带到了日本。
  “让寿司回归中国”,一个几乎身无分文的安徽小伙立下宏愿,众多亲友都觉得这是个笑话,但他用8年时间,将这个笑话变成了现实。

泪水遮挡不住的梦想


  出生在安徽阜阳山村的董玉友,因为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选择外出打工。在无锡,同乡将他介绍到一家日本料理店工作。那时,日本料理还是高端餐饮的代名词,寿司在董玉友眼里也是神秘而遥远的。接触寿司制作之前,董玉友要先从厨工干起:洗盘子、刷地、洗抹布、洗菜……琐碎而繁重的工作周而复始。那家日本料理店的大師傅脾气急躁,厨工稍有懈怠或过失,就会大声呵斥甚至拳打脚踢。也是在那段时间,董玉友结识了同为厨工的牛玉雷。两人有着同样的生活背景,也同样对改变生活充满渴望。牛玉雷回忆说:“那段时间,董玉友几乎每天下班后都去河边哭,我一边劝他,一边也跟着哭,哭累了我们再回去睡觉。”
  好在董玉友的勤奋很快让他崭露头角,并如愿以偿地成为寿司制作师。好学的他变得更加忙碌:别人为了加快速度而节省制作流程,他却不断揣摩食材、烹制、揉捏的各个环节。在如饥似渴地恶补手艺和知识的过程中,他知道了,寿司原来起源于中国。一个想法渐渐在他脑海中浮现:“既然日本人能把寿司卖到全世界,我为什么不能让寿司回归中国,让更多中国人吃上这种健康的食品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董玉友的寿司制作技艺愈发娴熟,他的想法也随之更加坚定:“改变命运,不能一辈子给别人打工;我要开自己的寿司店,做属于中国人的寿司。”那年,在老板和师傅加薪升职的苦劝中,在同事们疑惑不解甚至嘲讽的目光中,董玉友从日本料理店辞职了。

蹿红的寿司摊


  董玉友将创业的起点定在了无锡崇安寺商业街,这里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他从摆摊开始。一辆二手的三轮车,承载了他彼时柔弱的寿司梦想,也承载了他想象不到的风吹日晒、冷暖人情。
  虽然条件艰苦,但在起步开始的每一个环节,董玉友做得都不打丝毫的折扣,用他的话说,不能给自己的梦想打折。
  为了能买到既新鲜又便宜的食材,董玉友每天半夜蹬着三轮车奔赴蔬菜批发市场,往返需要两三个小时,赶回简陋的出租屋后马不停蹄地清洗、加工,一切食材准备就绪后又得蹬车赶赴崇安寺商业街摆摊。“每天顶多能睡三四个钟头。”董玉友说,“唯一的消遣,也是最快乐的时候,就是数钱。”
  因为出众的手艺、独特的味道,董玉友的寿司摊很快在遍地小吃的崇安寺商业街闯出了名号,很多人为了吃上他的寿司不惜排长队,甚至慕名远道而来。
  日积月累的好口碑不但是支撑董玉友创业的动力,也让他从那时候起就对客户体验和反馈异常重视,“每天都要跟顾客做很多交流,然后回來总结完善。”
  在董玉友眼里,摆摊挖到的第一桶金,不单是为今后事业发展攒的资金,更是积累了无价的经验财富。

小门店联起大梦想


  按照董玉友的设想,摆摊攒够了钱,就要开自己的寿司店。董玉友清楚地记得租下第一间门店时的情形。“N多寿司”的第一家店铺不过是一处仅有6平方米、在楼梯拐角处的小角落,一年的租金却需要6万元。对于当时只有3万元积蓄的董玉友来说,这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看着一大堆零钱,房东最终答应先收一半的房租。
  就这样,董玉友的第一家“N多寿司”店开张了。凭借摆摊时积累起来的良好口碑和大批忠实客户,位置偏僻的小店每天照样顾客盈门。没过多久,他开了第二家店,很快,第三家、第四家店也相继开张,每一家都生意火爆。
  当董玉友为如何扩大规模发愁的时候,远在青岛开拓市场的马春涛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他向董玉友建议,一两个人的力量终归是有限的,能不能用特许加盟的方式解决直营模式的瓶颈呢?
  一语点醒梦中人,董玉友茅塞顿开——不是他的创业梦想遇到了问题,而是实现梦想的方法必须升级。“我一下子意识到,我个人的寿司梦,说到底是无数人创业梦的一部分。”
  想通了这关键的一环,接下来的事情就水到渠成了,“N多寿司”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从形象到管理的全面升级,连锁加盟的标准化体系迅速建立起来。原料统一采购、产品统一标准加工、统一配送、统一安全监测和信息管理保证了“N多寿司”全国加盟店统一的品质。产品的标准化、操作的规范化、管理的流程设置与O2O等互联网思维新商业模式的跟进捆绑……一系列规范性、前瞻性的企业管理和模式升级,让寿司店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现在,董玉友和他的伙伴们构划再用10年~20年的时间,把N多寿司所代表的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深入发展,“寿司起源于中国,我们之所以不遗余力地做‘N多’的寿司文化、企业文化,就是想通过自身的努力,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贡献力量。”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钟健 12497681@qq.com
其他文献
布达佩斯不仅是匈牙利首都,还是欧洲著名古城,有“东欧巴黎”和“多瑙河明珠”的美誉。美丽的多瑙河和链子桥  说起多瑙河,一首诗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多愁善感的曼丽少年,温顺的柔肠,仿如矿中的碎金在闪闪发烫。真情就在此苏醒……”多瑙河的倾慕者曾如此描述她:通体的浪流显色在一年四季中,分别为翡翠、菁绿、深黄、浅棕、深绿、苍绿和铁青色。因此,多瑙河的颜色是随着季节而变化的。  多瑙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滋润着
期刊
兵器博物馆  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是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炮兵工程系和解放军武昌高等军械学校合并而成,军工专业一直是其王牌和特色专业。  在6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南理工从全国各地收集了数千件各式武器装备,用于军工专业教学科研使用。1993年,南理工创建了兵器博物馆,成为国内高校种类最齐全、专业性最强的兵器博物馆。革故鼎新,砺剑铸魂  兵器博物馆目前设置了一楼火炮展厅,二楼枪械展厅和弹药及引信展厅,通过大
期刊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黄渤饰演的旗杆设计师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其原型林治远,在开国大典中就站在毛主席身侧,为升旗保驾护航。翻遍北京城,只找到4根合适的无缝钢管  “你看,站在毛主席身邊那个戴眼镜的就是我父亲!”75岁的林遵义,根据开国大典的历史视频资料讲述着他父亲林治远的故事。  林治远1913年2月9日出生于天津。从天津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林治远一直做交通工程设计工作。  1949年7月
期刊
收到《最后的士绅家族》上下册的时候,是一个连草尖儿都幻想着开花的春日。我坐在红军巷90号的一间屋子里,读书、喝茶,处理一些琐碎的公务,有一些慵懒,也有一些说不出来的惬意。那时候我翻开它,看到作家张生全力道极深的字,看到扉页上的古老茶桌和太师椅,突然被某种与日常迥异的气质震住,这气质是有力度的,仿佛要将我拉进一个年代久远的场域里去。  随着文字所牵引,从茶铺子开始,一步一步朝着洪雅县柳江镇的历史掘进
期刊
最近,讀了一本翻译随笔《译边草》,行文精短,内容活泼,像片场花絮,着实有趣。作者周克希毕业于数学系,做了二十多年数学老师,人到中年突然对翻译产生兴趣,于是毅然改行成了一名翻译家。认清自己热爱的方向,并有胆量将前半生归整清零,从头来过,单这一点,就使人钦佩。他举了一些文坛大家的例子,让我窥视到翻译家背后的一面。  汪曾祺女儿曾描述父亲全神贯注构思时,“直眉瞪眼地坐在沙发上,像要生蛋的鸡”。周克希说这
期刊
捧读起张曼娟新书《我辈中人》,她的平和让我肃然起敬。她说:“不必做一个很有用的人,只要能享受活着的感觉,与人为善,就是最大的用处了。”  此话听似简单,却让我思索良久。何谓“享受活着”?穿过岁月的雨林,我悄然来到了人之中年。过去常听人说起的“上有老,下有小”,赫然之间竟也推送到眼前。扑面而来的万花筒生活,意外一个接着一个,困难一次又一次地袭来。  最大的痛楚来自于去年6月底,妹妹突然被诊断为直肠癌
期刊
《北上》《北上》  徐则臣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小说讲述了京杭大运河上几个家族之间的百年“秘史”。作者力图跨越历史时空,探讨大运河对于中国政治、经济、地理、文化以及世道人心变迁的重要影响,书写大运河精神图谱。《唐诗的读法》《唐诗的读法》  西川 著  北京出版社  作者针对当代唐诗阅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从写作者的角度给出看法,同时希望为新诗写作和阅读提供参考。不论是在采择范围还是在衡量诗歌
期刊
95式枪族,当前中国解放军主力装备之一,它以精度最高、重量最轻、尺寸最小、有效射程最远四个第一,称雄于世界枪支之林。朵英贤,正是这一枪支系列的总设计师。挂帅研究新型枪  17岁时,朵英贤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华北大学工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这一年,根据国防建设的需要,华大工学院设立了自动武器专业,该专业主要研究步兵自动武器、40毫米以下口径的高射自动武器、航空自动武器设计。朵英贤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
期刊
在碧波荡漾的微山湖上,有一所全国唯一的“船上学校”。王升安和妻子在这里坚守了40多年,先后有3000多名渔家孩子在这里读书识字。如今,这对夫妻的别样爱情与一代代湖上学子的故事仍在继续。湖区迎来船上学校  王升安家住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微西村,这里的渔民世代生活在船上,以捕捞水产为生。因交通不便,早些年的微西村与外界联系很少,渔民们都没上过学,吃尽了没文化的苦。直到1964年,全国唯一一所“船上学校”
期刊
想要帮助那些被忽视的人  每次从南苏丹回国,站在超市琳琅满目的货架前,“无国界医生”志愿者周吉芳都会忍不住发出感慨,“原来这里有这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  “无国界医生”是世界上最大的、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的独立医疗救援组织,每年有超过2000位的救援人员在世界60多个国家展开志愿服务。  加入“无国界医生”的救援人员,除了具备人道精神,还需要至少2年的专业工作经验,通晓英语或法语。每次参与救援任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