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学生运动成绩;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虽然实施素质教育主要途径之一的学校体育教育获得了迅速发展,但由于地区差异,这种发展又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特别是某些偏远地区,体育教育面貌与现代体育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观念陈旧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因素。在其他学科中,随着学科内容的更新发展,从事这门学科的教师都要进修和培训,学习一些有关教育理论方面的课程。然而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却很少有机会“充电”,通常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的体育教师,二十年前学习的知识至今还能完全胜任现代教学,这在知识更新如此迅速的年代,怎么能相适应?其结果必然导致体育教育落后于现实。体育教师既是脑力劳动者又是体力劳动者,他们并不是社会世俗偏见认为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能只满足于“学科知识 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应形成多层复合结构:(1)更多地了解和熟悉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等知识,了解体育教育对社会、人类进步的人文价值,从社会发展来揭示、认识学生素质发展的规律性;提高人际交往中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外语能力,具备计算机一般知识和操作技能。(2)掌握有关当代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工具性学科的扎实基础,并能熟练运用。(3 )对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花更多的精力去设计教学,在课堂上更多地关注学生和整个教学进程状况 。(4)应注重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现代教学手段及教学科研等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应结合教学进行教育研究,每学期都应写一些科研论文。教师不应单纯地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应像心理学工作者那样,发现学生心灵的奥秘,捕捉学生内心的感受,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个性,建立起高尚美好的情操。
二、体育师资缺乏并质量堪忧
师资为教育之根本,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乡村体育师资严重缺乏,多数学校无专职体育教师。仅有部分中学配备有专职体育教师,在专职体育教师中,毕业于体育专业的体育教师更是少得可怜,其专业基本功也十分薄弱。
三、教学设施不健全
教学条件是学校的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促进。但许多乡村学校因对体育教育的漠视,不可能投资于体育教学设施的改善。有的学校连一块普通的垫子也没有,更谈不上横箱、踏跳板、体操棒、音像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还有的学校即使有一些体育教学设备,也大多不真正用于日常教学,而只在少有的公开课、比赛课时偶尔亮相一下,其余时间则束之高阁如同文物展览。
针对我国乡村学校反映出来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迫切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1.更新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教学的认识
要改变当前乡村的体育教育状况,应首先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各级管理部门及广大乡村体育教师应更新观念,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大纲》要求实施体育教育;加强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充分认识体育教育在乡村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和解决“正课”与体音美等“副课”的关系,让乡村体育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使其真正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主力军。
2.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根据广大农村体育师资严重不足的现状,为基础教育输送人才的各级师范学校应结合社会需求,体现灵活而有针对性的办学原则,如利用暑假及业余时间函授办班;县区中学师范、进修学校利用本校条件开设短训班,并要求学生除搞好文化课学习之外,加强专业训练,做到多能并兼;此外,县乡也可利用假期时间聘请教师,有组织地挑选乡村学校有条件的体育教师,集中轮训。在此带动下,在岗体育教师更应钻研业务,研究教学方法,让校园内你呼我喊,你追我赶,处处出现体育氛围。
3.加强对教学设施投入,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活动
学校应首先配备体育教学的基本设施,如教学用具、场地器材、音响设备等。通过单位投资、社会赞助及勤工俭学等办法解决资金问题,还可以自力更生自制教具(如铁环、“山羊”、轮胎等)。
此外,学校还应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保证课时,不得让其他学科随意侵占;应和其他学科平等地进行教学、考核,使得体育教育从学生到家长、从教师到领导,以至全社会都重视起来,为使学生进入自发、自由的体育锻炼境地而努力。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也已经出台,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正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机遇和挑战,乡村体育教育任重道远。作为教育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成员都应来关心、支持体育教育,尤其要关注相对落后的乡村体育教育的发展,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乡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面貌有一个较大的改善,也只有这样,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不致成为一句空话。
(责编 黄春香 )
一、教师观念陈旧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因素。在其他学科中,随着学科内容的更新发展,从事这门学科的教师都要进修和培训,学习一些有关教育理论方面的课程。然而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却很少有机会“充电”,通常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的体育教师,二十年前学习的知识至今还能完全胜任现代教学,这在知识更新如此迅速的年代,怎么能相适应?其结果必然导致体育教育落后于现实。体育教师既是脑力劳动者又是体力劳动者,他们并不是社会世俗偏见认为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能只满足于“学科知识 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应形成多层复合结构:(1)更多地了解和熟悉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等知识,了解体育教育对社会、人类进步的人文价值,从社会发展来揭示、认识学生素质发展的规律性;提高人际交往中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外语能力,具备计算机一般知识和操作技能。(2)掌握有关当代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工具性学科的扎实基础,并能熟练运用。(3 )对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花更多的精力去设计教学,在课堂上更多地关注学生和整个教学进程状况 。(4)应注重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现代教学手段及教学科研等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应结合教学进行教育研究,每学期都应写一些科研论文。教师不应单纯地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应像心理学工作者那样,发现学生心灵的奥秘,捕捉学生内心的感受,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个性,建立起高尚美好的情操。
二、体育师资缺乏并质量堪忧
师资为教育之根本,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乡村体育师资严重缺乏,多数学校无专职体育教师。仅有部分中学配备有专职体育教师,在专职体育教师中,毕业于体育专业的体育教师更是少得可怜,其专业基本功也十分薄弱。
三、教学设施不健全
教学条件是学校的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促进。但许多乡村学校因对体育教育的漠视,不可能投资于体育教学设施的改善。有的学校连一块普通的垫子也没有,更谈不上横箱、踏跳板、体操棒、音像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还有的学校即使有一些体育教学设备,也大多不真正用于日常教学,而只在少有的公开课、比赛课时偶尔亮相一下,其余时间则束之高阁如同文物展览。
针对我国乡村学校反映出来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迫切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1.更新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教学的认识
要改变当前乡村的体育教育状况,应首先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各级管理部门及广大乡村体育教师应更新观念,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大纲》要求实施体育教育;加强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充分认识体育教育在乡村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和解决“正课”与体音美等“副课”的关系,让乡村体育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使其真正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主力军。
2.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根据广大农村体育师资严重不足的现状,为基础教育输送人才的各级师范学校应结合社会需求,体现灵活而有针对性的办学原则,如利用暑假及业余时间函授办班;县区中学师范、进修学校利用本校条件开设短训班,并要求学生除搞好文化课学习之外,加强专业训练,做到多能并兼;此外,县乡也可利用假期时间聘请教师,有组织地挑选乡村学校有条件的体育教师,集中轮训。在此带动下,在岗体育教师更应钻研业务,研究教学方法,让校园内你呼我喊,你追我赶,处处出现体育氛围。
3.加强对教学设施投入,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活动
学校应首先配备体育教学的基本设施,如教学用具、场地器材、音响设备等。通过单位投资、社会赞助及勤工俭学等办法解决资金问题,还可以自力更生自制教具(如铁环、“山羊”、轮胎等)。
此外,学校还应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保证课时,不得让其他学科随意侵占;应和其他学科平等地进行教学、考核,使得体育教育从学生到家长、从教师到领导,以至全社会都重视起来,为使学生进入自发、自由的体育锻炼境地而努力。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也已经出台,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正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机遇和挑战,乡村体育教育任重道远。作为教育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成员都应来关心、支持体育教育,尤其要关注相对落后的乡村体育教育的发展,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乡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面貌有一个较大的改善,也只有这样,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不致成为一句空话。
(责编 黄春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