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感因素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现代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56410029uoyuhao19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感因素在课堂教学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作了有关情感因素与课堂教学关系的探索,得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以身示范的作用。其次,要以人为本,关爱每一个学生。再次,要发挥兴趣的向导作用,让学生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最后,要把情感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中获得情感体验,从而内化为自身的一种情感,最终形成整体的精神建构。
  【关键词】情感因素;渗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Talking about the emotional factors in the role of classroom teaching
  Zhang yanqin
  【Abstract】The emotion factor is playing the very major role in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I unify own teaching experience, has made the related emotion factor and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relations exploration, has obtained own some viewpoints。 First must improve teacher own quality, displays teacher's personality charm and by the body demonstration function。 。Next, must humanist, shows loving concern each student。 Once more, must display the interest the guide function, enables the student to feel the study the joy。 Finally, must seep the emotion education to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content in, lets the student in study in the new knowledge to obtain the emotion experience, thus internalizes for own one kind of emotion, finally forms the whole the spiritual construction。
  【Key words】Emotion factor seepage;Osmosis;The elementary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s
  
  长期以来,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因学生不认真听讲,不积极发言,完不成作业,缺少学习主动性,具有逆反心理等现象而头疼。这种状况的出现是由于教师只注重了教学生知识,忽视了对学生情感因素的培养造成的。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笔者认为,我们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因为情感是学生行为的动力,积极的情感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正动力;消极的情感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起消极的作用。而情感又是伴随学生行为全过程的,影响着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弱,积极性的高低,成绩的好坏,以至于将来学生性格的形成等。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充分认识到了情感教育的作用,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要求学生三维并重,全面发展。情感教育也承担起了推进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任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呢?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自身素质决定着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每个学生都敬佩知识渊博、仪态大方、真诚坦率、体贴学生的教师,所以教师本身必须不断加强个人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树立起自己在课堂和日常生活中的表率作用,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智慧魅力、形象魅力影响学生。教师不仅要精通自己所教学科,也要掌握其它各科知识,因为各科之间是相通的。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上你的课,才能使你的教育过程充满活力。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制定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基础教育课程,也充分体现了情感因素在新课程中的地位。
  2.关爱每一个学生
  爱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爱是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中必不可少的元素。爱会给孩子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师生情感的交融对师生双方、对整个教学活动,都有积极的优化作用。这种优化作用更多的是一种“期望效应”,它满足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的欲望,乃至对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身心健康的培养等都起到作用。师爱对学生来说,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它满足了学生心灵深处得到理解、赏识、信赖与尊重的需求,唤起了自信,激起了自尊,使学生在积极的心态中不断进取。因此,教师要对孩子给予更多的关注,关心他们的喜、怒、哀、乐,关心他们身上的微小变化和点滴进步,用爱心去温暖学生,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这是教育技巧与方法的基础和源泉,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也是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的问题。这种关爱特别是对学困生,家庭有问题的学生,以及身体有残疾的学生更具有一种特殊的作用。他们由于自身的弱势,很容易产生自卑感,他们非常希望受到别人的关注与尊重。如果教师不去关爱他们,他们可能在身心发展中成为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孩子,产生对社会的逆反心理。从教十几年来,我一直比较注重班上弱势学生的情况,针对他们成为弱势生的不同原因,对症下药。由于成绩差造成的,除在言语上激励以外,更多的是给他们在其他方面表现的机会,增强自信心;对家庭情况特殊、身体残疾和智障的学生,更注重情感关注,让他们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树立上进心,增强自尊心。2000年,我接手的五年级是一个纪律差、学习成绩差的班。班上有一名学生,由于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哥哥因盗窃入狱,他成了一个没人管教的孩子。长期的孤独造成了他偏激的性格,经常与别的学生打架,学习成绩更是一塌糊涂。从我走进班级的第一天起,我就觉得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并且有一股肯吃苦拼劲儿。他的叛逆是由于家里没人关心他,在学校里,小伙伴讥笑他。找出了原因,我对症下药。在班上,我鼓励他;在课下,我关心他的生活;只要有一点点进步,我就在班上给予他诚恳的表扬,树立了他在同学心目中的形象。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竟然从打架大王变成了班上受同学尊重的班长,各科成绩名列前茅。如今,他已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将要成为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对班上的每一名学生,教师都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以人为本,从多种视角看学生,在管理中,要宽严适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多给他们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每一个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都是随着每一次成功的经历、每一个目标的实现而逐步形成的,教师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会成才,让每一个学生都生活在希望之中,让每一名学生都相信自己一定是最优秀的。
  3.兴趣是最好的向导
  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潜能,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和价值观体系,最终使学生自己能够教育自己。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讲清楚知识点,更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教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及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情感与情景是相伴而生的。经研究表明,处于轻松、快乐的状态下,人接受信息的能力最佳,记忆力最强,学习效果当然最好,速度提高35—50倍。不言而喻,激起学生快乐的、愉悦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换句话说,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光要注重传授知识,更应该重视的是以情促知的教学方式。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进入到学习情境中去,学习效率才会提高,学生越是成功,往往更乐于学好这门功课。
  4.把情感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内容中
  教学内容是对人类实践活动及人类在此活动中的思想感情的直接反映,不可避免的包含有情感因素。因此,教师要对此情感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使学生能在情感体验中获得真正的知识,从而内化为自身的一种情感,最终形成整体的精神建构。比如说,在教学小学高年级语文《凡卡》这一课时,当学生看到“九岁的凡卡在莫斯科寒冷的冬天,连双鞋都没有,在老板家,他挨冻、挨饿、挨打,他的生活连狗都不如”时,学生与我一起流下了同情的泪花,学生与老师的情感同时被感染,很容易的进入了教学情景,学生产生了深刻的体验,对小凡卡悲惨的命运产生了同情。无疑,这样的饱含深情的教学能使学生学的更投入,理解更深刻。何愁学生不认真听课、不积极发言呢?所以,教师应善于发现每一课教学内容字面与背后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自己品味出其中的奥妙,学生在学习中,与所学内容产生了心灵的共鸣,思维的共振,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有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改变、丰富和提高,从而养成乐学、爱学的习惯。
  总之,在各科教学中,教师都要充分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将情感因素的各个方面整合起来操作,利用情感教育来促进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以自己的真心和爱心,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的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良好班风,给每个孩子一个金色的童年。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我对《大纲》的认识归纳起来是三句话:培养能力是重点;搞好自学是关键;狠抓作文破难关。  1.语文是工具,掌握工具必须具备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在学懂语文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能力为重点  过去的语文教学老师只看着卷面成绩,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我感到:语文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工具”;语文课是培养学
期刊
【摘要】传统的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陈旧,形式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在中学思想品德课上开展问题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理论联系实际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阐述问题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以及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问题教学法;方法步骤;注意问题  On the issue of t
期刊
【摘要】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广大教师天长日久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本文将讨论教学实践中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实践;德育  Discusses the patriotic education shallowly   Dong Fei  【Abstract】Carries on the patriotic educat
期刊
【摘要】物理教学始终贯穿着实践探索的精神,教与学都与实际紧密联系着。从初中进入高中,很多学生感到物理学习很困难,究其原因为学生不能从初中的简单思维中深入到物理现象的本质原因,造成理解的片面。本文就这方面进行一些思考。  【关键词】思维;心理障碍;物理教学  To eliminates the high school physics learning disability a ponder  Nie
期刊
【摘要】在教学设施落后、师资条件差的农村学校之中,还没有从普遍意义上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学中的无效、低效现象俯拾即是。本文中笔者就从几种典型症结分析数学课堂低效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低效;原因;改进策略  Mathematics Classroom inefficient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Gu wenyong  【Abstr
期刊
应试教育下的课堂教学,大都是教师给学生的“填压式”教学,唯恐自己课讲的不详细、讲的不完整。对一节课的内容讲了又讲。感到时间不够时又占用课外时间给学生补。然而学生根本没有思考的时间,对教师所讲内容的理解也就一知半解。教师讲的再多又有什么作用呢?新课程改革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然而,有很多教师仍然唯恐讲的不够;还有一些教师在现代化教学用具的掩盖下继续着“满堂灌”。结果造成教师教得十
期刊
21世纪呼唤创造个性人才,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和创造个性,发展其创造能力,我认为优化课堂教学是最重要的,下面谈谈我在课堂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些做法。  首先,在教学中讲究语言艺术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桥梁。讲究语言艺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围绕教师的讲解思路展开学习。所以,教师的语言首先应具有感召力,抑扬顿挫、简明得体、生动自然是最起码的要求。其次,语言幽默能消除师生间的紧张关系,
期刊
【摘要】在教学设施落后、师资条件差的农村学校之中还没有从普遍意义上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造成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失效。本文就从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课堂教学失效的原因及其反思和应对这些失效现象的对策建议等方面入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失效原因;对策建议  Analysis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in Primary Mathematic
期刊
【摘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充分运用学具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就使用学具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学具;开发智力;提高兴趣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期刊
【摘要】主要论述在教学上如何通过精心设计引言,联系乡土地理实际、国内外时事和热点问题,生动形象描绘等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地理;兴趣教学   Discusses the geography shallowly the interest teaching   Tan Xinsheng  【Abstract】Main elaboration in teachi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