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是未来,是希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不仅仅影响着其自身的发展,还关系到我国未来国民素质的程度,青少年的德育问题是当下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作为容纳我国绝大多数青少年的农村小学,一直以《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教学为德育的主阵地,通过对课堂的讲解和传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大环境下,研究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的信息化教学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现状分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全方位、高标准、严要求、多层次的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而小学教育则是这一系列要求和标准的准备和启蒙阶段,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了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农村小学因受地缘、交通等复杂环境影响,对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还不够,其教学的重点是对文化知识的传授和对书本原理的讲解,而很少去关注学生的德育。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就落在了《品德与社会》这门不太受到重视的课程上。在农村小学教学中笔者观察了几节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课,在其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值得重视。例如在对三年级上册“我爱我家”这一章节的教学上,教师仅仅从书本上摘取一些概念性的文字作为整堂课的主线,再在互动环节让学生对自己的家庭进行陈述,以增强学生对于家庭的责任感和热爱。这种单一的、理论化的教学忽略了小学学生对趣味性课堂的要求和好奇心,严重脱离了教学本身的意义。因此,转变教学方式,运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策略就是当下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学策略分析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模式的问题,我们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根本上重视这一问题,并对此提出以下策略:创设情境,呈现多维课堂多媒体教学是在近两年不断发展起来的,運用信息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课堂。我国农村小学受复杂的社会和环境影响,对多媒体教学的使用还不是很熟悉,因而引进并使用多媒体教学,如何正确地使用多媒体增进课堂多元化结构成为关键。例如在三年级上册“我爱我家”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搜集起来的学生的家庭生活照片,并配上一些温暖的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倾听和观看图片中感受到家庭的暖暖情意。同时,教师根据书本的内容进行串讲,使得整堂课不但直观可感,而且有声有色,教师可根据课件进行展示和提问,比如“大家对自己家庭生活有什么想说的”等等,让学生对家庭生活进行描述,认识到父母的付出,树立强烈的家庭责任心。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从书本知识、情感态度等多方面感受到家庭的重要性,从多角度呈现课堂。巧设氛围,打造趣味课堂对多媒体的巧用妙用,是一堂多媒体课程的关键,小学生所希望的课堂是充满童趣和色彩的,因而在构建课堂时,教师要妙用信息化技术,集视频、声音、图片、文字为一体,营造良好氛围,提高学生的兴趣,打造趣味性课堂。例如在“家乡的方言”课程中,在开始授课之前,教师可以先用本地方言讲一句“同学们,大家好”,在课堂的开始设置本土氛围,接下来,利用多媒体播放本地的特色方言影音视频,让学生直观地听到属于家乡自身的方言特色。并且利用音频放慢播放速度,让学生可以跟着音频去学习方言,增强对于方言的认知。课堂结束后,教师可以布置课下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跟家中的长辈学习本地区方言,再次增强对方言的感知,使这堂课从兴致中来,在兴致中结束,并留下兴致的余味。结合书本,延展课堂内外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不仅仅在课堂上进行,还应延伸到课下课后,它是一种思想道德的培育和个人素质的培养,因而我们要善于运用科技手段,结合书本与信息技术,将课内知识延展到课外。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家乡的四季变化”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放映四季变化的影音视频,从视听上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四季的交替变化。布置课下作业,让学生寻找可以代表当季风情的植物,并在下一堂课进行展示,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对家乡动植物的认识中加强对四季变化的认知,并且通过对家乡四季的了解进而认识自然,感受自然界的美好。使学生不但在课堂上看到了家乡四季变化,在课下认识了家乡独特的动植物,更为以后认识世界,认识美好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结语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能有效地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呈现出一个生动活泼的精彩课堂,真正地让课堂“活”起来。我国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需要信息化的教学策略,使其真正在课内课外有效运用,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修养。基金项目: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S[2017]GHB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