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淡雅逸,水墨花鸟的时代意蕴

来源 :读者欣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bin0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花图(局部)
八花图 纸本设色 29.4×333.9cm 元 钱选 故宫博物院藏

  元代只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在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史上,元代绘画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元代花鸟画与山水画一样,在继承唐、五代、宋绘画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其显著特点就是文人花鸟画的勃兴。当时以“唐之边鸾,宋之徐、黄为古规范式”的设色花鸟画渐呈颓势,以清淡水墨写意为主的墨笔花鸟以及竹石梅兰代之而起。
  元代绘画之所以出现这种新变化,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政权在各方面对汉民族加以排斥,文人士大夫阶层此时仕途无望,加之不堪忍受民族压迫,因而把绘画作为他们借物言志、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这一时期的主流画家们强调绘画要有“古意”和“士气”,追求物象的内在神韵,抒写画家的主观情趣。在艺术品位上,他们对院体末流艳俗之弊感到厌烦,追求、向往一种简淡、清新、自然、秀雅的新风尚,于是,北宋出现的水墨写意画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笔墨形式以简逸为风尚,善用水墨法,重视笔墨情趣,特别注重和强调书法用笔在绘画作品中的表现,突出作品的文学性,并将诗、书、画、印进一步结合,使作品的情感美、现实美、形式美交相辉映,开启了元代绘画新风,对后世绘画艺术体系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
  代表画家钱选、赵孟頫、陈琳在继承宋人传统花鸟画法的基础上,融入书法用笔,把写意与写实、细笔与粗笔、文人画与院体画熔为一炉,皆是开宗立派的巨匠。王渊、李衎、顾安、高克恭、柯九思、倪瓒、王冕等,不仅是画竹石梅的大家,而且在其他画科也有很深的造诣。

花卉、翎毛


  元代初期花卉翎毛的代表画家为钱选、赵孟頫、陈琳,中后期为边鲁、张中、王渊等。现存作品主要有设色、水墨两种,多为纸本绘画。他们在继承五代、两宋院体花鸟画的基础上,各变其法,并形成各不相同的艺术风格。
  钱选(约1239一1299年),字舜举,号玉潭,湖州人,与赵孟頫同里,为“吴兴八俊”之一,能书、工诗、善画。他主张绘画重在体现文人的气质,即所谓“士气”。钱选善作折枝花卉,以花鸟画成就最高。从现在存世花鸟画作品看,其画风可分为早、晚两期。
  中年以前为早期,风格工致细密,代表作品为《八花图》。该图以分段的格局绘海棠、梨花、杏花、水仙、桃花、牡丹等八种花卉,画风柔细清丽,得唐人之工而去其华贵,注入了清淡质朴的文人风格。花瓣与花叶以笔勾描后填色,花萼以浓墨点染,无论花朵、枝叶,均描绘得工整秀雅,表现得准确生动,赵孟頫赞其“妙处正在生气浮动耳”。用笔劲健而柔中寓刚,雅致而秀润,设色细洁而淡隽,创造性地将南宋人《百花图》一类水墨花卉改用没骨设色法表现,得自宋院体花鸟而有所变化。
八花图(局部)
八花图(局部)
花鸟图 纸本设色 316.7×38cm 元 钱选 天津博物馆藏

  钱选晚年的作品趋于简略淡雅,由精丽工巧转而追求古朴生拙,有时也仅用水墨进行创作,如天津博物馆收藏的《花鸟图》长卷,用笔柔劲,设色淡雅清丽,颇能传神。此外山东邹县明鲁王墓中出土的钱选《白莲图》,纸本画三花三叶,构图简括,表现“清香伴月”,画法则变精工为放逸,变工丽為清淡,极具特色。
  赵孟頫也是元代画坛承前启后的领军人物。除善画人物、山水、鞍马之外,他还是元代有较大影响的花鸟、竹石画大家。赵孟頫的花鸟、竹石画在继承两宋苏轼、文同、赵孟坚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书法用笔。他的花鸟画风格有豪放和工致两种。豪放者如故宫博物院所藏《秀石疏林图》《枯木竹石图》,画中的石及枯树干全用飞白写出,章法简洁,笔法苍健洒脱,墨色沉厚清润,是画家将书法笔法融入绘画的典型之作。在《秀石疏林图》中,他曾自题一首驰名古今画坛的七言绝句:“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进一步阐明了书法与绘画同源的理论,同时也是竹石画表现技法上的一种尝试。事实上这一理论对元代以后的竹石画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也是元以后许多书法家擅长兰竹一类题材创作的重要理论基础。
  赵孟頫另一种画风工致,如故宫博物馆所藏《幽篁戴胜图》,描绘戴胜鸟栖于新篁之上,回首凝视,有矜傲气。构图的视觉中心集中在戴胜鸟的头部,鸟用没骨法,竹用双勾法,小树梢直接以书法用笔画出,融徐(熙)黄(筌)为一体,兼工带写,以清疏淡雅取胜。正如董其昌在《容台集》中所评,他的画“有唐人之致,去其纤;有北宋人之雄,去其犷”。总之,赵孟頫的花鸟画,无论工笔、写意、青绿、水墨均精擅并具新意。元代张雨题诗赞赵孟頫画云:“王孙落墨天机妙,转使徐黄在后尘。”高度评价了他在花鸟画上的创新。正是这种画风开启了王渊、张中墨花墨禽一派。在钱选、赵孟頫的带动下,到元代中后期,以水墨在纸上作花鸟已成为一时风气。现存边鲁的《花竹锦鸡图》和张中的《芙蓉鸳鸯图》,均为纸本水墨花鸟的代表作。
枯木竹石图(局部)
枯木竹石图
其他文献
中国古代金银制品在商代早期已经出现,春秋战国时代已有金银镶嵌工艺。金银器皿出现较晚,汉以前少见,至唐代才开始有较多发现。金银器的制作工艺有钣金、浇铸、焊接、切削、抛光、铆、镀、锤揲、刻凿、镶嵌等。金银等贵金属细腻柔软,延展性强,被历代能工巧匠不断创造、丰富的精湛工艺,加工成精致华美、光彩夺目的艺术品,有着永恒的价值和无穷的魅力。  甘肃古代金银器在中国古代金银器文物中占有重要地位。甘肃是我国生产金
唐代末年,各种社会矛盾加剧,群雄逐鹿中原,试图问鼎王权。根据宋代洪迈所著《容斋随笔》卷十二记载,一位名叫杜光庭(850-933年)的作者撰写了侠客故事《虬髯客传》。杜光庭科举应试不中,曾去天台山学道,晚年隐居在青城山白云溪畔,自号“东瀛子”。满腹经纶的才子李靖拜访隋末朝廷权臣杨素,在其宅中得遇张姓执红拂女。杨府侍妓红拂女自小长在侯门,在“谈笑皆权贵,往来无平民”的环境中练就了识人知世的本领,一见到
吴昌硕(1844-1927年)原名俊,字昌硕,别号缶庐、苦铁等,浙江安吉人。我国近现代书画艺术发展过渡时期的关键人物,集“诗、书、画、印”四绝于一身的一代宗师,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与任伯年、赵之谦、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大家”。吴昌硕的艺术另辟蹊径、贵于创造,最擅长写意花卉,他以书法入画,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章法融入绘画,形成富有金石意味的独特画风。他以篆笔写梅兰,狂草作
摘要:高温脱毒法的原理是病毒粒子不耐高温。本研究设计了一种综合考虑脱毒温度、脱毒时间、光环境等因素的植物病毒钝化结构及系统。该系统包括主控制器和多个控制分站,各控制器之间采用ZigBee方式无线通信;工作时将需要钝化病毒的植物茎段放入钝化终端,由主控制器设置病毒钝化的参数,钝化终端执行温度、光质、时长的控制。经过野外试验表明,该系统具有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适用范围广和工作稳定可靠等特点。  关
经典古希腊戏剧《厄勒克特拉》在年末上演后,收到过不少观众的疑问。对于这样一部如“诗”一般高度写意,具有流动性,又蕴含哲思的古希腊戏剧,当面对同一个舞台,台下观众却各有各的解读。就好像演出进行到后半场时,剧院的后台突然敞开,门框外透出的夜景与行人融为了舞台的后景。你可以说这是扩展了剧场空间,或是交织了历史与当下,又或是烘托出了复仇之夜的浓重……每个人都能在那一瞬间的惊愕中蹦出自己的想法,但与此同时感
几场料峭秋雨过后,街上的行人纷纷换上了厚实的衣服。在物质资源丰富的今天,实用性是人们选购衣物的重要考虑因素。而在600年前的大明王朝,衣物不仅有遮体御寒之用,华丽的衣冠服饰亦承载了大明独特的文化意韵,更营造出精美绝伦的视觉享受。  时光流转,如今,我们在哪里可以感受到“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大明风华呢?  2020年9月29日,山东博物馆和孔子博物馆联合推出了“衣冠大成—明代服饰文化展”,展览精选有代
在西周晚期到战国时期的齐鲁大地上,存续着众多的山东古国。这其中既有耳熟能详的春秋霸主齐国,也有西周的礼仪典范鲁国,还有诸如“泗上十二诸侯”这样的中小国家。小邾国即是这众多小国中的一个,其又因与邾国的特殊关系和独特的生存之道而备受史学界和考古学界的关注。2018年10月12日,“大君有命 开国承家—小邾国历史文化展”在山东博物馆开展,展览以140余件套青铜器,通过东江惊梦、小邾遗珍、古国探秘3个展示
蔚蓝天空下的锥形火山  堪察加半岛位于俄罗斯东部沿海地区,亚洲东北部,西临鄂霍次克海,东临太平洋,是俄罗斯最大的半岛,总面积47.23万平方公里,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其地质构造属于新生代阿尔卑斯褶皱带,地壳很不稳定,是全球火山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半岛上不仅火山密度高、喷发形式多样,地貌也相当复杂,既有洞穴、间歇泉、温泉,又有黑沙滩。我连续3年进入堪察加半岛拍摄,有幸见识了各种极
金色世界:德令哈  “德令哈”乃蒙古语,蒙语全称“阿里腾德令哈”,意为“金色的世界’,现已习惯简称“德令哈”。为何这个地方叫“阿里腾德令哈”——“金色的世界”?在外人眼里的“荒凉、僻静的小地方”为何起这么响亮的名字?好多人为此不解。  德令哈历史悠久。周代,西羌人就在此一带游牧。公元4世纪初,吐谷浑进入柴达木立国建都(治所伏俟城),德令哈为吐谷浑辖地。唐初(663年)吐蕃势力拓展,灭吐谷浑国,德令
由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两国知名演员联袂出演的影片《音乐家》,改编自著名作曲家冼星海的真实经历。他在卫国战争时流离海外,在饥寒交加的境况下得到了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的救助,他们的相遇谱写了一曲跨越国界的友谊赞歌。当年,冼星海归国之路遭遇重重阻挠,他在哈萨克斯坦边境离祖国最近的地方眺望故土,那绝望憔悴的眼神让人心碎。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  1940年,冼星海受国家重托,化名“黄训”远赴莫斯科为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