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运用数学的意识。”由此可见,数学教学回归生活是新课改中数学学科追求的目标,也应该是数学学科的重要特色。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应该追求并实现教育本身具有的生活意义,追求对学生生活和生长过程的指向性,实现教学与学生原有经验、生活体悟的“化合”,帮助学生体验、反思、享受生活并提升和完善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笔者有如下几点教学体会期待与大家分享。
一、立足现实,挖掘数学生活化学习材料
数学具有理论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三大特点。正因如此,在多数教师和学生心目中,数学是单调和枯燥的。由此,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教数学是改变这种现状的一种有效策略。
教师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生活中挖掘出包含有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又是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数学问题。校园生活是学生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内容,因此教师要特别关注他们的校园生活,善于发现校园内的数学素材,把校园中的数学问题搬进课堂,使学生感到真实有趣,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很多,大的如奥运会、国际数学大会、国民收入、经济增长率等,小的如某地区的省卫生城市创建、学校创建市绿色学校等,都是数学生活化的教学资源,也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好材料。
二、立足生活,经历生活化数学学习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中,提供给学习者充分进行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1.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是情境化的,是它被应用于其中的活动背景和文化的产物;学习就是学习者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新知识,从而建构新知识的建构过程。因此,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和动力。
2.探究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掌握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可能就忘了,惟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数学研究的方法和着眼点等,这些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相信每一位成年人都有所体会。(1)重视“实践操作”,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在学习数学前,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现象已经进入到他们的生活领域,成为他们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构建数学解题方法与生活问题解决策略之间的联系。(2)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在学校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并且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的,是一种高度组织化了的社会行为,所以学习行为既要发挥个体的独立作用,还要重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作用,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习题的改造,促进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思维的形成。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把教会学生解题看作是教会学生思考。改编数学课本习题的“原型”,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创造的心理态势,对数学的本质产生一种新的领悟,进而生动活泼地参与“做数学”的过程,使其认知结构得到应有的发展。特别是将习题附于生活的背景,有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
三、立足学生,实现数学教学评价生活化
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评价的形式应以学生评价为主,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给予适当点拨、启迪、调控评价过程。在评价的内容上要拓宽评价内容体系,改变学习结果的单一评价状况,做到在数学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数学的过程;既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理解,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要贯穿于学生的整个数学学习生活,即数学教学评价要生活化。
1.改变“一卷定分”的单一评价,采用多维的评价。学习结果的评价是一种最外显、最易操作、最易出成效的评价方式,长期的应用已让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操作经验。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下,对结果评价进行有效地吸收和利用,并有所发展。实施新课改以来,我们对学生的期末学习成绩的评价,减少考试分的权重,加入实践作业分、平时作业分、课堂表现分、其他突出表现加分(如各级数学竞赛获奖等)。
2.改变单一主体评价,建立多元化评价。评价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的单一评价。目前,我校的教育评价逐步走向由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评价过程。通过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挖掘学生独特潜能,发展他们的优秀品质,改正存在的缺点,让群体关注学生的发展。
总之,数学教学回归生活是教育现代化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千方百计地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数学,从数学中体验生活,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把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互动中更加热爱数学、热爱生活。这样,数学课堂教学就更加丰富多彩,新课程就会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一、立足现实,挖掘数学生活化学习材料
数学具有理论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三大特点。正因如此,在多数教师和学生心目中,数学是单调和枯燥的。由此,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教数学是改变这种现状的一种有效策略。
教师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生活中挖掘出包含有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又是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数学问题。校园生活是学生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内容,因此教师要特别关注他们的校园生活,善于发现校园内的数学素材,把校园中的数学问题搬进课堂,使学生感到真实有趣,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很多,大的如奥运会、国际数学大会、国民收入、经济增长率等,小的如某地区的省卫生城市创建、学校创建市绿色学校等,都是数学生活化的教学资源,也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好材料。
二、立足生活,经历生活化数学学习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中,提供给学习者充分进行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1.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是情境化的,是它被应用于其中的活动背景和文化的产物;学习就是学习者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新知识,从而建构新知识的建构过程。因此,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和动力。
2.探究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掌握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可能就忘了,惟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数学研究的方法和着眼点等,这些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相信每一位成年人都有所体会。(1)重视“实践操作”,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在学习数学前,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现象已经进入到他们的生活领域,成为他们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构建数学解题方法与生活问题解决策略之间的联系。(2)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在学校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并且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的,是一种高度组织化了的社会行为,所以学习行为既要发挥个体的独立作用,还要重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作用,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习题的改造,促进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思维的形成。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把教会学生解题看作是教会学生思考。改编数学课本习题的“原型”,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创造的心理态势,对数学的本质产生一种新的领悟,进而生动活泼地参与“做数学”的过程,使其认知结构得到应有的发展。特别是将习题附于生活的背景,有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
三、立足学生,实现数学教学评价生活化
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评价的形式应以学生评价为主,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给予适当点拨、启迪、调控评价过程。在评价的内容上要拓宽评价内容体系,改变学习结果的单一评价状况,做到在数学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数学的过程;既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理解,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要贯穿于学生的整个数学学习生活,即数学教学评价要生活化。
1.改变“一卷定分”的单一评价,采用多维的评价。学习结果的评价是一种最外显、最易操作、最易出成效的评价方式,长期的应用已让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操作经验。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下,对结果评价进行有效地吸收和利用,并有所发展。实施新课改以来,我们对学生的期末学习成绩的评价,减少考试分的权重,加入实践作业分、平时作业分、课堂表现分、其他突出表现加分(如各级数学竞赛获奖等)。
2.改变单一主体评价,建立多元化评价。评价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的单一评价。目前,我校的教育评价逐步走向由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评价过程。通过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挖掘学生独特潜能,发展他们的优秀品质,改正存在的缺点,让群体关注学生的发展。
总之,数学教学回归生活是教育现代化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千方百计地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数学,从数学中体验生活,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把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互动中更加热爱数学、热爱生活。这样,数学课堂教学就更加丰富多彩,新课程就会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