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日本人性格中的“跟随性”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an3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耻于“与众不同”
  最近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的拍卖会上,非洲裔美国艺术家尚·米榭·巴斯奇亚的那幅看上去像涂鸦的作品《无题》,以1.1亿美元的天价成交了。这个价格创造了多项拍卖纪录。1984年,第一手买家买下《无题》时只花了1.9万美元,33年间,这个价格翻了5800倍。近几年巴斯奇亚的确受到热捧,有10余件作品的拍卖价格都超过2000万美元,不过上亿美元还是第一次。
  创造《无题》价格纪录的是日本收藏家、电商大亨前泽友作。前泽友作曾是一名摇滚乐手,后来在电子商务世界里打造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在福布斯财富榜上,他名列日本首富第17位,身家达到27亿美元。
  如果你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看准了潮流的方向,以低价买入了巴斯奇亚的作品,很多人都会佩服你的眼光。但到了今天,日本人才姗姗来迟地一掷千金“造就美国最贵艺术家”(日本媒体语),就不禁让人怀疑,这到底是独具慧眼的长远投资,还是在潮流裹挟下的“高位接盘”?
  不光是巴斯奇亚,日本人当年追捧梵高的作品时,一样是赶了个晚集,以高价买入《向日葵》《鸢尾花》和《加谢医生的肖像》,名噪一时,谁料旋即迎来“泡沫经济”,这些作品变成“鸡肋”,降至半价都难以出售。日本银行的地下仓库里堆满了抵债的画作,曾经的日本富豪欲哭无泪,从“画痴”沦为“画奴”。
  日本富豪为什么不在艺术潮流早期出手,非要等到这个潮流已经轰轰烈烈的时候才来做“接盘侠”呢?我认为要从文化上找原因——日本文化强调从众,日本人的性格中具有一种“跟随性”。
  某种程度上讲,日本儒家文化的根基比现在的中国还深。日本人无论做什么事情,一般都有一套固定模式,喜欢照着模式进行,也喜欢很多人一起做,跟风倾向明显。总是觉得别人这样做了或是这么多人这样做了就肯定是对的,容易忽视自我意识,盲目地选择别人的意识。“集体”“依赖”“模仿”,这三点概括了日本人的性格框架。
  有旅行者这样描述在日本看到的情景:很多人要过马路,但人行横道的信号是红灯,马路上没有车,即便过去也没有危险。要过马路的人们互相看看,显露出不耐烦的表情,做出欲动又止的姿势,好像都在互相等待。突然一个人动起来了,紧接着就有第二、第三个人跨出去,然后,大家几乎不分先后地迎着红灯到了彼岸。“从众无惧”是日本常用的俗语,只要是跟着大家就无所畏惧。
  也有一则不知出自何处而广为流传的笑话这么描述各国的民族性格:泰坦尼克号就要沉了,老幼和妇女都上救生船走了,剩下的青壮年男人为了不被沉船引起的漩涡卷入海底,趁船沉之前赶紧往海里跳。船长对英国人说:要保持你的绅士风度吗?跳!英国人跳下去了。再对美国人说:你要当英雄吗?跳!美国人跳下去了。又对德国人说:你要守规矩的话,跳!德国人也跳下去了。最后就剩日本人了,于是他对着日本人的耳朵小声说:大家都跳下去了,你還不跳?日本人这才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
  对日本人来说,最为恐怖和羞耻的事情就是“与众不同”。他们深知做事不得自作主张、标新立异,更不能轻举妄动,否则可能要遭到集体的蔑视和攻击,要忍受孤独、寂寞甚至屈辱。他们普遍愿意被包裹在日本式的小集团中安稳度日,那里并不需要特别能干的人,如果谁特别有主意,有新想法,或者显得突出能干的话,倒容易引起周遭的反感,随之而来的是各式麻烦。
  个体的“平庸”与集体的强大
  人们寻求安全感因而获得归属感,进而发展成对集团的忠诚心和责任感。在日本,有不少激励集团精神的方法,比如,众人高唱社歌以凝聚员工;每个新首相在当选时,必领着众人高举双手,三呼万岁,以示万众一心;每当集团聚会结束时,大家共同击掌,“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连续循环三次,节奏整齐,以寻找共通的感觉及意识,高扬集团精神。
  不仅在习惯上,日本从制度上也采用了对集团活动十分有利的措施。日本企业广泛实行“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可是这样一来,日本企业如何保证职员能为企业努力工作呢?如果有职员躺在公司的“大锅饭”上光吃不干,公司岂不是吃亏了吗?这时,集团的组织作用就得以充分发挥了。
  “终身雇佣”以及日本人强烈的归属意识,使职员们意识到自己的将来只有依靠组织的成功才能得到保证。一方面,长期在一个地方工作,每个人都形成了一张关系网,这些关系是一生的宝贵财富。另一方面,年轻职员的工资可能比较低,但随着年头的增长,待遇自然而然就会好起来。若一直干到退休的话,可以得到丰厚的退职金,退职金是根据职工在某个单位所待时间的长短来计算的。
  如果谁想跳槽,他积累多年的工作关系网将失去作用,一切得从头再来。在退职金方面也要吃亏,原公司给的不多,新公司工龄要从零算起。日本从制度上把人死死地钉在某个集团中,使他们为该集团长期奉献,这成了日本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在日本的集体中,个人的意识必须符合集体意志,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因意见不一而造成的同事之间互不服气、不支持甚至互相拆台的情况。每个人就像机器中的零件,几乎没有内耗地运转,效率自然大大提高。日本人存在于一个集团主义、集体利益优先、个人服从集体的命运共同体环境中,公开的个性发挥在日本社会中可以说是没有市场且不被允许的。
  当然,日本人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和个性,也有表现自我以显示个人存在的欲望。在集团的铁壳子里,这些都不易实现。为了宣泄,日本式的“欺负”就成了一种重要方式。年龄大的对年龄小的,早入社的对晚入社的,上司对部下,下级合伙对上级,“欺负”和“被欺负”几乎是人人都要经历的事。奇怪的是,这竟成了集团增进凝聚力,激发干劲及忠诚心的催化剂。尽管内部有激烈的“欺负”和倾轧,但当所有成员需要一致对外时,他们又真的能不计前嫌,“上下左右团结如一人”,“吃里扒外”者几乎没有,历史上极少记载有日本人背叛民族与外国势力勾结来对付本国的事例。
  日本人极度寻求互相之间的照顾或被照顾,安慰与被安慰,支持和被支持,只要跟随着大家,就能消除不安。他们这种主动收敛个性去配合集团的行为,使日本人集团形成了一个可称之为“内”的人际关系环境。这些互相依存、互相支撑而又互相“欺负”的人们,内外分明,组成强有力的行动集团。那些独处时“弱不禁风”的人,一旦进入集团就会一下子强壮起来,凝聚排外,变得富有攻击性,甚至无所畏惧,能为集团利益赴汤蹈火。
  日本人的“跟随性”性格,一方面造成了个体的“平庸”,另一方面也造就了集体的强大。这样“奇特”的日本人,值得好好观察。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高龄开放性肺结核危重病人院外转送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方法2007年3月至5月,对5例高龄开放性肺结核危重病人在严密监护下实施了院外转送。对转送前及转送过程中的护
总结了现有国内外标准中的电磁场测试条件和测试设备。结合电位治疗设备的使用特点,对其产生电磁场的测试方法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为生产企业测试产品的电磁场提供
总结了洁净手术部运行维护工作重要环节中易出现的问题,针对常见问题细化了洁净空调系统中加湿、新风、过滤等重要系统以及手术部内刷手池、电动气密门等重点设施的日常运行
2017年1月17日至20日,广东省政协第十一届五次会议在广州召开。这是本届委员的最后一次全体会议。来自各党派、各界别的委员及海内外特邀人士和代表濟济一堂,一同回顾和审视了过去一年广东的发展情况,并为新一年即将开展的工作建言谋策。  生育与养老:事关千家万户  在为期4天的会期里,上千名委员和列席人员紧锣密鼓地分别参与了十数场不同形式、不同主题的会议,议题十分广泛,大到国家政策,小至民生服务都有所
《文学评论》去年第三期,号召就红学研究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后,本刊也陆续收到一些文章,其中大部分是“文评”的退稿。现选发三篇,以饷读者,俾使不同意见有得以发表之机会。
在瑞典生育,绝对是一次独特的人生经历。  搬到瑞典不久,我就发现自己怀孕了。32岁当妈,按照国内标准,无论如何都是一脚迈进了高龄产妇的门槛,但接诊的产科医生却跟我说,在瑞典,头胎的平均年龄在34岁左右,你这根本算不上高龄产妇。我接着问,有没有什么孕期补品可以服用,自费也没关系,那位有四个儿子的医生温柔地回答,第一次当妈妈难免紧张焦虑,但在孕早期首要关注的是孕妇本人的心情,早孕反应严重的孕妇甚至可以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是管理艺术的精髓。而沟通的前提是管理者需要具备以下“五心”。第一,尊重的心。第二,合作的心。第三,服务的心。第四,赏识的心。第五,分享的心。
目的通过应用强化理论,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其工作热情及服务质量。方法合理使用正强化,巧妙运用负强化及惩罚等强化理论对护士进行管理。结果护士技术操作及专业知识
2008年1月14日,在蓬勃发展的特区深圳市,《护理管理杂志》2008年医院管理年护理管理新进展暨经验交流大会在隆重而热烈的气氛中拉开了帷幕,62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及护理
目的应用双评考核理论指导手术室临床专科操作教学与考核,达到临床专科操作规范化、标准化的目标。方法选择2006年3月至2007年8月在本科室接受临床专科带教、学习任务的师生,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