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县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qiuyu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教育组织形式之一,是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为了解永嘉县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以永嘉县5所中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数据统计法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结果表明:有近3/4的中学生喜欢或非常喜欢课外体育锻炼,但他们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却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但运动器材的短缺和运动场地的不足是影响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永嘉中学生; 课外体育锻炼;调查分析
  
  引言:
  体育锻炼是学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最积极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的主要途径。
  现代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学校体育要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为学生主动进行体育锻炼创造条件。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学生体质,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态度与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1]。
  对学校体育而言,第一,中学体育是人生接受教育的一个阶段,又是与社会体育的衔接点;第二,中学体育不仅要讲究近期效果,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有充沛的体力顺利完成学业,而且还要追求远期效益,使学生学会科学健身方法,养成锻炼习惯,使其终身受益;第三,终身体育思想要纳入体育活动课程改革之中,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意识,从健身目标出发,使竞技运动教材化,激发学习兴趣,改革组织方法和评价方法;第四,课外课内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课外体育活动在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意识的有效手段,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不可忽视的环节。为了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终身体育化提供理论基础。本文通过对永嘉县各个中学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进行分析,从中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较为科学合理的对策,为促进永嘉县中学体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而服务。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永嘉县5所中学学生。对永嘉县5所中学的学生进行发卷调查,共发问卷250份,回收24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35份(其中高一为85人,男生45人、女生40人;高二为90人,男生50人、女生40人;高三为75人,男生40人,女生35人)有效率为94%。
  1.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据统计等方法,对永嘉县5所中学的学生的调查所获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就相关数据结合研究过程中观察、了解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
  体育态度的概念:所谓体育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它也是个体在长期的社会环境影响下,从一定的直接经验和见解经验中习得。它指向于具体的体育活动项目、内容和方法。体育态度形成之后会对个体的体育参与行为及其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体育态度也是体育活动动力调节系统的重要心理成分[3]。
  表1的调查结果显示,喜欢或非常喜欢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占大多数,且男生多于女生;不喜欢或讨厌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属少数。但是,不能忽视的是有24。9%的学生对待课外体育锻炼持无所谓态度,这是一个潜在的体育活动群体,应予重视。
  2.2 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
  体育动机是指推动体育行为主体的人们从事体育活动,并维持这些活动的主观原因和心理状态,他是人们对客观体育需要的主观反映。
  表2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为增强体质、个人兴趣、调整情绪、丰富业余生活、提高运动水平和通过体育考试。其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为了增强体质的占最多,占调查人数的59.5%,他们普遍认为越是学习紧张,越应该锻炼身体,调整自身的身心态度,使自己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有36%的学生把它作为娱乐的手段,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还有为数不少的学生把通过体育考试作为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尤以女生居多,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体育课的应试教育痕迹。
  2.3 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参与的项目
  运动项目是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具体行为表现。在调查问卷备选的10项体育项目中,男、女生的选择性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表3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课外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上从单一化转向多元化,但由于场地器材的限制,中学生主要参加的课外体育活动为: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排球、跑步、足球、踢毽子。而男女生在选项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男生更喜欢竞争激烈、运动强度大的篮球、足球等项目;女生则倾向于参加趣味性强、身体接触少、易于参与的项目,如羽毛球、踢毽子、跑步、排球等。从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了解到一直被教学大纲规定的,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学习的体育项目并不受欢迎,慢跑作为一种效果极佳的健身手段,虽然枯燥,但也为同学喜欢。可见,在项目的开展上,不仅要根据学校的场地设施及教师的水平进行开展,更重要的是考虑到中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课外体育活动是落实每个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重要基地⑵。
  但从表4、5中调查显示永嘉县各所中学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次数在1-2次的学生占最多40%,3-4次的有27%,还有10%的学生还没有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习惯,而且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相对偏低,每天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时间超过1h以上的只有25%,从这些数字看,按他们的年龄,是远不能满足其实际的需要,体育锻炼必须有一定的运动强度和运动负荷,才能达到效果。很明显,大部分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水平与实际参加锻炼有较大的差距,思想认识水平较高,而实际参加锻炼的人数较少,这种情况,学校体育部门与行政部门应于重视。
  2.5 影响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表6调查结果显示:影响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功课繁重、没有时间;对体育无兴趣;缺少组织管理;场地和器材的不足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也较大。虽然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锻炼意识,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课外体育锻炼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正如有些学生说:“我们想锻炼,但学习太紧张,没有空余时间”。 总的来讲,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可分为主观客观两个方面,主观因素主要包括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体育意识与价值观,体育态度与习惯,运动技能掌握水平等,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中学课余时间的增多和体育意识的增强,已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产生了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客观因素主要有:学校体育经费的划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学校运动氛围、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和课业负担等。研究表明诸如应试教育、升学率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了学生健身兴趣的发展,也影响了锻炼的意识的培养。因此培养学生自我锻炼意识,使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增强他们的体质与健康,需要体育教师进行教学指导,引导并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以提高其主观能动性。希望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及早完善各学校的场地和器材,便于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使我县学生能有个良好的锻炼环境。
  2.6 家长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
  据了解, 30.3%的家长关心支持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认为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45.2%的家长反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认为学校有体育课就已经足够了,再参加课外活动会影响到学习。绝大多数家长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够深刻,在学习与健康的选择上往往侧重前者,这也说明了社会环境对中学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很不积极,甚至对学校体育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从整个社会着手,大力宣传体育与健康知识。
  2.7 锻炼的场所
  据调查, 选择在室内场馆进行体育锻炼的男生有65人, 女生有55人, 占总人数的 51.0%。选择在室外场地进行体育锻炼的男生有70人, 女生有45人, 占总人数的49.0%。经检验, 男生选择室内场馆与室外场地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女生选择室内场馆与室外场地之间有显著差异,这说明女生有参加集体性体育活动行为的趋向。
  3 结论与建议
  3.1 课外体育锻炼是多数中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且男生较女生的参与意识强、参加次数多、锻炼时间长,但有一部分学生(女生占大多数)的课外体育锻炼存在问题,有关部门和体育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引导,提高他们对体育活动的认识水平和参与意识,使之逐渐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
  3.2 大部分中学生出于增强体质、调节紧张学习气氛和丰富校园生活的目的,喜欢与几个伙伴一起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然而,平均每天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大多不能达到“每天一小时”的标准。做统一广播体操流于形式。经常参加的活动内容与自己所喜欢的活动内容不能完全匹配。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学生不能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3.3 多数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择项集中在球类上,小球项目与大球项目同样受欢迎,且择项时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学校在体育课项目的设置上应着重考虑这一情况,尽量满足广大学生的要求。
  3.4 要完成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仅靠每周90分钟的体育课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才能得以实现。
  3.5 完善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形式并加强与校体育组的密切联系,保障各项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3.6 提高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利用率根据学校具体情况介绍并开展一些新兴运动项目,丰富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内容。另外希望各部门领导和学校领导应尽量完善学校的场地器材的硬件条件,以便于学生锻炼。
  3.7 适时举办校际、校内各单项体育比赛,提高学生锻炼兴趣。
  3.8 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 提高教师知识素养, 是提高体育理论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同时, 也是影响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和推广的重要因素
  3.9 学校应根据本校办学特色,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不断增加学生感兴趣的课外体育锻炼内容。首先,要营造一个友好的、愉快的课外体育锻炼环境和良好的交往环境,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其次,学校应发挥各方面优势,挖掘体育人力资源,建立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园地,加强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和管理工作。第三,学校要制订课外体育锻炼计划,确定实施方案,合理分配体育场地、体育器材和活动时间,充分发挥班主任与体育教师的积极作用,责任到人,指定课外体育锻炼的指导教师。第四,学校应定期组织一些规模较大的课外体育活动
  3.10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生坚持锻炼的前提,在体育锻炼中应注意到学生的身体条件、运动技能和生理心理特点,区别对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在体育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教学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课外体育活动项目相结合,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要重视体育教学效果,使学生切实掌握体育锻炼
  的技能和方法,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保证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秀华.温州地区各级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03,第3期
  [2]林长春,张清坤.山东省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状况调查分析[J].枣庄师专学报,1999年第3期.
  [3]祝蓓里,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李祥.《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5]黄希庭.《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
  [6]黄小波.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调查与对策[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1998.
  [7]吴家琳.广州市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
  [8]王宇明.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调查与对策[J].体育学刊.2003.
  [9]陈浩然.为什么那么多学生毕业后就不再锻炼 [J].中国学校体育.199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学习、探究。可见,新时期的语文教与学已不再是传统的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接受文化遗产和前人研究成果为唯一目标了,它的“三维目标”体系中更强调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的探究与创新,而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也必将随之由程式化、标准化的灌输向开放性、求异性的指导转变。  关键词:高中语文 研究性学习 探索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在理论和思维方式上均取得了革命性进展,其显著特点是:从绝对走向相对;从线性走向非线性;从精确走向模糊;从因果走向偶然;从确定走向不确定;从可逆走向不可逆;从定域论走向场论;从时空分离走向时空统一;从分析方法走向系统方法。所有这些,都在21世纪的物理学中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更加深化和全面,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关键词:高中 物理 教学 改革
期刊
摘要:正确判断反馈放大电路的反馈类型,是分析放大电路的基础,也是电子技术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本文主要介绍了反馈的几种类型及反馈类型的判断方法,通过结合实例就反馈类型的判断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总结了不同电路的反馈类型简单有效的判断方法,有助于初学者更好更快的掌握反馈的知识。  关键词:放大电路, 反馈, 输入端,输出端,瞬时极性, 反馈类型    如何正确地判断放大电路的反馈类型,本人通过多年的实践
期刊
Several Common English Figures of Speech and Their Translating in Literature   Author: Liu Baijing  Abstract: English figures of speech are the artistic nature of language. As special signs of the lan
期刊
【摘要】:创设情境,是指在教学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供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使学生乐学、学好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  【关键词】语文教学 注重 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是指在教学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供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使学生乐学、学好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通过情境的创设可以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展开,让学生的情感活动融入学习活动,激发情境思
期刊
在当今社会的大环境下,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 "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学生的角度,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希望对第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所帮助。  一、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学生学习
期刊
在素质教育中,深化语文教改,强化阅读训练,提高阅读能力,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现行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定性为“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其功能是“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课标对语文性质和功能的表述,充分说明了语文在素质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  一个人知识的多少,决定他素质的高低,人类获取知识主要靠阅读。一个人知识的多少,往往取决于他阅读能
期刊
高考语文试卷中,现代文阅读题一直是学生难以征服的“拦路虎”,如果我们能够根据高考命题的“客观性”的特点,在认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上,以多选题为切入口,通过教会学生抓住题干,锁定段落,分析句子等具体手段,提高学生做题的技巧,不失为一种简捷而科学的方法。 下面就从三个步骤来谈谈我的看法。  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
期刊
摘要:在音乐欣赏课中,怎样引导学生对欣赏曲的情感内涵和音乐表现形式整体把握,去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这是摆在我面前的大难题。每个学生都是创造的天才,把一根木棒交给他,他绝对给你即兴敲出不同的节奏,声响,音色。这是他的潜能,他的兴趣,他在探索,他要表现,从而得到自我肯定。本文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就如何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谈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关键词:选材合理 教学手段 成功感 
期刊
小学生作文中尽管存在着错字连篇、词不达意、标点混乱等久治不愈的顽症,但比较而言,只有平庸、虚假、雷同才是祸及神髓的致命伤。这里虽然也有观念、方法、师资等因素的影响,但最根本的一条,还在于我们的作文教学长期以来把学生封闭在教师、教室、教材的藩篱里兜圈子,完全切断了学生了解社会和生活的通道。“杜源汲流,截根取木,自然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正如教师们自己所感慨的一样,现在的学生作文是“说真话来(入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