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管键琴伴奏下的“弗罗托拉”

来源 :音乐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h491371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艺复兴是西方艺术史上的华彩重篇,它不仅孕育了诸多惊才绝艳的伟大艺术家,还留下了无数动人心弦的传世佳作,滋养着西方艺术繁花似锦的春色。但在十五世纪中叶,即文艺复兴的繁盛时期,意大利这片福地上的本土音乐创作却出奇的沉寂。随着人文主义的稳步发展,强调人生目的、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跃然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这种思想不仅在文学上持续发酵,更多的还表现在音乐领域。大量的新体裁如雨后春笋般争相发展,如风格轻快、节奏性强的法国尚松,單声部世俗歌曲德国利德,民歌风格、音乐纯朴的西班牙维良西科(Villancico),英国康索尔特歌(Consort)等。各种室内乐伴奏的歌唱曲种无不是各个地区最新的流行乐,当然,这又怎么能少得了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呢?
  音乐家思想的转变,促使他们开始放弃使用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的创作模式,一种新的音乐风格正逐渐成型。有记录显示,这是一种由弦乐器(琉特琴)伴奏的半即兴演奏的流行曲调形式。不再是以往复调的形式,而是由类似民谣的曲调组成,采用非对位式织体,通常做四个声部的和弦式处理,其中高声部由人声演唱,另外三个声部则是乐器伴奏。这一体裁被当时的人们赋予了一个略轻浮的、准乡村式的名字——弗罗托拉(Frottola)。


奥塔维亚诺·佩特鲁奇

  弗罗托拉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流行的世俗声乐体裁之一。《新格罗夫词典》将其定义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世俗歌曲,包含了各种各样的诗歌形式。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意大利贵族圈子中流行的一种分节歌,即牧歌的前身。其特征为鲜明的节奏和三部(更多为四部)的简单和声,供声乐重唱或独唱加器乐伴奏使用。一般均为爱情题材。”意大利出版商奥塔维亚诺·佩特鲁奇(Ottaviano Petrucci)出版了十一册弗罗托拉曲集,可谓是弗罗托拉的“权威”出版商。但本张唱片要介绍的却是抢了佩特鲁奇饭碗的另一位传奇人物——安德烈·安蒂科(Andrea Anitico)。与佩特鲁奇不同的是,安蒂科出版的弗罗托拉是采用键盘伴奏的,这在当时可以说是首创。
  在很大程度上,安蒂科是否能被称为作曲家是个值得争论的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一个音乐出版商,来自亚德里亚海沿岸的伊斯特拉。曾学习过木工的他,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音乐出版上,能够与当时几乎是意大利唯一的音乐出版商佩特鲁奇分庭抗礼,足见其实力雄厚。1513年,安蒂科获得了教皇利奥十世授予的音乐印刷特权,基本上可以说是获得了键盘音乐印刷的垄断权。1516年,在安蒂科得到新特权的同时,佩特鲁奇失去了出版的特权,这也为1517年安蒂科顺利出版《弗罗托拉》曲集铺平了道路,这可能是欧洲键盘音乐印刷的第一个样本。安蒂科为他的成功感到欣喜,并在一张木刻(本期唱片封面)的画中展示了自己的兴奋:一个漂亮的女孩挥着手,一个愤怒的猿猴拿着琵琶(暗指佩特鲁奇),而他自己正坐在一架罗马教皇的羽管键琴上演奏那本《弗罗托拉》新书。独立创作的键盘音乐当时还处于相当原始的状态,安蒂科在他的第一次尝试中选择了广受欢迎的弗罗托拉,这很聪明。另外,他对编曲的选择也很巧妙,最重要的旋律和低音线保持着完整性,编曲用柔软的、惯用的内在声音取代了通常只是填充的尖刺原声。


01巴托洛米奥·塔隆邦奇诺


02马尔凯托·卡拉

  本期Naxos唱片录制的弗罗托拉是由音乐家格伦·威尔逊(Glen Wilson)通过羽管键琴演奏的,无限还原了十六世纪初键盘伴奏下的弗罗托拉。收录的三十三首作品分别由四位作曲家创作,其中最重要的两位是弗罗托拉专职作曲家:巴托洛米奥·塔隆邦奇诺(Bartolomeo Tromboncino)和马尔凯托·卡拉(Marchetto Cara)。另外两位米歇尔·维森蒂诺(Michele Vicentino)和拉涅利(Ranieri)的作品在唱片中各收录了一首。虽然有三十多首音乐,但基本上篇幅较短,有的甚至只有二十几秒。其中第二首是为圣母玛利亚而作的赞美诗;第二十二和第二十七首是活泼的法国舞蹈形式;第二十九首是简单的民谣曲调,左手伴奏着现成的和弦,像是一种即兴创作的方式。法国音乐的影响在这里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第十六首和第十一首。尽管作品十分短小,但羽管键琴的声音一响起,瞬间便能将你带回文艺复兴时期,体会当时最流行的世俗声乐形式。

演奏家 格伦·威尔逊(Glen Wilson)


  1952年出生于美国中西部的伊利诺伊州,1971年就读于茱莉亚音乐学院,跟随阿尔伯特·富勒(Albert Fuller)学习,后移居荷兰,师从古斯塔夫·莱昂哈特(Gustav Leonhardt)。1980年,威尔逊在布鲁日国际比赛中获得三个奖项。他曾活跃于荷兰各个重要乐团,包括荷兰室内乐团等。1982年,威尔逊成为独立演奏家,并灌制了许多专辑,包括七张独奏CD等。1988年,他移居德国巴伐利亚州,成为维尔茨堡音乐学院的教授。他曾与维也纳古乐合奏团、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合作,并在荷兰歌剧院担任了二十多年的羽管键琴演奏家。


其他文献
在网络信息日趋发达快捷的时代,办纸质期刊难,办好专业类音乐期刊更难。《音乐爱好者》杂志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地坚持创办了四十年,更觉不易和可贵。  二十世纪末,《音乐爱好者》创刊时是普通三十二开本,一季度一刊,由新华书店发行。“简洁而不简单”,是我对这本杂志最初的认识,一见钟情,可以说不为过。  它“简洁”,没有华丽的包装,没有如雷贯耳的刊名,更没有艰深莫测、难读拗口的文论,连刊物稿约都简明扼要。“名
期刊
第四届中国国际提琴及琴弓制作比赛在京举行  第四届中国国际提琴制作比赛共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意大利、韩国、波兰、匈牙利等九个国家的两百余名选手共计四百余件乐器参与,其规模比第三届比赛扩大了30%。本届比赛分为提琴组和琴弓组,其中提琴组包含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琴弓组则包含小提琴琴弓、中提琴琴弓和大提琴琴弓,共计六类参赛项目。  比赛组委会邀请了国际提琴制作大师协会主席Olivier Pérot
期刊
利兹比赛第一位华人首奖得主  1961年,音乐家范妮·沃特曼(Fanny Waterman)和马里恩·索普(Marion Thorpe)在英国北部城市利兹(Leeds)发起并成立了“英国利兹国际钢琴比赛”。两年后,第一届比赛成功举办,之后每三年举办一届。创办至今,利兹钢琴比赛见证了穆雷·佩拉亚(Murray Perahia)、拉杜·鲁普(Ladu Rupu)、内田光子(Mitsuko Uchida
期刊
周广仁,钢琴家,中央音乐学院终身教授,1928年12月出生于德国汉诺威,1951年在第三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中荣获钢琴比赛三等奖,是中国钢琴家在国际比赛中获奖的第一人。1980年,周广仁接受美国爱德加·斯诺基金会的邀请,前往美国堪萨斯城的密苏里大学进行为期半年的学术交流,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走出国门的钢琴家,也是中国首位向国外系统地介绍中国钢琴作品的音乐家。周广仁在美国范·克莱本国际钢琴
期刊
中国民族室内乐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体裁和表现形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目前被视为我国民族音乐主要的体裁和呈现形式之一,其发展状况也是专家学者们所重点关注的。  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及文化软实力的逐步提升,人们的视听需求逐渐趋于多样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民族室内乐新作涌现,并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了越来越高的地位。为做好民族室内乐的传承与发展,我将就我国目前民族室内乐的发展模式
期刊
俞明青,中央音乐学院大提琴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曾多次举行独奏及室内乐音乐会,多次率领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青年交响乐团、中央音乐学院室内乐团代表国家赴欧洲各国和美国演出,多次应邀赴世界各地讲学。  时光回溯至半个世纪前……  1966年,十岁的俞明青已经无师自通地学会演奏竹笛和二胡了。刚上小学时,他就迷上了竹笛。当时一位比他年长七八岁的街坊家里经济条件较好,不仅会演奏二胡、竹笛,还会拉手风琴。俞明青很喜
期刊
一张略显发黄的老照片最能勾起人的无穷回忆。其实,对于乐迷而言,一份稍显陈旧的老节目单又何尝不能唤起他当年的美感享受呢?  此时此刻,摊开在我面前的是一份1985年5月的音乐会节目单,那是英国BBC交响乐团首度访沪音乐会的曲目。  纵然这样一次重要的乐团首访演出在今天媒体(无论是文本还是网络)的叙事中已踪迹罕见;纵然在此之后这支著名的交响乐团又先后两次造访沪上,而同为BBC系统的其他各支交响乐团也都
期刊
历时十多年的精心打造,由杜亚雄教授编曲、笔者编订,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歌钢琴教程》终于与广大师生和钢琴爱好者见面了。这部教程是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民族音乐学家杜亚雄教授在他编配的众多中国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中精选出的三百三十首,与笔者合作,依据钢琴教学的进程编撰而成的。相信这部教程的问世,将对我国的钢琴教育、母语音乐教育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用民歌学钢琴  民歌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
期刊
记得我第一次听到姜万通教授的作品是他的大提琴协奏曲《鸿雁》,听后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因为比我的预期要高很多。2018年12月25日,我有幸在上海第二届国际钢琴教学法学术周上听到了姜教授的新作《文咳咳》和《武咳咳》。  趁着姜万通教授来沪领奖,我们约时间见了面,与他们夫妇二人(其夫人王玫教授是我读沈阳音乐学院附中时的视唱练耳老师)谈起了姜老师的创作。畅谈间,大家产生了许多对音乐想法的共鸣,聊了很久,借
期刊
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Sergei Prokofiev,1891—1953)出生于乌克兰,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曾获“俄罗斯人民艺术家”称号,被誉为“新古典主义”的领导者。他在调性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为音乐增加了全新的色彩,令古典主义形式重新焕发了生机。  普罗科菲耶夫自幼跟随母亲学习钢琴,最早的作品是五岁时即兴弹奏的曲子。1904年,他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毕业时获金质奖和鲁宾斯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