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源出“钱山漾” 远古先民也“时尚”

来源 :人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aito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钱山漾遗址
  时隔六十年再次试掘
  丝织竹编工艺传承不绝
  在浙江省湖州市东南,有一个叫“潞村”的古村落。这里人类生活繁衍的历史有4000年以上,辉煌灿烂的“钱山漾遗址”就隐匿在一片桑树林和稻田中。近日,经过57天的考古勘探发掘,浙江各文物考古部门已在此共清理出60多件史前器物。
  作为已经被证明“人类最早生产的丝织物”的钱山漾遗址,被命名为“世界丝绸之源”,而此次新出土的陶纺轮等珍贵文物不仅再次证实了这一科学判断,更将远古时期江南先民的生产生活状态生动鲜活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古村落遗址,位于浙江省湖州市东南,发展至隋唐年间,人丁逐渐兴旺,人们为其取名“潞村”。而潞村周边的考古发现,则被考古学界定义为“钱山漾文化”,其年代介于良渚文化和马桥文化之间的史前遗址,是早期环太湖地区先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状态的直接证据。
  潞村附近的一条村路上,伫立着红色的牌坊,上书“世界丝绸之源”,庄重而醒目。考古发掘的现场隐藏在稻田深处,在一个建有坡道和台阶的深坑里,几名工作人员正在往外清理淤泥。现场有专家说,这是继1956年和1958年两次考古发掘后的再次试探性发掘。这次出土了数量不少的陶片,还有一些竹编器物。几次考古发掘,绢片、丝带、丝线等证明早期人类使用家蚕丝织物的证据很多都在竹编器物里发现的。这说明竹编器物在钱山漾文化先民的生产生活中非常盛行,可以说是钱山漾文化的特点之一。
  我们不妨想象以下:4200年前初春的一个清晨,现今江南地区的某个部落,首领的妻妾相继从屋子里走出。她们不约而同地带着丝质的绢布,挎着精心编织的竹篮,里面放着三足陶器,到池塘边打水洗漱。谁一不小心打落了姐妹的竹篮?连同篮子里的丝绢和陶器都沉到了池底。数千年后,这个不经意掉落的竹篮,却为后人提供了史前时期重要的线索——我国家蚕丝织物的起源。
  在当地不少农户的家里,至今还保留着自己编织竹篮的传统。专家认为,从出土的史前竹片编织器物到今天的竹器,工艺几乎一致,“非常精细,可以说,这种工艺传承了4000年”。
  考古现场
  世界最早丝织物
  曾是部族奢侈品
  负责此次考古发掘工作的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丁品说,此次发掘间接证明了上世纪50年代钱山漾遗址考古工作的成果是正确的。“这里发掘出的人类最早生产的丝织物,以及陶器上的各种纹饰,对研究那个还未进入国家形态之前的原始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及当时的社会风尚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从钱山漾遗址出土的丝织物,经当时的浙江丝绸工学院、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切片检测,其中的绸片和丝带被确认为人工饲养的家蚕丝织物。最终经碳十四测定,这批绢片距今已有4200至4400年。
  出土的丝织物色泽淡褐、经纬细密、平整而有韧性。钱山漾遗址中出土的最完整的绸片,目前保存在浙江省博物馆。学术界对它的定论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人类利用家蚕丝纺织的最早实例”。
  按照专家的推断,钱山漾文化存在的时期应当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那时虽然还未形成国家等体系建制,但阶级分化已经发生。生活在上层社会的人已经可以使用珍贵的丝织物”,丁品介绍道,从野生蚕到家养蚕,再最终制作成丝绸制品,这在4000多年前绝对是一项了不起的技术创新,“也可以这么认为,丝绸在当时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奢侈品,是身份的象征”。
  “丝绸源起中国的东方,以钱山漾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一带作为丝绸的一处源点是合理的。丝绸的起源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如家蚕驯化、桑树栽培、蚕丝利用等,这需要适宜的自然环境和天地沟通的文化背景。钱山漾区域自古桑叶连天、田塘密布,百姓世代以养蚕种田为业。”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介绍道。“这次发掘的点,根据土层特质初步推断应该是个池塘之类的生活区域,出土了60多件器物,其中不乏陶纺轮、骨针、棕刷、绸片等。”
  养蚕织丝
  原始腰机织新衣
  盛世丝路有吴绫
  作为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人类使用丝织物的遗址,钱山漾的先民们又是如何织造丝织物的呢?赵丰认为,综合数次发掘成果来看,钱山漾时期先民用的织机是原始腰机。“在距今5300至4500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过最为完整的原始腰机织机构件,而在战国时期的很多遗址中也曾多次发现腰机的织机构件,这就基本可以判断,在钱山漾时期,不论是织布还是织绢用的也是原始腰机。”
  著名考古学家、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忠培就曾表示,以绢、丝等为代表的钱山漾遗存“代表了一种新发现的、更为独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这个说法也得到湖州市博物馆馆长潘林荣的赞同,“发现丝绸文物的史前遗址有多处,但经过检测能确认为人工饲养家蚕丝织物的,全球目前最早的遗址还是钱山漾遗址。”相关资料显示,三国时德清“永安丝”入贡,唐代吴绫与蜀锦齐名,汉唐盛世的“丝绸之路”上屡屡闪耀它美丽的身影。两宋,由鲁桑改良而来的“湖桑”极大地推动了当地桑基鱼塘循环经济的发展,缫丝技艺精湛成熟,丝织名品层出不穷。明清之际,伴随南浔、双林等江南市镇的兴起,辑里湖丝以其“白、净、圆、韧”名扬寰宇。仅明清两代,湖丝不仅广销国内官私织造,还深受欧亚贵胄青睐。
  探秘第一人
  慎微之冒暑拾石器
  撰论文为古文化正名
  而说到钱山漾遗址的发现,不得不提到湖州近代的一位名人——慎微之。慎微之是潞村本地人,1934年,湖州大旱,钱山漾湖中的水位落至1857年以来的最低,读书回来的慎微之趁此极其难得的良机,冒暑拾集了大量石器。1936年,慎微之发表了论文《湖州钱山漾石器之发现与中国文化之起源》,他将采集于钱山漾的石器与其他各地出土的石器作了详细类比,凭借多年实地调查研究,推断钱山漾是一处大面积的古人类遗址,认定“钱山漾及其四周必有大量古物蕴藏”,主张通过考古学手段科学地发掘这处古遗址,“若大规模发掘,定能获得大量石器以及化石,可使吾人了解原始南方人之生活习惯及生产方法等。”慎微之的论文为当时的古文化争鸣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正名奠定了基础,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使得沉睡了数千年的钱山漾遗址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为后来的科学发掘做了铺垫。
  如今,在潞村展示馆,慎微之先生的画像被挂在醒目的位置。“在慎微之先生的努力下,以及随着钱山漾出土文物数量的不断增加,国家终于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下决心发掘、研究钱山漾地区的史前遗址,出土了大量以石、陶器为主的史前生产、生活用具。之后甚至还陆续发现4000多年前的丝织物和绢片,经鉴定是用家蚕丝编织而成的,钱山漾因此成为中国丝绸文化的发源地。”馆内的工作人员介绍道。
  距今2100多年,西汉时期的张骞一路从都城长安出发,途经楼兰、大夏、龟兹、莎车、安息和康居等国,由此开启了辉煌的“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随之泽被宇内。而在中国的东海之滨,富饶的鱼米之乡湖州潞村钱山漾遗址,出土了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家蚕丝织物,则为“丝绸之路”注入了新的内涵。
其他文献
萧红用孩童般的灵动想象,描述自己熟识、相伴一生的苦难。《呼兰河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那粉房里的歌声,就像一朵红花开在了墙头上。越鲜明,就越觉得荒凉。”
近年来,我市坚持“公交优先”发展理念,努力推动公交事业加快发展,基本实现行业业态从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化,服务模式从单一向多元综合发展转化,服务覆盖面从中心城区向区县全覆盖转
报纸
<正>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学前教育活动,可以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提升幼儿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所以在学前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德育的
老好人,也叫滥好人,曾经是个温和的贬义词,如今偏向中性,但从来不是褒奖。温和,是说它并不直接表露敌意。
常规的原油脱水一般分物理、化学两种方法。物理方法中多用的是加热和离心脱水,加热脱水是现场和实验室均可实现的方法;离心脱水只有在实验室中进行。
用Devnathan—Stachurski双电解池技术,对16Mn钢表面干湿循环时氢渗透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表面液膜下,都有氢渗透电流的存在.氢离子渗透量与试样腐蚀失重之间存在线性关
<正> 通过佛罗里达平菇母种在三十四种配方培养基和 PDA 培养基上的对比试验,选出了八种质优,易推广的培养基:1)米汤、琼脂;2)玉米粉、蔗糖、琼脂;3)麸皮、葡萄糖、琼脂;4)马
智能汽车的关键技术在于根据传感器获取的道路输入信息确定汽车转角及速度的输出。针对广义预测控制算法(GPC)对离散系统控制的局限性,结合混杂动态逻辑模型(MLD)以及广义预测算
在上下班通勤的路上,拿一本心爱的图书,安安静静的阅读应该是每个爱书之人的梦想。自今年11月15日,由微信公众号发起的一场名为“丢书大作战”的活动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轰轰烈烈的开展。1万余本图书被“丢”在地铁的座椅、角落等地点,等待经过的人们捡起、阅读。不少明星也参与其中,纷纷在各自的公众账号上晒出“丢书”的过程,一时间引起人们热议。此后,各种以公司、个人名义发起的地铁“丢书”活动不断,不少乘客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