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领域整合”的理念越来越被重视和运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发展”。因此,科学与音乐领域的结合也有着必然发展的趋势,二者的结合对孩子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乐器;探索
“咚咚咚、咚咚咚”,一到自由活动的时间,总会听到游戏区角处传来孩子们敲饼干盒的声音。我产生了一个想法:生活中有着很多物品可以像饼干盒那样,通过拍、敲等方式发出声音,何不让孩子们来一次“探索生活中的小乐器”为主题的科艺探索呢?于是一次有趣的科艺探索系列活动就逐渐形成并实施。
一、抛出问题,自主寻找
“孩子们,生活中会有哪些物品可以像小乐器一样发出声音呢?”首先将此问题抛给孩子,然后让孩子以小组的方式去寻找和记录,在自由、自主的环境中探索之旅开始了,碰碰这、碰碰那,触摸了很多平时并不怎么关注的物品,记录纸总是嫌小不够画,一起看看孩子们有哪些发现呢?
1.在活动室内寻找小乐器
在孩子们的眼里,似乎任何事物都能成为小乐器,活动室里的小椅子、小桌子、积木、小床、墙壁这些都可以成为小乐器。孩子的天性完全释放,运用拍、敲、弹等多种方式,活动室里噪声一片,但孩子们依然乐此不疲。此时,适时引导是必要的。我给孩子们播放了一段比较熟悉的节奏性较为明显的音乐,当音乐响起时,噪音就神奇的消失了。伴着音乐,活动室里的乐器声此起彼伏。节奏在孩子们一次次自主调整和整体协调中悄然变化着,直至最后达成了统一。孩子们投入的眼神,挂在嘴边的笑容,演奏充满着趣味性,听起来格外动听。自此以后,孩子们似乎对活动室里的每一件生活乐器好奇心更强了,音乐角里的节奏谱也会跟着到处去旅行,孩子们对声音和节奏的敏感性更强了。
2.在厨房内寻找小乐器
有一天散步的时候,经过幼儿园的厨房,厨房里的锅碗瓢盆叮叮当当,传出来的声音吸引了孩子,他们驻足倾听着。于是我们随机向厨房里的阿姨借了一些锅碗瓢盆、小碗小勺。孩子们回到活动室里,便忙开了,乒乒乓乓好不热闹。他们发现筷子敲在碗边声音响亮又好听;小刀切在砧板的当中声音很响亮、大勺子发出来的声音响亮又清脆、拍击大水桶底部的声音就像小鼓的声音一样……。在做了一些准备工作之后,一场厨房音乐会悄然开始了,孩子们伴着音乐,有节奏地敲打着厨房用具,感受着生活中的美妙音乐,原来生活中的小乐器无处不在呀!
3.拓展寻找的范围
随着孩子们对声音敏感度的提高,孩子们寻找小乐器的范围也更广了。拍拍游戏时的滑梯、小木桩、跷跷板、高跷等,倾听其发出来的声音;踩踩幼儿园里的草地以及小树林里的落叶,哪种声音更好听;捡起沙池边上的小石块,敲敲看,会有什么声音;搜集各种各样的纸质材料:有牛皮纸、糖纸、报纸、塑料纸、瓦楞纸、卡纸,试一试用各种各样的动作使这些纸发出好听的声音;下雨天,听听小雨和大雨的声音,听听用水桶接水的滴答声音;身体上各个可发声的部位都可成为音乐的伴奏乐器……生活中的小乐器都在等着我们用一双亮亮的眼睛去发现,用一双灵敏的耳朵去倾听,当安静倾听时,大自然就像在演奏一首交响曲。
二、发现问题,自主探索
随着孩子们探索兴趣的提高,我们也发现了又一个问题:生活中不是所有的物品都适合随手拿来就进行演奏:比如大型的玩具不易搬动;有的生活物品声音太响,影响孩子的欣赏能力;有的声音太小不适合做小乐器等。因此,还是需要对生活中的物品进行一些筛选,我们引导幼儿一起进行了一次分类,比如大型的生活乐器与小型的生活乐器,声音响的生活乐器与声音小的、适中的生活乐器。孩子们以小组形式进行了探讨、分类与记录,并挑选自己认为合适演奏的乐器。这样的一次分类活动让孩子对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又有了更多了解,并学会了如何去选择自己需要的生活乐器。
我们还尝试引导幼儿搜集了一些小型、方便、易拿的物品,比如瓶子、筷子、竹管等,引导孩子利用这些物品来进一步加工制作小乐器。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一起来探索解决的方法。老师、家长、幼儿三方合作一起制作很多有趣的小乐器,比如,瓶子里装上各种小豆豆的乐器、筷子制作的节奏乐器、锅盖制作的架子鼓、玻璃瓶里装上水制作彩色音乐瓶、橡皮泥桶盖制作的圆舞板、易拉罐做成的沙锤等!将它们放置到音乐角,配上孩子们自己绘制的节奏谱、自己挑选的喜欢的音乐。孩子們兴趣高涨,生活中的小乐器离孩子更近了一步!
爱因斯坦认为科学与音乐二者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科学家钱学森也曾留下耐人寻味的一句话:“科学要与音乐完美结合。”因此,我们将在科艺同行的研究之路上继续前行,继续与孩子一起探索生活中的小乐器,让生活充满着探索的乐趣,享受着音乐的美妙!
参考文献:
[1]袁海霞.歌唱活动与科学活动的亲密整合[J].文理导航(下旬),2016(3).
[2]白杰.幼儿教师如何写“教学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2010(12).
编辑 孙玲娟
关键词:幼儿;乐器;探索
“咚咚咚、咚咚咚”,一到自由活动的时间,总会听到游戏区角处传来孩子们敲饼干盒的声音。我产生了一个想法:生活中有着很多物品可以像饼干盒那样,通过拍、敲等方式发出声音,何不让孩子们来一次“探索生活中的小乐器”为主题的科艺探索呢?于是一次有趣的科艺探索系列活动就逐渐形成并实施。
一、抛出问题,自主寻找
“孩子们,生活中会有哪些物品可以像小乐器一样发出声音呢?”首先将此问题抛给孩子,然后让孩子以小组的方式去寻找和记录,在自由、自主的环境中探索之旅开始了,碰碰这、碰碰那,触摸了很多平时并不怎么关注的物品,记录纸总是嫌小不够画,一起看看孩子们有哪些发现呢?
1.在活动室内寻找小乐器
在孩子们的眼里,似乎任何事物都能成为小乐器,活动室里的小椅子、小桌子、积木、小床、墙壁这些都可以成为小乐器。孩子的天性完全释放,运用拍、敲、弹等多种方式,活动室里噪声一片,但孩子们依然乐此不疲。此时,适时引导是必要的。我给孩子们播放了一段比较熟悉的节奏性较为明显的音乐,当音乐响起时,噪音就神奇的消失了。伴着音乐,活动室里的乐器声此起彼伏。节奏在孩子们一次次自主调整和整体协调中悄然变化着,直至最后达成了统一。孩子们投入的眼神,挂在嘴边的笑容,演奏充满着趣味性,听起来格外动听。自此以后,孩子们似乎对活动室里的每一件生活乐器好奇心更强了,音乐角里的节奏谱也会跟着到处去旅行,孩子们对声音和节奏的敏感性更强了。
2.在厨房内寻找小乐器
有一天散步的时候,经过幼儿园的厨房,厨房里的锅碗瓢盆叮叮当当,传出来的声音吸引了孩子,他们驻足倾听着。于是我们随机向厨房里的阿姨借了一些锅碗瓢盆、小碗小勺。孩子们回到活动室里,便忙开了,乒乒乓乓好不热闹。他们发现筷子敲在碗边声音响亮又好听;小刀切在砧板的当中声音很响亮、大勺子发出来的声音响亮又清脆、拍击大水桶底部的声音就像小鼓的声音一样……。在做了一些准备工作之后,一场厨房音乐会悄然开始了,孩子们伴着音乐,有节奏地敲打着厨房用具,感受着生活中的美妙音乐,原来生活中的小乐器无处不在呀!
3.拓展寻找的范围
随着孩子们对声音敏感度的提高,孩子们寻找小乐器的范围也更广了。拍拍游戏时的滑梯、小木桩、跷跷板、高跷等,倾听其发出来的声音;踩踩幼儿园里的草地以及小树林里的落叶,哪种声音更好听;捡起沙池边上的小石块,敲敲看,会有什么声音;搜集各种各样的纸质材料:有牛皮纸、糖纸、报纸、塑料纸、瓦楞纸、卡纸,试一试用各种各样的动作使这些纸发出好听的声音;下雨天,听听小雨和大雨的声音,听听用水桶接水的滴答声音;身体上各个可发声的部位都可成为音乐的伴奏乐器……生活中的小乐器都在等着我们用一双亮亮的眼睛去发现,用一双灵敏的耳朵去倾听,当安静倾听时,大自然就像在演奏一首交响曲。
二、发现问题,自主探索
随着孩子们探索兴趣的提高,我们也发现了又一个问题:生活中不是所有的物品都适合随手拿来就进行演奏:比如大型的玩具不易搬动;有的生活物品声音太响,影响孩子的欣赏能力;有的声音太小不适合做小乐器等。因此,还是需要对生活中的物品进行一些筛选,我们引导幼儿一起进行了一次分类,比如大型的生活乐器与小型的生活乐器,声音响的生活乐器与声音小的、适中的生活乐器。孩子们以小组形式进行了探讨、分类与记录,并挑选自己认为合适演奏的乐器。这样的一次分类活动让孩子对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又有了更多了解,并学会了如何去选择自己需要的生活乐器。
我们还尝试引导幼儿搜集了一些小型、方便、易拿的物品,比如瓶子、筷子、竹管等,引导孩子利用这些物品来进一步加工制作小乐器。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一起来探索解决的方法。老师、家长、幼儿三方合作一起制作很多有趣的小乐器,比如,瓶子里装上各种小豆豆的乐器、筷子制作的节奏乐器、锅盖制作的架子鼓、玻璃瓶里装上水制作彩色音乐瓶、橡皮泥桶盖制作的圆舞板、易拉罐做成的沙锤等!将它们放置到音乐角,配上孩子们自己绘制的节奏谱、自己挑选的喜欢的音乐。孩子們兴趣高涨,生活中的小乐器离孩子更近了一步!
爱因斯坦认为科学与音乐二者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科学家钱学森也曾留下耐人寻味的一句话:“科学要与音乐完美结合。”因此,我们将在科艺同行的研究之路上继续前行,继续与孩子一起探索生活中的小乐器,让生活充满着探索的乐趣,享受着音乐的美妙!
参考文献:
[1]袁海霞.歌唱活动与科学活动的亲密整合[J].文理导航(下旬),2016(3).
[2]白杰.幼儿教师如何写“教学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2010(12).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