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上海和苏州两市高度重视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在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非常值得吉林省学习和借鉴。
一、苏沪两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
近几年,上海、苏州两市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确定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推进各类资源向现代服务业集聚,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发展速度快。到2007年,上海市服务业增加值突破了6000亿元,达到6223.8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金融业增长33.4%,信息咨询、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增速均达20%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2%,已经形成了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苏州市在工业经济大发展的同时,服务业也在大踏步前进,10年间,苏州市服务业增加值翻了3番多,苏州市服务业增加值在全国33个大中城市中位居第6,增长速度居第9,同时也是江苏省第一个服务业增加值超千亿的城市。
二是服务业态新。在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创意产业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同时,沪苏两市也在不断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上海市注重将零售商业经营业态向创新型、混合型和专业型的业态发展,通过买断经营或开发商业品牌形成经营特色。苏州市在金融服务方面设计并推行了全新的订单融资方式及票据管家、融资租赁、现金管理和企业理财等。
三是集聚能力强。目前上海市仅创意产业园区就有75家,引进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家创意设计企业。苏州市仅在现代物流、产品市场、科技创业园、中央商务区等4个领域就规划建设了10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
四是投资结构优。2007年,苏州市服务业投资超千亿元,达1144亿元,同比增长21.5%,高于全社会投资增幅9.2个百分点。除房地产、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同比增长29%和110%外,以物流、仓储、会展服务为载体的现代服务业投资增速更快,仓储业、商务服务业投资以3.5倍、2.1倍的速度增长。上海市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50%以上,其中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较大。
二、苏沪两市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通过学习和考察,我们感到,苏沪两市特别注重发展现代物流、服务外包和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服务平台,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有效地推动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1.注重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推动各类资源向现代服务业集聚
上海市为解决服务业密集市中心、定位雷同、功能不适应等问题,从2004年起,借鉴国际大都市成功经验,突破土地、资源等瓶颈制约,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不断探索发展途径及运作模式,努力探索一条集聚发展、融合发展和集优发展的新路子。几年来,先后编制了《上海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十一五”发展规划》和《上海市创意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等,制定了《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有效促进了各类资源的集聚。一是围绕城市功能转变,结合黄浦江、苏州河两岸开发,重点打造体现上海国际大都市功能与形象的黄浦江、苏州河现代服务业集聚带和城市商务走廊。二是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突出强势产业,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12个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三是依托重大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大型交通枢纽和产业基地,在郊区规划建设一批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苏州市编制了《苏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和《苏州市现代服务业五年倍增计划》,提出了载体倍增(5年内生产服务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增加两倍)、项目倍增(品牌项目翻番增长,项目总数超过3000个)、贡献倍增(服务业增加值5年翻两番)。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苏州市制定了《苏州市促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政策意见》,在市场准入、税收、金融投保、土地供应、就业与再就业等方面提出了优惠政策。2007年,苏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快推进服务业“五个一批”建设的发展战略,即: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打造一批现代物流重点企业,完善提升一批大型产品交易市场,塑造一批服务业品牌,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企业和服务外包企业。至2007年底,苏州市已有30家重点集聚区,入驻企业近36000家,就业人数超过23.5万人,营业收入达1054亿元,完成投资203亿元,上缴利税85亿元。
2.搭建产业发展平台,为服务业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一是建设产业园区(基地)。通过改造废旧厂房,鼓励开发商建设办公楼出租、企业自行建设等途径解决动漫创意产业企业生产、办公场所问题。如上海市杨浦区的滨江创意产业园就是利用原有的旧厂房,改造建设而成的;同济大学附近的63号工场则是由开发商牵头,按BOT方式建设写字楼出租给动漫创意企业建设而成的,“8号桥”创意园区原是上海戏剧学院的老厂房,运用新的设计和模式改造,为历史的留存注入时尚、创意的元素。园区汇集了与创意相关的各行各业,促进了设计创意产业的产业链形成,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时尚聚集地。
二是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苏州市在建设苏州国际科技园过程中,配套建设了软件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测试中心,协调和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难题,起到科技孵化器作用。上海市杨浦区则专门设立了上海市知识产业园,在帮助企业落户的同时,还有效地为企业解决知识产权保护、专利申请、产品营销等问题。
三是加强行业协会建设。上海市成立了创意产业协会,苏州市成立了动漫行业协会、创意产业协会,向会员企业提供创意产业的发展情况、市场发展趋势、产业经济预测等信息情报,建立创意产业的交流平台。
通过产业园区、服务平台和行业组织建设,促进了创意产业业界的合作,形成研发商、运营商、销售商及周边服务商紧密联系,创意、制作、开发衍生产品以及商业销售产品一条龙的循环系统。
3.注重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上海市制定了《上海发展面向制造业的服务业工作方案》,着力推进总承包、总集成、第三方物流、服务外包、节能环保服务、融资租赁、研发与创意服务、咨询服务、专业售后服务等重点领域。2007年,全市184家重点生产性服务企业完成营业收入1414亿元,比上年增长38.9%,完成利润104亿元,比上年增长157.3%。目前,上海市制造业和服务业逐步走向融合发展的道路。一方面,制造业不断强化服务功能,增强企业技术集成与产业化能力,形成总集成总承包商向服务集团转变;另一方面,制造业企业进一步改造现有业务流程,推进非核心企业业务的外包,培育生产性服务业市场。此外,各类开发区逐步成为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共同集聚的发展区域,工业园区逐步向产业园区转化。
苏州市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苏州工业园区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发展的若干意见》、《苏州工业园区关于推进中央商务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在工业园区内规划建设了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国际科技园(含创意产业园)、中新科技城、独墅湖高等教育区、生物纳米基地等促进区域产业发展、科技提升的特色功能区,对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为服务业提供智力支持
人才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条件,目前对文化创意产业和服务外包产业而言,缺乏的就是人才。因此,两市想方设法多途径地吸引和培养服务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一方面,切实搞好当地服务业人才培养。苏州市为满足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需要,专门在国际科技园区内设立软件学院,为园区内企业培养订单式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注重高层次人才引进。上海市在《关于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意见》中,提出了对文化、金融、物流、港航、信息服务、会展等领域引进跨国公司总部、研发机构等高层管理人员,以及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对于引进高层次、国际化和紧缺急需服务人才的,优先办理《上海市居住证》。
三、加快吉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 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模式,鼓励各类资源向现代服务业集聚
服务业集聚区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形式,其发展对于提升中心城区产业能级、集聚辐射功能和服务业发展水平,促进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节约用地以及降低交易成本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发达省市结合实际都制定了或正在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促进各类资源向现代服务业集聚,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近年来,吉林省高度重视服务业的发展。2007年初着眼于振兴发展全局,做出了推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的战略决策,制定出台了《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的决定》和《全省服务业跨越发展计划》,2008年又下发了《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为全省服务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但从目前服务业发展内部结构来看,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比重达50%以上,现代服务业发展特别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为此,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我们应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思路,采取“1+n”和“一主多辅”的发展模式,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鼓励各类资源向现代服务业集聚,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1+n”是指一个园区集聚多家企业。“一主多辅”是指以一个产业或一个领域为主,其它多个产业或领域向其集聚。
2.功能定位,合理布局,重点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服务平台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吉林省服务业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未来几年,我省应以信息化为基础,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抓住企业和人才两个关键,积极打造产业特色鲜明、空间相对集中、具有资源集合、产业集群、服务集成功能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原则进行建设。根据当前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应重点发展以下八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一是中央商务集中区。以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为核心,以金融、保险、证券、商贸、商务活动为主体,高级酒店、高级零售和高级公寓相配套,企业总部、地区总部集中,交通便利的城市中心区域。重点布局在市区人口规模较大、人均收入较高的城市主城区。二是软件服务外包集中区。以软件开发、生产、服务和出口为核心,众多软件企业和相关服务机构集聚的区域,重点布局在软件产业已具备相当基础和规模的地区。如长春、吉林和延边。三是创意产业集聚区。以研发设计创意、建筑设计创意、文化传媒创意、咨询策划创意和时尚消费创意为主体,主要利用城市内的保护性开发建筑或存量土地和资产,通过创意设计和改造,成为激发创意灵感、吸引创意人才、集聚创意产业的场所。另外,以吉林动画学院为主要载体,建设动漫产业集聚区。四是现代物流集聚区。以现代物流产业为主体,以物流园建设为主要形态,重点布局在空港、铁路、公路枢纽性站场周围,形成社会化加工、配送、分拣、包装、仓储、运输、货代、信息有效集中的区域。五是休闲旅游集聚区。以城市观光和农村休闲旅游为主要形式,形成两大集聚带。城市观光旅游主要是结合9个中心城市的旅游资源形成观光旅游带;农村休闲旅游主要是对已建成的“农家乐”在服务、卫生、餐饮住宿条件等方面制定标准,进行规范化管理,并鼓励二人转演出、农产品展销等向其集聚。此外,在延边朝鲜族、伊通满族、前郭蒙古族等集聚地建设具有民族风情和特色的“农家乐”,形成集旅游、民族文化、小商品市场于一体的旅游集散中心。六是科技创业集聚区。以科技服务为重点,以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专业技术服务的集技术检测、技术推广服务、工程和技术研究与试验、成果转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七是产品交易集聚区。以产品批发为主体,以集中管理、租赁经营为主要形式,依托有形产品,在产品集中生产地或城郊结合部的交通枢纽附近,集中布局以电子商务、产品展示、产品交易、批发零售、研发设计、旅游会展、价格发布、储运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八是工业集中区服务平台。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在园区内建设若干个服务平台,为众多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信息服务、物流服务、技术服务、培训等服务。
在全省建设好以上8个方面的服务业集聚区,应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制,成立由相关部门牵头,分管省领导挂帅的8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进组,编制一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和8个专项集聚区发展规划,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争取利用3到5年的时间,建成100个辐射和带动能力较强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3.加强培养和引进现代服务业人才,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人力资本是发展现代服务业最核心的生产要素。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应着力创建三支队伍:一是熟悉业务的专业技术人才。二是从事业务管理的项目经理。三是提供专业化服务的队伍。为此,应通过政府、学校、社会培训和企业共同努力,从3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立足培养。充分利用省内高校、企业国内外培训,以学校教育、职业培训、出国深造等形式,努力形成高、中、低3个层次的服务人才培养体系。鼓励高校和职业技术学院增设服务外包、现代物流、文化创意、会展等课程。二是注重实训。加强服务外包等人才实训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岗位培训,全面推进职业证书制度。三是积极引进。加快引进现代服务高端人才,特别是熟悉国际跨国公司运行流程、具备跨文化沟通和操作能力的领军人才。
(作者单位: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服务业发展处)
(责任编辑:云 馨)
一、苏沪两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
近几年,上海、苏州两市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确定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推进各类资源向现代服务业集聚,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发展速度快。到2007年,上海市服务业增加值突破了6000亿元,达到6223.8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金融业增长33.4%,信息咨询、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增速均达20%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2%,已经形成了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苏州市在工业经济大发展的同时,服务业也在大踏步前进,10年间,苏州市服务业增加值翻了3番多,苏州市服务业增加值在全国33个大中城市中位居第6,增长速度居第9,同时也是江苏省第一个服务业增加值超千亿的城市。
二是服务业态新。在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创意产业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同时,沪苏两市也在不断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上海市注重将零售商业经营业态向创新型、混合型和专业型的业态发展,通过买断经营或开发商业品牌形成经营特色。苏州市在金融服务方面设计并推行了全新的订单融资方式及票据管家、融资租赁、现金管理和企业理财等。
三是集聚能力强。目前上海市仅创意产业园区就有75家,引进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家创意设计企业。苏州市仅在现代物流、产品市场、科技创业园、中央商务区等4个领域就规划建设了10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
四是投资结构优。2007年,苏州市服务业投资超千亿元,达1144亿元,同比增长21.5%,高于全社会投资增幅9.2个百分点。除房地产、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同比增长29%和110%外,以物流、仓储、会展服务为载体的现代服务业投资增速更快,仓储业、商务服务业投资以3.5倍、2.1倍的速度增长。上海市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50%以上,其中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较大。
二、苏沪两市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通过学习和考察,我们感到,苏沪两市特别注重发展现代物流、服务外包和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服务平台,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有效地推动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1.注重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推动各类资源向现代服务业集聚
上海市为解决服务业密集市中心、定位雷同、功能不适应等问题,从2004年起,借鉴国际大都市成功经验,突破土地、资源等瓶颈制约,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不断探索发展途径及运作模式,努力探索一条集聚发展、融合发展和集优发展的新路子。几年来,先后编制了《上海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十一五”发展规划》和《上海市创意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等,制定了《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有效促进了各类资源的集聚。一是围绕城市功能转变,结合黄浦江、苏州河两岸开发,重点打造体现上海国际大都市功能与形象的黄浦江、苏州河现代服务业集聚带和城市商务走廊。二是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突出强势产业,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12个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三是依托重大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大型交通枢纽和产业基地,在郊区规划建设一批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苏州市编制了《苏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和《苏州市现代服务业五年倍增计划》,提出了载体倍增(5年内生产服务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增加两倍)、项目倍增(品牌项目翻番增长,项目总数超过3000个)、贡献倍增(服务业增加值5年翻两番)。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苏州市制定了《苏州市促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政策意见》,在市场准入、税收、金融投保、土地供应、就业与再就业等方面提出了优惠政策。2007年,苏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快推进服务业“五个一批”建设的发展战略,即: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打造一批现代物流重点企业,完善提升一批大型产品交易市场,塑造一批服务业品牌,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企业和服务外包企业。至2007年底,苏州市已有30家重点集聚区,入驻企业近36000家,就业人数超过23.5万人,营业收入达1054亿元,完成投资203亿元,上缴利税85亿元。
2.搭建产业发展平台,为服务业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一是建设产业园区(基地)。通过改造废旧厂房,鼓励开发商建设办公楼出租、企业自行建设等途径解决动漫创意产业企业生产、办公场所问题。如上海市杨浦区的滨江创意产业园就是利用原有的旧厂房,改造建设而成的;同济大学附近的63号工场则是由开发商牵头,按BOT方式建设写字楼出租给动漫创意企业建设而成的,“8号桥”创意园区原是上海戏剧学院的老厂房,运用新的设计和模式改造,为历史的留存注入时尚、创意的元素。园区汇集了与创意相关的各行各业,促进了设计创意产业的产业链形成,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时尚聚集地。
二是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苏州市在建设苏州国际科技园过程中,配套建设了软件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测试中心,协调和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难题,起到科技孵化器作用。上海市杨浦区则专门设立了上海市知识产业园,在帮助企业落户的同时,还有效地为企业解决知识产权保护、专利申请、产品营销等问题。
三是加强行业协会建设。上海市成立了创意产业协会,苏州市成立了动漫行业协会、创意产业协会,向会员企业提供创意产业的发展情况、市场发展趋势、产业经济预测等信息情报,建立创意产业的交流平台。
通过产业园区、服务平台和行业组织建设,促进了创意产业业界的合作,形成研发商、运营商、销售商及周边服务商紧密联系,创意、制作、开发衍生产品以及商业销售产品一条龙的循环系统。
3.注重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上海市制定了《上海发展面向制造业的服务业工作方案》,着力推进总承包、总集成、第三方物流、服务外包、节能环保服务、融资租赁、研发与创意服务、咨询服务、专业售后服务等重点领域。2007年,全市184家重点生产性服务企业完成营业收入1414亿元,比上年增长38.9%,完成利润104亿元,比上年增长157.3%。目前,上海市制造业和服务业逐步走向融合发展的道路。一方面,制造业不断强化服务功能,增强企业技术集成与产业化能力,形成总集成总承包商向服务集团转变;另一方面,制造业企业进一步改造现有业务流程,推进非核心企业业务的外包,培育生产性服务业市场。此外,各类开发区逐步成为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共同集聚的发展区域,工业园区逐步向产业园区转化。
苏州市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苏州工业园区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发展的若干意见》、《苏州工业园区关于推进中央商务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在工业园区内规划建设了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国际科技园(含创意产业园)、中新科技城、独墅湖高等教育区、生物纳米基地等促进区域产业发展、科技提升的特色功能区,对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为服务业提供智力支持
人才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条件,目前对文化创意产业和服务外包产业而言,缺乏的就是人才。因此,两市想方设法多途径地吸引和培养服务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一方面,切实搞好当地服务业人才培养。苏州市为满足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需要,专门在国际科技园区内设立软件学院,为园区内企业培养订单式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注重高层次人才引进。上海市在《关于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意见》中,提出了对文化、金融、物流、港航、信息服务、会展等领域引进跨国公司总部、研发机构等高层管理人员,以及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对于引进高层次、国际化和紧缺急需服务人才的,优先办理《上海市居住证》。
三、加快吉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 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模式,鼓励各类资源向现代服务业集聚
服务业集聚区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形式,其发展对于提升中心城区产业能级、集聚辐射功能和服务业发展水平,促进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节约用地以及降低交易成本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发达省市结合实际都制定了或正在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促进各类资源向现代服务业集聚,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近年来,吉林省高度重视服务业的发展。2007年初着眼于振兴发展全局,做出了推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的战略决策,制定出台了《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的决定》和《全省服务业跨越发展计划》,2008年又下发了《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为全省服务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但从目前服务业发展内部结构来看,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比重达50%以上,现代服务业发展特别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为此,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我们应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思路,采取“1+n”和“一主多辅”的发展模式,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鼓励各类资源向现代服务业集聚,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1+n”是指一个园区集聚多家企业。“一主多辅”是指以一个产业或一个领域为主,其它多个产业或领域向其集聚。
2.功能定位,合理布局,重点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服务平台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吉林省服务业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未来几年,我省应以信息化为基础,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抓住企业和人才两个关键,积极打造产业特色鲜明、空间相对集中、具有资源集合、产业集群、服务集成功能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原则进行建设。根据当前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应重点发展以下八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一是中央商务集中区。以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为核心,以金融、保险、证券、商贸、商务活动为主体,高级酒店、高级零售和高级公寓相配套,企业总部、地区总部集中,交通便利的城市中心区域。重点布局在市区人口规模较大、人均收入较高的城市主城区。二是软件服务外包集中区。以软件开发、生产、服务和出口为核心,众多软件企业和相关服务机构集聚的区域,重点布局在软件产业已具备相当基础和规模的地区。如长春、吉林和延边。三是创意产业集聚区。以研发设计创意、建筑设计创意、文化传媒创意、咨询策划创意和时尚消费创意为主体,主要利用城市内的保护性开发建筑或存量土地和资产,通过创意设计和改造,成为激发创意灵感、吸引创意人才、集聚创意产业的场所。另外,以吉林动画学院为主要载体,建设动漫产业集聚区。四是现代物流集聚区。以现代物流产业为主体,以物流园建设为主要形态,重点布局在空港、铁路、公路枢纽性站场周围,形成社会化加工、配送、分拣、包装、仓储、运输、货代、信息有效集中的区域。五是休闲旅游集聚区。以城市观光和农村休闲旅游为主要形式,形成两大集聚带。城市观光旅游主要是结合9个中心城市的旅游资源形成观光旅游带;农村休闲旅游主要是对已建成的“农家乐”在服务、卫生、餐饮住宿条件等方面制定标准,进行规范化管理,并鼓励二人转演出、农产品展销等向其集聚。此外,在延边朝鲜族、伊通满族、前郭蒙古族等集聚地建设具有民族风情和特色的“农家乐”,形成集旅游、民族文化、小商品市场于一体的旅游集散中心。六是科技创业集聚区。以科技服务为重点,以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专业技术服务的集技术检测、技术推广服务、工程和技术研究与试验、成果转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七是产品交易集聚区。以产品批发为主体,以集中管理、租赁经营为主要形式,依托有形产品,在产品集中生产地或城郊结合部的交通枢纽附近,集中布局以电子商务、产品展示、产品交易、批发零售、研发设计、旅游会展、价格发布、储运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八是工业集中区服务平台。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在园区内建设若干个服务平台,为众多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信息服务、物流服务、技术服务、培训等服务。
在全省建设好以上8个方面的服务业集聚区,应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制,成立由相关部门牵头,分管省领导挂帅的8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进组,编制一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和8个专项集聚区发展规划,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争取利用3到5年的时间,建成100个辐射和带动能力较强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3.加强培养和引进现代服务业人才,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人力资本是发展现代服务业最核心的生产要素。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应着力创建三支队伍:一是熟悉业务的专业技术人才。二是从事业务管理的项目经理。三是提供专业化服务的队伍。为此,应通过政府、学校、社会培训和企业共同努力,从3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立足培养。充分利用省内高校、企业国内外培训,以学校教育、职业培训、出国深造等形式,努力形成高、中、低3个层次的服务人才培养体系。鼓励高校和职业技术学院增设服务外包、现代物流、文化创意、会展等课程。二是注重实训。加强服务外包等人才实训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岗位培训,全面推进职业证书制度。三是积极引进。加快引进现代服务高端人才,特别是熟悉国际跨国公司运行流程、具备跨文化沟通和操作能力的领军人才。
(作者单位: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服务业发展处)
(责任编辑:云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