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心理发展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ykok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全面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健全学生人格,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这是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高平台,要实现这一目标,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协调整合,把心理辅导意识融入到每一位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之中,将心理辅导理论、技术与方法,不断内化为每一位教师自觉的教
  学行为,寻求一条课堂教学实现促进学生最大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课程的设置满足学生的最大发展
  
  长期以来学校的课程设置由国家统一规定,教师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数学大纲和教材要求进行教学。学校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国家规定的课程,才能在相应的学段毕业并晋升高一级学校学习。这种统一的课程要求,势必造成学生学习的被动和无创新精神。其实,学校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的核心,为此学校在建立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研究型(探究)课程“三类”为主干课程的同时,应按本校办学目标去建构校本课程。学校通过课程组合和能力素质评价体系,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丰富的、广阔的知识源泉。
  
  二.改变教学关系实现学生的最大发展
  
  传统教学的重点在于落实知识和能力目标,把教学视为知识的传递过程,教学被窄化为知识囤积和应试技能训练。其实,学生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无数次学习活动中的积累,是在教师无数次的引领、鼓励肯定下才完成的,因此,好的教学关系一定会对学生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起决定性的作用。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人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根据新课标要求,我们认为好的教学关系是:
  1.良好的教学关系必须是师生人格上的真正平等。真正意义上的心理辅导应以心理辅导当事人为中心,用“理解、真诚、同感”的原则来与学生建立平等的辅导关系,来构建我们的师生关系,实现人格平等。“理解”即了解、懂事、心灵相通、心理相融。“真诚”意味着透明、不掩盖、不修饰、不表演,即辅导者以真实的自我与学生相处。“同感”而不是“同情”,“同感”是设身处地“感同身受”,与学生平等地思考问题,与学生身处同一范畴;而“同情”是关切、是怜悯、是居高临下,是一种强者对弱者的可怜。
  2.课堂教学既要体现学生是自主性的学习主体,又要体现教师占主导性的主体地位。我们反对过去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实施教学的方法,也反对教师形式上的或事先安排好的“讨论式”、“研究(探究)式”、“网络学习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只有贴切地处理好“两个主体”的积极性,才能实现学生的最大发展。
  3.教学过程是师生特殊的人际交流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健康向上的、积极有趣的、深入浅出的、科学严谨的、发人深思的教学活动时,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和积极健康情绪的培养,有利于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与学生情感交流。学生在与教师或同伴完成教学任务中可以得到认知的发展、情感的提升和人格的升华。这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的作用是无法用任何媒体替代的,它是促进师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改进教学方法保证学生的最大发展
  
  传统教学方法下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学习成为机械训练、简单重复、死记硬背的苦役,背离了素质教育的价值追求,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但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仍然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其基本价值是无庸否认的。我们要对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进行现代改造,渗透探究因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赋予其新的内涵和意义。我们提倡教学方式应该将传授式、体验式和探究式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来设计教学活动及优化教学方法,这将会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
  
  四.优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最大发展
  
  以往学生在课堂上主要以接受的方式进行学习,新课标《课程方案》指出: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提出以下学生学习方式:
  1.教师的教学要改革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倡导接受与体验、研究、发现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2.改变单一的个体学习方式,倡导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3.建立选科指导制度,在新课标范围外,倡导由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进行学习,使学生学会选择。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和学两方面共同建构和协调发展的空间,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达到最佳耦合的过程,是教师的教学速度与学生的学习速度能磨合匹配达到一致的过程。教师要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去研究适合学生学习速度的“潜在距离”,探索符合每一个学生最佳发展的教学方式,最终促进学生最大的发展。
  (作者联通:646300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新乐中学)
其他文献
传统的数学作业批改多采用“全批全改”的方法,教师辛苦地打着“√”“×”,负担很重, 而学生却对发下来的练习本,不感兴趣,看都不看就塞进了书包,对错误很少追究或不订正,这种批改的效果可想而知。批改作业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能不能找一个又能促使学生自己多动脑筋,还能鼓励他们好好学习的方法呢?    一.引入评语批改法    多年来,给学生写评语似乎仅见于学生的学籍卡和学生通知书,以及语文老师在学生
期刊
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农把一匹高高大大的白马栓在一截细细短短的木桩子上。当有人说:“他会跑掉的。”可老农却十分肯定地说:“才不会呢!这匹马在小马驹的时候,就给栓在这个木桩上了。一开始,它撒野地要从那木桩上挣出来,可是,那时它劲儿小,折腾了一阵子,还是在原地打转转,它就焉了。后来,它长大了却再没心思跟那个木桩斗了”。故事虽短,却耐人寻味:大白马不再挣扎,不再逃脱,源于人们施加的奴役手段,更源于它
期刊
以前一直是使用老教材,近两年开始接触新教材了。通过教学实践,感觉到在教授新教材时,教师一定要领会它的理念,要转变教师的观念和角色。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我从2005年秋季开始教《新目标(英语)》七年级,在此之前,我参加了本地区的英语新课标的培训,了解了新的课程目标,英语教学要“以人为本”。在教学上要结合本学科的性质和
期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九级化学上册教材50页有用浓氨水和无色酚酞做验证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我认为该实验有以下不足:  一是实验稍显枯燥,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二是无色酚酞变红时间稍慢,大约需要1-3分钟左右,影响了课堂效率。  针对上述问题,我对上述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实验用品:1装有无色酚酞、浓氨水试液的  小喷壶各一个;2、大、小烧杯各一个;  3、白纸做的小花二
期刊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语言学习本身是较为单调枯燥的,而一味以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形式,势必使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才有求知欲,没有兴趣就不会有求知欲,学习热情就会大减,从而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小学英语进行“情趣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形式多变的教学中,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这样, 对教学是
期刊
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老师最头痛的问题,它往往花去语文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因此,寻求比较科学的写作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写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笔者采用了分类教学的作文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一类,后进生    这类学生占班内学生的20%左右。他们阅读能力较低,积累的词语很少,大多懒惰、自卑,平时连背一首诗、写一篇日记也不肯做。对这类学生,我便主动地亲近关心他们,引
期刊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由此可见,“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  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     一.创设质疑氛围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要将“质疑”引入课堂
期刊
学习过程本质上是对外界信息的输入、存储、转换和提取的过程。因此,学生的注意力在学习过程中尤其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把注意力比喻为通向心灵的“一个唯一的门户”,知识的阳光是通过注意这扇门户照射进来的。  因此,有经验的教师上课时,重视组织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的精力指向和集中在要学习的知识上,这是保证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分心也就是注意分散,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在
期刊
对数学作业的批改,我们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采用百分制量分。此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作业的满分仅表示“答题正确”,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过程、习惯、能力、品质等各方面并不能从分数中体现出来,而这些东西却正是小学生学习潜力之所在。  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期刊
早上来上班,传达室的大爷递给我一封信,我拆开一看,里面是一张贺卡。贺卡里写着祝老师教师节快乐,落款是——您的学生:XXX。我回忆了半天,才想起来这个学生。其实说起来,他算不上是我的学生。我记得初次见到他,还是在五年前的九月。那时候他拖着个老大的旅行袋,两眼茫然、步履蹒跚地走在校园的小路上。我一眼就看出来,他是来报到的新生。只是,报到的日子早就过了。我走上前去问了他几句话,证实了我的猜想。他家境不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