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慢性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超声参数的影响

来源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comak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慢性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超声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0年12月慢性HFrEF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在开始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前均行临床检查、超声心动图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3个月时重复相同检查.采用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进行心功能评价.结果 研究期间7例不耐受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而被剔除,最终完成研究的患者43例.43例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速度时间分积(IVT)、右室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后超声有反应者19例,超声无反应者24例.有反应组与无反应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LVESV、LVEDD、二尖瓣反流比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沙库巴曲缬沙坦反应对左室舒张功能或右室参数无影响.结论 在HFrEF患者中,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显著改善左室收缩重构,有反应者表现出较轻的左室重构和较低的二尖瓣反流比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西安地区中青年与老年急性轻型脑梗死(AMC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1年预后情况。方法收集西安地区4所三级甲等医院AMC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年龄的不同分为老年组(≥65岁)和中青年组(18~<65岁),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随访1年的结局事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估2组AMCI患者的1年预后情况。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AMCI患者933例,其中老年组444例,中青年组489例。中青年组与老年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饮酒、体质量指数、既往脑卒中史、合并肺炎、高血压、心房颤动、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镇痛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系统性整体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镇痛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接受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镇痛,对照组接受硬膜外镇痛,2组均接受系统化整体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2、4、6、12、24、48 h的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并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分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4、6、12 h
目的探讨真空袋及乳腺托架2种固定方式的摆位误差,并探讨真空袋用于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体位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乳腺癌全乳腺切除术后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乳腺托架固定体位的患者42例(乳腺托架组),采用真空袋固定体位的患者36例(真空袋组)。根据患者配准误差结果,每周进行1~2次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图像配准,采集右、左、进、退、升、降6个方向摆位误差的数据,并应用公式计算靶区外扩边界。结果乳腺托架组在左、进、升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34±0.24)、(-0.36±0.33
目的探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Xp11.2 RCC)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Xp11.2 RCC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该类型肾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2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76岁、21岁,无明显特异性临床表现,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后病理结果均提示Xp11.2 RCC。2例随访时间分别为7、19个月,术后恢复及预后良好,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表现。结论 Xp11.2 RCC临床较为罕见,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诊断主要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儿在院死亡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将53例AL死亡患儿分为早期死亡组(n=23)和非早期死亡组(n=30),分析2组患儿死亡率、死亡原因及死亡危险因素。结果早期死亡组以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感染为主要死亡原因,非早期死亡组以感染和出血为主要死亡原因。细菌性败血症是2组患儿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且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1岁、高白细胞计数及高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是儿童AL死亡的高危因素(P <0.05)。结论针对儿童AL死亡的高危因素如<1岁、高白细胞计数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训练联合微波热疗对乳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后静脉血流及血栓的影响。方法选取行PICC置管的乳腺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接受上肢康复训练联合微波热疗干预。比较2组置管前后腋静脉血流速(Vmax)、单位时间平均血液流速(TMFV)、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同时比较2组血栓及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置管后21、28 d腋静脉Vmax和腋静脉TMF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目的观察耳穴埋籽联合利眠贴对晚期肿瘤患者失眠的长期改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4例晚期恶性肿瘤失眠患者分对照组(n=47,予以艾司唑仑治疗)和观察组(n=47,予以耳穴埋籽联合利眠贴治疗)。比较2组近期临床疗效、远期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SR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耳穴埋籽联合利眠贴可短期迅速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睡眠障碍,且改善效果持续,不良反应较少。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正常免疫球蛋白(u-Ig)水平及免疫评分对接受硼替佐米治疗的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初诊MM患者临床资料。根据LMR相关参考文献截止值,将患者分为低LMR组(LMR <3.6)和高LMR组(LMR≥3.6)。根据u-Ig(Ig G、Ig A、Ig M)水平降低情况,将患者分为u-Ig正常组、u-Ig降低1组(1项指标低于正常值的下限)和u-Ig降低2组(2项及以上指标低于正常值的下限)。建立免疫分组,包括低危组、中危组、高危
目的观察归脾汤联合耳穴压丸治疗血液透析失眠患者的效果。方法将87例血液透析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4)。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联合耳穴压丸,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归脾汤,治疗时间为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的虚烦失眠、多梦易醒、头晕目眩、四肢倦怠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
目的探讨血清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和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ACS患者26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MHR水平分为低MHR组135例、高MHR组134例,按GRACE评分分为低危组91例、中危组90例、高危组88例。所有患者出院后接受6个月随访,并依据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非MACE组239例和MACE组30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GRACE评分及MHR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