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肾脏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oft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主要以小血管壁的炎性反应和纤维素样坏死为病理表现,伴随血清ANCA阳性,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等。最常见累及器官包括呼吸道及肾脏,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本文旨在综述AAV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

其他文献
miR-142-3p是一种长约19~24核苷酸的短链非编码小RNA,通过转录后调控的方式广泛参与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进程,参与调控炎症反应及免疫细胞功能,与炎症性疾病如骨关节炎、脓毒症及免疫相关性疾病多发性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相关,并可以通过外泌体运输至靶组织,miR-142-3p有望成为免疫炎症性疾病治疗的新靶点。
桥粒是一种牢固的细胞间连接,通过中间丝锚定于相邻的细胞膜,对维持组织结构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桥粒功能异常与肺癌、肺纤维化、硅沉着病以及支气管哮喘等肺部疾病密切相关。本文就上述研究进行综述,探讨桥粒在肺部疾病中的可能作用,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相关肺部疾病的机制,并为其诊治和预后评估提供新思路。
肺动脉高压(PH)是一种以肺小动脉异常收缩以及病理重构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病情进行性发展,最终发展为右心衰竭,甚至死亡。PH主要病理特征是肺小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肺血管重构甚至形成丛状病变。血小板作为血液中第二丰富的细胞群,不仅参与止血过程,在内皮细胞修复、促进细胞生长和炎症反应等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血小板如何通过血栓形成、促血管收缩、促肺动脉平滑肌增殖、分泌炎症因子等机制参与PH的发生
microRNA是一类具有非编码功能的RNA,在植物、病毒以及人类中广泛存在,其参与人体多个生理过程,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microRNA能够与mRNA结合从而使mRNA酶降解,即可阻断相应蛋白的编码,对其生物学功能造成改变和影响。最近几年的发现表明,microRNA与众多肺癌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预后等密切相关。肺癌是具有高发病率、低治疗率、高致死率的一种肺癌,成为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
目的系统评价虚拟支气管镜导航系统(VBN)联合气管内超声(EBUS)能否提高周围型肺病变的诊断率。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CBM、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7月,收集VBN联合EBUS诊断周围型肺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手工检索相关研究的参考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分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D-二聚体(D-dimer)、心脏肌钙蛋白I(cTnI)和降钙素原(PCT)联合对肺炎并发心力衰竭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肺炎并发心力衰竭患儿80例为研究组及健康体检者80名为对照组。酶联吸附试验检测2组血清中IGF-1、D-dimer、cTnI和PCT的表达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IGF-1、D-d
目的探讨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在肺癌诊断及淋巴结转移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及江西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收治的肺癌患者共79例作为肺癌组,同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共4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79例肺癌患者和42例健康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包括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以及促甲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原发灶治疗的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接受治疗的NSCLC脑转移患者90例,采用分层随机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影响实验组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原发灶治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4个月,1、2、3年总体生存期(OS)分别为55.6%,20%和13.3%。不加原发
目的探讨外周血细胞外囊泡miR-191表达水平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60例早期NSCLC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的6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收集2组患者外周血细胞外囊泡,比较2组患者外周血游离和细胞外囊泡miR-191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浆中细胞外囊泡miR-191表达水平在早期NSCLC中的诊断效能,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肺放线菌病的认识,强调及早获取组织病理学证据(如支气管镜下活检)对肺放线菌病的诊断意义。方法报道1例支气管镜下肺盲检诊断的肺放线菌病。以"肺放线菌病"为检索式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间从2000年1月至2019年6月。结果共检索到196篇文献,筛选其中具有比较完整临床资料的国内个案54例,加上本文报道的1例,共55例。男39例(70.9%)、女16例(29.1%),男女比例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