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童话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品读语言,重视体验,感受童话语言美;启发想象,角色扮演,体悟童话形象美;多维视角,研读文本,挖掘童话价值美,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童话教学;语言美;形象美;价值美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3-020-1在学习的过程中,童话不仅是学生思维创新的“指南针”,同时还是其认识世界、树立正确价值取向的“指明灯”,毫无疑问,教材中适量的童话选文是考虑到儿童的兴趣爱好和接受心理才走进教材的,在选文立意和数量上体现了对儿童本位的足够重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童话的阅读教学。
一、品读语言,重视体验,感受童话语言美
1.多层朗读,感受童话语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学教材里的童话大多语言优美、明快,富有音乐美,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朗读,因为读的过程就是语言、情感与思想和谐的过程。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老师的范读很重要。教师以声情并茂、富有儿童色彩的语言为儿童读童话,充分展现童话的语言美及其蕴含在语言之中的情感美。这样不仅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更能以真情牵引情感,以情感促进体验。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设计学生自读、同桌互读,赏图再读、同学评读等不同层次、层层深入的读书环节,为学生营造快乐阅读的殿堂。同桌互读,要求学生读给同桌听,让同桌帮助找出没读准的字音进行纠正。在合作的氛围里,文本的充分感受与倾听的习惯培养、合作学习的方法有机结合。赏图再读,图文并茂、文质兼美是苏教版教材的一大特色,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再读课文,真正走入童话世界。同学评读,可以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朗读自己喜欢的片段,在互相评议的过程中,个性解读文本。
2.关注特点,积累童话语言。不同的童话或同一童话的不同段落,它的语言具有不同的特点。有的段落对话多,可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对话,进行分角色朗读。有的段落语言整齐规范,简洁优美,是积累的好材料。教师就要有一双慧眼,发现这些优美的语段,引导学生熟读背诵,丰富原始积累。例如国标本苏教版第五册《小露珠》,是一篇优美的童话,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良好的凭借,课文中小露珠的所作所为有利于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课文前半部分对话多,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手段设置优美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扮演活泼的小青蛙、可爱的小蟋蟀、漂亮的小蝴蝶与小露珠进行对话,通过读好“闪亮”“透明”“圆润”来感受小露珠的外表美。后半部分描写小露珠滋润万物的美丽景象,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读好“光彩熠熠”“生机勃勃”“笑盈盈”等词语来感受小露珠的心灵美,从而产生对小露珠的喜爱。启发学生想象自己就是被小露珠滋润的一种植物,来夸夸自己的美貌。这样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增强学生的语感,丰富语言的积累,并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以达到语文教学“文以载道”的目的。
二、启发想象,角色扮演,体悟童话形象美
1.培养想象,丰满童话形象。童话是儿童文学中最具想象力的一种文体,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富于幻想。在低年级的童话教学中,要让学生“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幼化成形象的画面,并抓住语言的训练点,引导学生想象说话,丰满童话中的人物形象。如《这儿真好》是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写了一只小熊居住在荒岛上很孤单,在白云的启示下,小熊在岛上种树,终于迎来了许多朋友。这个故事是让我们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建设可爱的家园才能找到朋友。一年级的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故事性强的特点,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以小熊的心情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走入童话中,通过角色体验来感悟课文内容,让学生在多样化的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文意。如读到“小熊种呀种”这句时,引导学生想象小熊种树的情景,把“种呀种”这样抽象的文字变成一幅幅生动可感知的画面,通过这样的语言训练,一只勤劳肯干的小熊形象跃然纸上。
2.深情演绎,活化童话形象。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游戏表演是他们最热衷的活动之一。《蚂蚁和蝈蝈》是小朋友们喜欢的一篇童话。文中有两处空白:“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课文一语带过,没有具体描述。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很多说话的环节,“蝈蝈自由自在地乘着凉,它们看到蚂蚁在劳动,还笑话蚂蚁呢,它们会说些什么呢?”用“他们有的……有的……个个……”这样的句子来想象并后面的蚂蚁是怎样搬粮食的,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童话中人物形象的感受。然后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用自己的表演再现蚂蚁的勤劳、幸福及蝈蝈的懒惰、又冷又饿的可怜样。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教师如果用表演来激发学生的朗读,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不仅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还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使他们有机会动脑想,动身演,动口讲,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还丰富了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深刻感受,对提高低年级学生朗读水平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多维视角,研读文本,挖掘童话价值美
1.作者视角:把准文本的价值取向。每一篇文章都表达一定的主题,透露作者的价值取向。对文本基本价值取向的正确把握,是解读文本的最低要求,也是进行创造性解读的基础和前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要从作者的视角思考文本的基本意义,把准作者的价值取向。
2.读者视角:读出自己的独特理解。我们教师自己首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期待视野”,多角度地、有创意地阅读,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的意义而不必再拘泥于教参。例如《蚂蚁和蝈蝈》,有的老师读出勤劳创造幸福的生活;有的老师读出了先苦后甜的生活哲理;也有的老师读出了“有备无患、防患未然”的道理。教师通过自己的自我欣赏阅读和自我分析阅读,去获得情感体验,真正做到以饱满的激情去感染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真正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有效对话。
关键词:童话教学;语言美;形象美;价值美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3-020-1在学习的过程中,童话不仅是学生思维创新的“指南针”,同时还是其认识世界、树立正确价值取向的“指明灯”,毫无疑问,教材中适量的童话选文是考虑到儿童的兴趣爱好和接受心理才走进教材的,在选文立意和数量上体现了对儿童本位的足够重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童话的阅读教学。
一、品读语言,重视体验,感受童话语言美
1.多层朗读,感受童话语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学教材里的童话大多语言优美、明快,富有音乐美,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朗读,因为读的过程就是语言、情感与思想和谐的过程。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老师的范读很重要。教师以声情并茂、富有儿童色彩的语言为儿童读童话,充分展现童话的语言美及其蕴含在语言之中的情感美。这样不仅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更能以真情牵引情感,以情感促进体验。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设计学生自读、同桌互读,赏图再读、同学评读等不同层次、层层深入的读书环节,为学生营造快乐阅读的殿堂。同桌互读,要求学生读给同桌听,让同桌帮助找出没读准的字音进行纠正。在合作的氛围里,文本的充分感受与倾听的习惯培养、合作学习的方法有机结合。赏图再读,图文并茂、文质兼美是苏教版教材的一大特色,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再读课文,真正走入童话世界。同学评读,可以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朗读自己喜欢的片段,在互相评议的过程中,个性解读文本。
2.关注特点,积累童话语言。不同的童话或同一童话的不同段落,它的语言具有不同的特点。有的段落对话多,可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对话,进行分角色朗读。有的段落语言整齐规范,简洁优美,是积累的好材料。教师就要有一双慧眼,发现这些优美的语段,引导学生熟读背诵,丰富原始积累。例如国标本苏教版第五册《小露珠》,是一篇优美的童话,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良好的凭借,课文中小露珠的所作所为有利于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课文前半部分对话多,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手段设置优美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扮演活泼的小青蛙、可爱的小蟋蟀、漂亮的小蝴蝶与小露珠进行对话,通过读好“闪亮”“透明”“圆润”来感受小露珠的外表美。后半部分描写小露珠滋润万物的美丽景象,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读好“光彩熠熠”“生机勃勃”“笑盈盈”等词语来感受小露珠的心灵美,从而产生对小露珠的喜爱。启发学生想象自己就是被小露珠滋润的一种植物,来夸夸自己的美貌。这样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增强学生的语感,丰富语言的积累,并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以达到语文教学“文以载道”的目的。
二、启发想象,角色扮演,体悟童话形象美
1.培养想象,丰满童话形象。童话是儿童文学中最具想象力的一种文体,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富于幻想。在低年级的童话教学中,要让学生“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幼化成形象的画面,并抓住语言的训练点,引导学生想象说话,丰满童话中的人物形象。如《这儿真好》是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写了一只小熊居住在荒岛上很孤单,在白云的启示下,小熊在岛上种树,终于迎来了许多朋友。这个故事是让我们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建设可爱的家园才能找到朋友。一年级的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故事性强的特点,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以小熊的心情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走入童话中,通过角色体验来感悟课文内容,让学生在多样化的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文意。如读到“小熊种呀种”这句时,引导学生想象小熊种树的情景,把“种呀种”这样抽象的文字变成一幅幅生动可感知的画面,通过这样的语言训练,一只勤劳肯干的小熊形象跃然纸上。
2.深情演绎,活化童话形象。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游戏表演是他们最热衷的活动之一。《蚂蚁和蝈蝈》是小朋友们喜欢的一篇童话。文中有两处空白:“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课文一语带过,没有具体描述。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很多说话的环节,“蝈蝈自由自在地乘着凉,它们看到蚂蚁在劳动,还笑话蚂蚁呢,它们会说些什么呢?”用“他们有的……有的……个个……”这样的句子来想象并后面的蚂蚁是怎样搬粮食的,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童话中人物形象的感受。然后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用自己的表演再现蚂蚁的勤劳、幸福及蝈蝈的懒惰、又冷又饿的可怜样。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教师如果用表演来激发学生的朗读,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不仅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还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使他们有机会动脑想,动身演,动口讲,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还丰富了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深刻感受,对提高低年级学生朗读水平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多维视角,研读文本,挖掘童话价值美
1.作者视角:把准文本的价值取向。每一篇文章都表达一定的主题,透露作者的价值取向。对文本基本价值取向的正确把握,是解读文本的最低要求,也是进行创造性解读的基础和前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要从作者的视角思考文本的基本意义,把准作者的价值取向。
2.读者视角:读出自己的独特理解。我们教师自己首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期待视野”,多角度地、有创意地阅读,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的意义而不必再拘泥于教参。例如《蚂蚁和蝈蝈》,有的老师读出勤劳创造幸福的生活;有的老师读出了先苦后甜的生活哲理;也有的老师读出了“有备无患、防患未然”的道理。教师通过自己的自我欣赏阅读和自我分析阅读,去获得情感体验,真正做到以饱满的激情去感染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真正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有效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