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经济危机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调控的思考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ovedw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世纪90年代末期,由于金融危机影响和社会发展需要,我国高等教育开始扩招,时至今日,又一次金融危机来袭,我国高等教育面临规模调控。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应选择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相结合的路径,实现持续发展。
  [关键词]经济危机;高等教育;规模调控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09)22-0108-02
  
  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长期受计划经济思维模式的影响,通过为大学发展定指标、做规划来获得高等学校的高产出。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政策的出台与我国宏观政治经济背景有密切关系,反映了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但从更深层次上来说是为了扩大内需,刺激教育消费和拉动经济增长。2008年开始,又适逢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高等教育再次面临规模调控。
  
  一、经济危机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
  
  (一)社会环境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放缓最终恶化为全球经济危机。我国出口贸易剧减,导致大批依赖出口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粗放型的低端中小企业关闭,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大批农民工返乡。企业必将不断调整经济结构,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众多成人(非传统学生)必将返回高等学校进行长期或短期学习,传统学生也逐渐减少,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二)发展机遇与面临的挑战
  长期以来,国家一直将GDP的4%作为教育经费的目标,但并未实现。此次经济危机,中央投入4万亿人民币刺激消费,用于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事业400亿元。如果高等学校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产品升级的过程中有所贡献,充分把握机遇,促进高等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必将对高等教育的现状有较大改善。2005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提高到21%,我国步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但质量有所下降,导致结构性失业问题。传统产业的逐渐转移与消失,与此相适应的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或综合型的高素质人才会供不应求,而单一型、学术型的高级人才则供过于求。
  
  二、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调控的历史与存在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高等教育规模控制的政策主观随意性较强,并带来一定负面影响。1958年,在赶超美、英的“大跃进”声中,中央政府贸然做出“十五年左右普及高等教育”的不切实指示,使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超越其扩张能力的硬起飞阶段,普通高校从1957年的229所增至1960年的1289所。1956~1960年,高校学生数的年增长率都在50%以上。1961年,开始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和《高教六十条》,高等教育“大跃进”式的发展得到调整。1963年,全国共关闭882所高校,在校生由1960年的96万人压缩到75万人。1966年开始的“文革动乱”使我国高等教育遭到空前浩劫,1970年学生数骤减至4.8万人。
  1993~1996年,受突如其来的亚洲金融危机与世界范围内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国内经济体制转轨深化改革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开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0世纪80年代末期,教育部确立了高等教育以“内涵发展”为主的改革思路。经过近十年的改革和调整,高校的生均规模从80年代末期的2000人左右上升到4000人左右。教育部的直属重点大学校生均规模已达万人以上。200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4.8%;2003~2006年,分别达到了17%、19%、21%和22%。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调控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质量危机
  首先,由于大学职能的不断拓展和工作领域的扩展,协调各种目标并且步调一致成为高等学校管理一直追寻的理想,这导致大学在配置资源、人员方面难以兼顾,顾此失彼;其次,由于教育质量显现的滞后性使得大学组织及其员工急功近利,把更多的资源和人力投放在更容易显示声誉、树立形象、产生效益的学术成果和社会服务、知识转化方面;最后,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导致质量高度分化,由此产生了高等教育系统的转型与高等教育质量的不适应性、高等教育的地域性与高等教育质量的同一性矛盾。
  (二)道德危机
  以高等教育公平为例,高等学校扩大招生无疑是个好消息,它减缓了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与有限的高等教育供给的矛盾,但公平性问题却再次浮出水面。过去高校实行免费上学,对少部分人来说是公平的,但对绝大多数未接受高等教育的同龄人来说是不公平的。在高校实施缴费上学后,使更多的人在负担一部人教育成本后获得相对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但学费的缴纳以及与之相关的资助、有钱有背景的学生出国留学,造成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严重流失。
  (三)财政危机
  随着社会发展状况、社会发展目标、人口结构变动、政策和物价因素以及高等教育的质量、效益、规模不免会出现教育经费的增减状况。但由于高等学校大规模扩大招生,办学资源并没有同步增加,形式上的资源扩张并不能解决实质上的生源扩张所带来的经费紧张问题,导致一些高校办学条件严重不足。
  
  三、经济危机背景下高等教育规模调控的选择
  
  (一)对毕业生就业的兼顾
  发达国家高等教育面向就业需要的实践表明:根据经济建设和高等教育相互作用的规律和高校办学效益实现的具体过程,应积极发展社会经济建设需要的新兴学科、高新技术学科以及带有前瞻性、能够引导新兴产业发展的学科,改革高等学校课程和专业设置的学科发展逻辑,高度重视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同经济建设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相适应的问题。温家宝总理指出:“要把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人才培养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毕业生的就业已转向买方市场,传统意义上的“白领”和“精英”岗位只是少数,更多的是一般意义上的初级工作岗位,大学生的就业走向大众化。
  (二)高等教育分流和适度大发展
  仅靠各级财政性教育投入,远不能满足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应该多元化筹措教育经费,重视利用民间资金,以弥补政府用于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方面资金的缺口,大力发展社区学院、公办民助的二级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办学。以减轻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资金负担,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出发,制定有利于吸纳社会资金办教育、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发展教育的政策,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有效途径。
  (三)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是规模扩张,初步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大众化不仅表现为速度的增长和规模的扩张,而且表现为质量的提高、结构的调整和体系的变化。国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经验表明,在经历了较短时间的快速发展阶段后,会进入平稳增长阶段。要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所带来的问题,其发展方向必然由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高。高等教育是一个多样化的、整体性的概念。对大众化高等教育来说,培养社会合格公民,品性的修养要求更加突出。高等教育是打好人一生的素质基础,能力的获得靠短短的大学学习是不可能的,教育质量必然需要社会实践的磨练。
  
  [参考文献]
  [1]高桂娟.大学知识创新与组织变革[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3).
  [2]邬大光.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与大学制度创新[J]. 现代大学教育,2001,(4).
  [3]武毅英.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潜在性危机[J]. 现代大学教育,2001,(4).
  [4]宋华明,范先佐. 高等教育规模扩展:问题与对策[J].教育科学,2006,(2).
  [5]申培轩.高等教育规模扩展:内涵与外延并举[J]. 理工高教研究,2002,(8).
  [6]彭红玉,张应强.20世纪90年代以为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政策文本与实施效果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12).
  [7]谢作栩,黄荣坦.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经济发展的波动关系——兼考“反经济周期”发展观点[J].教育与经济,2001,(2).
  [10]陈云超.高等教育质量的内生性与外源性[J].复旦教育论坛,2007,(2).
  [11]王瑞.论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质量观[J].教学研究,2007,(9).
其他文献
关于越南的别样风景,从文人笔下领略过很多,当我被这些撩人的文字引诱到越南后,感觉最新奇有趣的却是那些风景之外的见闻。    手帕脸上盖      去越南旅游时,有一天火车在一个小镇停靠,导游让大家下车参观一座古寺庙。在寺边的小店里,我发现所有的女子都将手帕盖在脸上,捂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双眼睛。有几个妇女还戴着大口罩——要知道,这个季节是越南最热的7月。车只停了10分钟,上车后,我特意请教了导游,
2008年1月11~14日,由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新疆美协、兵团美协协办,中国美协新疆创作中心承办的“送欢乐、下基层”赴新疆慰问采风活动,在中国美协副主席尼玛泽仁,中国美协党组
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的创作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祥云图案在中国渊源久远,历时千年,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地处西北戈壁的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缩影,内容丰富的壁画遗存成为了祥云图案千年历史的见证。    祥云作为华夏文明的一种抽象符号,在建筑、雕塑、器皿、家具、图画中都被广泛使用。在“祥云”这一称谓中,“云”是对自然界客观存在物的指称,而“祥”则是一种主观审美倾向
我们穿行在祁连山崎岖险峻的峡谷中。  这里地处河西走廊中段的临泽县境内。从临泽南端的南台子村进祁连山,是大片有名的丹霞地貌,那片地貌便以“南台子”命名。    向导告诉我们,观看南台子丹霞地貌有两条路线:西边一路可乘车过南台子村,有一条大道直通山顶的观景台,登上观景台即可居高临下,俯瞰四周的彩色丘陵;东边一路是步行进入峡谷,可一路领略峡谷两侧形形色色的丹霞地貌景观,而后到达南台子观景台。  我们选
三塔是大理的标志,就像北京的天安门、西藏的布达拉宫、贵阳的甲秀楼、扬州的五亭桥一样。  大理三塔,又叫崇圣寺三塔,它是我国著名的佛塔,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三塔秀美挺拔,直插云霄;水中的倒影温情柔美,令人向往。  到大理旅游,三塔是每个游人必去的地方。大理人常说,不游三塔,就不算到了大理,可见三塔在人们心中的分量。  三塔距大理古城很近,出城向北1公里就到了。远远看去,巍峨
选取了甘肃祁连山区肃南县春夏秋冬四季草场均已分配到户的15个牧户和天祝县夏秋草场或四季草场均为公共草场的15个农牧户,从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功能的角度,通过野外调查、D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