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新教材引领学生开启“估算”之旅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2ut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量的估算”是“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指出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在不同年段制定不同估算要求。低年级段要求能在具体的生产生活环境中,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感受估算的作用;中高年级段要求针对不同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理解估算的意义。
  苏教版在新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编排了乘法估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为了更好地解读教材,笔者把新、旧两个版本的教材进行了对比:
  相同之处:1.选择的情境都来源于生活:安装自行车车轮和购买水果。旧版安装自行车中学生要根据生活经验挖掘出隐含条件“每辆自行车需要2个车轮”;新版购买水果中,“哈密瓜每箱62元”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是多余条件,要剔除。2.都是把估算编排在《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后,便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行估算。
  不同之处:1.地位不同:旧版作为习题中的一道解答题;而新版是以例题形式呈现,估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解法不同:旧版中可以估算,准确计算还可以用除法计算;而新版中只学过《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所以只能估算。
  综上所述,以《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为例,新版教材更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挖掘教材中隐藏的信息,更好地引导学生感悟估算的魅力。笔者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做了如下尝试:
  一、变“看题”为“听题”,估算“粉墨登场”
  教材对于“为什么要估算”是这样设计的:出示购买水果的情境,买4箱西瓜够不够?首先要计算4箱西瓜一共多少元?引导列出算式: 48×4=?引导学生:48×4没有学过,这该怎么办呢?从而“逼”着学生运用估算解决问题,这样的“逼”不仅让学生心不甘情不愿,而且把估算看成是精算的“备胎”,一旦学完笔算后就把估算“抛弃”。
  估算是人类在特定情况下产生的需求,为了让学生体会倒不是老师“要我估”而是“我要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笔者进行了适当调整:同样的购物情景,但口述信息,水果店西瓜每箱48元,你想买4箱西瓜,但只带了200元,够不够呢?学生在只凭瞬间记忆的情况下,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数据的认识第一时间会把西瓜“每箱48元”看成“每箱50元”, 估算的意识在自然而然中产生,学生向估算迈出了第一步。教师要善于用心设计符合估算的情境,这样学生估算的意识就会轻而易举地“粉墨登场”。
  二、变“单调”为“多样”,估算“精彩纷呈”
  在“听题”的训练下,学生的思维已经由“我要算”转变成了“我要估”,那怎么估呢?估算的重心是“推理”。教材是以两个小对话框的形式引导学生推理的:把48看成50,50×4=200,48×4<200,200元够了。思路清晰,言简意赅,但总感觉“单调”了些:少了几分推理的韵味。为了体现数学知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对于教材的推理过程笔者增设了几个问题加以“润色”推理:
  (一)通过上、下限来推理
  师:把48看成50,估大了还是估小了?最多只需要多少钱?
  学生在生活中都很多的直接经验,凭借经验和感觉,把48看成50,显然估大了,也就是说最多只需要200元,这是总价格的上限,所以付的钱肯定比200少。
  (二)通过乘法的意义推理
  师:50×4表示几个4?既然50个4等于200,那么48个4的结果呢?
  学生对于乘法的意义已有了深刻的认识,利用乘法意义来判断48×4与200的关系,不仅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还能让50×4和48×4的大小关系更明朗化,48×4就是比50×4少了2个4.
  (三)通过积和因数的关系推理
  师:50×4=200,48比要50小,那么48×4的结果呢?
  对于乘法算式50×4和48×4中,因数4相同,另一个因数50>48,所以48×4肯定小于200。虽然对三年级学生而言,积和因数的关系没有揭示,但是学生凭直觉和经验都能直接判断。
  针对教材简略的过程,为了打开学生的估算思维,教师多角度演绎推理,以“问题”引领,让学生走上推理的“征途”。
  三、变“配角”为“主角”,估算“任重道远”
  在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及提高学生估算能力是人才培养的需求。由此可见估算已经由“配角”变为“主角”,但要真正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掌握用估算解決问题的办法,仅仅通过这一道例题肯定不够,教材在不同的年段设立了不同的例题,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长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和训练学生。
  教材在总体编写上对估算颇有一带而过的感觉,编排的例题偏少,对格式没有严格要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渗透估算理念,凸显估算之“重”。教师要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养成时时估、事事估的意识。如,购物时估一估多少钱、观看演出时估一估多少人、在测量前估一估长度、精确计算前估一估结果、解决问题时估一估验证一下答案……让估算不断地“出镜”,才能实现从“配角”变成“主角”的转变。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方运加老师曾说过:“判断一个人数学能力的强弱,并非单纯用算术运算能力所能标识,关键指标是否讲道理,明原理。” 估算培养学生基本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需明确估算意识之重要性,把估算融入日常的教学,估算就能深入学生的心灵。
  【作者单位: 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近日,网络安全厂商趋势科技发布了2007年度的“金毒奖”,得奖名单反映了Web威胁时代全面来临,得奖项目几乎都与web网页威胁有关。目前,全球因特网用户已达13.5亿,大部分用户也都会
本文从知识经济的特征出发 ,阐明实施创造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之根本。分别从树立创造教育观念和建立创造教育机制两方面入手 ,着重分析和探讨了高等理工科教育教学
小学是学生初次接触英语的时期,这一阶段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教学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单词的拼读和音标的学习,并增强学生的英语词汇和简单的情境对话能力,为接下来的深层次学习打好基础。为此,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的单词拼读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并结合英语词汇教学内容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和计划。本文就自然拼读法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探究,希望对今后的英语教学有所帮助。  随着素质教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数学是一生中学得最多的一门课程,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愉悦呢?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充分领略数学的学科魅力。  小学数学的学科魅力主要体现在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这十大核心概念。而要获得这些素养,就必须在深度学习中获得。所谓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主题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
Tony Young一直强调:数据对一个企业来讲是最重要的,而且是最具挑战性的,做应用、做基础设施都不难,数据最难。
在新经济领域,"海归派"和"本土派"的差距已经是越来越小,很难判定谁比谁强.
期刊
企业数据的年增长率能达到125%,他们带来的直接挑战就是应用的性能的降低,以及存储成本的增加。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传统的听障幼儿语言康复教育注重的是口语交往能力的培养,大多忽视了书面语言的教育,使听障幼儿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通道。研究表明,2岁是幼儿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若能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培养,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那些缺乏良好的早期阅读经验的听障幼儿进入小学后会有学习适应上的困难,缺乏阅读兴趣,阅读理解能力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