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读进”与“读出”的辩证统一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13622229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因它语言的精炼,意境的优美,音律的整饬等特点,决定了“读”是学好古诗的基础。可惜当下古诗教学中的“读”却走向了两个“极端”。在平常的古诗教学课中,老师们担心学生对古诗字词理解不到位,担心对古诗情感感受不到位,于是不惜一切代价,反复、繁琐、零散地组织学生去理字义,说句意,讲诗意,挤掉了学生“读”诗的时间;而在一些展示课、竞赛课中,老师们为了体现课改精神,组织反复读,换角色读……可谓“热热闹闹”,殊不知,这种没目的的,作秀式的“读”已异化为课堂中的“形式主义”。
  古诗教学应该“返璞归真”——减少零散繁琐的斟字酌句;减少生硬勉强的诗意串讲;减少无病呻吟的煽情引述……把时间交给学生,把空间交给学生,把自主交给学生,认真落实好一个字——“读”。鉴于此,古诗教学应该“读”好,只要“读”好,就会一好百好,因为顺应文体特点的教学才是符合规律的。实践告诉我们,古诗教学如果真正做到了“读”进去与“读”出来的辩证与统一,和谐而共生,那这样的课堂一定高效的,更是魅力四射的。
  一、读进去:“踏作花泥透脚香”
  所谓“读进去”,就是通过一遍一遍的朗读,调动学生兴趣去触摸古诗的每一寸“肌肤”,感受古诗光华;就是通过一遍一遍的朗读,激发学生思维去感触古诗的每一点“味蕾”,感受古诗“芬芳”,总之一句话,让学生的整个身心都浸泡到诗中去。
  1.读进文体,感受诗律美
  让学生感受古诗独特魅力——感知古诗文体美。唐诗宋词之所以能延绵千年而魅力无穷,吟诵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古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古诗的意韵美……音韵、格律等都赋予了古诗浓浓的诗味与诗意,而这都是我们古诗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否则古诗教学应该说是残缺的。讲“读进去”就是讲在古诗教学中要通过朗读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近古诗,走进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味无穷。譬如说古诗的韵脚、古诗的平仄、古诗的停顿……这些特点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在朗读中感知,当然绝不是老师的灌输,当然古诗的这些特点只是在朗读中学生建构起的一种“朦胧”的认知,能感受到,但却说不出,也无需说出的一种状态。
  在教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时,我就抓住“远上寒山石径斜”中对“斜”字发音“xia”的纠正,巧妙地引导学生关注“白云生处有人家”的“家”的“jia”;“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花”的“hua”,从而让学生在朗读中,在比较中初步建立起对“韵”的感知,进而在感知的基础上再通过朗读把古诗这独特的“韵”味读出来,通过师生接读,男女生合读等形式反复强化巩固,明显感受到学生对“韵”的感觉的提升,这是从学生朗读中朗朗上口的契合度流露出来的。诗的节奏感某种程度上是从朗读停顿开始的,《山行》一诗是鲜明的“223”式,但这不是强加给学生的,是学生在一遍一遍朗读中,凭借学生已有的语言感知经验,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一次一次的比较中感知出的,这表明学生已经“读”进去了。
  古诗的韵律美是在学生感知古诗文体独特魅力过程中展现出来的,而这一切又是在学生“读”进去的过程中完成的,水到渠成。
  2.读进文字,感受文字美
  让学生感受古诗独特魅力——感知古诗文字美。中华文字魅力尤其在古代诗词歌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象形、会意自然不必多说,一字多音、一字多义更是随处可见……最为精彩的是古人的“斟字酌句”在古诗词中堪称一绝,彰显出中华文化之厚重和精辟。这必须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过程中去感知,去感悟,去积淀。教学古诗不放过字与词,绝非是在教学中就字解字,就词说词,必须摒弃“说字义”“解词义”的生硬做法,尤其是小学,我们主张感知与感悟。
  教学《山行》时,我抓住两个字——“白云生处有人家”的“生”和“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前者是诗人杜牧“遣词用字”的经典;后者是中华汉字“内涵丰富”的经典。教学中我并没有生搬硬套地就字解字,而是巧妙地将对这两字的理解融化在学生对诗人杜牧所描绘的景物的想象中,融合在学生对诗人杜牧所抒发的情感感悟中,可谓不漏声色,水到渠成。“生”究竟是什么意思?我个人认为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或者说是没办法说得清的,用具体的语言是很难概括的,对此字的理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因此我采用了让学生想象“白云”的样子和动态来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感悟杜牧用字的精准。学生或说“山中烟雾缭绕”;或说“山间云雾飘荡”;或说“山间炊烟四起”;或说“山在云中若隐若现”……多美的想象,多美的描述,我虽然没有单独讲解“生”的含义,学生虽然没有具体说出“生”的意思,但有谁能否定学生没有感悟“生”的内涵?
  古诗的文字美是学生在“读”进去的过程中渐行渐悟出来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觉,而感觉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是唯一的,唯有感受“文字美”是唯一的。
  选择“文体”和“文字”作为切入点谈古诗教学认识——“读进去”,仅是谈及“皮毛”而已,“窥一点而见一般”,以上所谈“文体”和“文字”点滴足以开发其更丰富之处。“读进去”无论是从内涵上,还是外延上还远不止这些,诸如“读”进诗的题目;“读进”诗的背景……无论就其哪一点,只要让学生“读”进去,便会使学生在古诗的字里行间“踏作花泥透脚香”!
  二、读出来:“豪华落尽见真淳”
  所谓“读”出来,就是通过一遍遍对古诗朗读,充分咀嚼古诗,但不拘泥于古诗;充分挖掘古诗,但不局限于古诗,从诗内读到诗外,“跳出”古诗读古诗,全方位地展现古诗魅力。
  1.读出诗境,感受空间美
  让学生感受古诗独特魅力——感知古诗空间美。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正所谓“诗中有画”。文字精炼是古诗精华之处,古诗内涵丰富,意境悠远,情感充沛……浓缩于文字之中,弥散在文字之外。一句话,古诗为学生阅读提供了广阔的想象与体悟空间,这也正是古诗独具魅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有限文字的基础上,展开丰富想象,也就成为学生走进古诗境界,走进诗人内心世界的必经之路,而这必须依托于朗读来完成。所谓“读出去”也就是从诗中读到诗外,让学生读出一片广阔的空间。
其他文献
铜山中心小学坐落在南京市江宁区的最南端,学校西南面环绕着连绵数十里的横山山脉,东北面则是悠悠百里秦淮穿境而过。虽然学校地处偏远农村,但是十多年来坚持“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理念,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学校先后荣获“省实验小学”“省模范学校”和“省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2009年,在南京市教育局开展的“星光计划”活动中,铜小有幸加入了“南京市星光学院”,成为“南京市星
摘要:专业建设作为职业学校系统性、长期性的基础建设,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能否适应市场的关键环节。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能力为核心,以技能大赛为抓手,走专业建设内涵发展之路,打开了集团化办学的新局面。  关键词: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内涵发展;能力;核心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6-0049-03  一、以CBE理论为指导,促专业建设科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已被提到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高度,成为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要实现这一美好的愿景,在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这一“物”的因素之外,“均衡配置教师”这一“人”的因素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宏观背景下,作为基层学校,厘清优质均衡教育与教师发展的关系,并在实践中切实落实这一彰显教育公平的政策,显得十分迫切而紧要。  近年来,江宁实验小学一直在践行
当有人问:孩子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你可能会脱口而出:快乐的、调皮的、好动的、天真的……对,这些都应该是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都应该是这样的,刚进入一年级的孩子更应如此。  这样的现象正常吗?  每当期末复习阶段,下课后,你站在一、二年级教室前,看到教室里的一个个孩子都在埋头苦做,只有零星几个孩子出来上厕所,他们来去匆匆,脸上要么一片漠然,要么皱着眉头,哪里还有往日甜甜的笑容、调皮的身影?看到此情此景,
摘要: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科学发展的战略诉求、对接市场的主要路径、提升内涵的核心追求、服务经济发展的重点工程。校企合作中人才培养应以立德树人为先、掌握知识为基、提高能力为本。推动校企合作需实施引企入校、办校进厂、校办企业、引资办校等四项工程;完善利益驱动机制、激励促进机制、规范约束机制、统筹协调机制等四项机制;推行校企合作组织制度、校企定期会晤制度、合作项目责任制度、校企合作督查制度等四项制度;推动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说明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为凭借。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精辟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第56号教室的奇迹2——点燃孩子的热情》,从书名看延续了第一本书“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这一主题,不过从“让”到“点燃”的改变,又进一步强化了雷夫老师“不强迫学生,只提供建议”的教育准则。这本书采取戏剧式结构,将教孩子“珍视时间”“专心致志”“远离电视”“勇敢选择”“追求卓越”“懂得感恩”“寻求谦逊”“不断超越”等教育理念与实践一线串珠,成为第56号教室故事的番外篇。我想,该书的写作一定让雷夫
基础教育是为青少年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时期。因此,在中小学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教育显得非常重要。2009年,为进一步实施“教育基石工程”,加快教育名城建设,加快推进高质量素质教育,深化科学教育,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科技素养,结合多年来开展素质教育的经验,南京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全面实施科技创新“星光计划”。南京三中文昌初中有幸成为首批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星光基地
摘要:中职学校烹饪专业迫切需要在教好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加强英语教学,寻求适合学生学习的双语教学模式,以更好地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中职烹饪专业双语课的目标是使学生在专业操作能力和烹饪英语口语水平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烹饪专业双语教学面临的困难有三:一是教师素质有待提高,二是教材严重匮乏,三是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提高中职烹饪专业双语教学水平的对策有四:一是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二要创新双语教学
《始终:对教育及人生的一份心意》的作者郑锦杭,不是影响多大的名家或教育家。她长期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尤其关注教育及社会文化还原问题,自称对于《始终》这本书的完成,是“折返回了少时的自己”。  书的封面设计和印刷都很别致,应该是有着书作者自己审美和设计的心意。封面上“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八个黑色的小字触动了我,于是又仔细看了封面上更小的白色字,依然契合我的心意。“所有的甜蜜与哀愁,所有的勇敢与脆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