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院士专家 推动创新发展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f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原市冶金机械厂(以下简称太冶)是生产冶金设备的焊接专业制造企业,主要产品为电渣重熔炉结晶器、轧辊堆焊等,是山西省首家设立院士工作站的民营企业。公司创建于1988年,1997年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后,自主权得到释放,迸发出了旺盛的生命力,随后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越做越大、越做越强,逐渐成长为太原市民营科技企业中的一颗新星。
  2015年,太冶与装甲兵工程学院徐滨士院士团队举行了“组建冶金轧辊再制造院士工作站”签约仪式。这也是太冶继20lO年与李正邦院士团队签约成立院士工作站之后建立的第二个院士工作站。徐滨士院士是中国表面工程学科的创始人和奠基人,这也意味着太冶在表面修复技术和产业领域将迈出更加有力的步伐。
  搭产学研用平台
  借院士支持之力
  多年来,太冶依托中国钢铁研究总院、东北大学、哈尔滨焊接研究所、太原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的产、学、研战略合作及其技术支撑,确保了产品的性能可靠,并不断创新,始终保持同行业领先水平。
  2011年2月,李正邦院士响应《中国科协动员广大科技人品服务企业的意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高品质特殊钢事业发展,牵头与当代电渣冶金领军人、中国金属学会特殊冶金学术委员会主任、东北大学教授姜周华,哈尔滨焊接研究所所长冯志敏,太原理工大学教授姚新改,及太原市冶金机械厂共同组建了太冶院士工作站。还聘请东北特钢副总隋铁流、太钢副总吴文虎、电渣钢发源地乌克兰科学院巴顿电焊研究所首席专家米多瓦尔教授等国内、国际知名冶金专家为院士工作站的技术顾问。
  太冶院士工作站的成立,它搭建了一个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平台,为吸引更多院士、专家来晋工作开了一个好头,为不断探索跟进更新更深的合作项目,探索新机制、新模式、新领域,产生更大的辐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山西省、太原市的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在太冶院士工作站成立的当天,太原市冶金机械厂分别同钢铁研究总院、东北大学、哈尔滨焊接研究所、太原理工大学签订了4项合作协议,制定了产品研发目标及企业战略发展规划。
  院士工作站成立以来,站内工作的专家教授曾先后帮助太冶申报并完成了数项国家、省(市)攻关项目、国际科技合作等项目,为太冶申报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提供了指导,同时也引导着太冶技术研发不断向着新的领域挺进。
  2015年,太冶与装甲兵工程学院徐滨士院士团队举行了组建冶金轧辊再制造院士工作站签约仪式。这也是太冶继2010年与李正邦院士团队签约成立院士工作站之后企业建立的第二个院士工作站。
  徐滨士院士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再制造概念。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与团队如今已开创出以信息技术、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为支撑,以恢复尺寸提升性能的表面工程技术为手段,产学研结合,既循环又经济的中国特色的再制造模式。我国的再制造起步较晚,但经过努力,目前迎来了良好发展势头,在汽车、机械、冶金、电力、矿山各领域均取得了飞速发展,产出多项重要科研成果。2015年8月1日全国堆焊再制造技术学术会议在太冶召开。此次会议的目的在于总结实践经验,推动产、学、研、用的交流与合作。堆焊修复是太冶的传统业务,在徐滨士院士及其高端科研团队的科技支撑下,太冶将站在更高的起点,在轧辊再制造产品领域取得更多的创新突破。
  目前,在徐滨士院士及其高端科研团队帮助下,太冶在2016年初制定试行国家首例《轧辊堆焊再制造》企业标准,并把轧辊堆焊废弃物“废渣”全部进行重新循环利用。“轧辊堆焊修复”项目被列为太原市尖草坪区转型综改试验区的标杆项目。
  用国际领先技术 铸一流拳头产品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电渣钢生产的国家之一,然而50多年来,我国的电渣重熔结晶器国家标准一直处于缺失状态。2010年,太冶向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供多项建议及企业标准资料,参与了“电渣重熔炉结晶器”国家标准的起草和制定,这对结晶器的设计、制造、安装与使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对我国电渣重熔炉结晶器装备技术的发展及其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太冶是国内最早进入电渣钢结晶器生产的企业之一。近些年,在太冶院士工作站的主导下,通过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道路,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和技术突破。多年来,太冶进行了大型、特大型结晶器产品设计及工艺、制造技术的研发。先后为通裕重工、烟台玛努尔核电有限公司提供多台40吨、60吨、帅吨结晶器,其中应用于中国一重“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工程”的120吨特大型结晶器,采用了多通道、窄水流、复合铜板等国内、国际领先、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
  2012年山西省科技厅组织有关院士专家对“特大型电渣重熔结晶器研发”项目进行科技成果鉴定,鉴定意见认为“项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推进了我国特大型结晶器目前的国产化进程,对于推动我国钢铁行业转型升级,打破国外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垄断具有战略意义,《中国冶金报》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该成果还荣获了太原市优秀科技项目二等奖。
  太冶与北京钢研高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发制作的“矩形积术式组合结晶器”,被应用于北京高纳科技与乌克兰科学院巴顿电焊研究所合作的国家“十二五”重大国际科技专项工程。该产品包含的导电、网状水流、自由组合多项技术创新均为国内、国际首创并取得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各一项。
  真空自耗炉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高温合金、钛合金冶炼设备,由于结晶器中温度高达近2000℃,热流密度≥100万千卡,因此结晶器质量要求异常严格。太冶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真空自耗炉的试制合同。为保证节能、环保的技术要求,太冶院士工作站在焊接工艺上进行了创新,通过在结晶器内套用铜板焊接替代整体锻造,实现了节约原材料1倍以上,并减少了加热、锻造、退火、机加工等工艺,保证了产品的化学成分及机械性能,并可以使产品使用寿命提高1倍以上。   轧辊堆焊修复一直是太冶建厂以来的主要产品。经堆焊修复的轧辊,在使用过程中较少出现疲劳龟裂、磨损、断辊和粘钢的现象,其价格低于新制辊的1/2,使用寿命则提高了1倍以上,得到了用户的好评,同时减少了资源消耗,契合了国家构建循环经济的战略需求。
  在太冶承制的太钢热连轧1549线卷取机改造夹送辊、2250线卷取机夹送辊项目中,太冶院士工作站的有关专家对设备原设计进行了大胆改进,将卷取夹送辊上辊外壳由锻造改为钢板卷制焊接,整体结构由组装式改为整体焊接。辊轴由中碳钢改为低碳合金钢。这几项成功的改进既降低了设备制造成本,又提高了使用寿命,并使结构简化、性能优化,实现了降本增效,仅这两项技术创新,在制造成本和以后的修复中,每年可节约资金300万元以上。这是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最佳成果,得到了原设计单位德国西玛克、西门子公司的肯定与赞誉。
  助卷辊粘钢在轧制管线钢过程中比较常见,为解决这一问题,邯钢、宝钢、武钢等有关人员多次到太冶院士工作站交流咨询。之后,太冶院士工作站就此与企业进行了联合攻关,并在焊接材料、工装工艺、废渣的重复利用等领域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增强了修焊产品的适用性和先进性。新产品已在邯钢2250卷取机连续运行一年以上,一次过钢量达100万吨,超出了技术协议中的预期指标,开创了历史最好业绩。目前太冶和武钢正联合攻关助卷辊一次过钢量200万吨的研发试制。
  强科技创新羽翼 助企业再创佳绩
  在经营体制和科技战略的选择上,太冶始终能够契合历史发展潮流,对于像太冶这样一家民营企业而言是准能可贵的,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营企业决策的灵活性。近年来,太冶针对社会和行业环境的变化,加大了对创新的重视和支持力度。据了解,目前太冶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已占总收入的50%以上,研发费用达到销售收入的6%。
  近年来,中国重启核电建设的信号越来越明显,内陆核电站有型在“十二五”期间启动。科技部发布的征集“863计划”2015年度项目的通知中,高品质特殊钢列入了重点领域,海洋领域用特殊钢的开发被着重强调。而太冶推出的结晶器已被用于海洋工程急需的高品质特殊钢的生产,在太冶院士工作站的支持下,它的研究成果也已逐步拓展到了大飞机、核电等领域。
  太冶高精尖科技大发展得益于太冶拥有高精尖的领导团队。董事长陆廷阁经验丰富、专业娴熟,总经理陆麒铮zD07年从英国纽长斯尔大学学成归国,理念先进、勇于创新,他们坚持产、学、研、用、政相结合发展战略,始终遵循以高新技术产品为先导,以科技创新和现代化管理为动力,致力于为社会提供最优质的产品、最优良的服务,取得了多项令人欣慰的成绩。太冶先后得到过尖草坪区科技局、太原市科技局、山西省科技厅、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基金的资金扶持,被山西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授予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及各项优惠政策支持,还先后获得“山西省模范和谐企业”、“山西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世”、“山西省优秀企业”、“太原市转型发展十佳民营企业”等荣誉称号。2012年太冶取得质量体系和环境体系认证,并被授予“高新技术企业”称号。2014年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2014年荣获山西省第十二届“讲理想比贡献”竞赛活动先进集体;2015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
  太冶董事长陆廷阁表示,即将到来的“十二五”是我国装备制造、冶金、电力等行业由大变强、提质增效、实现绿色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也是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相信再制造这个功在当代、和在千秋的新兴产业,未来一定会取得新的更大的发展。太冶将继续沿着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道路,把摧国家战略发展、机遇,科学发展、坚持创新、掌握尖端核心技术,驱动企业不断开创新的制高点,为太原市创建新型工业基地、一流省会城市做出更大的贡献。
其他文献
为进一步推动机构重点产品发展,紧紧抓住一季度有利时机,工商银行晋中分行按照“抓存款 调结构 增收入”的工作思路,以“稳定老客户,拓展新客户,抢占他行客户”为工作出发点,认真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抢抓市场先机,努力夺取首季“开门红”。  晋中分行加大如意人生销售额、机构客户拓户、日均5万元以上机构客户净增、机构重点产品中间业务收入兑现额度,引导各行抓住第一季度业务发展黄金时期,为全年工作开好局、打好基础
期刊
一身干净整洁的白大褂,一副普通的眼镜架在并不挺拔的鼻梁上,简单又不失严谨……2月19日,《科学导报》记者来到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见到了正在做实验的森林综合利用研究所所长张素华,虽然只是一个很简单的步骤,但张素华没有丝毫的懈怠,仍然专心致志、一丝不苟。“科研必须有一个严谨的态度,想要取得成功,就不能忽视每一个细节。”做完实验的张素华一边收拾用具一边对记者说。  扎根三晋  1988年6月,毕业于东北
期刊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专家研发出新一代针对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的BCR-ABL激酶抑制剂CHMFL-ABL-053,可有效阻滞肿瘤细胞生长。这项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在美国化学会药物化学核心期刊《药物化学期刊》上。  据了解,该研究成果已经申请中国发明专利,并提出PCT(专利合作协定)国际申请,且正在与相关药业联合进行国家一类创新药物开发。
期刊
日本北海道大学和顺天堂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他们用肝脏提供者和接受者的淋巴细胞培育出一种特殊细胞,有效抑制了肝脏移植后的排异反应。  研究小组认为,如果将这种方法发展为常规治疗手段,有望减少接受肝脏移植患者的负担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即使是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肝脏移植患者,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期刊
日前,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周集中课题组与国外合作,首次利用基因芯片、高通量测序等多种宏基因组技术,对所获取的北极土壤样品进行了分析,发现气候暖化背景下微生物活动对永久冻土带土壤碳库的重要影响。相关成果发布于《自然·气候变化》。  科研人员指出,这一发现证明了永久冻土带土壤微生物对升温的高灵敏度,说明气候暖化对永久冻土带的脆弱生态系统可形成显著的不利影响。这一重要发现不仅揭示了微生物响应气候暖化的分子机
期刊
科学导报社科普小记者教育中心是集青少年儿童学习、成长、锻炼为一体的多元化学习平台。参加“科普小记者”不仅可以免费获得多种报刊杂志,还可享受优先投稿选登的机会;不仅可以参加形式多样的教育和实践体验活动,如大自然教育、家庭教育、青少年儿童科普教育、周末营、小农场、微旅行、冬(夏)令营、摄影学习及展览、科普实践设计等,还可和爸爸妈妈一同参加定期举行的家庭教育公益讲堂。  经审核,符合条件的可申领科普小记
期刊
英国斯旺西大学的研究团队找到了一种消灭传染疾病的蚊蝇和害虫的新方法——利用其肠道内的共生细菌充当“木马”,向控制生育的基因传递“关闭”信号,以此来减少蚊蝇和害虫的数量。针对两种有害昆虫的研究表明,一种害虫的生育率下降高达100%;另一种害虫的幼虫死亡率增加了60%。  研究团队在发表于2月23日英国《皇家学会会报B辑》上的论文中称,这项重大技术进展还可以有效应用在很多其他昆虫物种上,包括传染寨卡病
期刊
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观测台(LIGO)宣布直接观测到引力波,成了春节期间最轰动的新闻。其实,我国科学家从未忽视引力波的研究,筹划中的既有空间引力波研究计划,还有地面观测计划——前者有中国科学院从2008年就开始进行预研究的“太极计划”、中山大学正在推行的“天琴计划”;后者有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导的中美合作项目“原初引力波探测”项目。然而,这些计划都没有获得国家立项。中国科学家希望LIGO能成为
期刊
(上接A1版)服务三晋  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张素华也渐渐融入到这个曾经陌生的城市,为三晋建设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1998年,作为国家林业局“948”引进项目“生物降解性脂族聚酯育苗容器制作专利技术引进”项目技术负责人,张素华从德国巴斯夫公司引进全降解生物降解塑料进行可降解制作工艺研究,生产出可降解育苗容器产品,并在农林生产中进行了应用。  2009年,张素华主持的省攻关项目“沙棘全果渣中油
期刊
在2月24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介绍,我国科技创新加速突破应用,推动新动能不断成长,战略高技术贴近民生进入市场,创造新市场新消费。“十二五”以来,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由50.9%增加到55.1%,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正步入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存”的历史新阶段。  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强化  “科技创新正在推动新动能不断成长、化蛹成蝶,促进传统动能改造提升、凤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