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回应“中国威胁论”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an_hu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上升,“中国威胁论”近些年被西方媒体不时提起。去年的钓鱼岛事件、最近的南海局势,外媒又借机炒作。七一讲话强调“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有力地回击了“中国威胁论”。
  
  访谈嘉宾: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时殷弘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张清敏
  
  人民论坛记者:中国政府始终奉行和平外交政策,然而“中国威胁论”并未因此销声匿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时殷弘:中国威胁论是一个笼统、模糊的概念,具体来说可分为两类:一个是“中国军事威胁论”, 即将近年来中国军事现代化取得的成就和进步视为威胁。
  另一个是“中国经济威胁论”。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大量贸易顺差以及与西方不尽相同的发展模式。因此有些国家不仅感受到了现实的贸易竞争压力,而且感觉到自己的发展模式和价值观也受到了冲击。
  张清敏:中国威胁论的产生有其客观环境。一是中国近些年来发展迅速,西方国家担忧一个强大的中国会挑战以西方为主导的国际秩序。二是与中国有历史遗留问题的一些周边国家担心,随着中国的逐渐强大,未来中国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时的立场会渐趋强硬。三是随着国民对外交事务的日渐关注,加之网络媒体日渐发达,网上一些情绪化的语言传播到国外,很容易产生误解。
  人民论坛记者:我们应该如何尽量减少“中国威胁论”在国外的影响?
  时殷弘:对于“中国军事威胁论”,一方面我们应对自身的核心利益有“主心鼓”,不要被外界某些杂音干扰。另一方面,中国要用自己妥善的言论和行动去解释和表明中国崛起的和平性质,要在实践中着重做好周边国家的工作,减少周边国家的疑虑,不给其他域外大国介入地区事务提供“借口”,构建和谐世界。
  对于“中国经济威胁论”,我们更应多做释疑解惑工作,同时不断完善自身发展模式,通过互利共赢,化解外界担忧。
  张清敏:应对中国威胁论,一方面领导层要像胡总书记本次讲话中谈到外交工作时那样,明确表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并通过实际行动证明我们是“说话算数的”。另一方面,要重视舆论引导和对外宣传工作。在宣传的技术、方法、思维模式方面,我们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要用国外受众可以接受的方式和语言进行对外宣传。
  人民论坛记者:许多民众认为“中国威胁论”的盛行说明某些国家正在加紧防范和遏制我国,那么应如何引导国内公众理性地看待“中国威胁论”呢?
  时殷弘:对“中国威胁论”要作分辨和区别对待。对于不顾事实故意捏造“中国威胁”的势力,我们要用中国自己的言行,强有力地给予反驳。但是也不能不做分辨就轻易判定凡是“中国威胁论”必定别有用心,不能一听见不顺耳的话就认为是恶意攻击。要善于理解甚或谅解在中国崛起过程中,其他国家正常产生的猜忌。随着中国的发展,加上建设性和负责任的中国对外政策,除了在世界上少数例外地方,“中国威胁论”很有可能逐渐衰减。
  张清敏:每个国家都是根据自身的国家利益制定外交政策的,因此 ,一方面要将我国的利益、政府的立场向国内民众说清楚,另一方面也要将其他国家与我们究竟有哪些利益分歧说清楚。媒体也不要过多炒作中国与他国的“利益分歧”,以免影响民众之间的相互观感。这样可以为政府的外交活动扩大空间,避免外交政策受到民间情绪化因素的影响。
  (采访整理:人民论坛记者 刘建)
  (责编/肖楠 美编/叶锐)
其他文献
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改革是硬动力  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 石仲泉:其实讲发展、稳定和改革的关系,改革也不能忽略,改革也是硬的。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能不能也加一句话,改革是硬动力。因为从总书记的讲话来说,没有改革,我们的发展也很困难,所以,改革是始终推动发展的一个动力。因此,提出科学发展观,并不是说不要改革,而是要正确处理好发展和改革的关系、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任何时候都不能疏忽,都
期刊
讲话精彩语录  “推进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公众关切: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过,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矛盾愈益凸显。在经济发展起来以后,社会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人民群众的社会诉求越来越多。不同的社会群体民主意识也比10年前、
期刊
我现在积极参与儒家与马克思主义的对话。当我们逐渐地重新了解、重新发掘、重新解释、重新体认中国传统文化时,对于当前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来说,更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理解;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也要关注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世界、发展前景与困境    作者简介:杜维明祖籍广东南海,1940年生于云南省昆明市。1961 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后获得哈佛—燕京奖学金赴美留学,在哈佛大学相继取得硕士博士学位。
期刊
究竟什么是优良的社会管理模式,要取决于各种不同的国家社会关系的互动过程。许多发展中国家按照美国多元主义模式建立起来社会管理模式,许多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症状,那种国家失败、社会失序的“弱国家、弱社会”的局面,应该给我们以深刻的警示    出现各种类型的社会矛盾运动非但不是什么病态,恰恰正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传统的政治思维和普通官员与民众的常识中,社会矛盾运动一般都会被视为颠覆性的因素。各级政府官
期刊
讲话精彩语录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    公众关切:当代中国正经历着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有一种普遍的误解,认为西方存在一个完全超脱于国家之外的“公民社会”,公民社会完全自治而不受政府的管制。这种将公民社会自治当成解决社会管理难题“万灵药”的做法,实际上来自于美国自由主义传统对“多元主义”社会的迷信和崇拜。西方发达国家,其社会管
期刊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我们在为过去的辉煌成就而自豪的同时,不能忘记当代中国经历了30年的经济转型也正在经历着空前广泛的社会转型与社会变革,各种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伴随着经济发展而日益尖锐化。因此,必须将以保障与改善民生为核心内容的社会建设提到国家战略高度,摆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加强与改进社会管理来维护经济改革的成果,在延续中国经济发展奇迹的同时再实现中国式的社会发展奇迹。    
期刊
“七一”重要讲话  受访者最关注的10个提法    “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排第1位)  这“四个危险”的概括体现了当前党的领导集体深深的忧患意识。受访党员干部表示,这说明我们党更加重视自身建设,把党的自身建设问题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受访者最关注“四个危险”,说明公众如同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说的那样“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     “只有我们把
期刊
在玩过一段时间微博后,体会到无聊、无趣,很少再看微博,或者直接封博;从迷恋到厌倦,甚至想让微博从生活中彻底消失,这种心理正是“微博疲劳症”的基本症状。超三成的受访者称自己患上了“微博疲劳症”    最近,“郭美美事件”从微博上发端,被炒得沸沸扬扬,使微博声誉如日中天。与此同时,一种不看微博、厌倦微博的情绪也在网络上蔓延,据人民论坛杂志调查显示,超三成的受访者称自己患上了“微博疲劳症”。  网友“咆
期刊
七一讲话强调:“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 当前,要突出强调党的青年特质,蕴含着什么?     访谈嘉宾: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党建专家 叶笃初    人民论坛记者:“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怎样理解其中的深
期刊
人民论坛记者:您发起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和“随手送书下乡”的微公益活动影响已经很大了,现在效果如何?  于建嵘:“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改变了中国人对乞讨儿童这件事情的看法或者说是观念,原来大家认为儿童乞讨是司空见惯的事,但并不认为违法,现在大家能认识到这样做是违法的,每个人都有能力解救他们,这是这个活动最大的一个效果。我就是希望通过这个活动,杜绝一切儿童乞讨,让所有乞讨儿童都回到学校,这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