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来源 :当代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hyo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技术走进了课堂使我们的课堂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可以把窗外的世界搬进课堂,激发求知欲,提高参与度;可以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突破重难点;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延伸课堂教学;可以为学生继续学习数学提供渠道,变“授鱼”为“授渔”。
  【关键词】信息技术 ;多媒体技术 ; 小学数学教学 ;教学案例 曾几何时,我们的教育发生了一些变化,课堂上不再只有老师不停地“夸夸其谈”,课堂上不再看到孩子紧锁的眉头,取而代之的是孩子快乐无尽的笑容。站在教育的第一战线,我不禁扪心自问:是什么让我们的课堂不再枯燥无味?是什么让我们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对,是信息时代的到来,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多媒体技术走进了课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进一步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一切有条件和能够创造条件的学校,都应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学科,一种工具引入教育,它带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方法到组织形式的深刻变革,它与各学科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关键和核心。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思想与方法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教师利用电脑对图形、数字、动画乃至声音、背景等教学需要进行综合处理,使得教学内容易于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利用计算机提取资料,交互反馈,进行自学,让数学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实验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小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方向。下面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我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一些感悟。
  1把窗外的世界搬进课堂,激发求知欲,提高参与度
  孩子们的生活是真实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汽车,飞机等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他们好奇心的源泉,这满满的好奇心也就成为了他们兴趣的源泉。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是有个性的,他们的活动受到需要和兴趣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需要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我们的教学也必须“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经验”,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我们可以将孩子们所感兴趣的窗外世界搬进课堂,给孩子们呈现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课堂。,这样孩子们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旺盛的求知欲,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教学案例1:在教学三年级上册《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中,我拍摄了校园内一些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建筑物和物体制成幻灯片。当我将这些幻灯片在课堂上一一演示的时候,孩子们都瞪大了眼睛,目不转睛的看着画面,“这不是学校的大门嘛!”,“这是我们班的窗户”“这是小广播”,孩子们说得不亦乐乎,没有一个孩子做小动作,开小差。这个时候我进一步追问:你知道哪些建筑物或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建筑物或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孩子们纷纷举手回答,每个孩子都显得迫不及待,甚至有的孩子没来得急等我点名就已经说出来了。这样整个一节课在一种热烈的气氛中开始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已经被吸引进入了课堂,而不再是他们下课玩的小游戏。
  教学案例2.在教学一年级《加法的意义》的时候,虽然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已经学会了计算加法,但是他们对加法的意义并不能透彻的理解。在教学中我呈现一张图片,鱼缸里放了六条小鱼,然后我说:“有一天,孙老师又买回来八条小鱼,你能帮孙老师算一算现在鱼缸里一共有几条小鱼吗?”边说我边演示将后买的八条小鱼放进同一个鱼缸的过程。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孩子注意力比较低,小鱼儿在他们的生活中是经常见到,也是他们非常喜欢的小动物,所以这便引起了他们的兴趣,他们觉得:哎呀,老师说的好有意思哦。这样兴趣便转化为内在学习的动力,每个孩子都能列出6﹢8﹦14的算式,孩子也能轻松地理解了加法的意义。
  2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突破重难点
  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有这样的经历:一位妈妈牵着孩子的小手在路上悠闲地散步,突然孩子挣脱妈妈的手指着天空大声地告诉妈妈:“妈妈,你看,那是飞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到了什么?飞机那么高,那么远,孩子都能够敏锐的发现出来。为什么呢?是因为飞机在动!孩子对动的事物比对静止的物体具有更强烈的洞察力。多媒体信息技术就可以让我们的课堂“动“起来。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景,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如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极大的支持了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概念的寻求与研究。尤其在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及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演示,形象地解释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借助于观察和比较,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的把握知识的本质。
  教学案例3:在教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中,如何通过折、剪将长方形转变成正方形,这是教学中的难点,光凭老师在讲台上演示坐在后面的学生不一定能看清楚,我用幻灯片一步一步演示折、剪的过程,将重合的线用特殊的颜色标注出来,并让其闪烁两三次,学生将这个过程看得清清楚楚。在教学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板可以拼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拼一拼,然后用课件演示,先将一个三角板固定,另一个完全相同的三角板用慢速飞入,幻灯片将拼的过程完整呈现,学生也看得一清二楚,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学案例4: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的时候,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点和线的闪烁,闪动长方体的面、棱、点,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紧接着把长方体的实物模像去掉,抽象出平面图,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再通过面、棱的移动,拼合等一系列的演示,同时配有声音,利用色彩动态来比较,得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相对棱的长度相等”这一结论,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会了这一知识。   3.利用信息技术可延伸课堂教学
  目前我们学校的教学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即学生在校集中授课,受教学时间的统一限制。21世纪人类社会将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化整合数学学科教学应该增加新的教学形式。基于这一思考,我们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案例5:三年级下册《千米和吨》这一单元有一节活动课《了解千米》,课上要求学生查找各种生活中的信息:比如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不能超过多少千米等等。上课时,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我们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电脑多媒体网络信息领域,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强等特性,促进教育制度的革新,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育质量。
  4为学生继续学习数学提供渠道,变“授鱼”为“授渔”
  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不是老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学习者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己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每个学习者都是在其现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新信息主动进行选择和加工,从而建构起自己的理解。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不好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在教学中,我们老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一些现成的理论,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懂得这些理论是如何获得的。应该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教师要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材内容中,涉及的一些事物、现象、情景、过程,学生无法看到,问题难于得到满意的解决方法,而实践操作是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一做。”以学生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能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对其掌握新知识会事半功倍。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解决由于不易观察或操作不够规范而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在教学中,可把信息技术作为中介物,通过演示,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实践操作,使知识结构的某种逻辑关系得到具体形象体现,把感性认识上升更到理性认识阶段。
  教学案例6:在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分组进行剪、拼等活动,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长方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平行四边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三角形,有的把圆剪拼成梯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尝到独立思考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一般推导圆面积公式教学到此结束,可教师并没有就此罢休,而就此设问:“把圆剪拼成哪种图形的方法最为简单最易操作、推导?”教师这一提问把学生的思维兴趣推向高潮,这时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逐一展示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各种方法,学生很快归纳出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并说明为什么。这样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把学生的思维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恰当的选用多媒体与数学课堂教学的结合,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有效的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信息技术也是一门复杂的学问,怎样让信息技术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其更大的功效,我将在这条路上执着追求和探索,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西靖2000年7月
其他文献
【摘要】动手实验在素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动手实验不是某一学科特有,而是每个学科都存在,有效的实验教学有助于数学教学。艺术化的实验具有特殊的魅力,它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使教育者更好的调节课堂的气氛,实现渗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完成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养成。加强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有效的动手实验可以使教育教学目的更好达成。  【关键词】动手实
期刊
在语文课程开发与利用上,不能忘记了影视文化这一可巧用的大餐。我们应找出影视文化与语文课程资源的联系,合理利用这些影视资源,以达到引导青少年形成健康思想、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和开发创造性的目的.巧用影视大餐,打造语文盛宴,使影视文化有效地服务于语文教学。  1影视大餐的“营养”  影视是当今世界最富有魅力的综合艺术,它集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诸种艺术之精华,成为一门独立的“第七艺术”。影视
期刊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使学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获得几点心
期刊
【摘要】1842-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等国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主权及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经济领域也丧失独立性,中国由主权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封建制度也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国则被迫顺应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潮流由封建走向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给中国社会发展造成压迫与刺激并存、抑制与促进同在的复杂局面,具有危害与客观进步的双重性。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层面对其双重性进行探讨。 
期刊
辅导教师:周洁玉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生机小学 六(2)班 (551700)  “一百里杜鹃花歌唱的地方,一千只黑颈鹤跳舞的地方,我的高原花海,我的青春摇篮”每每听到这首歌颂家乡的歌曲时,心里便涌起阵阵热潮。  毕节——我的家乡,座落在贵州西北部,虽没有大城市的金碧辉煌,车水马龙。但却有自己独特的韵味。  家乡美,美在“花的海洋”春天,五彩缤纷的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这儿一丛,那儿一簇。朵朵婀娜
期刊
新课程理念下高效率的教学过程不仅是有效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是特殊形式的认识过程,是教师、学生、教材三个因素相互制约、协调统一的过程,是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获得最大限度发展的过程。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以下介绍一些高中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及原则。  第一是主体性原则。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从原来单一的知识目标发
期刊
学困生是家长、老师头疼的团体,是基础知识较弱,行为习惯较差,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学困生的转化是很难做好的工作,但有时不可忽视、必须做的工作。温总理有一句至理名言——“……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我们教学的团体,就好比这一只舰队,学困生就好比最慢的船只。可以想见,学困生转化的重要。同时,现代教学,也不允许我们放弃任何一个学困生。低年级是学
期刊
作为一名教师,有过硬的基本功、高超的教学艺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热爱学生,因为爱是教育的基础,一个不爱学生的教师,纵然水平再高,也谈不上是一名合格教师。  我校是农村一所非寄宿制学校,在我所带的班级中,共有五个村的学生,虽然远的不过四五里路,但遇到雨雪天气不好,天间小路的泥泞使路远的学生中午只能留在学校,孩子们自己的零用钱买袋方便面干吃凑合……住校的我便用锅多煮些面条,煮好后给他们端到教室。十三
期刊
【摘要】学习不是单纯的接受,更多的是自己自觉的去得到. 正如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指出:“学生要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和体验的方式来学数学。”新课改的理念下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让学生正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关键词】课堂教学 ;学生 ; 主体几年来,一直有这样的疑虑,课程改革的力度这样大,影响范围这样广,而效果为什么不是很令人满意呢?经过长时间的琢磨和探究,有了那么一点想法,学校教育的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第26页第6、8题。  教学目标  (1).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从生活找数学并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