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来源 :学周刊·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omeo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曾经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这是历史赋予人民教师神圣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师者何以不辱使命?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因为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使人受益终身。倘若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那便是授之以鱼;若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便是授之以渔。教学实践表明,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而且,“21世纪的文盲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随着科技的发展,国际经济势力的竞争,究其实质是人才的竞争。时代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在学习中探索,在开拓中前进。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立足于社会,立足于民族之林。为此,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呢?我曾在教学中做了如下探讨。
  一、激情入趣
  作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利用学科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教材的人文性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帮助学生首先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意识,引导他们以屈原、岳飞、文天祥、毛泽东、周恩来等历史巨人为榜样,胸怀凌云志,读书为人民,并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把“要我学习”变成“我要学习”“学会学习”。诚然,我们在教学中发现有很多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只是理解为要升学,要应付考试,不学不行,出于无奈,于是便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甚至有的学生厌恶学习,觉得学习没意思,没用处,又太费力,何必自讨苦吃。试想,学生进行缺乏兴趣、目的不明的学习,怎能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呢?于是,我在教学中便因势利导,采用讲故事、读小说、唱戏曲、诵诗歌、办壁报、搞演说等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自主读书,自主学习,是学生成才的道路。有人说:“好的习惯能成就一个人,坏的习惯可以毁掉一个人。”由此看见,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眼下我市正在推广的“大语文教学”就十分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生活语文一体化,真真切切地道出了学好语文的真谛。语文改革家魏书生的成功经验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让学生联系生活学语文,真可谓既导源又接流,能够学以致用。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学之,不亦乐乎”的美感,也就不会把每天的“书法、摘抄、积累、日记”等看成是学习的负担。长此以往,学生必能养成“听、说、读、写”的良好习惯。
  三、指导学法
  教师应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技巧,掌握适合自身特点的科学方法。法国心理学家贝尔纳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妨碍才能的发挥。”学习方法得当,会使学生的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徒劳无益,事倍功半,效率极低。如我班有一学生,学习很用功,时间也抓得很紧,每堂课把教师的板书内容几乎完全抄录下来,考试前时常开夜车,反复地读,反复地写,有时干脆把表搂在怀里,可谓惜时如金,废寝忘食,但还是学习不好。症结何在?这就是不求方法。正在这名学生困惑之际,我告诉他,学习应该使“巧”劲,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要有切合实际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劳逸结合。就拿学习语文来说,首先要搞好课文的预习。在预习时先粗读课文,解决生难字词,标出疑难句子,结合上下文推断词语的含义,反复揣摩重点句子的意思;再读课文时注意从整体上进行把握,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文章可分几个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意思;然后再从整体上看哪几个语段最精彩,作者是用了那几种表现手法写出来的,哪些句子最优美,自己能和作者产生共鸣的地方有哪些。若有不解,查阅资料或请教教师或同学。其次,上课时专心听讲,听清教师讲课的思路,记好教师强调的重点、难点。同时,学生一定要做到眼、耳、手、脑并用,绝不能因记笔记而耽误了听课,而要努力做到听、思、记三不误。课下及时复习,按知识结构系统整理好自己的课堂笔记,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注重迁移训练,培养能力,将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纳入自己的知识库。久而久之,将会收到明显的效果。这名学生依据我的点拨,重新制定了学习计划,掌握了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中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重点高中。
  四、创新教法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发展不竭的动力。有一位科学家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撬起来。”我认为这个支点就是方法。教学中,我们应当帮助学生找准这个支点,然后再处理好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关系,这样,学生就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实践表明,学习方法实际上就是一种技巧,一种科学的程序。比如,我们学习一种知识,要经过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阶段。通俗地说,第一阶段就是通过感官(眼、耳、鼻、舌)获得印象;第二阶段就是通过思考把它搞明白;第三阶段就是融会贯通成为自己的东西;第四阶段就是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这个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经过上述四步,就算对这种知识掌握了。
  显而易见,方法仅是一种途径,一种手段,但是,我们应当明白“殊途同归”的道理。无论要掌握什么样的知识,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我们都要找到最恰当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使学生自学能力得到发展。比如,我在教读《宋定伯捉鬼》一文是从题目突破的。上课时,我先在黑板上板书《宋定伯捉鱼》(学生大笑,指出错误,教时订正)。接着,我提问:“鱼可以捉,比如用网之类的工具,宋定伯是凭什么捉鬼的?”学生兴趣顿生,积极思考后回答:“用智慧捉鬼。”然后,我追问:“那么,宋定伯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如此这般,一篇文言文竟然学得比现代文还轻松。
  总之,教法、学法不能一概而论。而且,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施教之功,贵在引导”的观念,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观点,都强调了教法、学法的指导。所以,中学语文教师应特别注重授“渔”,而不是授“鱼”,使得我们的学生能“捉鱼”,会“捉鱼”,善“捉鱼”。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有永远吃不完的“鱼”。
  (责编 张翼翔)
其他文献
历史文化品牌的争夺,已经不是新鲜事,全国十余县同争梁祝,四处可见大观园.几县向国务院申请改名“夜郎县”,让学者头昏眼花.让看窖不知所从。好一场文化品牌的角斗,让我们不得不
我們所说的“除非句”即指用“除非”引导的句子,是一个条件句,与无条件句相对应,表达的是前后两个事件的关系,常常与“否则”“才”连用。但许多语法书对“除非”分别与“否则”“才”的连用条件谈的不多,因而许多学生包括教师在内,在做改错题或平时使用时从根本上难以找出“除非句”的病因。如“除非你离开,我才离开”“除非你离开,我不离开”究竟哪一句更加合乎语言规范呢?笔者就此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见解,以与各位同仁
“牵手”故名思意是“手拉手”的意思。几年前,一部电视连续剧《牵手》一炮打响,捧红了影视演员蒋雯丽。顷刻,让所有男人为之倾倒,夜不成眠,令人心动。
摘要:化工单元仿真是针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开展的教学活动。它既属于实践环节又与理论知识紧密相连。本文笔者主要介绍了化工单元仿真实验在化工原理实验教学中的优势,探讨了其应用于实验教学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化工原理实验 化工单元仿真实验教学  化工原理是我院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的一门主干课。它是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等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中各种物理操作问题的技术基础课。在
<正> 1 节水和水的有效利用由于农业是用水大户,有效的灌溉管理在将来无疑是节水的主要一环。目前非常普遍的是,由河流引用的水量一半以上并未到达田间,即使在到达田间以后,
岩滩水电站上、下游拱围堰采用碾压混凝土(RCC)筑坝新技术,取得了施工高速度和优质工程的成效,使用先进的钻爆微差新技术,成功地拆除了RCC围堰1000m~3,文中着重介绍了RCC浇筑
本文论述了高速水流,经过多级孔板孔口发生突然收缩与扩散,消杀巨大能量的消能机理。消能效果可用消能系数K来表示。通过试验找到了影响孔板消能的因素主要有:反映流动状态的
既然艺术品作为商品的一种,建立品牌尤为重要,作为品牌核心内容的品质,价值.与同类产品的差异等须有标准来衡量,离开标准无从谈起。
<正>~~
期刊
直到清末,石景山区模式口街还是商贾云集之地,休闲娱乐之所;成群的驼马是那里最壮观的景象,悠悠驼铃是那条街最美的声音,因此模式口也称为“驼铃古道”或“京西古道”。老舍的《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