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冷战时期美国的中东政策及其发展趋势

来源 :理论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mdm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后冷战时期美国的中东政策主要包括:控制中东石油资源、以“大中东民主化”战略为核心改造中东、借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为名、瓦解美国在中东最后一个公开对手伊朗并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尽管奥巴马政府的新中东政策尚未正式出台,但已初露端倪,主要是:改变前任政府的强硬作风,修复美国在阿拉伯人中的形象;一如既往地捍卫以色列的“自卫权”,对巴勒斯坦人的处境表示一定的同情,支持其建立国家;对伊朗和叙利亚等所谓的激进国家采取包括对话在内的综合战略。
  关键词:后冷战时期;美国;中东政策;趋势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09)08-0112-03
  
  一、 中东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
  
  中东地区素有“三洲五海”之地的称号,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随着中东石油的大发现,中东的战略地位更显突出,中东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东之于美国的重要表现于中东的战略地位、美国对中东石油资源的依赖、美国推行的反恐战略及美国之中东民主化战略、美国对以色列的安全承诺和美国在中东的经贸利益。
  从地缘政治的现实看,中东的战略地位及石油资源使它成为了国际政治主角利益角逐的场所。斯派克曼在其“边缘地带说”中曾指出: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支配了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了世界命运。中东地区就是斯派克曼所指的“边缘地带”之一。鉴于中东地区在地缘政治上的重要地位,在二战中成长为世界新霸主的美国,自然不会放弃这一重要战略区域,也就把控制中东作为实现其全球战略的支撑点。所以,在中东就时常会看见美国人的身影。
  从石油资源和经济安全战略角度看,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禀赋,中东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其储量占世界石油储量的66.42%,达907.6亿吨[1]。在世界石油消费量日增价格大幅波动的今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对中东的石油依赖日益严重。目前美国石油消费量的26.9%、日本的64.6%和西欧的52%均来自中东。日本、欧洲和中国对中东的依赖程度极高,俄罗斯的外汇收入也取决于中东石油产量及销售价格。美国如果控制了中东地区,就控制了中东的石油,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国家和地区。所以,美国削弱、控制未来潜在对手的一把“利器”就是控制中东石油资源。
  美国的中东民主化战略与反恐战略成功与否与伊拉克战争能否顺利结束关系甚大。“9.11”事件之前,美国号称世界自由之都、世界安全岛。“9.11”事件的发生,打破了美国的安全神化,美国对世界的看法发生了颠覆性变化。美国政府没有从自身查找发生“9.11”的原因,而仅仅从实施者多来自中东地区、信仰伊斯兰教这一表象出发,认为恐怖主义的基地在中东,保障美国安全的首要任务是实施以中东为重点的反恐优先战略。美国以反恐为号召,先后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试图借反恐战争,推进中东民主化战略,完成对中东国家的民主改造,在伊拉克扶持一个亲美政权和在中东建设一个亲美阵营。
  以色列的安全与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安全利益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履行对以色列的安全承诺在美国的中东政策中占据着特殊地位。以色列建国后60年与阿拉伯世界处于敌对状态,保证以色列的生存安全,即以色列在中东阿拉伯世界的“民主橱窗”成为西方霸主美国的首要目标。因为,“以色列代表了我们在该地区最持久的直接利益”,“使以色列继续成为一个独立国家当然就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承诺”。[2]冷战时期,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遏制苏联扩张的坚定盟友。冷战后,以色列在打击恐怖主义、防止宗教极端主义势力和民族主义激进势力泛滥、保持对阿拉伯国家的压力、减轻美国在伊拉克战争后在中东造成的力量失衡困境的压力、继续发挥美式民主在中东的样板示范作用等方面,以色列同样是美国在中东惟一的不可替代的盟友,所以美国中东政策的一个重点就是保护以色列的安全。
  
  二、后冷战时期美国的中东政策
  
  1.战后美国中东政策的演变。自二战结束到今天,美国中东政策可分为两大发展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苏联解体是其第一阶段。美国出于美苏全球对抗,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考虑,企图把苏联势力排挤出中东,但无法得逞,因此奉行维持现状中争取优势的战略成为现实的也是必然选择;海湾战争至今天是其第二阶段,“9·11事件”是其第二阶段的分水岭。苏东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经济全球化加速,冷战基本宣告结束。世界进入后冷战时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剧烈变动,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的全球战略目标从争霸转为称霸、维霸。美国借国际力量格局重组的历史机遇,图谋改造世界,建立美国主导下的“单极霸权和平”,进而强固美国的霸主地位。在中东,强化美以关系、遏制两伊,主导中东和平进程,但无法迫使两伊屈服,“9·11事件”发生,给美国强力改造重组中东格局,重塑中东提供了难得的机会。“9·11事件”改变了美国,也改变了世界,成为美国后冷战时期中东政策的分水岭。“9·11事件”后,美国借反恐,在中东奉行全面改造中东的霸权战略,先后发动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扶持亲美政权,又借伊朗核问题,假联合国之名制裁伊朗,抛弃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纵容以色列侵犯巴勒斯坦和黎巴嫩,美国的中东政策发生了变革性转变。
  2.后冷战时期美国的中东政策。美国在中东的战略目标是建立并保持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和对中东事务的干预能力,确保美国的战略安全。后冷战时期,围绕此目标,其中东政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控制中东石油资源。美国在冷战后的战略之首要目标就是维护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遏制未来的潜在的竞争对手,手段之一就是控制中东石油资源。由于中东地区在地缘政治上的重要地位,美国把控制中东作为实施其全球战略的关键一步,在创建“大民主中东版图”的过程中,控制中东石油也是美国中东政策的核心所在。[3]
  海湾战争时期任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委员的帕特里德·施罗德曾公开表明:“我们在沙特和科威特的注意力可以归结为两个字:石油。石油,石油,还是石油。”[4]所以,美国发动海湾战争的唯一目的就是石油。2003年3月20日,美国以伊拉克萨达姆政权与基地组织有联系、支持纵容恐怖主义组织、隐藏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但6年后的今天,美国官方公布的报告不得不承认,没有发现伊拉克萨达姆政权与基地组织有联系的证据,也没有发现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美国而言,“石油的颜色是红色的,就如同在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本世纪许多其他冲突中死去的千百万人的鲜血一样殷红。引发战争和进行战争的核心原因就是为了石油。”[5]80尽管美国政府不愿公开承认这一发动战争的驱动力,但美国有良知的高官还是说出了真相,2007年9月17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格林斯潘在其回忆录《动荡时代:新世界中的冒险》中承认,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主要动机就是为了石油。[6]
  2)借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为名,瓦解美国在中东最后一个公开对手伊朗。美国与伊朗的结盟、敌对都与美国要控制中东石油资源战略有关。首先,伊朗蕴藏有丰富的能源资源。美国《石油杂志》估算,2004年伊朗石油总蕴藏量达172.33亿吨,居世界第三位;天然气储量达26.62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二位。在欧佩克内部,伊朗是出口占第二位的全球石油出口大国。其次,随着里海能源开发计划的推进,伊朗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美国今天借核危机孤立制裁伊朗最终还是要伊朗成为他的中东伙伴。美国不允许伊朗利用石油资源、或者利用欧佩克来控制石油市场,干扰美国的中东战略。美国也决不会允许伊朗利用伊拉克国内的什叶派力量干扰美国改造伊拉克的战略。美国更不会容忍推翻萨达姆政权后,再出现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敌伊朗,所以美国发动针对伊朗的核制裁目的就一个——使伊朗屈服。
  3)实施大中东民主化战略,改造中东。输出民主是美国持久性的全球性战略,但在什么地区和国家使用却充满选择性和随机性。在冷战时期,美国在中东输出民主是坚持“中东例外论”(美国当年与伊朗巴列维政权的友好关系就是例证),后冷战时期,特别是“9.11”事件后,布什受纳坦·夏兰斯基的《论民主:战胜暴政和恐怖主义的自由力量》一书的“民主反恐”思想影响,美国把输出民主的重点放在了中东,于是在2004年提出“大中东民主化战略”,并在2006年的《国情咨文》中呼吁中东实现民主改革,希望沙特和埃及这两个中东大国能成为地区民主进程的“表率”。然而美国在中东输出民主采取极端的、冒进式的武力的方式,企图借伊拉克战争,改造中东。由此在中东“烹制”出来的并不是美味佳肴,而是巴勒斯坦哈马斯依靠选举横空出世,伊拉克的民选政府深受伊朗影响,中东地区更加动荡。尽管如此,美国决不会放弃在中东输出民主的进而改造中东国家的战略。
   4)推动力争中东和谈有所建树,稳固阿拉伯亲美国家,借以遏制伊朗,保障以色列的安全。1948年阿以战争以后,中东持续60年的对立使中东成为世界上随时爆发战争的高烈度对抗地区。为了保证美国在中东的利益,近40年来,美国外交中留下了一箩筐的中东和平计划,其中一些计划带来了突破,或者提出的计划想法要在多年以后才被接受,而有些计划则被抛入历史的垃圾堆。美国对中东和平“唯一的贡献”就是它的第一个重要想法——形成联合国安理会第242号决议。该决议确立了以土地换和平的思想。美国的中东和平计划有罗杰斯计划、卡特计划、里根计划、老布什计划、克林顿计划、米切尔计划。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将重心放在了反恐,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国于2003年4月30日公布了巴以和平“路线图”计划,以图分三个阶段,于2005年以巴双方就最终地位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最终结束双方冲突,建立巴勒斯坦国。该计划的根本原则是“安全、繁荣的以色列和主权、独立、民主与自立的巴勒斯坦这两个国家和平与安全地毗邻共存”。然而,六年过去了,中东和平仍无进展,困难在于美国虽然一直主导中东和平进程,但由于不能“一碗水端平”,导致中东国家对美缺乏信任,巴以问题难以取得进展,以色列的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
  
  三、 美国中东战略的走向
  
  2009年上台的奥巴马政府,虽然面临挽救经济危机的紧迫任务,但延缓美国的衰落、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的总目标不会发生任何改变。从这一大战略出发,美国的中东战略目标同样不会发生变化,改变的只是手段。奥巴马就职后在中东政策上着力不少,2月底宣布从伊拉克撤军计划,任命了米切尔为中东问题特使,3月1日派遣国务卿希拉里出访巴以,3月20日,奥巴马在伊朗新年来临之际向伊朗全国发表视频讲话,向伊朗伸出橄榄枝,“我想明确地对伊朗领导人说,美国将致力于解决我们所面临的所有领域的问题”,并寻求与伊朗建立“建设性”关系。尽管美国中东政策尚未正式出台,但奥巴马政府的新中东政策初露端倪:改变前任政府的强硬作风,修复美国在阿拉伯人中的形象;继续承诺保证以色列的安全,一如既往地捍卫以色列的“自卫权”;对巴勒斯坦人的处境表示一定的同情,支持巴勒斯坦人建立国家;对伊朗和叙利亚等所谓的激进国家采取包括对话在内的综合战略。[7]
  1.改造伊拉克是美国中东战略中的关键一步,其成败关乎美国战略全局,美决不会轻言放弃。布什曾强调推翻萨达姆政权,建立一个民主政权是美国重新安排中东地区格局的要求,伊拉克新政权将为这个地区其他国家的自由树立一个鲜明和令人鼓舞的榜样。在小布什的中东政策中,美国安全利益主要体现在伊拉克、伊朗及巴勒斯坦等问题上。对小布什政府来说,重新加强和巩固美在冷战时期与中东盟国建立的军事联盟关系,通过改造伊拉克政权来融合、制约其他地区便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美军长期陷于伊拉克泥淖,背上沉重的包袱,难以脱身,也使美在全球的兵力部署捉襟见肘,应付危机能力减弱。尽管今天伊拉克在美国主导下,大选产生了过渡政府,地方政府选举也完成,但伊拉克无序混乱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性改观,伊拉克境内武装袭击活动频发,恶化的安全形势又阻碍伊拉克的政治、经济重建,美国迄今难以打破这三者恶性循环的怪圈。当前美国奥巴马政府的中东政策重点就是处理伊拉克战争后遗症。奥巴马2月底已经宣布分阶段从伊拉克撤军,这决不会意味着美国放弃对伊拉克的控制,美国会继续推进伊拉克民主政权的稳定,避免伊拉克国内教派的武力冲突,加强对伊朗对伊拉克影响的防范。
  2.美国近期不可能攻打伊朗,奥巴马会“胡萝卜加大棒”双管齐下。尽管美国坚称决不允许伊朗具有核能力,军方也不断放话称不排除军事选择,但从目前来看,美国对伊朗动武的可能性不大。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计划局局长维克多·瑞纳特中将承认,“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将是非常复杂的。而且任何国家采取军事行动都会产生交互影响,这就是要继续展开外交努力的充分理由。”[8]看来美国认识到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充满风险,而且会对整个地区造成影响。而且美国大多数分析师认为伊朗可能要到2010年、甚至2010年以后才可能成为有核国家,尽管要求对伊朗实施军事打击或彻底消灭伊朗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但“我们采取何种行动取决于形势如何演变,目前还没到那一步。”[9]不但美国不会立即攻打,美国还会劝告以色列不要轰炸伊朗核设施,因为以色列的行动只会延缓伊朗的核计划而不是毁掉它,打击伊朗只会让不受欢迎的内贾德政府获得支持,打击伊朗将产生不可预知的后果,更重要的是打击伊朗将会削弱美国刚刚取得有些进展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政策。美国2008年6月先后派国家情报总监美康纳尔、参谋长联席会会议主席迈克尔·马伦访问以色列,明确告诉以色列,美国反对以色列飞跃伊拉克领空打击伊朗,因为这样做将损害美国的国家利益。奥巴马就职后,也明确表示愿向敌人伸出和解之手,表示愿与伊朗就伊朗核问题进行直接对话,伊朗总统也多次表示,伊朗已准备好与美国在公平和相互尊重的气氛中进行对话,但美国必须做出“根本的”、非战术性的改变,美伊谈判等待时机还未成熟。从目前态势看,美伊双方立场相左,近期取得突破可能性不大。
  3.改变单边主义作风,修复美国在阿拉伯世界的形象。9.11后,美国迷信武力,遵循行动决定盟友原则,奉行单边主义,导致美国与中东盟友关系弱化。正如以色列总统希蒙.佩雷斯所言,美国过于依赖军事力量,企图把民主强加于中东。“布什打出(在中东)实现民主的口号,但这是建立在美国的民主理想之上的,因此面临着巨大的反对。”“我认为,美国正在对外政策方面犯下错误。”[10]奥巴马在2009年1月20日的就职典礼上发表演说时曾表示,在处理同伊斯兰世界关系的问题上,他的政府将“寻求一条新的前进道路,以共同利益和相互尊重为基础”。 奥巴马在入主白宫后第一次正式接受电视媒体采访时,选择一家阿拉伯语电视台作为就职后受访的首家电视媒体,意在重塑美国在伊斯兰世界的形象。访问中,奥巴马表示将在任期内致力于修复美国同伊斯兰世界的关系,并称美国不与伊斯兰世界为敌。奥巴马说,作为美国总统,他必须告诉伊斯兰世界人民“美国人不是你们的敌人”,“我们有时也会犯错,我们并不完美”。在处理中东问题时,美国有必要立即同相关各方展开接触,但“将从倾听而非指令开始”,然后根据同各方磋商的结果规划美方立场。他表示相信,各方都已意识到自己正处在一条无法通向繁荣与安全的道路上,现在推动各方重归谈判轨道的时机已经成熟。4月6日,奥巴马在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发表演讲时说,在过去数年中,伊斯兰国家和美国之间出现了信任危机,但他强调,美国绝不会,也永远不会和伊斯兰国家发生战争。美国希望在互惠互利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与伊斯兰国家建立广泛的联系。用沟通来消除误解,求同存异。
  4.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但难以取得实质进展。在新一轮中东和平谈判中,美国为了修复自己在中东和平进程过于偏袒以色列的印象,奥巴马政府已显示出对以色列采取较强硬态度的迹象,坚称以色列必须准许建议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以色列必须致力于两国解决方案”。对巴勒斯坦人的处境表示了一定的同情,在3月召开的加沙重建国际会议上美国宣布向巴勒斯坦提供9亿美元援助,要求以色列不应该再在巴勒斯坦领土上建造任何定居点,而是应该拆掉现有的检查站,允许巴勒斯坦人自由流动。同时奥巴马已承诺帮助在叙以之间斡旋,旨在结束双方在有争议的戈兰高地的冲突。但要看到,中东持续的对抗的核心是阿以冲突,而阿以冲突的核心是巴以冲突,巴以冲突长期无法解决的根本原因是美国在中东长期坚持偏袒以色列,中东的反美情绪和行为也源于此,无论美国提出什么样的中东和平计划,只要这一立场和政策不改变,中东和平进程就不会取得任何进展。即使奥巴马上台也将如此。
  
  参考文献:
  [1]王京烈.整体考察美国的中东政策(上)[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5).
  [2]ForeignAffairs[J].王京烈.整体考察美国的中东政策(上).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5).
  [3]王勇辉.解读小布什时期美国大战略中的中东政策[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6,(4).
  [4]李伟建.国际关系中的能源因素[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1,(4).
  [5]迈克尔·埃克诺米迪斯.石油的色彩:世界最大的产业、金钱和政治[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6]钟梓欣,李汉平.格林斯潘写自传批评布什[N].环球时报,2007-09-20.
  [7]李学江.美国中东新政策初露端倪[N].人民日报,2009-03-25.
  [8][英]每日电讯[N].2006-05-02.
  [9][美]马克·萨棚费尔德.不是对伊朗强硬路线的背后[N].基督教科学箴言报,2006-04-04.
  [10][英]希蒙·佩雷斯就袭击伊朗问题对以色列鹰派发出警告[N].星期日泰晤士报,2008-09-07.
  [责任编辑:黎 峰]
其他文献
中韩两国一衣带水,是友好的邻邦。自古以来,两国就有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可以说,中华文化对韩国文化有深远的影响。古都开封退休干部李公涛自1985年创建中国翰园碑林以
期刊
期刊
最近,我在三门峡市调查冬季麦田管理情况时,与市、县有关方面的领导、农业科技专家及农民群众共同讨论了提高农业科技含量问题,并形成了一些看法和建议。河南是个人口位居全
德育是学校永恒的课题,讲求道德的学校同时也是高效能的学校。高校德育课是为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而设计的课程,要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加强课程的时代内容,并进而成为学习
在中国进入2000年这一特殊年份的前后,新闻媒体报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两条新闻。早在进入2000年前夕,也就是中共十五大之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核心领导层中央军委、红军出身
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量子力学由于其研究对象远离我们熟悉的宏观世界,其基本概念的革命性使很多学者甚感困惑,玻尔与爱因斯坦旷日持久的争论一直持续到今
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兴起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农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形式,解决了我国传统农业经营与管理的体制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农业及
企业在新时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由数量和规模转向质量和层次(科技含量、品牌经营、出口价值、市场拥有量);二是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