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国超市里买个面包回家无需缴税,但进餐厅,哪怕只啃个面包也要缴税。
税收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热门话题,《世界博览》2011年第六期中就介绍了美国工薪族的个税缴纳制度。前一阵,在济南政协委员的呼吁下,民众广泛关注起“馒头税”的问题。我们比较一下各国的“馒头税”,看看其背后的各种故事。
“馒头税”遍布全球
过去除了会计及老板,中国百姓对增值税也许闻所未闻。现在随着“馒头税”和个税起征点的热议,增值税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中。增值税究竟是什么?和百姓大众的钱包有何关联?
其实,所谓的“馒头税”并不是专门为馒头设立的税,而是制造馒头的食品公司所缴纳的增值税。增值税是消费税的一种,在1954年由法国政府首先设立,此后沿用于世界大部分地区。
目前冰岛的增值税率达25.5%,为全球最高;瑞典、丹麦、挪威紧随其后,达25%;英国和意大利的增值税都是20%;增值税的始祖法国税率为19.6%,是法国政府最重要的经济来源,占其总收入的50%。
欧洲国家的高税率是其医保、教育等社会福利的重要保障,冰岛、瑞典、丹麦、挪威等北欧国家也是高税收、高福利的典型。欧洲之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增值税一般较低:澳大利亚为10%、印度12.5%、新加坡7%、日本与中国台湾地区均为5%。
目前中国大陆增值税为17%,但是农产品、报刊、资源等与民生关系密切的商品,增值税率为13%。
增值税,是指商品产销过程中卖方向买方供货获利的部分向国家交纳的税收,只对自己赚钱的那部分金额征收。卖方总要将税收作为成本的一项算在买方的头上,层层获利,层层缴税,最后总税收落在终极买方,也就是最后买馒头的消费者头上。
增值税表面看是加重了企业负担,实际上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落在消费者身上,由消费者买单。
美国:没有增值税,有购物税
中国人吃馒头,外国人吃面包,那么买个面包在美国要交多少税呢?答案是零。上文中介绍了多国的增值税,唯独没提美国,那是因为美国的增值税为零。虽无增值税,美国和其他国家一样,有购物税。购物税由各州(省)和郡市自行设立,纽约州为4%(各郡和县市还有附加购物税,从3%~4.875%不等)、加州为8.25%。
美国大多数州的购物税和中国一样,只施加于烟酒首饰化妆品等商品,对面包、蔬菜、油盐等日常食品免税。所以在这些地方的超市里买个面包国家不收增值税,地方政府不收购物税,消费者的税赋为零。
不过有趣的是,如果你去餐厅、咖啡馆消费个面包,那就要交购物税了。换句话说,你在超市买个面包回家果腹不缴税,进餐厅摆谱或到星巴克装小资,哪怕只啃个面包也要缴税。
增值税和购物税有显著不同:虽然最终都是消费者买单,购物税不牵涉到产销环节中的任何中间商,只有最后环节的零售商代替政府向消费者征税;增值税则是层层递增,雁过拔毛。两种税各有利弊。购物税简单明了,不购买高端消费品的穷人可以完全免交。但零售商只是代政府收税,得不到任何好处,所以失去了代征税的积极性。
在美国的很多中餐馆,只要顾客付现金不用信用卡,不管是纽约的4%还是加州的8.25%购物税,都可以免掉。老板不吃亏,顾客也高兴,反正损失的是国家税收。与此相反,增值税将税收与产销商利益挂钩,调动了每个产业链中上家向下家征税的积极性,使逃税可能降至最小,但弊病是消费者不管贫富,就是在家啃个馒头也要缴税。况且中国的增值税远比美国的消费税税负高。
网购的避税方案
美国未设增值税,而对于已设立的购物税,商家和个人在高科技时代也找到了一条貌似合理的逃避途径,这就是以亚马逊(Amazon)首开先河的网购模式。
美国的商业法规定,各州不得从外州居民那里收取购物税,亚马逊公司按规定必须向公司所在地华盛顿州的顾客征收购物税,对于居住在其他49个州的顾客,亚马逊则没有义务为那些州的政府向顾客征收购物税。这样一来到亚马逊购物就顺理成章地可以不交购物税了。
对亚马逊来说,可以免付购物税成了一种变相的促销手段。于是几乎所有的零售商,从沃尔玛到迪士尼玩具店,都纷纷在网上效仿开店。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如今网购不仅是一种炙手可热的销售模式,更是美国人生活的一部分,有些人甚至再也不到传统的商店里购物,就连日常生活所需的柴米油盐也一律从网上购得。
面对蒸蒸日上的网购业务和悄然流失的税收,囊中羞涩的美国各州政府终于有所行动,近一两年开始专门对网购避税进行有针对性的立法,很多州都规定凡是网购公司在本州有办公室或仓库,网购公司就必须为该州政府向本州顾客征收购物税。有些州甚至规定只要网购公司雇用本州居民,公司就必须为该州政府跟本州顾客征收购物税。
记者目前供职的一家中型网购公司这几年陆续收到远至西部亚利桑纳州、近到邻居宾夕法尼亚州等数州税务部门的来信,要求我们公司通报过去十年在这些州的销售额,并敦促我们在月销售额达到十万美金的时候必须开始征收购物税,否则就有逃税之嫌。这些通告曾一度让公司高层头痛,但最后的行动计划是紧跟亚马逊的动向,只要他们不收,我们就不收。枪打出头鸟,要罚要抓亚马逊首当其冲,我们先隔岸观火。
不加税险令政府关门
其实,州政府如此迫切地拿网购公司开刀也是迫不得已。
就在中国民众要求降税的同时,美国政府却开始蠢蠢欲动。首先议院发言人提议增设增值税,接着专家论证增值税必须要高达16%才能填补巨大的国债窟窿。此言一出,舆论哗然。美国税改委员会立刻号召民众给自己所在地的议员(相当于中国的人大代表)写信,反对该提议。
在民意的巨大压力下,奥巴马第二天就改口表示绝不赞同增值税的设立。至于巨大的国债怎么还、庞大的政府开支怎么应付,奥巴马才上任两年已经为此愁白了“少年头”,手持群众来信的众参两院的议员们更是吵成一锅粥,到了今年4月初整个美国濒临政府关门的窘境。
在2011年4月10日最后一天的倒计时时刻,两院官员们达成共识,裁减380亿美元的政府年度开支,以保国债高筑、捉襟见肘的美国政府能继续运作。
当2011年4月11日星期一来临的时候,各政要部门仍能照常开门上班,奥巴马和几百个两院议员及全国更多的美国国民天天仍能吃上零税赋的面包。可是削减了经费的各项规划怎样执行?业已逾期的各项方案难道要再次推延?今后奥巴马大概会脸色更黑、头发更白、日子更不好过了。
税收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热门话题,《世界博览》2011年第六期中就介绍了美国工薪族的个税缴纳制度。前一阵,在济南政协委员的呼吁下,民众广泛关注起“馒头税”的问题。我们比较一下各国的“馒头税”,看看其背后的各种故事。
“馒头税”遍布全球
过去除了会计及老板,中国百姓对增值税也许闻所未闻。现在随着“馒头税”和个税起征点的热议,增值税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中。增值税究竟是什么?和百姓大众的钱包有何关联?
其实,所谓的“馒头税”并不是专门为馒头设立的税,而是制造馒头的食品公司所缴纳的增值税。增值税是消费税的一种,在1954年由法国政府首先设立,此后沿用于世界大部分地区。
目前冰岛的增值税率达25.5%,为全球最高;瑞典、丹麦、挪威紧随其后,达25%;英国和意大利的增值税都是20%;增值税的始祖法国税率为19.6%,是法国政府最重要的经济来源,占其总收入的50%。
欧洲国家的高税率是其医保、教育等社会福利的重要保障,冰岛、瑞典、丹麦、挪威等北欧国家也是高税收、高福利的典型。欧洲之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增值税一般较低:澳大利亚为10%、印度12.5%、新加坡7%、日本与中国台湾地区均为5%。
目前中国大陆增值税为17%,但是农产品、报刊、资源等与民生关系密切的商品,增值税率为13%。
增值税,是指商品产销过程中卖方向买方供货获利的部分向国家交纳的税收,只对自己赚钱的那部分金额征收。卖方总要将税收作为成本的一项算在买方的头上,层层获利,层层缴税,最后总税收落在终极买方,也就是最后买馒头的消费者头上。
增值税表面看是加重了企业负担,实际上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落在消费者身上,由消费者买单。
美国:没有增值税,有购物税
中国人吃馒头,外国人吃面包,那么买个面包在美国要交多少税呢?答案是零。上文中介绍了多国的增值税,唯独没提美国,那是因为美国的增值税为零。虽无增值税,美国和其他国家一样,有购物税。购物税由各州(省)和郡市自行设立,纽约州为4%(各郡和县市还有附加购物税,从3%~4.875%不等)、加州为8.25%。
美国大多数州的购物税和中国一样,只施加于烟酒首饰化妆品等商品,对面包、蔬菜、油盐等日常食品免税。所以在这些地方的超市里买个面包国家不收增值税,地方政府不收购物税,消费者的税赋为零。
不过有趣的是,如果你去餐厅、咖啡馆消费个面包,那就要交购物税了。换句话说,你在超市买个面包回家果腹不缴税,进餐厅摆谱或到星巴克装小资,哪怕只啃个面包也要缴税。
增值税和购物税有显著不同:虽然最终都是消费者买单,购物税不牵涉到产销环节中的任何中间商,只有最后环节的零售商代替政府向消费者征税;增值税则是层层递增,雁过拔毛。两种税各有利弊。购物税简单明了,不购买高端消费品的穷人可以完全免交。但零售商只是代政府收税,得不到任何好处,所以失去了代征税的积极性。
在美国的很多中餐馆,只要顾客付现金不用信用卡,不管是纽约的4%还是加州的8.25%购物税,都可以免掉。老板不吃亏,顾客也高兴,反正损失的是国家税收。与此相反,增值税将税收与产销商利益挂钩,调动了每个产业链中上家向下家征税的积极性,使逃税可能降至最小,但弊病是消费者不管贫富,就是在家啃个馒头也要缴税。况且中国的增值税远比美国的消费税税负高。
网购的避税方案
美国未设增值税,而对于已设立的购物税,商家和个人在高科技时代也找到了一条貌似合理的逃避途径,这就是以亚马逊(Amazon)首开先河的网购模式。
美国的商业法规定,各州不得从外州居民那里收取购物税,亚马逊公司按规定必须向公司所在地华盛顿州的顾客征收购物税,对于居住在其他49个州的顾客,亚马逊则没有义务为那些州的政府向顾客征收购物税。这样一来到亚马逊购物就顺理成章地可以不交购物税了。
对亚马逊来说,可以免付购物税成了一种变相的促销手段。于是几乎所有的零售商,从沃尔玛到迪士尼玩具店,都纷纷在网上效仿开店。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如今网购不仅是一种炙手可热的销售模式,更是美国人生活的一部分,有些人甚至再也不到传统的商店里购物,就连日常生活所需的柴米油盐也一律从网上购得。
面对蒸蒸日上的网购业务和悄然流失的税收,囊中羞涩的美国各州政府终于有所行动,近一两年开始专门对网购避税进行有针对性的立法,很多州都规定凡是网购公司在本州有办公室或仓库,网购公司就必须为该州政府向本州顾客征收购物税。有些州甚至规定只要网购公司雇用本州居民,公司就必须为该州政府跟本州顾客征收购物税。
记者目前供职的一家中型网购公司这几年陆续收到远至西部亚利桑纳州、近到邻居宾夕法尼亚州等数州税务部门的来信,要求我们公司通报过去十年在这些州的销售额,并敦促我们在月销售额达到十万美金的时候必须开始征收购物税,否则就有逃税之嫌。这些通告曾一度让公司高层头痛,但最后的行动计划是紧跟亚马逊的动向,只要他们不收,我们就不收。枪打出头鸟,要罚要抓亚马逊首当其冲,我们先隔岸观火。
不加税险令政府关门
其实,州政府如此迫切地拿网购公司开刀也是迫不得已。
就在中国民众要求降税的同时,美国政府却开始蠢蠢欲动。首先议院发言人提议增设增值税,接着专家论证增值税必须要高达16%才能填补巨大的国债窟窿。此言一出,舆论哗然。美国税改委员会立刻号召民众给自己所在地的议员(相当于中国的人大代表)写信,反对该提议。
在民意的巨大压力下,奥巴马第二天就改口表示绝不赞同增值税的设立。至于巨大的国债怎么还、庞大的政府开支怎么应付,奥巴马才上任两年已经为此愁白了“少年头”,手持群众来信的众参两院的议员们更是吵成一锅粥,到了今年4月初整个美国濒临政府关门的窘境。
在2011年4月10日最后一天的倒计时时刻,两院官员们达成共识,裁减380亿美元的政府年度开支,以保国债高筑、捉襟见肘的美国政府能继续运作。
当2011年4月11日星期一来临的时候,各政要部门仍能照常开门上班,奥巴马和几百个两院议员及全国更多的美国国民天天仍能吃上零税赋的面包。可是削减了经费的各项规划怎样执行?业已逾期的各项方案难道要再次推延?今后奥巴马大概会脸色更黑、头发更白、日子更不好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