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一等,等出一片精彩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教师提问后——给多数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
  教师提出问题后总是期望学生立即做出回应,否则认为较长的等待是“冷场”或“浪费时间”。据统计,“教师通常的等待时间大致在0.7~1.4秒”,超过等待时间,则毫无耐心地期求答案的即时呈现。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每位学生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并期望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表扬,然而课堂教学中少数优生总独享有限的机会。课堂上,老师抛出一个难易适中的问题,学生经过几分钟思考,举手的学生寥寥无几。老师见此情景,并没有急于请学生发言,而是用赞许的语气说:“已经有六位同学举手了!”然后,面带微笑看着同学们,课堂上又陆续举起小手。老师会意一笑,趁热打铁说道:“老师相信,其他同学再认真思考一会儿,肯定也会找到问题的答案。”老师继续用期待的眼神注视着所有学生。片刻,班级大多数同学信心十足地举手,并勇敢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案例中教师没有急于让个别同学回答,而是亲切的鼓励、热情的唤醒,给多数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假如教师为加快课堂进度,急于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不假思索地请少数同学回答问题,多数“胆怯”的学生将失去思考的机会,精彩纷呈的回答将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因此,现在的许多数学教师在设计教案时,把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生动具体的情境之中,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机会,引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认知冲突,从而产生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当中。
  2、学生回答后——留有思考余地,延迟评价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回答不准确的问题的评价,经常使用看似完美的一句话,“这个问题回答得不完整,哪位同学帮他补充?”。教师认为正确答案未出现,需要寻找其他同学补充出完整答案,并认为这是处理不准确答案的唯一方式。从学生发展角度考虑,教师过于强调问题的最终答案,忽略了学生对问题本身的理解层次,以及出现偏差的真正原因。每个人的思维特点与其成长背景、认知特点、思维水平、已有经验密切相关,思维的不足之处恰恰反映出学生思维的真实状态以及认识的起始水平。教师应该考虑学生回答不完整的原因,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思路,耐心引导学生分析自身认识的局限,教会学生如何“跳一跳”摘到“桃子”。唯有给予学生完善思维的空间,学生才能超越现有状态,进而提升解题水平。
  3、学生探究时——给予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
  学生需要在动手实践中获得实践知识,加深对识记性知识的理解程度。例如,数学课上,学生用不同比例的盐和水配不同浓度的盐水,以分析影响盐水浓度的因素。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探究学习时,学生正在热情高涨地探究,正处于“山穷水尽”与“柳暗花明”的微妙又紧张的时刻。此时,教师发出“请停一下”的“急刹车”号令,紧张的实践活动戛然而止,学生的思维瞬间陷入空白。此时,教师宣布现成的答案,学生洗耳恭听他人的成果替代了自主探究取得成功的喜悦。当学生课后继续“探究”已经过滤的答案时,学习效果不言而喻。教师适时等待,给予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对学科学习的浓厚兴趣,学生才能更好投入课堂学习。
  4、学生发问后——留出交流的空间
  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创造生成性课堂的前提。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大胆对教学问题质疑,以培养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教师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橡皮筋。让学生用两只手的四个手指把橡皮筋拉成一个长方形。然后提问:如果要使长方形的面积变大,有什么办法?如果要使长方形面积变小,又该怎么办?教师在学生动手实践时,要注意学生在操作时的表现,要积极深入地参与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中,去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和看法。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接着让学生用若干个面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小纸片去摆长方形,并记录长方形的长与宽及面积,为进一步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奠定基础。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当学生学习成功时,教师要学会等待,和学生一起分享经过自己的艰苦探索最终掌握知识的成功喜悦,激励他们加倍努力,从而争取获得更大的成功。
其他文献
小学生进行科学阅读的内容应该包括科学课本和各种科学读物。科学读物的范围涉及科学美文、科学童话、科学故事和电子类资料。对于小学生而言,科学课本是他们很重要的科学阅读材料。  一、开展科学阅读的必要性  1、教科版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没有引起教师的重视,也少有教师意识到指导学生阅读或扩展阅读范围。其中小学科学教材多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但在每个单元后增加了名为“资料库”的阅读材料。笔者发现许多科学教师并未
期刊
“自学互帮导学法”的利:  一、课堂生动起来了。“自学互帮导学法”第一次真正让课堂有了活力,有了朝气,有了讨论声,有了学生的全员参与。它打破了以前的沉闷和单调,破除了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固定的教学模式,第一次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的引路人,扮演着“导师”的角色。“自学互帮导学法”的第一个环节就使课堂“活”起来了,它要让学生先自学,让学生走进文本去把握该堂课的内容和要点,然后自己预设学习
期刊
随着人们对大语文观的深入认识,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开始重视开发和利用身边的语文教学资源,使语文课堂新鲜实用而又充满活力。在教学工作中,我有幸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根据具体情况,把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当成语文教学资源,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昔日苦恼  在从教的过程中,最苦恼的莫过于反复强调的知识训练的能力,学生不能掌握和提高,而且经常出错,比如:作文中错别字现象,经常是反复提醒、修改,可再
期刊
长期以来,批改学生的作文占用了语文老师的大量精力,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多数学生对批改结果的漠视,作文批改所达成的效果低微或无效。或许我们应该思索我们一贯的“学生写,老师改”的作文批阅过程的症结,这种“累己而不益人”的低效做法应该尝试着有所改变了。  模式一:自荐式批阅  这种自荐式批阅可以让学生自我推荐能代表自身最近写作最高水平的习作,上交给老师批阅;也可让学生在批阅栏展示自己为写好一篇作文所
期刊
一、从方法和手段上说,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和表现的欲望。教师就像一位主持人,能驾轻就熟的调节课堂气氛,让每一堂课都有声有色,让每一位孩子都跃跃欲试。  一、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角度出发,我们把课堂交往技能训练内容具体化为四个“学会”。  1、学会倾听他人发言  倾听他人发言包括倾听教师讲课和倾听同学发言。要求学生积极做好倾听的心理准备,注意力集中指向
期刊
当前写错别字、字写得不规范的小学生已经为数不少,学生的汉语水平很不乐观。目前在大、中、小学生中,汉语的规范使用被忽视,汉语中夹杂大量网络用语和英文的现象以及错别字现象比较严重;一些学生对汉语文字的美和丑、规范与否也分辨不清。那么,学生们为什么如此忽视写字呢?究其原因,我想有如下几点:  第一、电脑的普及使书写的机会大大减少。现在的小孩子大都喜欢使用电脑输入法,快捷简便,至于用手书写,他们都嫌麻烦。
期刊
一、书端端正正汉字,促思维能力发展  1.汉字结构具有整体空间架构的特征  书法教育首先是关于汉字文化的教育。书法和汉字的关系是血肉依存的,“凡有文字,即有书写,既有书写,必有美恶。”在书法教育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局部观察构成一个汉字的基本笔画及其它们的长短、粗细和所处的位置。在局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整体建构,领会字的结构美。如“中国”的“中”字的书写应将中间的一笔竖写在“口”字的中间,这样“中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时代的进步要求阅读教学者的教学行为作出相应的改变。”研究推行“群文阅读”,就是紧扣课标,实现阅读量加大与提速的一个绝佳途径。  一、可“整合”文本,培养学生“梳理”能力  “群文阅读”教学目标一定要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一定要懂得摒弃。“群文阅读”教学怎样将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展开呢?  比如五下,我们把《人物描写一组》这一单元看成一个整体,从整体教学的角度来设计,改变
期刊
初中语文教学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单以教师而言,首先较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实用功能,偏重显性的目标、“立竿见影”的目标,忽视人文精神的培育。  作为除班主任的任课教师,和学生的接触并不多,想要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光靠课堂教学还远远不够,更需要课后的跟踪教育,传统的课后教育方式就是布置课后作业,有人文性的也有工具性的。虽然有很多教师在课后作业设计上花了很大功夫,但是成效仍是不大
期刊
阅读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方面一项主要的能力之一,是学习、吸收知识必须具备的不可缺少能力,也是提高初中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营造民主、和谐氛围,使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  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和主动性曲折关键性的作用。不管教师遇到什么不高兴的事,心情多么的不高兴,也都要微笑着面对学生。即使是在课堂上,学生让你生气了,你也要巧妙的进行处理,不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