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窠篝火英雄地 闽粤青山翠竹香

来源 :源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er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就听说“甜祝村”的美名,只是未识真颜。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甜祝村竟然比我想象的还美丽。有人说,甜祝村是大埔县茶阳镇的“香格里拉”和“小九寨沟”。也许,这样的比喻并不夸张。然而,当我身临甜祝村美景后,却不太喜欢这种比喻了。我觉得,“香格里拉”和“九寨沟”因天下闻名而不免热闹喧嚷,而甜祝村是独特的,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尚未开发的原生态客家古村落。目前,甜祝村依旧游客稀少,清静的只有风声和水声。这种高品质的清静,让我想到“脱胎换骨”四字。
  甜祝村既有自然生态秀,又有人文历史美,为何仍处于“尚未开发”呢?主要是她深藏于高山密林之中,交通极为不便,故鲜为外地人所知。从石田村进入甜祝村,要走好几公里的山路。据说,过去这山路不足3米宽,当地村民进出都极为艰难,外地人自然就不知道山路里面另有奇观了。现在,虽然山路扩宽到3.5米了,并全部水泥硬底化,但依然是弯多路狭。
  山路沿山壁而蜿蜒,路坎边是苍翠的茅草和茂密的毛竹,小车慢慢而行,如同小船在绿色的波涛中破浪前进。由于一路茅草、毛竹的遮挡,车窗里完全看不到路坎下,根本看不清山有多高、谷有多深。路虽狭小,我们并不害怕,因为是刘子周开车。他是甜祝村人,常常开车回家的。我想,进新疆的路被称为天路,而进甜祝村的这段路可叫做“海路”。这个“海”,是千亩万亩绿色毛竹的“海”。据说与福建接壤的埔北地区有万亩毛竹基地,这甜祝村应是毛竹基地里的一个小村落。直到现在,在我脑海里,一直还弯转着、漂浮着这段绿色的小路。在我看来,这是一条用诗歌铺成的浪漫之路。我的头脑里,清晰地延伸着这条山路,这让我觉得自已胸中积聚着饱和的诗句,随时都会流溢出好几行诗来。我甚至自私地想,若改造、扩宽这条路,可能会毁灭我心中延伸着的诗路,会让我失去诗的灵感。但是,现代工业化和市场化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完全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这条路会被改造、扩宽,这也是甜祝村人的最大期望。若交通方便了,甜祝村人就可告别祖祖辈辈守着丰富的资源、生态、人文历史过苦日子的时代了。只要甜祝村人能过上好日子,我的不合符现实社会的所谓诗行不要也罢。
  刘子周带我们走向树木苍翠、溪水哗哗的潭水边,他说这小地名叫“井潭角”。顾名思义,在村角山麓处,古木森森,藤蔓交错,深潭水碧,好一个夏日清凉的好去处。哗哗哗的流水声,让我们陶醉。山涧飞流直下深潭,溅起朵朵水花;深潭水在石间流转冲击,形成村里小溪;小溪流出甜祝村,弯弯转转,一路流经茅坪村、石田村、洋门村等村庄,注入茶阳汀江。其实,我们从县城到茶阳,特别是茶阳到甜祝,都是一路风声,一路水声。刘子周说,他小时候常在井潭角的潭水里游泳。我蹲在水边的一块大石头上,双手捧起清水洗脸,清凉传递全身,好不舒服。此时此刻,我想起了韩愈的“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诗句,好想“赤足蹋涧石”,但未付之行动,只是左脚不小心滑到水里,弄湿了鞋袜。时已初秋,又逢阴天傍晚,潭水冷冷的,我们相约来年七月带上泳裤,到此潭水游泳。潭水边踏来踩去的,心情无比愉悦,我还在涧石间采了一株山兰草,带回一抹清香以记今日游此人间奇景。仰望高处碧水飞泻,我们扶树攀藤,小心踩踏湿滑的简陋而不规则的人工石级,上到山腰一开阔地,突见百米远的约60余米的石壁上,一束束山泉从半天洒落,十分壮观。我们兴奋地踏着涧水边的浅草,向瀑布走去。这时,我自言自语:“这是游击区”。
  这藏在半山腰里的瀑布下,草地宽阔,浅水弯流,数个大石自然凸起,可供游人休憩。我头脑里出现这样的影像:当年打游击的战士们,在这片僻静的草地上埋锅煮饭,扶枪歇息。事实上,这里真是当年的游击区。据史料记载,大埔县最早建立的苏维埃政权是“埔北区苏维埃政府”。在闽西苏区的创建人张鼎丞同志的领导下,建立了埔北苏维埃政府,从大埔县茶阳镇茅坪村的高乾自然村和甜祝自然村开始点燃革命的“星星之火”。甜祝自然村和高乾自然村,位于茶阳北部闽粤交界处,是广东省的革命老区村庄。
  甜祝自然村,显然是一个老苏区。前几年,我从党史资料里了解到,甜祝村的斋堂下蓝头窠,曾是中共闽粤赣边区纵队的秘密驻扎地,也是闽粤赣游击队总部的所在地。当时纵队政委魏金水、司令员刘永生等秘密驻扎在蓝头窠开展闽粤赣边区纵队的游击战争,甜祝村许多群众积极支持和参加游击队的各项工作。井潭角半山腰里的瀑布已是很偏僻,但还可继续登山,找到更偏僻的游击队藏身之地。当年,甜祝村许多群众,帮助游击队采购物资,传送情报。他们从当时的县城茶阳买来大米、电筒、电池和猪肉等生活用品,先放在自已家里,然后交给可靠的交通员,专程送往游击队藏身之地。当年游击队依托闽粤交界的高山密林,在深窠里面安营扎寨,与敌人周旋。在老区群众的支持下,革命队伍不断壮大,确保了广东大埔、福建永定等边区县城的顺利解放。甜祝村的潺潺流水,仿佛讲述着当年游击队的战斗故事。
  当晚六点多钟,我们参观了漂亮的石田小学校园。七点多钟,在石田村赖校长老家吃晚餐。这可不是一般的晚餐,是赖校长精心准备的鲜红菇盛宴。红菇是埔北地区一些山地的特产,赖校长事先安排他学校的家住石田村的阿宽老师中午采了近十斤鲜红菇。晚餐是鸡煮鲜红菇汤和鸡焖鲜红菇为主菜,近十斤鲜红菇全部吃完。我几乎是吃鲜红菇吃到饱,实在是过了把鲜红菇瘾。
  晚上九点多钟,我们听着小溪水声走出长治各村落;听着汀江水声,从茶阳回到县城。一路上,我回味着鲜美的红菇汤,回想着甜祝村美景。甜祝村的自然生态,让我陶醉;甜祝村的红色资源,更是让我感慨万千。夜深人静,熄灯休息,耳朵边仍有潺潺流水声,呼吸里仍有清清毛竹香。窗前夜色朦胧,默念一首古诗而安然入睡。次日清晨,记录下昨晚所呤古诗,命名为《游甜祝村有感》,诗云:
  曲径通幽潭水深,
  奇石荦确野藤长。
  深窠篝火英雄地,
  闽粤青山翠竹香。
其他文献
1月8日,清远市老促会与市企业家协会、清新区老促会等一行30多人,在市委副书记梁志强同志带领下,迎着寒风细雨到清新区太平镇秦皇山心革命老区,进行一年一度的春节慰问。同去的19位民营企业家慷慨解囊送出慰问金、慰问品——军大衣、军棉被给32位健在的秦皇山区老游击队员、交通员、堡垒户,并捐款27万元修建堙塘2公里多的自然村硬底化道路和维修80米细山仔北面河堤,解决300多人“行路”难问题,保障200多亩
期刊
地处粤赣边陲的广东和平县上陵镇翠山村,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村。全村486户1925人,山林面积14300亩,耕地面积660亩,人均耕地才0.31亩。由于山多田少,交通不便,耕作落后,村民长期生活在贫困线上。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富民政策使翠山村甩掉“贫困帽”,逐步走上致富路。近几年省委对老区“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同等优先”的春风,又给老区人民带来实惠,使翠山老区村变得更绿、更富。  翠山老区村拥有
期刊
南雄市老促会长期坚持深入农村进行调查研究,保持扎实的工作作风和把握科学工作方法,2013年做好十项工作:南雄老区宣传工作;革命烈士后裔在校就读助学金发放工作;与韶关市老促会联合调研老区工作;筹备陈开枝会长来南雄调研工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工作;重点老区市镇村调查核实工作;落实中央彩票公益金扶持老区试点工作;老区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监管工作;老区档案工作;对市人大代表建议答复工作。  该市老促会凭
期刊
1月10日,蕉岭县老区建设促进会理事会成员会议召开,县委副书记张利民参加会议并讲话,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卓利清主持会议。会上,黄清桐会长传达了全省老促会会长座谈会精神,要求老促会工作须弘扬苏区精神,深入老区镇、村调研掌握实情,拓宽老区人民致富渠道,加快老區交通建设。(陈晓光)
期刊
日前,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离市区最远的山村——张村到汤溪直达客运班线开通。张村是粟裕将军开展浙闽边三年游击战争的革命老区,以前这里的村民去汤溪需要到塔石中转,开通张村到汤溪的直达公交车是沿线1800多位农民群众多年的愿望。(刘洋、徐益丰)
期刊
3月28号下午,福建武夷山市洋庄乡党委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大安红军礼堂举办了一场主题为“红色文化·薪火相传”的讲座。此次讲座共有64名乡村党员参加,其中农民党员28名。  讲座围绕“红色文化·中国梦”这个主题,分四个方面讲解:从中共崇安特别支部成立到闽北分区委迁往大安;从召开大安紧急会议的闽北分区委撤出大安到召开黄龙岩会议以及成立闽赣省委;从上梅暴动成立的民众队到长涧源的重建闽北独立
期刊
村路变靓了、村貌变整洁了……今年,从海南革命老区东昌农场后湖村走出去的青年小林返乡过年顿觉眼前一亮,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新农村风貌。  “看到村里环境清洁、道路整洁,家家户户打理得干干净净,大家平安祥和过春节,心情真的很愉快。”80后的小林大学毕业后,在广东工作,每年都回家陪父母过年。他告诉记者,每一年回来,都感受到农场不同的变化。  小林的印象中,过去后湖村环境较差,道路是泥土路,下雨满地积水,天
期刊
墩仔寨在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最具特色古村落”,趁着清明节假期,我驱车前往,一睹古寨的风采。  墩仔寨位于陆河县水唇镇墩塘村,始建于清顺治十七年,至乾隆年间完成,至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  古寨建在一个一万多平方米的大石墩上,因此取名“墩仔寨”。整个寨子呈龟形,坐东西向,中间一条主街,两边十二条横巷,如同龟背纹。寨内有两百多间房屋(现已部分倒塌),砖瓦结构,建筑面积5400多平方米。  古寨充
期刊
翁源岩庄乡有一位抗美援朝战斗英雄,他叫朱雄。当南下大军解放他的家乡时,18岁的他毅然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在解放县城龙仙的战斗中,他受了点伤,不待伤愈,又跟随大部队南下解放广州及沿海地区。侵朝战争打响后,他又积极报名参加了志愿军。  来到朝鲜后,朱雄参加了第一次云山战役。在参加第二次介川战役时,他不幸负了重伤,被转移到国内去医治。在国内医治的过程中,他的战斗经历和不怕流血牺牲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位医
期刊
清明节前,我们梅州市、梅县区老促会10多位同志,陪同省老促会原顾问曾洪老厅长,专程赴梅县参观雁洋镇三乡人物馆。参观时大家深思与畅叙,情怀激越,感慨良多。  三乡,由黄沙、小都、石楼三个片组成,以前曾是一个镇,后并入了雁洋镇。地方不大,但革命历史人物与革命斗争史迹都是远近闻名的,是个卧虎藏龙、人杰地灵之处,对革命事业的推进、对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不小贡献。  人物馆在原镇址“三乡人文公园”之内,馆内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