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中的形式主义探析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m_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管理中的形式主义
  
  1.教学计划中的形式主义:计划脱离实际
  随着教学资源的共享,网络资源的推广,很多学校的教学计划“广借广摘”,内容丰富,既有新课程理念培训,也有有效课堂主题研讨;活动方式多样,既有请进来的专家引领,也有走出去的专业提升;层次分明,既有面向全体教师的教学比赛,也有针对青年教师的同课异构计划,但在落实环节却是想起做什么就做什么,计划的内容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有的完全是应付教育教学的评估而按标准制定的,但根本不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众所周知,制订学校教学计划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学校教学计划是对学校一学期教学教研工作的规划安排,制订教学计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学校教学思想的再解读,深化、延伸和落实的过程。所以,制订好教学计划对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有着举重若轻的作用,作为教学计划的执行机构,没有非常特殊的情况,不能改变计划,要严格按照计划中的行事,把计划落到实处。
  2.教学检查中的形式主义:检查例行公事
  绝大多数学校由教务处或教研组的人员组成检查组,检查教师备课教案书写是否工整,教案页码多少;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后记等是否缺项;各种教学大纲,教具是否齐全。至于内容是否是个人设计,有没有自己的见解、切合不切合实际等内在的质量却很少顾及,更不会深入一个学科、一本教案、一节备课作认真细致地分析,找出存在问题,研究解决策略,提出改进办法。对教师教学常规工作检查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而类似上述这种重数量轻质量的例行公事式检查,导致教师备课由服务于教学异化为服务于检查。事实上,教育是最需要实事求是的行业,以实为本,追求实效管理是教学管理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二、课程教学中的形式主义
  
  1.教学方法的形式主义:方法走向极端化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强调接受与掌握,忽视发现与探究,从而导致学生死记硬背。教学改革提倡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当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处处充满了人性化的教育理念,不少人认为,改变学习方式就是要全部否定接受性学习,把接受性学习和发现性学习完全对立起来,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种把学习方式绝对化的思维方式,对全面推进教育改革,构建全新的教学方法是有害而无益的,必须给予摒弃和克服。我们要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己国家的情况,走自己的路。不能为了教改而忽略了实际,更不能为了教学评估检查和拘泥于形式,要根据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制定教学方法。
  2.教学模式的形式主义:模式套用格式化
  在教学改革课堂教学中,大量的示范课都运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学资源;创设多姿多彩的教学情境融入教学过程当中;采用各式各样的学习方式和活动方式;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但这样的课听多了就不难发现,每节课或者每位老师的课都千篇一律,如出一辙。当然不能否认,一些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的,但如果每节课都死搬硬套,只求观赏性,而忽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姑且叫做无效开发,这从本质上就背离了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不追求教学效益,盲目调动教学资源,搞课堂教学游戏,教学改革下的课堂教学几乎成了形式主义的推销窗口,那就完全否定了教学改革的意义,每个学校,每位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运用适合自己教学、有益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追求教学科学、合理、有效地开发教学资源,避免教学中的形式主义,是我的教育教学进程中的社会主义观,也是教学改革进程中从建模期进入操作期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参考文献:
  [1]蒲大勇,警惕教学管理中的形式主义,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0(08):30-31
  [2]李永强,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克服新课改课堂中的形式主义[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7):176-177
  [3]颜广明,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探析,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0,33(2):20-21
其他文献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倡导不分阶级、不分地域、不分智愚“有教无类”的教育精神,打破了当时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使教育走向大众化。提炼孔子教育思想中符合时代价值的精粹,阐释其现代意义,能给予高等教育中研究生教育以启迪。    一、导学者    研究生培养目标一般根据国家大政方针、学科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而设定,它既考虑到本学科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又要考虑学科的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切入点。科学的
文章围绕国有股减持方式这一主线,在简要介绍国有股的涵义及其历史来源后,对目前国内存在的几种国有股减持方式进行了分析.回购,是指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某种途径购买本公司发行
新世纪伊始,中国进入只有通过结构调整才能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必然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以企业间的资产重组和资产运营为主要手段,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该文正是以
通过对大麦品种抗倒伏性研究,初步找出了亩产400—600kg大麦品种应具备的综合抗倒伏的形态指标是:①根系发达,在耕层呈梯形分布;②茎秆结构好(基节短,穗节长、茎壁厚、强度大
新时期,体育现代化、生活化、大众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另一个新方向。作为培养我国高等人才的高校,在促进社会发展、促进体育人才培养和各项事业进步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加强内涵建设,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是当前众多高校关注的热点。而教师又是提高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提升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高校内涵建设的核心所在。温家宝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大计,教育为本。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师事业发展重要
本文通过黑麦草与不同牧草混播比较,结果表明:黑麦草+紫云英混播是当地较为理想的混播形式,其鲜草产量、粗蛋白、氮、磷、钾的含量都较高,而且饲料品质好、适口性强。 The r
轮滑运动起源于欧洲,是比利时的J.J.Merlin于1860年发明的。20世纪初期,德国成立了第一个轮滑协会,20世纪90年代,轮滑运动在美国相当火爆,并很快遍及整个世界,  我国轮滑运动开展得较晚,19世纪中叶才传入中国。是当时仅限于在沿海个别城市开展的娱乐活动,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才有正式的比赛。中国轮滑协会1980年9月加入了国际轮滑联合会(NFRS)。1985年,我国首次在河南省举
一、法制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教育目标定位    培养具有法律素质的大学生作为现阶段法制教育的目标已得到学术界的共识。陈大文教授还专门撰文分析了法制教育目标演化的三个阶段:以大学生基本普及法律常识为目标的奠基阶段,以帮助大学生增强法律意识为目标的巩固阶段,以帮助大学生提升法律素质为目标的发展阶段。法律素质目标论的主要理由:一是相关教育政策与法规直接或间接提出的素质教育的目标,决定了法制
首先,该文从电子商务这个特定时代背景出发,阐述了网站存在与发展的意义,网站并购的特点以及对其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其次,该文从几大效率理论出发,具体分析了网站并购的不同动因;同
随着贸易自由化的不断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各个国家推进贸易自由化的重要选择。世界各个国家或地区为了使要素和资源可以自由流动获取经济集聚效应和互补效应,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