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雁啊大雁/你可曾飞过故乡的天空/可曾看见山坡上放羊的父亲/手拿长长的烟杆/安详的遥望织成云彩的羊群……”每次听到彝族惊世民歌《古嫫阿芝》的时候,我都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低泣成声。是的,最后的雁影消失在遥远的天际,就再也没有回来。
时光荏苒,居住在都市里的人已经和大雁阔别了许久,再也不能听到“长空雁叫霜晨月”,再也不能见到“无闲云淡,列长空数行新雁”,“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情致,以致只能从诗家词客的字里行间去体味了。
秋阳暖人,晴空如洗,好不惬意。仰望碧空,天高云淡,却又觉得缺了点什么。我有一位画家朋友,他经常在写意山水的空白处,点缀上一排雁阵或数点飞雁。我曾经问过他:对大雁的感知是源自生活,还是更多地借鉴于前人画作?他坦诚地告诉我,他只是儿时在乡下见过高天流云下缓缓飞过的雁行,依稀留下一点有关大雁飞行的印象。而真正开始习画并成为画家之后,反倒极少有机会观察大雁了。
他的话勾起我永难淡忘的回忆,小时候,每当春风和煦或秋风萧瑟的季节,总有南来北往的大雁飞过故乡瓦洛觉迪,“咯啰、咯啰”的雁叫声如同信使一样地如期而至。而村外大山坡上则常常迎来夜宿的雁群。小伙伴们害怕惊扰这些远客,连游戏的场所都移向远离大雁栖息的地方去了。
在童年的记忆里,秋日的头顶总有一队队大雁飞过。听着它们凄历的叫声,我总是呆呆地注视着,一直要目送它们飞向天际。有时,我和同伴们随大人们去高山放牧,在大大小小的山坡上,总会因我们的惊扰,惊飞起几只落群的受伤孤雁。至今还清晰地记着小学时的课文《秋天来了》里的几句话:“秋天来了,一群大雁向南飞去。一会儿排成个一字,一会儿排成个人字……”。这是我留在记忆里的唯一的小学课文。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不仅知道了诸如“唯有河边雁,秋来向南飞”的诗词名句,而且从中体味到此种思乡怀旧的情愫之深婉与崇高,乃是美好人性之表征。孟春之月候雁北,仲秋之月候雁南,翩翩大雁还是春秋轮回的使者。它如期迁徙昭示着天人之间的神秘感应。我们的先民从大雁随季节的迁徙,不仅预知了时令的变化,以便安排农活,增减衣物,更主要的是,他们此时便心思涌动,敏感的心灵产生出对山河岁月的敬畏和叹服。
现在的城里年轻人,有谁见过大雁南飞,秋山旷远的景象呢?不知从何时起,那长空雁阵的秋景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且未引起多少人的特别伤感。受物质主义大潮之裹挟,现代人只知风尘劳忧,而不明云水盘桓,皆为名利去忙碌。
我常常呆呆地站在草坡上,用心去聆听雁阵迁徙的叫声。它们是那样热情十足,用号子般的叫声给同伴鼓舞,几十只,甚至数百只汇集在一起。我曾目送着雁群变换着的队形,心里感慨万千。大雁真了不起,它们懂得物理学,把队伍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以最省力的方法飞行,还营造出一种呼朋唤友的气势。头雁是雁阵的灵魂,在“咯啰、咯啰”的呼喊声中,雁一只又一只,犹如一首首感人的诗篇。而在“人”字尖上飞翔的头雁却十分辛苦,它扇动翅膀不停引领后面的雁群,从来不会让小雁和老雁掉队。其实大雁南迁的过程是非常艰辛劳累的,它们用自己的言语互相安慰、相互鼓励,仿佛在给人间阐释团队精神的真正内涵。
大凉山的彝人无比崇敬大雁,把它看作神鸟,每到秋冬季节,都能看到它们向温暖的南方飞去。“大雁能知冷与暖,蜜蜂能辨西与东”。大雁在大凉山彝族民间传说、创世史诗、宗教经典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凉山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符号。大雁被凉山彝族视为信使,这与大雁的生物特征和生活习性有关。大雁长相柔和,性情温顺、合群。由于对生活环境要求高,很少与人发生接触,也不会给人带来伤害和不利,人们只能在其迁徙的时候才能远远地看到它们。尤其是它的姿态极具高傲,与彝族人有相似之处。
彝族民间至今还流传着一个关于雁神谷嫫阿芝的感人故事。据说,土尔山下住着一个单身汉木呷。木呷每天辛勤劳作,过着简单但孤独的生活。有一天,从天空中飞过的谷嫫阿芝被木呷的勤劳善良感动,化作人形偷偷给他做饭扫地。终于有一天木呷发现了她,并娶她做了妻子。谷嫫阿芝将自己的身世告诉了木呷,并跟他约好不能提自己是大雁的事,否则她将不得不离开他。谷嫫阿芝为木呷生了一对儿女,一家四口过着幸福的生活。然而有一天,两个孩子因顽皮而发生口角,木呷一气之下对两个孩子骂道:“两个母雁羽毛生的孩子,别吵闹了!”约定被无意间打破,谷嫫阿芝不得不离开了自己的丈夫和孩子,最后凄惨地死去。彝族神话中不乏凡人与天神通婚的传说,这些神话传说体现了凡人与天神的相对平等关系。神具有与人相同的性格和脾气,并非高高在上、统管一切的权威。神并非万能的,神也会死去。人神之间较为平等的关系使雁神谷嫫阿芝与单身汉木呷的结合成为可能。在这个神话中,彝族人将对女性的美好想像都浓缩在了雁神谷嫫阿芝身上,美丽、善良、淳朴的谷嫫阿芝抛弃天神的生活,不顾一切与单身汉木呷结为夫妻,她不计较生活的贫寒和艰辛,辛苦持家,相夫教子,为了跟孩子见面,她丢掉了性命,她的死也成就了她的完美。
彝族民间传说中雁神的形象很有人情味,立体而丰富。出现在彝族创世史诗和宗教典籍等作品中的大雁,则在彝族的信仰中扮演着神圣角色,是凡人不能接近的神。人分等级,鸟分优劣,彝族创世史诗《勒俄特依》中大雁被誉为最优秀的翅类动物。而从彝族英雄始祖支格阿鲁的谱系来看,谷嫫阿芝是他母亲的祖先,来自于谷冲冲鸿山——大雁的故乡。因此,与支格阿鲁有亲戚关系的大雁也非凡夫俗子,具有高贵血统。而凉山彝族无不以血统高贵纯正为荣。
彝族毕摩经典《置卫经》中,大雁是帮助毕摩驱邪和保护主人家的神灵。它可以协助预防麻风、伤寒等流行病,因而获得了重要的地位。由于大雁的特殊地位,彝族谚语说:“打雁伤天神,打女伤舅面”。如果某地大雨不断,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人们会认为是有人伤害了大雁,则必须请毕摩占算时日,为大雁举行传统祭祀活动。
我曾在彝族《指路经》中读到:大雁啊大雁,但愿你能够,一年来一次,一年叫一次。而凉山彝族挽歌里也经常提到大雁:“如果你的灵魂能变好,愿你变成空中的大雁,每年的蛇月马月往南飞,不求与你见一面,但求听你叫一声。”在彝族人的观念中,人死后能否变成善灵关系到子孙后代能否繁荣昌盛。而老人死后如果能变成大雁是最吉祥的,大雁被视为吉祥的象征。所以祖灵所生活的祖界也有大雁的身影。作为天神的使者,雁神在其每年的迁徙活动中完成人界与神界的沟通,包括祖界。
听父亲说,大雁南飞是一种洗礼,也是爱的吟唱。但我喜欢生活中的大雁,它是人类的朋友;我喜欢戏文中的大雁,它能为有情人传递信息;我喜欢画面中的大雁,它能使静止的风景产生无限而灵动的美;我尤其喜欢诗词中的大雁,白居易“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的情境,是何等地令人心驰神往呵!
可是,生活中的雁影却逐渐地淡出视野,伴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雁的栖息地被高楼大厦、商铺厂房一块块地切割开了,蚕食掉了,田园诗般的乡间小路变成了车水马龙的通衢大道,远飞的大雁失去了往日的乐园,再也飞不回昔日的故乡——谷冲冲鸿山!如今,思念大雁的人们只能面对不锈钢制成的几只大雁的雕塑……
大雁飞翔万里又寄寓着生机和希望。今天,我们用物理的、化学的等手段,将大雁逼向绝路,这将又是何征兆呢?我真的不敢往下想。
(责编:高雨薇)
时光荏苒,居住在都市里的人已经和大雁阔别了许久,再也不能听到“长空雁叫霜晨月”,再也不能见到“无闲云淡,列长空数行新雁”,“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情致,以致只能从诗家词客的字里行间去体味了。
秋阳暖人,晴空如洗,好不惬意。仰望碧空,天高云淡,却又觉得缺了点什么。我有一位画家朋友,他经常在写意山水的空白处,点缀上一排雁阵或数点飞雁。我曾经问过他:对大雁的感知是源自生活,还是更多地借鉴于前人画作?他坦诚地告诉我,他只是儿时在乡下见过高天流云下缓缓飞过的雁行,依稀留下一点有关大雁飞行的印象。而真正开始习画并成为画家之后,反倒极少有机会观察大雁了。
他的话勾起我永难淡忘的回忆,小时候,每当春风和煦或秋风萧瑟的季节,总有南来北往的大雁飞过故乡瓦洛觉迪,“咯啰、咯啰”的雁叫声如同信使一样地如期而至。而村外大山坡上则常常迎来夜宿的雁群。小伙伴们害怕惊扰这些远客,连游戏的场所都移向远离大雁栖息的地方去了。
在童年的记忆里,秋日的头顶总有一队队大雁飞过。听着它们凄历的叫声,我总是呆呆地注视着,一直要目送它们飞向天际。有时,我和同伴们随大人们去高山放牧,在大大小小的山坡上,总会因我们的惊扰,惊飞起几只落群的受伤孤雁。至今还清晰地记着小学时的课文《秋天来了》里的几句话:“秋天来了,一群大雁向南飞去。一会儿排成个一字,一会儿排成个人字……”。这是我留在记忆里的唯一的小学课文。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不仅知道了诸如“唯有河边雁,秋来向南飞”的诗词名句,而且从中体味到此种思乡怀旧的情愫之深婉与崇高,乃是美好人性之表征。孟春之月候雁北,仲秋之月候雁南,翩翩大雁还是春秋轮回的使者。它如期迁徙昭示着天人之间的神秘感应。我们的先民从大雁随季节的迁徙,不仅预知了时令的变化,以便安排农活,增减衣物,更主要的是,他们此时便心思涌动,敏感的心灵产生出对山河岁月的敬畏和叹服。
现在的城里年轻人,有谁见过大雁南飞,秋山旷远的景象呢?不知从何时起,那长空雁阵的秋景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且未引起多少人的特别伤感。受物质主义大潮之裹挟,现代人只知风尘劳忧,而不明云水盘桓,皆为名利去忙碌。
我常常呆呆地站在草坡上,用心去聆听雁阵迁徙的叫声。它们是那样热情十足,用号子般的叫声给同伴鼓舞,几十只,甚至数百只汇集在一起。我曾目送着雁群变换着的队形,心里感慨万千。大雁真了不起,它们懂得物理学,把队伍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以最省力的方法飞行,还营造出一种呼朋唤友的气势。头雁是雁阵的灵魂,在“咯啰、咯啰”的呼喊声中,雁一只又一只,犹如一首首感人的诗篇。而在“人”字尖上飞翔的头雁却十分辛苦,它扇动翅膀不停引领后面的雁群,从来不会让小雁和老雁掉队。其实大雁南迁的过程是非常艰辛劳累的,它们用自己的言语互相安慰、相互鼓励,仿佛在给人间阐释团队精神的真正内涵。
大凉山的彝人无比崇敬大雁,把它看作神鸟,每到秋冬季节,都能看到它们向温暖的南方飞去。“大雁能知冷与暖,蜜蜂能辨西与东”。大雁在大凉山彝族民间传说、创世史诗、宗教经典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凉山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符号。大雁被凉山彝族视为信使,这与大雁的生物特征和生活习性有关。大雁长相柔和,性情温顺、合群。由于对生活环境要求高,很少与人发生接触,也不会给人带来伤害和不利,人们只能在其迁徙的时候才能远远地看到它们。尤其是它的姿态极具高傲,与彝族人有相似之处。
彝族民间至今还流传着一个关于雁神谷嫫阿芝的感人故事。据说,土尔山下住着一个单身汉木呷。木呷每天辛勤劳作,过着简单但孤独的生活。有一天,从天空中飞过的谷嫫阿芝被木呷的勤劳善良感动,化作人形偷偷给他做饭扫地。终于有一天木呷发现了她,并娶她做了妻子。谷嫫阿芝将自己的身世告诉了木呷,并跟他约好不能提自己是大雁的事,否则她将不得不离开他。谷嫫阿芝为木呷生了一对儿女,一家四口过着幸福的生活。然而有一天,两个孩子因顽皮而发生口角,木呷一气之下对两个孩子骂道:“两个母雁羽毛生的孩子,别吵闹了!”约定被无意间打破,谷嫫阿芝不得不离开了自己的丈夫和孩子,最后凄惨地死去。彝族神话中不乏凡人与天神通婚的传说,这些神话传说体现了凡人与天神的相对平等关系。神具有与人相同的性格和脾气,并非高高在上、统管一切的权威。神并非万能的,神也会死去。人神之间较为平等的关系使雁神谷嫫阿芝与单身汉木呷的结合成为可能。在这个神话中,彝族人将对女性的美好想像都浓缩在了雁神谷嫫阿芝身上,美丽、善良、淳朴的谷嫫阿芝抛弃天神的生活,不顾一切与单身汉木呷结为夫妻,她不计较生活的贫寒和艰辛,辛苦持家,相夫教子,为了跟孩子见面,她丢掉了性命,她的死也成就了她的完美。
彝族民间传说中雁神的形象很有人情味,立体而丰富。出现在彝族创世史诗和宗教典籍等作品中的大雁,则在彝族的信仰中扮演着神圣角色,是凡人不能接近的神。人分等级,鸟分优劣,彝族创世史诗《勒俄特依》中大雁被誉为最优秀的翅类动物。而从彝族英雄始祖支格阿鲁的谱系来看,谷嫫阿芝是他母亲的祖先,来自于谷冲冲鸿山——大雁的故乡。因此,与支格阿鲁有亲戚关系的大雁也非凡夫俗子,具有高贵血统。而凉山彝族无不以血统高贵纯正为荣。
彝族毕摩经典《置卫经》中,大雁是帮助毕摩驱邪和保护主人家的神灵。它可以协助预防麻风、伤寒等流行病,因而获得了重要的地位。由于大雁的特殊地位,彝族谚语说:“打雁伤天神,打女伤舅面”。如果某地大雨不断,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人们会认为是有人伤害了大雁,则必须请毕摩占算时日,为大雁举行传统祭祀活动。
我曾在彝族《指路经》中读到:大雁啊大雁,但愿你能够,一年来一次,一年叫一次。而凉山彝族挽歌里也经常提到大雁:“如果你的灵魂能变好,愿你变成空中的大雁,每年的蛇月马月往南飞,不求与你见一面,但求听你叫一声。”在彝族人的观念中,人死后能否变成善灵关系到子孙后代能否繁荣昌盛。而老人死后如果能变成大雁是最吉祥的,大雁被视为吉祥的象征。所以祖灵所生活的祖界也有大雁的身影。作为天神的使者,雁神在其每年的迁徙活动中完成人界与神界的沟通,包括祖界。
听父亲说,大雁南飞是一种洗礼,也是爱的吟唱。但我喜欢生活中的大雁,它是人类的朋友;我喜欢戏文中的大雁,它能为有情人传递信息;我喜欢画面中的大雁,它能使静止的风景产生无限而灵动的美;我尤其喜欢诗词中的大雁,白居易“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的情境,是何等地令人心驰神往呵!
可是,生活中的雁影却逐渐地淡出视野,伴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雁的栖息地被高楼大厦、商铺厂房一块块地切割开了,蚕食掉了,田园诗般的乡间小路变成了车水马龙的通衢大道,远飞的大雁失去了往日的乐园,再也飞不回昔日的故乡——谷冲冲鸿山!如今,思念大雁的人们只能面对不锈钢制成的几只大雁的雕塑……
大雁飞翔万里又寄寓着生机和希望。今天,我们用物理的、化学的等手段,将大雁逼向绝路,这将又是何征兆呢?我真的不敢往下想。
(责编:高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