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一门强调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新课程标准中明确了高中数学课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当要根据教学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安排,从而达到培养高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目标。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结合实际教学案例,通过转变教学主体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高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数学是一门强调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而高中数学则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方法不仅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抽象的数据理论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当要根据教学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安排,从而达到培养高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目标。
一、高中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高中生由于升學压力,学习内容以及学习压力都比较大,因此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对高中生来说意义重大。
1、促进学生高效学习。高中数学知识点繁多且难度较大,理论抽象,需要学生深刻理解才能掌握。而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知识难点,厘清问题与理论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
2、能够拓展数学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数学解题思路,从而提高数学的解题效率。一般来说,数学知识抽象生涩,需要大量的重复性的试题训练才能提高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效率,但是数据思维能力所表现出来的发散性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多角度理解和思考问题,从而提高数学解题效率[1]。
3、促进思维发散和拓展。数学思维能力所具备的发散性思考方式,不仅适用于数学学科的学习上,还适用于其他理论性的学科。通过培养学生掌握数学思维能力,能够引导学生思维发散、举一反三,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思维方法,从而应用到其他科目,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高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和方法
(一)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以学生为主体在于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为教学主体,侧重于知识点的讲解和灌输,学生属于被动接受。而以学生为主体的情况下,教师主要通过辅助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模式下,理论性学科的教学氛围枯燥无味,教师照本宣科只能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走,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数学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学重点从理论知识教学转变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创新多元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和创新性,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比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先抛出问题:“已知三角形一个角的正切值以及正弦、余弦关系,如何求得这个角的度数?”然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自己动手作图计算,从而得出角的度数,然后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和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深度讲解,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着重强调和详细讲解,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到知识点[2]。
(三)实践拓展教学,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
培养高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不断实践和发散,确保思维能力的活跃性。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还要加强数学知识的训练,通过相关联的不同类型的习题训练,不断锻炼学生的对数学知识内在联系和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数学发散思维,在进行新知识的学习以及旧知识的回顾时,能够快速掌握破题方法。另外,教师还要注重“温故知新”,在复习的时候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理论角度来理解问题、解析问题[3]。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拓展思考,形成知识体系。比如在学习“指数函数”时,在基础知识讲解之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指数函数的值域是什么?”、“指数函数图形具备什么样的特征?”、“什么情况下会形成单调递增以及单调递减?”、“生活中是否存在指数函数的例子?”等等,通过提问打开学生思考和思维发散的阀门,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维度来对同一个问题进行思考和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提高思维发散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教学要求。
结束语
高中生数学的学习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非常重要影响,拥有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解题效率,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更能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理性的人格认知。教师应当秉持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新课改的教学要求,转变教学观念,重视高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加强逻辑思维锻炼和发散性思维的创新训练,从而达到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独立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建忠.高中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0(11):111-112.
[2]余明. 新课标核心素养背景下例谈高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 2019, 000(002):169,171.
[3]牟娜. 灵活利用慕课培养高中生数学思维能力[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 000(001):77-78.
关键词:高中生;高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数学是一门强调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而高中数学则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方法不仅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抽象的数据理论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当要根据教学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安排,从而达到培养高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目标。
一、高中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高中生由于升學压力,学习内容以及学习压力都比较大,因此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对高中生来说意义重大。
1、促进学生高效学习。高中数学知识点繁多且难度较大,理论抽象,需要学生深刻理解才能掌握。而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知识难点,厘清问题与理论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
2、能够拓展数学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数学解题思路,从而提高数学的解题效率。一般来说,数学知识抽象生涩,需要大量的重复性的试题训练才能提高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效率,但是数据思维能力所表现出来的发散性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多角度理解和思考问题,从而提高数学解题效率[1]。
3、促进思维发散和拓展。数学思维能力所具备的发散性思考方式,不仅适用于数学学科的学习上,还适用于其他理论性的学科。通过培养学生掌握数学思维能力,能够引导学生思维发散、举一反三,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思维方法,从而应用到其他科目,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高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和方法
(一)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以学生为主体在于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为教学主体,侧重于知识点的讲解和灌输,学生属于被动接受。而以学生为主体的情况下,教师主要通过辅助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模式下,理论性学科的教学氛围枯燥无味,教师照本宣科只能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走,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数学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学重点从理论知识教学转变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创新多元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和创新性,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比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先抛出问题:“已知三角形一个角的正切值以及正弦、余弦关系,如何求得这个角的度数?”然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自己动手作图计算,从而得出角的度数,然后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和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深度讲解,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着重强调和详细讲解,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到知识点[2]。
(三)实践拓展教学,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
培养高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不断实践和发散,确保思维能力的活跃性。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还要加强数学知识的训练,通过相关联的不同类型的习题训练,不断锻炼学生的对数学知识内在联系和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数学发散思维,在进行新知识的学习以及旧知识的回顾时,能够快速掌握破题方法。另外,教师还要注重“温故知新”,在复习的时候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理论角度来理解问题、解析问题[3]。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拓展思考,形成知识体系。比如在学习“指数函数”时,在基础知识讲解之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指数函数的值域是什么?”、“指数函数图形具备什么样的特征?”、“什么情况下会形成单调递增以及单调递减?”、“生活中是否存在指数函数的例子?”等等,通过提问打开学生思考和思维发散的阀门,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维度来对同一个问题进行思考和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提高思维发散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教学要求。
结束语
高中生数学的学习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非常重要影响,拥有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解题效率,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更能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理性的人格认知。教师应当秉持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新课改的教学要求,转变教学观念,重视高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加强逻辑思维锻炼和发散性思维的创新训练,从而达到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独立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建忠.高中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0(11):111-112.
[2]余明. 新课标核心素养背景下例谈高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 2019, 000(002):169,171.
[3]牟娜. 灵活利用慕课培养高中生数学思维能力[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 000(001):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