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最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2-063-1
初中生已经有小學六年学习语文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他们更需要深入理解文章的重点语句、思想内容。这一时期正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最佳时期。教师应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吸收知识,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乐趣受益终生。下面就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本人浅谈一点看法。
一、重视课堂教学,加强课堂阅读指导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整体感知”是学生阅读课文必须首先经历的一个过程,它需要借助直觉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课文内容梗概、结构形式、写作思路等要素进行总体上的体验和感悟。它是学生走进作者心灵的突破口,是进入文本的入口。例如我在教鲁藜的《一个深夜的记忆》这首现代诗时,设计了多种朗读方式引导学生感知文本内容。我首先介绍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接着配乐让学生朗读整首诗,在朗读过程中了解诗歌内容以及体会作者在诗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再要求个别学生朗读诗歌,以你所认为能表达作者思想的语调去读,每位学生读完后提问其阅读感受,进而让学生受到作者情绪的感染。最后老师范读,总结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诗人对黎明的渴望,对光明的向往。通过这样的阅读方式,学生对整首诗歌的情感基调、思想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2.精读课文,进入文本理解内容。
让学生阅读课文,抓住那些凝聚作者情感的,闪烁作者独到感受的精华文段、重点语句、关键字词进行细细品析。这样既可以在字、词、句的咀嚼中领略作者遣词造名的功力,体会其用法的精妙;又可以更深、更全面地去理解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情感,作品的思想,语言的风格等。教师需要诱导学生反复朗读内容含蓄的文章,由浅入深去品味。例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文章一开始写到“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生长的繁茂,表达了作者对紫藤萝的喜爱之情。后来文章又写到了十多年前家门前那株紫藤萝的遭遇,由此作者感叹“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学生在理解这句话时需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与当时写作时的心情去读。作者由花及人,在漫长的人生长河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要正视苦难和挫折,不像命运低头,对生命的美好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勇于迎接挑战,创造美好的生活!
3.品读课文,比较文本领会意境。
一篇课文是否真的看懂了,最终要体现在对作品意境的领会上即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的理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至关重要。笔者以教鲁迅的《雪》为例,文中写了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作者对这两种雪的感情如何?学生刚开始阅读时认为作者喜爱江南的雪,赞美朔方的雪。研读后结合写作背景和重难点语句的理解,学生明白了作者写江南的雪是寄寓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而写朔方的雪更多的是赞美了朔方雪的不屈战斗精神,作者不屈服于黑暗现实决心像朔方雪一样与黑暗势力斗争到底。这样文章所揭示的思想感情自然也就不攻自破了。学生学至此处请学生思考初中阶段写雪的文章还有哪些?同时写雪对文章主题的表达有何不同?很显然我们还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沁园春 雪》中“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勾画出一幅北方雄伟壮观的雪景概貌图,洋溢着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及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凌云壮志和豪迈情怀;《济南的冬天》中描写济南的冬雪时,突出了济南温晴的特点,流露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比较阅读,能够使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巩固知识。这样的阅读教学能训练和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和变通性品质,体现出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创造力”的作用和发展教育价值。因此,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培养阅读迁移活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提升学生阅读欣赏能力
1.注重延伸,提高阅读水平。
如何使学生课外阅读更行之有效,指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学会学习是重要一环。首先引导学生把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技巧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有所侧重地进行归纳主要内容、分析重点、找出中心,挖掘课文所表达的思想,让学生掌握阅读规律和方法,培养能力。例如:在学生学习了朱自清的《背影》之后,老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开展以“亲情”为阅读的专题,选取《目送》《榕树底下》等文章比较阅读,深入理解文本的内容,加深对亲情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2.筛选书籍,提高阅读效率。
指导学生会用读书方法。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读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繁多,学生应区别对待不同的书籍。对于某些经典之作如《水浒传》《西游记》等学生应该进行精读,仔细品味文章的字词句。而对于某些只有片段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学生就应该采用略读的形式进行阅读。当然在选择课外阅读书籍时,基于学生阅读经验有限,教师还需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引导和筛选。
3.读书笔记,提升阅读质量。
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因此,我也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以摘抄词句、仿句练习、摘录佳句、精彩片断、名人名言为主,希望学生重视读与摘的结合。我要求学生每人都准备一本本子,记下阅读中的理解感悟,积累下阅读中的知识,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培养与他人交流阅读心得的习惯。交流可以使模糊的问题清晰,可以触发出新思想的火花,交流心得可以领悟整体、体味局部,洞察细节,深层探究,并充分体验到读书的乐趣,真正提高阅读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2-063-1
初中生已经有小學六年学习语文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他们更需要深入理解文章的重点语句、思想内容。这一时期正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最佳时期。教师应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吸收知识,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乐趣受益终生。下面就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本人浅谈一点看法。
一、重视课堂教学,加强课堂阅读指导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整体感知”是学生阅读课文必须首先经历的一个过程,它需要借助直觉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课文内容梗概、结构形式、写作思路等要素进行总体上的体验和感悟。它是学生走进作者心灵的突破口,是进入文本的入口。例如我在教鲁藜的《一个深夜的记忆》这首现代诗时,设计了多种朗读方式引导学生感知文本内容。我首先介绍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接着配乐让学生朗读整首诗,在朗读过程中了解诗歌内容以及体会作者在诗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再要求个别学生朗读诗歌,以你所认为能表达作者思想的语调去读,每位学生读完后提问其阅读感受,进而让学生受到作者情绪的感染。最后老师范读,总结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诗人对黎明的渴望,对光明的向往。通过这样的阅读方式,学生对整首诗歌的情感基调、思想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2.精读课文,进入文本理解内容。
让学生阅读课文,抓住那些凝聚作者情感的,闪烁作者独到感受的精华文段、重点语句、关键字词进行细细品析。这样既可以在字、词、句的咀嚼中领略作者遣词造名的功力,体会其用法的精妙;又可以更深、更全面地去理解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情感,作品的思想,语言的风格等。教师需要诱导学生反复朗读内容含蓄的文章,由浅入深去品味。例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文章一开始写到“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生长的繁茂,表达了作者对紫藤萝的喜爱之情。后来文章又写到了十多年前家门前那株紫藤萝的遭遇,由此作者感叹“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学生在理解这句话时需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与当时写作时的心情去读。作者由花及人,在漫长的人生长河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要正视苦难和挫折,不像命运低头,对生命的美好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勇于迎接挑战,创造美好的生活!
3.品读课文,比较文本领会意境。
一篇课文是否真的看懂了,最终要体现在对作品意境的领会上即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的理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至关重要。笔者以教鲁迅的《雪》为例,文中写了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作者对这两种雪的感情如何?学生刚开始阅读时认为作者喜爱江南的雪,赞美朔方的雪。研读后结合写作背景和重难点语句的理解,学生明白了作者写江南的雪是寄寓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而写朔方的雪更多的是赞美了朔方雪的不屈战斗精神,作者不屈服于黑暗现实决心像朔方雪一样与黑暗势力斗争到底。这样文章所揭示的思想感情自然也就不攻自破了。学生学至此处请学生思考初中阶段写雪的文章还有哪些?同时写雪对文章主题的表达有何不同?很显然我们还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沁园春 雪》中“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勾画出一幅北方雄伟壮观的雪景概貌图,洋溢着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及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凌云壮志和豪迈情怀;《济南的冬天》中描写济南的冬雪时,突出了济南温晴的特点,流露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比较阅读,能够使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巩固知识。这样的阅读教学能训练和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和变通性品质,体现出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创造力”的作用和发展教育价值。因此,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培养阅读迁移活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提升学生阅读欣赏能力
1.注重延伸,提高阅读水平。
如何使学生课外阅读更行之有效,指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学会学习是重要一环。首先引导学生把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技巧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有所侧重地进行归纳主要内容、分析重点、找出中心,挖掘课文所表达的思想,让学生掌握阅读规律和方法,培养能力。例如:在学生学习了朱自清的《背影》之后,老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开展以“亲情”为阅读的专题,选取《目送》《榕树底下》等文章比较阅读,深入理解文本的内容,加深对亲情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2.筛选书籍,提高阅读效率。
指导学生会用读书方法。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读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繁多,学生应区别对待不同的书籍。对于某些经典之作如《水浒传》《西游记》等学生应该进行精读,仔细品味文章的字词句。而对于某些只有片段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学生就应该采用略读的形式进行阅读。当然在选择课外阅读书籍时,基于学生阅读经验有限,教师还需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引导和筛选。
3.读书笔记,提升阅读质量。
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因此,我也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以摘抄词句、仿句练习、摘录佳句、精彩片断、名人名言为主,希望学生重视读与摘的结合。我要求学生每人都准备一本本子,记下阅读中的理解感悟,积累下阅读中的知识,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培养与他人交流阅读心得的习惯。交流可以使模糊的问题清晰,可以触发出新思想的火花,交流心得可以领悟整体、体味局部,洞察细节,深层探究,并充分体验到读书的乐趣,真正提高阅读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