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回作文的生活魂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x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读过《作文,魂系何方》一文后,颇多感慨。尤其是读到“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时,更是满怀惭愧。在众多的什么高考佳作,什么中考满分作文,有多少是来自生活呢?高考佳作,不是项羽自刎,就是昭君出塞;初中孩子比较稚嫩,便以花草虫鱼编故事。是谁把生活从学生的作文中挤走了?我们不得不深思。
  一、我手写我心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见,语文就是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挖掘出情景中所蕴含的情理,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真、善、美、丑,从而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让学生提起自己手中的笔,去书写自己的情感。说教师不注重指导学生写实在生活,抒写真实情感,显然不符事实,大多数中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还是相当注重引导学生以生活为写作内容的;说学生不写生活,那也不是事实,毕竟大多数学生作文还是取材于生活的。然而,更多的趋向是学生不情愿写生活,认为写现实生活远不及写历史或编神话来得精彩,还不能得高分。究其原因,主要以下方面:
  1、语文教师要认识到作文审美评价标准发生的偏差。很多阅卷教师认为写历史人物或进行故事新编的考生,读过不少书,有所谓浓厚的文化底蕴,作文也显也一定的文化色彩,应当得高分。而写生活的作文,取材千篇一律。如写老师,认为学生不外乎就是写老师就是备课改作业,给生病的学生补课,要不就是看望照顾生病的学生,私下与学生谈话,学生受到鼓励,学生信心增强,干劲十足,学生的学习成绩稳步上升。学生写家庭生活,要不就是妈妈雨中送伞,半夜送自己上医院……,令阅卷教师大倒胃口。而长期以来,我们不仅用政治化的思想作为衡量学生作文的首要标准,往往还和模式化的形式(即用统一的应试作文标准)去“规范”学生活泼舒展、风格迥异的作文。教师对作文内容的喜好发生变化,语言和结构都有固定的模式,尤其影响到考生的作文评分,学生的习作也就会发生质的变化。生活素材被冷落,也就理所当然了。
  2、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太多强调创新,写个性作文。创新作文、个性作文、另类作文等,都看重对学生的求异思维的培养。而要打破思维定势,对已有定论的历史故事进行新编,或是发挥想象,编造神话、童话故事等,就成为较便捷的途径。诚然,用这类材料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是有益处的,但是,引导不正确,学生就会以为直接把这些材料“变形”,替代新鲜的生活,就是有创意,何乐而不为呢?这样的习作难道谈得上有新意吗?许多学生采用填空式答题去习作,
  3、语文教师没有足够认识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情感不愿也不能写。现在的学生生活,尤其是农村学生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能有什么新鲜的话题的呢?私下里谈话都是一些什么明星、上网、歌曲之类的。但是如果写进作文中去,就会被认为是一些低劣的作文,不大气,没思想,没意义。那作文也就“死”定了。但是,借历史人物或是花鸟虫鱼之口,道自己的喜怒哀乐,还可能得个高分。于是,虚假、造作的文风在不知不觉中滋长了;说两面话、做两面人的习惯养成了,那就恐怕不单是语文教育的悲哀了。
  二、在自己的故事里歌唱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初中写作的课程目标,也有“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的表述。什么样的生活素材适合写进作文呢?这似乎是无疑而问了,生活处处都可入文,只要留心观察,用心体会,好材料比比皆是。
  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找到习作的切入点,认识到自己的生活便是最佳的选择,为什么時候要在别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泪呢?为什么要借草木花鸟之口抒自己的情呢?家中的饮食起居、校内的学习活动、读书的酸甜苦辣、成长的困惑思索……少年的情感变化那么丰富,自己就是一本需要解读的书,为什么不把自己的歌唱好呢?还有身边正经历的纷繁复杂的生活也是令人感慨的。如家中老人的抚慰,亲朋好友的候,社会上劳动者的辛劳……一切都是上好的作文材料,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的眼光罢了。时代的发展也是作文的一大内容。国际形势、公众事件、文化新象……无论作为叙事材料还是议论依据,都非常有价值,完全应该成为我们的作文素材。
  曾几何时,感动变成了一种奢侈。我们发现,一些小孩子看见一只受了伤的小鸟在路边呻吟着,会伤心流泪地捧起来,呵护它;看见路边的乞丐会送给他一角钱,会为一些在电影中看到的悲剧情景,好几天地伤心……但现在,进入了中学,这些都变成了无知。因为没有“打动”自己的生活内容,作文向他处求材料,也就可想而知了。
  于是,以语文的方式让学生面对生活,审视生活,体悟生活,就应当是作文教学不遗力要奉行的了。我们做老师的就是要手把手地教会他们采撷生活浪花的本领。那么,如何带领学生感悟生活的真谛,体验生活的真情呢?首先应向课文学习,端正态度。《背影》、《老王》等是以最寻常的生活,最普通的人物为内容写就的作品,今天还能深深打动我们的心,所以,不是写生活题材就必然大众化,没个性,而在于自己对生活有没有一份独特的感悟。其次应走进现实,寻觅写作源泉。开展多种多样的访谈活动,让学生主动切实地体察生活。
  总之,让学生的作文充满对生活的感动和感悟,应是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其他文献
【摘 要】:在閱读教学中,让学生即兴表演课文(或只是其中的词句、片断),是促进儿童对读物(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表演,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提高的不仅仅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程度,而是整体的语文素质。因为它兼顾了教学目标中认知领域、情意领域和身体运动领域三个方面,有很强的综合性,因此,它可以说是推进语文素质教育,强化
大家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会发现一些名家总喜欢在文章正文前写一个题记,因此,我们中学生在写文章时也会仿效名家采用题记。那么,什么是题记呢?题记通常指“写在正文前或文章题目下面的文字,多为扼要说明著作的内容或主旨,有的只引用名人名言。”因此,有了题记,小作者更容易把握文章主旨,读者更容易理解文章主旨,同时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那么,文章中要用到题记,如何拟写呢?  一、完全引用法  完全引用名人名言
期刊
【摘 要】阅读是人重要的活动之一,它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让人的身心愉悦,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关键词】:阅读 教学 个性 张扬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又提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
【摘 要】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作文”成为学生的一大难题,提起作文就头疼,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作文写作是初中语文重要的一部分,是衡量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重要尺度,但是长期以来作文难,作文教学更难的局面普遍存在。本文对现阶段作文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随后提出了相关的几点改革措施。  【关键词】初中 作文教学 改革  一、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1.教学观念的偏差。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初中
内容提要:在低年级写话训练过程中,要以教材为凭借,联系现实生活,创设说话情境,采用激励、表扬的评价方法,激发孩子说话的兴趣,注重写话方法的指导,丰富写话的内容,点燃孩子写话的热情。  关键词:写话 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 丰富生活 激励评价  写作水平的高低是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一般从中年级开始学习写作,而低年级的写话可以为以后的写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兴趣是教学获得“成功”“自信”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实践,“有效教学”已成为最关注的热门话题,可以说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所谓的改革也是针对传统的低效和无效而开展的。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还存在形式化和低效化的问题,很多教师认为语文课堂热闹了,内容花哨了,感官刺激了,就是素质教育,但課堂没有展开积极的教学思维,学生没有实实在在的收获,这样的课堂也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对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期刊
自新课标实施以来,教学改革浪潮犹如唐朝边塞诗人岑参笔下的北国雪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小学语文教程改革由此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教育理念发生了
【摘要】语文教师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迁移者,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語文教师 学生 课文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
期刊
内容提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是当下的热点话题,作文语文老师,首先要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思路,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激发学习兴趣,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调控好课堂节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读写训练,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趣味语文 精心设计 读写结合 有效课堂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学校和教师不懈的追求。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