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寅初演讲爱跑题

来源 :文史博览·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ong7904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寅初(1882-1982)是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新中国成立后曾历任北京大学校长等职。他喜欢以“兄弟”自称,演讲时爱跑题。他亦深知自己这个毛病,所以每次北大开学生运动会,他一般都会准时前来,但每次请他讲话,他总要推辞,除非预先为他准备好讲稿,他才会照本宣科念一念。
  为了防止演讲跑题耽误正事,马寅初也想了各种怪招来应付。印度大学生代表团访问北大,马寅初亲自接待,外事办将讲话稿准备好,并悄悄嘱咐他事关对外事务,千万不要离稿。毕竟马寅初年事已高,离稿自由发言已成习惯,每次他一离稿,办公室主任便在第一排打手势提醒,可往往不起作用。此次为防意外,马寅初想了个办法,发现他跑题时,便派人上前送茶,如果还不能制止,就为他打开茶杯告诉他“喝茶”两字。当马寅初又开始跑题时,女学生送上茶杯,轻轻说了声“请马老”时,他立即醒悟,回到了讲稿上,此后再没有离题发挥。台下这才如释重负。
  有人来北大演讲,马寅初总是搬把凳子坐在讲桌旁边,边听边记,并随时和主讲人交流、插话。一次,国家体委某副主任来北大讲话,按说马不用陪同,可他不但坐在讲桌旁边,而且热情洋溢,不断插话,越说越起劲,最后干脆喧宾夺主地批评起一个人来,说这人不爱体育锻炼,身体很差,这样重要的会他竟然不来听讲。学生们都知道这位被批评的是历史系主任翦伯赞。而马校长这番“人身攻击”也让大家哑然失笑。
  马寅初讲演跑题时,对人物的称呼也很有意思。副总理李富春来北大讲话,马寅初一会儿称他为李先生、李副总理,一会儿又冒出个“李副总统”,这让很多学生联想起了李宗仁,不觉一阵笑声。康生来校讲话,马寅初一会儿称其为“康先生”,一会儿又称“康同志”,到了最后,干脆直呼其名:“现在请康生讲话!”
  马寅初的跑题演讲,带给他更多的是尊重。1957年4月27日,马寅初在北大大饭厅讲人口问题,事前小饭厅门外“校长办公室布告”牌上有黄纸海报,标题是“请柬”,海报说:“我最近研究人口问题,小有心得,谨定于×月×日星期六下午一点半,在大饭厅向全体教授和大学生先生们汇报学习心得,敬请到时到场指导”,最后是端正的个人签名:“马寅初敬上”。
  这天,马寅初一边讲中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一边预测中国人口发展趋势,下边听讲的人议论纷纷,不时有人向台上递送条子。一张条子传到主持人高望之手里后,高没有递给马,台下嘘声不断。马寅初立即停止演讲,发现嘘声是针对高的,立即说:“拿来拿来,你不要贪污嘛。”高望之红着脸立忙从提包里拿出一个条子,恭敬地送给了马寅初。
  马寅初接过条子说:“我看看这是什么不得了的问题。我先念念吧:马老您是哪个马?是马克思的马,还是马尔萨斯的马?”他稍稍停顿后,说道,“我现在就回答:我首先是马寅初的马,也是……”台下暴风雨般的掌声打断了他的话,稍顷,马寅初接着说,“也是马克思的马!”语言果断,声调铿锵。台下又是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接下来马寅初开始批判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表示那和我马寅初的观点绝不相同。
其他文献
<正> 甲戌本《石头记》第一回八页下至九页上,有两段朱笔眉批,末署“甲午八月泪笔”,因其内容涉及曹雪芹的卒年,故为红学家所重视,论述颇多。对这批语的校读,包括分条、句读,以及对讹误的校改、校补,过去红学家的看法基本上大同小异。近十年来,有些红学家陆续提出了新的校读意见,产生了不同的释义。这就不能不令人感到,如何对“泪笔”批语客观地作出尽可能符合原义的校读,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值得加以研究。现在先将批语按原貌抄录于下:
异位软组织钙化形成包块一例报告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肾脏内科(200092)陆玮,季刚,薛文清,宁琳,朱汉威,冯菡芳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2岁。1995年9月15日因慢性肾炎、尿毒症、肺部感染入院。患者
<正> 后山山腹,长满了葱茏茂密的萱草。中间点缀着一两棵山百合,白花初放,犹如暗夜的明星。转眼之间,很快开满山麓,含笑迎风。而今,这花比午夜的星星还多。登山访花,花儿藏在深深的茅草丛里,不易发现。
目的为深入研究人类多发性硬化症建立EAE大鼠模型.方法采用双后腿足垫皮内注射豚鼠全脊髓匀浆(GPSPH)-福氏完全佐剂(CFA)混合乳剂,辅以注射百日咳疫苗,诱导Wistar大鼠EAE模型
面对与世界海军强国的差距和日趋激化的世界海洋形势,中国海军的未来建设与发展应该汲取世界强国发展的积极成果,走强国必强军、强军先强海军和跨越式发展之路,以及正确认识和处
<正> 古典诗歌中的意象问题,在我国古代中是一个老问题。 “意象”一语,出自《易传·系辞(上)》:“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早在魏晋时代,刘勰孰总结了我国文艺创作的实践,提出了“窥意象而运斤”的看法。尔后,“意象”一词就作为成熟的概念,广泛地出现于各家诗歌、论著中,象“意象欲出,造化已奇,”(司空图《诗品》)“久用精思,末契意象,……心偶照境,率然而尘”(王昌龄《诗格》)等。但是,由于某种原因,过去几十年我们只注意了对“意境”的研究,却忽视了对意象问题的探讨。结果,“门外青山人屋里,东家流水
涉网几年,读网文,已经成了每一天的内容。记得初到网海,也是一个文学网站,除了几个比较大手笔的针砭时弊,斥责贪官,借古讽今的网络写手以外,充斥在网页的满眼都是相思,什么“想你在今
<正> 近几年来,随着南京市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文娱活动也随之日益丰富。但是,我市文化消费在整个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却不高,尤其是传统文化消费有下降的趋势,人均图书、报刊的消费有所下降,影戏观众有所减少,出现了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